管理层寻租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_基于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_程仲鸣
- 格式:pdf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7
经济论坛股权激励案例分析——基于伊利股份公司李林潞宋志琼(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及产生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其次详细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中包含的激励方式的选择、激励对象的确定及可行权条件的设置等相关内容,紧接着通过伊利股份公司对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总结了该案例对我国企业运用股权激励制度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股权激励;伊利股份;公司治理1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背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股权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它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80~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是一种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它的实施对于公司代理成本的降低、经营业绩的提升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各公司的青睐,虽然由于我国目前法律等各方面监控存在比较大的漏洞,使得股权激励在我国环境中的实践中受到了很大阻碍,但不可否认它在公司管理方面确实是各种激励方式中最优选择。
由于公司的控制权与所有权越来越分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激励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必然会产生代理成本,为了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制度应运而生。
2股权激励的相关内容2.1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通过何种方式实施股权激励以发挥股权激励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与优势,是股权激励的核心问题,即企业应对股权激励方式进行选择。
股权激励在我国实行以来,很多公司或效仿变通或改进创新,试图采用各类不同的方式使其有效,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管理层收购、延期支付、限制性股票等方式。
其中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激励时由于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可选的激励方式仅主要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三种;而非上市公司受法律约束较小,灵活性较大,则还可选择以上三种方式之外的其他各类方式进行股权激励。
关于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浅析的论文行业经济论文【论文关键词】:股权激励行权安排激励有效性【论文摘要】:本文对伊利股份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分析,认为整个方案的制定更多的是从公司管理层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难以体现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对管理层激励的一种方式,能够将公司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使其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决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公司的代理成本。
在国外,股权激励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美国约9o%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实行了这一制度。
而在国内,股权激励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开始推行股权激励方案,但是对这些方案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笔者研究了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以此来反映国内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
二、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伊利股份于2006年4月24日股改后复牌当天出台了股权激励草案。
随后在2006年12月28日在公司董、监事会审议通过,正式确定将5000万份伊利股份股票期权分别授予公司高管,占当时股票总额的9.681%。
每份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8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l股伊利股份股票的权利。
期权授予日为2006年l2月28日。
1、关于行权价格该方案的行权价确定为股权激励草案摘要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除权后的价格为13.33元。
此后由于实施利润分配和发行认股权证,行权价调整为l2.05元。
这一价格水平相当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按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价格的确定还是相当公平的。
2、关于行权条件该方案明确规定,激励对象首期行权时公司必须满足上一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l7%,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而在2007年4)130日的公司公告中,这一关键条款已被董事会以确定业绩考核指标计算i:1径为名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净利润增长率为在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本身对净利润的影响数后与上一年相比的实际增长率。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
然而,股权激励是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以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股份为例,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对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政策进行分析。
一、股权激励的背景与原理股权激励是指企业向员工或管理层提供公司股票或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以激励员工或管理层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绩效。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是利益共享和利益一致原则,通过让员工或管理层成为公司的股东,使他们产生共同利益,进而激励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
二、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政策伊利股份一直重视股权激励,通过向员工和管理层发放股权、期权等方式,实现与员工利益的共同增长。
在股权激励方面,伊利股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股票激励计划:在上市前,伊利股份通过股份制改造,将部分股权分配给核心员工和高管,使其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与公司利益联结。
2.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伊利股份通过向员工和管理层发放股票期权,使其在一定期限内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以激励其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3. 股份回购:伊利股份通过股份回购,提高公司股价,实现员工和管理层持有股权的价值增长。
三、股权激励对伊利股份绩效的影响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在伊利股份的案例中,股权激励对其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股权激励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使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发展,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2. 提升管理层的激励效应:股权激励使管理层在企业内部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激励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绩效。
3.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股权激励可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激发其创新潜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 加强企业治理:股权激励促使员工和管理层更加密切地关注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财务状况,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股权激励是一种用于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提升企业绩效和增加股东财富的制度安排。
伊利股份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在2002年就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凝聚力。
本文旨在探讨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并分析其对企业经济的后果。
一、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1. 股票期权计划:伊利股份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向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发放股票期权,以鼓励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伊利股份将股票期权视为一种无形资产,并根据公允价值确定期权费用,该费用按照期权授予日期分期摊销。
2. 股票奖励计划:除了股票期权计划外,伊利股份还通过发放股票奖励来激励员工。
股票奖励视为一种工资性质的支出,并在发放当年计入成本。
考虑到伊利股份是上市公司,该支出还需要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计入当期经营成本。
二、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1. 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与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关系。
这种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决策。
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 提升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其更加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在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为员工提供了创新和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种激励机制提升了企业的绩效和创新能力,使其在乳制品行业保持着竞争优势。
3.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股权激励,企业能够引入更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核心员工作为股东,从而扩大股东的基础,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在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领导层和员工的利益一致化,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效果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改善了企业的发展环境。
4. 提升股东财富: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旨在增加股东财富。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篇一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上市公司激励员工、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方式。
本文以伊利股份为例,深入探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二、公司背景伊利股份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采用的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公司治理和员工激励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
三、股权激励会计处理1. 会计原则与处理方法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授予日,公司需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相关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
在等待期,相关费用需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当股权激励行权或失效时,公司应调整相关的权益或费用。
2. 伊利股份的会计处理案例以伊利股份为例,其股权激励计划在授予日和等待期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费用的确认和分摊合理。
公司在行权日或失效日的会计处理也较为规范,确保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四、经济后果分析1. 激励效果与员工积极性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伊利股份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稳定了核心团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发展。
2. 财务影响从财务角度看,股权激励计划会导致相关费用的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
然而,这些费用反映了公司为获得长期利益所做的投入。
同时,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也可能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价以及市场价值。
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信心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往往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反应,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伊利股份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其股价表现和市场价值均有显著提升,这充分说明了股权激励计划对投资者信心的积极影响。
五、案例总结与启示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
同时,公司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
股权激励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有效地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本文以伊利股份为例,对其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分析。
二、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概述伊利股份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该计划通过向员工授予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等方式,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三、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1. 授予日的会计处理当公司授予员工股权激励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在授予日确认相关的费用和负债。
对于股票期权,其公允价值会被计入费用,并相应地调整资本公积。
对于限制性股票,公司会按照公允价值将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行权日的会计处理当员工行使股票期权或满足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时,公司需要进行行权日的会计处理。
此时,公司会调整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并将行权款项或股票的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四、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分析1. 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公司在授予日确认的相关费用和负债会增加公司的当期费用和负债;另一方面,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得当,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公司的业绩和市场份额,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2.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通过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使得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并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和决策。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3. 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也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一方面,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能够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和预期,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上市公司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伊利股份为例,深入探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
通过对伊利股份的案例分析,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更好地理解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流程及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公司背景伊利股份作为国内知名的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在股权激励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旨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一)股权激励的确认与计量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确认和计量两个环节。
在确认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条款和条件,判断其是否符合权益结算工具的条件,从而决定是否进行会计确认。
在计量方面,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估计股权激励的成本,并将其分摊到相应的会计期间。
(二)伊利股份的会计处理案例以伊利股份为例,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合理的确认和计量。
公司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条款和条件,判断其符合权益结算工具的条件,并按照公允价值对股权激励成本进行了估计。
同时,公司将股权激励成本分摊到相应的会计期间,确保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经济后果分析(一)对企业的财务影响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上。
由于股权激励成本的分摊,导致企业的管理费用增加,进而影响利润表的利润额。
同时,由于股权激励涉及到股份的增发或回购等操作,会对股东权益变动表产生影响。
对于伊利股份而言,通过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二)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加注重长期利益。
企业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
伊利集团股权激励机制分析作者:***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1期摘要: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机制来平衡经营者和管理层的关系,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刺激企业继续向好发展。
文章对伊利集团的四次股权激励进行分析,得出后三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企业经营发展有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并对公司后续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伊利集团;股权激励;经营效应一、引言2006年9月,财政部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16年5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第126号令《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十分重视。
伊利集团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但一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连续八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自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进行的四次股权激励也为伊利集团如今的辉煌起到关键性作用。
伊利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次数多,经验丰富。
因此,本文以伊利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将四次激励计划对集团发展的影響进行分析。
二、伊利集团股权激励机制现状1.2006年股票期权2006年11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伊利集团颁发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激励对象为公司总裁、总裁助理和核心业务骨干及公司认为应给予激励的其他人员。
在此次激励计划中,伊利股份授予激励对象5000万份股票期权,占据当前伊利股份股票总额的9.681%。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3.33元/股,有效期自股票期权授权日八年内,一年后可以开始行权。
2.2014年持股计划2014年10月,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并吸引优秀人才、统一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制,伊利集团颁发持股计划(草案)。
公司制定持股计划分十期实施,自2014年度始至2023年度止,每年度实施一期,各期持股计划相互独立。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4.1伊利股份背景介绍伊利股份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国企背景,但股权却相对分散,第一大股东为呼和浩特投资公司,持有9.97%的股权,最终控股股东为呼和浩特国资委,总共持有10.58%。
伊利股份的发展态势一直很好,然而自从2004年经历罢免独董、国债巨亏、证监会调查、郑俊怀等高管被捕以来,伊利股份开始被人们所关注。
而2006年4月24日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再次将其推向了人们议论的高潮。
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为该方案出台速度太快,自从股改停牌以来到股改后复牌当天即公布股权激励。
二是本次激励力度太大。
4.2股权激励方案概况(一)激励方案实施步骤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总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步:股改时通过对价支付,有条件获取1200万股激励股份2006年4月20日伊利股份发布股改方案,该股改方案非常特殊,方案中不仅明确了对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支付对价,即每10股流通股将获得0.9股的股票对价。
而且还与众不同的将股改对价的一部分转变为了对高管的股权激励。
参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若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设定目标,将分别向流通股股东追送一次股份,否则,将应向流通股股东追送的股份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
非流通股股东将获得转增股份中的1200万股于方案实施日划入第三方账户,用于追加对价安排。
业绩条件为:(1)2006和2007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上年度的15%;(2)财务报表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第二步:2006年4月20日第五届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议案: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公司总裁、总裁助理和核心业务骨干)5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8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公司股票的权利。
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5000万股公司股票,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为人民币A股普通股;标的股票占当前公司股票总额的比例为9.68巩。
财会研究与开发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4卷第7期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4N o .72010 收稿日期:2009-11-13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控制权、代理冲突和股权激励效应”(D 20082803)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司治理中的价值创造与股权激励效应研究”(2009q 1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仲鸣(1972—),男,咸宁学院副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财务金融;王海兵(1978—),男,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发展财务;陈芳(1976—),女,咸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管理层寻租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基于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程仲鸣1,2,王海兵3,陈 芳1(1.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3.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 400050)摘要: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以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为案例,研究了其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显示:在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宣告与实施期间,市场对股权激励宣告与实施的反应较为消极,股权激励并没有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分析结果说明,股权激励可能是内部人的管理层寻租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因而,股权激励并没有表现出利益趋同效应。
关键词:股权激励;代理冲突;市场反应中图分类号:F 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0)07-0038-07① 来源于w i n d 金融数据库。
财会研究与开发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4卷第7期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4N o .72010 收稿日期:2009-11-13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控制权、代理冲突和股权激励效应”(D 20082803)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司治理中的价值创造与股权激励效应研究”(2009q 1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仲鸣(1972—),男,咸宁学院副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财务金融;王海兵(1978—),男,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发展财务;陈芳(1976—),女,咸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管理层寻租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基于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程仲鸣1,2,王海兵3,陈 芳1(1.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3.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 400050)摘要: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以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为案例,研究了其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显示:在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宣告与实施期间,市场对股权激励宣告与实施的反应较为消极,股权激励并没有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分析结果说明,股权激励可能是内部人的管理层寻租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因而,股权激励并没有表现出利益趋同效应。
关键词:股权激励;代理冲突;市场反应中图分类号:F 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0)07-0038-07① 来源于w i n d 金融数据库。
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是产权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股权激励机制将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结合在一起,减少代理成本与管理层的短期行为,进而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价值[1-2]。
但是,学者们对股权激励这种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存在很大质疑,认为股权激励并没有缓和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冲突,反而成为管理层进行寻租甚至掏空公司的新工具[3-5]。
实践中,由于公司管理层利用股权激励来损害股东利益的丑闻时有发生。
因而,股权激励机制到底是发挥治理效应还是管理层寻租的工具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006年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权激励元年,在该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为股权激励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因而,我国迎来了新一轮进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高潮。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共有108家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①本文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下同)为例来研究股权激励所起的作用。
选用伊利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伊利股份为地方国有企业,一般而言,地方国有企业的股东经理代理问题较为严重;二是伊利股份的激励方式为股票期权,这是股改后一种典型的激励方式,并且其激励授予条件也较为流行,激励方案已经实施。
一、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伊利股份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第一大股东为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占股权比为9.97%,终极控股股东为呼和浩特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占的控制权比例为10.58%,现金流权比为8.5%。
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有如下内容:(一)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及分配情况伊利股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5000万份,涉及标的股票A股普通股数量为5000万股,占当时股票总额的比例为9.681%。
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5000万股伊利股份股票。
激励对象为公司总裁、总裁助理和核心业务骨干,具体包括:潘刚(总裁),胡利平(总裁助理),赵成霞(总裁助理),刘春海(总裁助理),其他核心业务骨干(29人)。
激励对象的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激励对象及分配情况职位姓名激励数量/(万股/万份)占本次激励总数比例/%占当时总股本比例/%总裁潘刚1500302.9043总裁助理胡利平500100.9681总裁助理刘春海500100.9681总裁助理赵成霞500100.9681核心业务骨干其他对象(29人)2000403.8724合计50001009.681 (二)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及确定依据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3.33元,即满足行权条件后,激励对象获授的每份股票期权可以13.33元的价格购买一股伊利股份股票。
行权价格为13.33,是依据下述两个价格中的较高者确定的: (1)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伊利股份股票收盘价13.33元(除权后);(2)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伊利股份股票平均收盘价12.30元。
(三)有效期、授权日、可行权日及行权安排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的有效期限为自股票期权授权日起的8年内。
授权日是中国证监会备案且中国证监会无异议、伊利股份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后确定。
股票期权授权日一年后可以开始行权,激励对象应当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布后第2个交易日,至下一次定期报告公布前10个交易日内行权。
行权安排的内容为:自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权日一年后,满足行权条件可以在可行权日行权,激励对象应分期行权。
激励对象首次行权不得超过获授股票期权的25%,剩余获授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可以在首次行权的1年后、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内选择分次行权或一次行权。
行权条件是除了有关法规规定,伊利股份设定的行权条件还应同时满足,首期行权时,伊利股份上一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7%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二、股权激励方案宣告与实施期间公司的市场反应 (一)事件日的确定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从首次宣告实施股权激励到目前为止,伊利股份只进行过一次行权。
因此,为了研究集中股权激励事件对公司的股价的影响,本文只研究激励方案首次宣告到第一次行权期间相关事件下公司的市场反应。
市场反应的分析按如下逻辑顺序进行:(1)整个宣告与实施期间的市场反应;(2)首次宣告期间的反应;(3)证监会无异议期间的市场反应;(4)宣告授权期间的市场反应;(5)首次行权期间的市场反应。
采用常用研究事件的市场反应方法,本文以事件前后5个交易日(共11个交易日)的时间窗口来研究股权激励相关事件的宣告对股权的影响。
激励方案首次宣告到第一次行权期间相关事件日期如图1所示。
图1中,首次宣告日是指伊利股份最先宣布进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日期(同时进行股改)。
证监会无异议日是股东大会在证监会表示无异议后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日期,这39程仲鸣,等:管理层寻租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一日期标志着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具备了合法性。
宣告授权日为公告将授权日向前追溯到通过日(2006年12月28日)的日期,授权日的提前,意味着首期行权日期的提前到来(在授权日一年后即2007年12月28就可以分期行权)。
首次行权日为股权激励方案首次行权,行权数量为64480份,这标志着股权激励方案的正式实施。
图1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宣告与第一次行权的日期 (二)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1.整个宣告与实施期间的市场反应图2给出了从首次宣告激励到第一次行权事件期间伊利股份股价的走势和对应的上证指数走势的趋势。
图2显示,从伊利股份首次提出激励计划的前五个交易日至第一次行权后五个交易日的期间内,公司后复权股价从104元增加到275元,涨幅为164.49%;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则从1416点增加到5386点,涨幅为290.72%。
因此,在此期间,伊利股份的市场股价表现明显弱于同期的上证指数的表现。
因而,总体而言,投资者购买伊利股份的股票的市场收益比购买同期大盘其他公司的股票低约126.3%。
这说明,市场对伊利激励方案的预期不十分看好,而是持怀疑的态度。
由于从首次宣告激励到第一次行权期间,伊利公司可能受到其它事件的影响,其结果可能不具有可靠性,因而,本文分别对股权激励的几个关键事件进行考察,分析其市场反应。
图2 股权激励期间伊利股份的股价和上证指数变动 2.首次宣告期间的市场反应一般而言,市场对首次宣告股权激励的日期事件的反应较为强烈。
图3给出了宣告日前后五个交易日股价走势和对应的上证指数走势的趋势。
从图3可以发现,在前后五个交易日内,不考虑股改因素,伊利股份的股价上涨58.9%,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则上涨了8.59%,相对于大盘伊利股份的市场表现较好。
但是,考虑股改因素后(剔除与10转3.2股改方案相似的上涨因素),在事件的11个交易日内,伊利股份的股价上涨9.76%,只比同期上证指数上涨的8.59%稍高,市场对股权激励宣告事件反应并不强烈。
进一步,考虑在宣告前股改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宣告后五个交易日进行考察,伊利股份的股价上涨8.07%,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则上涨了6.19%,这进一步证明市场对股权激励的宣告反应较弱。
图3 首次宣告期间激励伊利股份的股价和上证指数变动 3.证监会无异议期间的市场反应证监会对股东大会通过的股权激励方案表示无异议,表明伊利股份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基本具备。
图4给出了公告证监会无异议前后五个交易日股价走势和对应的上证指数走势。
同样从图4可以发现,在事件期间的11个交易日内,伊利股份的股价上涨13.78%,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9.59%,伊利股份的股价比同期上证指数仅多上涨4.19%,表明市场对公告证监会无异议的反应并不强烈。
而上涨幅度较大的来自于公告前一天的市场提前反应,说明消息可能提前泄露。
并且,在事件公告的后五个交易日,伊利股份的股价相对于上证指数下降了10.61%(此期间,伊利股份仅上涨9.23%,而上证指数则上涨19.84%)。
用事件研究来考察伊利股份在事件发生前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市场模型法计算的[-5,5]C A R 为-6.47%,而市场调整法计算的[-5,5]C A R 为40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 t t p ://c q l g .j o u r s e r v .c o m-9.53%,这进一步说明伊利股份的市场表现弱于大盘。
① 4.宣告授权期间的市场反应伊利股份的宣告授权日比较特殊。
因为公告内容是将授权日向前追溯到通过日(2006年)来确定的,因此,宣告授权日会给市场带来新的信息,如市场对股权激励的预期较为看好,对这一意外信息的反应应当很强烈。
图5给出了宣告授权日前后五个交易日伊利股份的股价走势和对应的上证指数走势。
从图5可以发现,在宣告授权日的11个交易日内,伊利股份的股价仅上涨0.28%,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1.59%,伊利股份的股价比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少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