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初期坝体位移沉降观测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方法分析【摘要】水库大坝的位移监测方法是当前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
从当前的整体研究来看,主要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的方法,通过在不同技术环境下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采用GPS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将水库大坝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的监测方法更好的运用起来,形成良好的运用模式,研究提高GPS大地观测精度的方法.对GPS监测的高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便相邻两期监测所反映的垂直位移与实际变形情况相吻合,更好的发挥出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水库大坝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方法在水库大坝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技术与方法的运用中,通过结合GPS 技术布网以及视准线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库大坝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并采用全局控制欲局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水库大坝垂直位移的监测网络,形成水库变形技术处理的有效方式,能起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1 概述水库大坝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的概念1.1 水平位移监测从传统的水库大坝监测方式来看,水平位移通常使用的是采用经纬仪三角测量或者视准测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结合水库大坝变形量的整体因素,在监测精确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更新的检测方式。
从传统方法向垂线、引张线的发展,更好的显示出自动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步进电机式、光电式、感应式等自动遥感器的设备运用,更加促进了整个监测效果的精确度。
1.2 垂直位移监测垂直监测在水库大坝中的运用,主要采用人工光学水准测量,尤其是在自动化遥感测量的发展基础上,并伴随着静力遥测技术的出现,在我国研制的差动变压器以及电容式静力水准装置的运用,更好的提升了垂直位移监测技术的整体运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分析当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2.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运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管路方式,其中,对于整个大坝的变形监测包括有更多的内容,主要有表面变形、内部形状转变、裂缝的形成、渗水现象的出现、岸坡位移等现象,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将大坝表面的变形监测形成竖向位移监测与水平位移监测。
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8月(中旬)第10卷第23期 总 第256期病险水库工程安全评价和治理的几点认识南汉卿(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甘肃 陇西 748000) 摘 要:本文对甘肃省水库工程病险情况及原因进行了概括总结;对水库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评价进行了简要概述;最后 针对病险情况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病险水库;安全评价;治理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1.23.033 甘肃省小型水库工程绝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 代,这些水库“三边”工程多,受当时社会、经济、技术 条件的制约,工程存在着病险隐患,呈现出病险多、病险 重、治理难的趋势。
具体病险情况及原因分析主要是下面 六个方面的原因。
1 水库工程病险情况及原因 据笔者近几年做的病险水库情况来看:水库病害主要 表现为:(1)水库大坝防洪能力低,设计洪水标准达不到 规范要求,水库的最大下泄流量不满足防洪要求。
甘肃省 小型水库工程绝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Ⅳ等小⑴ 型工程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 遇洪水校核;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Ⅳ等小⑴型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 50~3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300年一遇洪 水。
小型水库设计过程中一般设计与校核洪水标准均取规 范下限值,即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坝体填筑质量不均匀,局部夯填不密实,坝肩施工处 理不良,夯压不实在,导致下游坝坡出现多处流土空洞以 及坝肩渗漏等问题;(3)水库的溢洪道、泄冲闸泄洪能力 不够,导致了底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部分底板砼脱 落,侧墙部分浆砌石水泥勾缝脱落、块石松动;(4)启闭 机锈蚀严重,电源无保证,闸门腐锈破损,闸槽变形,闸 杆弯曲,排气管道破裂,闸门启闭困难;(5)水库淤积严 重。
为考虑水库防洪安全,水库汛期不得不降低标准蓄 水,在主汛期水库空库运行,致使水库蓄水量不足,水库 效益严重下滑,灌区得不到保灌;(6)大坝未设沉陷位 移、渗流、浸润线等观测设施,通讯设施陈旧落后,坝顶 无照明设施。
变电站沉降观测记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Q/CSG表BJ2-11 编号:ZB-01工程名称工程—1#主变基础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45678观测日期2011年12月16日2012年1月16日2012年2月16日2012年3月16日2012年4月16日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6日2012年7月16日基准点读17421527167514561587165816871568NO : 5 本次读数13221107125510371168123912691150读数差值420420420419419419418418本次变形0010010累计变形0011122NO : 6 本次读数13191105125310341165123612651147读数差值423422422422422422422421本次变形1000001累计变形1111112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及备注1主体结构2主体结构3主体结构初装修4主体结构装修中5主体结构装修中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荷重增加情况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简图及备注1主变基础2主变基础3主变基础主变压器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Q/CSG表BJ2-11 编号:220-01工程名称所工程—220kV构架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45678观测日期2011年12月16日2012年1月16日2012年2月16日2012年3月16日2012年4月16日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6日2012年7月16日基准点读15341487156916201579162315891632NO :7 本次读数10521005108711381098114211091152读数差值482482482482481481480480本次变形0001010累计变形0001122NO :8 本次读数10541008109011411100114411101154读数差值480479479479479479479478本次变形1000001累计变形1111112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荷重增加情况简图及备注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1构架2构架3构架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累计变形荷重增加情况 简图 及备注观测次数每次 增加 累计1 构架2 构架3 构架签 字 栏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 测 人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工程名称 电所工程—35kV 配电装置室 采用仪器和型号 水准仪DS3观测次数1 2 3 4 5 6 7 8 观测日期 2011年 12月16日 2012年 1月16日 2012年 2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3月16日基准点读1475 1585 1568 1497 1531 1498 1512 1467 NO:12本次读数1016 1127 1110 1039 1074 1041 1055 1010 读数差值459 458 458 458 457 457 457 457 本次变形1 0 0 1 0 0 0 累计变形1 1 12 2 2 2 NO:13本次读数1013 1124 1107 1036 1070 1037 1052 1007 读数差值462 461 461 461 461 461 460 460累计变形1111122NO :14 本次读数10151125110810371071103910531009读数差值460460460460460459459458本次变形0000101累计变形0000112NO :15 本次读数10171127111010391073104110561011读数差值458458458458458457456456本次变形0000110累计变形0000122荷重增加情况简图及备注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1主体结构2主体结构3主体结构初装修4主体结构装修中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工程名称电所工程—全站挡土墙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456783挡土墙、围墙初装修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工程名称电所工程—全站挡土墙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观测次数12345678观测日期2011年12月16日2012年1月16日2012年2月16日2012年3月16日2012年4月16日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6日2012年7月16日基准点读15241607158714971564153615131499NO :20 本次读数11571241122111311199117111481134读数差值367366366366365365365365本次变形1001000累计变形1112222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荷重增加情况简图及备注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1挡土墙2挡土墙3挡土墙、围墙4挡土墙、围墙5挡土墙、围墙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工程名称变电所工程—2#主变基础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观测日期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6日2012年7月16日基准点读168917651589NO : 21 本次读数147915551380读数差值210210209本次变形01累计变形01NO : 22 本次读数147815531377读数差值211212212本次变形10累计变形11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NO :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荷重增加情况观测次数每次增加累计简图及备注1主变基础2主变基础3主变基础主变压器。
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1. 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对某大坝基础沉降进行的观测记录。
通过对大坝基础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大坝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依据。
2. 观测背景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沉降。
为了及时了解大坝变形情况,我们进行了连续的基础沉降观测。
3. 观测对象本次观测的对象是某大坝的基础部分。
基础沉降是大坝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基础沉降的观测,可以判断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观测方法本次观测使用了精密水准仪进行基础沉降的测量。
观测人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观测路线,对大坝基础的不同点进行高程的测量。
观测时间为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
5. 观测记录以下是本次观测得到的基础沉降观测数据:6. 结果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观测点A、B、C的基础沉降呈负值,说明大坝的基础在观测期间有下沉的趋势。
- 观测点A的沉降最为明显,达到了4mm;观测点C的沉降最小,为2mm。
7.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大坝基础存在一定的下沉现象,需要关注大坝的稳定性。
- 建议加强对大坝基础变形的监测,定期进行沉降观测,以及其他相关观测指标的监测。
- 如果基础沉降情况继续恶化,则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8. 后续工作- 在后续的观测中,我们将继续对大坝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
- 同时,我们还将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观测,以全面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
- 在观测结束后,我们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以上为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的文档,旨在为工程监测提供参考依据,以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
水库运行人员岗位职责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库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原水水库安全防范意识。
(2)应全面熟悉和了解大坝工程结构、特性,掌握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等资料。
(3)每年汛前及汛后对坝体进行变形观测,认真做好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排查隐患,安全渡汛。
(4)每日对大坝进行检查、观测、随时掌握坝体动态,并认真做好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按规定采取处理措施。
(5)每日进行库区巡逻不少于1次,掌握人为破坏活动和水质污染动态,及时制止,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污染源。
(6)了解气象情报,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水库合理调度和防汛工作。
(7)认真执行公司原水调度计划,做好蓄水、供水量的记录和定期报告,掌握并分析用水情况。
(8)定期清理库面漂浮物及水生植物,配合化验室对库区水体进行水质化验、检测分析。
(9)认真做好档案装订整理工作,按档案规定期限保存。
(10)出现水库泄洪超设计水位和水质遭到严重污染等险情时,应立即与公司及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水库运行管理员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
1.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概况1.1任务和鉴定范围1.1.1根据水利部1999年4月16日颁布开始执行的《水利水电建设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水建管[1999]177号文)及2000年5月29日颁布开始执行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编写大纲》(建管治[2000]11号文)通知的要求,受新疆吉木萨尔市西大龙口水库工程建设管理站的委托,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组,承担西大龙口水库蓄水前安全鉴定工作。
专家组由5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
1.1.2经与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研究,确定本次蓄水前安全鉴定工作范围为水力利冲填坝、灌溉放水洞、溢洪道、各类闸门和起闭机、建筑物基础处理、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及下游消能防护工程。
1.2安全鉴定的基本要求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是对影响水力冲填坝安全蓄水相关工程的地质、设计、施工运行的有关工程问题进行安全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水库工程所属建筑物的蓄水运行安全。
1.2.1设计依据和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包括设计参数)是否合理、需阐明原因,重要设计变更是否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1.2.2施工、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规程要求,对工程及设备的缺陷和质量事故进行处理并提出评价。
1.2.3全部安全鉴定工作应严格遵守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水建管[1999]177号文)进行。
1.3水库蓄水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1.3.1检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符合蓄水要求。
1.3.2检查工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等)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隐患,以及工程建设期发现的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并提出工程安全评价。
1.3.3工程防洪与度汛安全评价。
(1)设计洪水复核。
(2)工程防洪能力。
(3)复核水力冲填坝坝顶安全超高。
1.3.4枢纽工程地质和抗震安全性评价。
(1)对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力冲填坝抗震稳定性进行评价。
(2)枢纽区综合地质条件评价。
1.3.5单位工程安全鉴定意见。
小型水库巡视检查制度1 巡视检查1.1 检查方式(1)日常巡查日常巡查是由水库管理单位(产权所有者)、巡查管护人员或巡查责任人开展的大坝日常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工程和设施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挡水、泄水、放水建筑物和近坝库岸、管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检查部位、内容、频次等应根据运行条件和工程情况及时调整,做好检查记录和重要情况报告。
检查内容。
检查挡水、泄水、输水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态,金属结构与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设施是否满足管理需求,近坝库岸安全性等。
频次要求。
汛期每天至少1次、非汛期每周至少1次,对初蓄期应加大频次具体频次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检查记录。
根据日常巡查情况,填写巡查记录表(见附件)。
小型水库大坝日常巡查频次注:表中巡查频次,均系正常情况下最低要求,初蓄期应加大频次;初蓄期是指从水库新建、改(扩)建、除险加固下闸蓄水至正常蓄水位的时期,若水库长期达不到正常蓄水位,初蓄期则为下闸蓄水后的头3年。
(2)防汛检查防汛检查是由水库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组织,在汛前、汛中、汛后开展的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大坝安全情况、设施运行状况和防汛工作。
检查内容。
挡水、泄水、放水建筑物安全状况,闸门及启闭设施运行状况,供电条件、备用电源、防汛物料准备情况,应急预案编报与演练、防汛抢险队伍落实情况,对防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检查频次。
每年至少3 次,分别在汛前、汛中和汛后开展。
检查记录。
防汛检查情况,由防汛技术责任人填写巡查记录表。
(3)特别检查特别检查是指遭遇洪水、地震和大坝出现异常等情况时,由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管理单位(产权所有者)组织的专门检查。
必要时可邀请专家或委托专业技术单位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异常部位及周边范围应重点检查。
检查频次。
发生特殊情况或接到险情报告,及时组织检查。
检查记录。
特别检查应当形成检查报告。
1.2 检查方法日常检查和防汛检查一般采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鼻闻等直觉方法,或辅以锹、锤、尺等简单工具进行检查或量测。
** 市** 水库土石坝沉降位移观测资料整编分析(2019 年度)** 市** 水库管理处2020 年元月水库是拦蓄洪水、调节流量、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水利枢纽。
做好水库工程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与观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根据水库的管理经验, 土坝最容易产生坝体裂缝、坝坡滑动、坝身坝基渗漏、坝体沉陷和风浪雨水对坝面造成的破坏。
而水库的泥沙淤积对水库的危害更大, 做好观测工作对水库的安全至关重要一、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晋江九十九溪支流澎溪上,地处** 市** 办事处**村,距**市区12km。
大坝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 22", 北纬24° 53〃。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33.2km2。
根据水库三十多年雨量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637.18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00万m。
水库原设计总库容4040万m,兴利库容3000万m,死库容260万m。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畐顾(副坝I、口、川)、溢洪道、输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其中,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副坝I、□、川均为均质土坝。
二、位移测点布置水工观测包括主坝设置15个沉降位移观测及副坝I设置8个沉降位移观测、主坝布置3排14根渗压计及副坝I布置3排11根渗压计观测、副坝I观测井观测、主坝坝后量水堰、主坝右坝肩的4 个孔渗漏水位观测井。
如下图主处砂及翰呻iPH 弧肋115刃财辭时伽.<P 0三、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用直觉或简单的工具, 对水库工程各部位进行检查, 以了解其运行情况。
现场检查分为 3 种: 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
1、经常性检查。
就是由熟悉工程情况、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专职人员带队,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项目, 分片分段包干负责。
通常可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等直观的方法进行。
对检查情况要作详细记录, 发现险情, 要在现场做出标记, 并立即报告。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大坝有无裂缝、塌方、塌陷、坝坡和坝脚有无渗水, 管涌、滑坡和蚁害等; 坝顶、坝面、廊道消能设施的裂缝、渗漏、冲刷等现象; 溢洪道有无裂缝、淤堵, 两边坡有无滑动迹象等。
水库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原水水库安全防范意识。
(2)应全面熟悉和了解大坝工程结构、特性,掌握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等资料。
(3)每年汛前及汛后对坝体进行变形观测,认真做好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排查隐患,安全渡汛。
(4)每日对大坝进行检查、观测、随时掌握坝体动态,并认真做好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按规定采取处理措施.
(5)每日进行库区巡逻不少于1次,掌握人为破坏活动和水质污染动态,及时制止,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污染源.
(6)了解气象情报,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水库合理调度和防汛工作。
(7)认真执行公司原水调度计划,做好蓄水、供水量的记录和定期报告,掌握并分析用水情况.
(8)定期清理库面漂浮物及水生植物,配合化验室对库区水体进行水质化验、检测分析。
(9)认真做好档案装订整理工作,按档案规定期限保存。
(10)出现水库泄洪超设计水位和水质遭到严重污染等险情时,应立即与公司及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水库运行管理员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
技术和服务要求包一:水库大坝变形观测服务(预算金额:20万元)一、项目简介威海市直水库沉降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包括:所前泊水库、郭格庄水库及武林水库的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所前泊水库、郭格庄水库、武林水库、崮山水库的测压管进行监测。
二、工程地点所前泊水库:所前泊水库位于威海市环翠区东南部,桥头镇驻地以南2km的石家河上游。
水库大坝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5km2,总库容为3663万m3,兴利库容1760万m3,调洪库容1423万m3,死库容480万m3;水库校核水位51.22m,设计水位50.23m,正常蓄水位48.10m,死水位41.50m,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为52.00m,大坝全长954 m,最大坝高20m,坝顶宽7.0 m。
防浪墙顶高程53.20 m。
大坝布设沉降观测点4排,1、2、3排每排3个观测点位,第四排2个观测点位,共计11个沉降观测点;位移观测点4排,1、2、3排每排3个观测点位,第4排2个观测点位,共计11个沉降观测点。
大坝测压管布设6个断面,1、2、3断面每断面4根测压管井,4、5、6断面每断面3根测压管井,共计21根测压管。
武林水库:武林水库位于威海市工业新区二武林村东200处,西母猪河东支流山马河上游。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 km2,总库容为1338万m3,兴利库容650.0万m3,死库容138.0万m3,防洪库容214.0万m3;校核洪水位90.87m,设计洪水位89.80m,兴利水位87.00m,死水位77.50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全长286米,坝顶宽6米,坝顶高程91.0米,最大坝高21.0米,防浪墙顶高程92.0米。
大坝布设沉降观测点2排,1排4个观测点位,2排3个观测点位,共计7个沉降观测点;位移观测点2排,1排每排4个观测点位,2排3个观测点位,共计7个沉降观测点。
绥中县条石水库大坝工程质量评价报告绥中县条石水库大坝工程质量评价报告1 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条石水库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在条石村三山北坡脚下,地理坐标东经119°59′41〞、北纬40°16′50〞。
水系属于狗河支流,该支流发源于塔子沟东北山梁和三山林场桥上,发源地至入河口全长11.6km,坝址以上距发源地9.6km,控制流域面积15km2,河道比降为26‰。
该区属北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温差变化较大,多年平均气温9.1℃,四季寒冷干湿分明,无霜期18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73.8mm,多年平均径流深2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27mm。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4m/s。
条石水库于1974年12月开始建设,1978年78年12月竣工。
当时是范家人民公社组织农民出义务工修建的。
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
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Ⅳ级。
水库竣工后遗留尾工:1、溢洪道进口段左侧利用原山岩,没有翼墙,底无衬砌,出口无消能;2、输水洞洞身没衬砌;3、无备用电源、位移沉降观测、土坝浸润线观测、土坝渗漏量观测等设施;4、大坝的稳定未进行过计算。
条石水库由主坝、付坝、溢洪道和输水洞四部分组成。
主坝和付坝之间为山体。
主坝位于河道右侧,坝顶长度101.3m,最大坝高24.8m,为粘土心墙堆石坝。
坝顶高程132.63m;防浪墙顶高程133.6m;坝顶宽度5.26m;迎水面分别在124.1m和116.5m高程处有两道1m宽马道,背水面分别在124.46m和116.5m高程处有两道1m宽马道;大坝迎水面坡比为1:1.4、1:1.5、1:2.0,大坝背水面坡比为1:1.39、1:1.57、1:1.5。
付坝位于河道左侧,坝顶长度58.5m,最大坝高14.7m,为粘土心墙堆石坝。
坝顶高程132.2m;坝顶宽度4.6m;迎水面在125.3高程处有一道1.5m宽马道,背水面在125高程处有一道1.5m宽马道;大坝迎水面坡比为1:2.3、1:2.0,背水面坡比为1: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