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岗口闸关于开展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研究02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 (2)1. 水资源分布特点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三、水资源利用与低碳排放的关系 (5)1. 水资源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 (6)2. 低碳排放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8)四、绿色发展现状及挑战 (8)1. 绿色发展现状 (10)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0)五、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性 (12)1. 协调性的重要性 (13)2. 协调性的现状分析 (14)3. 协调性提升策略 (16)六、黄河上中游地区实践案例分析 (17)1. 案例一 (18)2. 案例二 (20)3. 案例三 (21)七、提升黄河上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22)1.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23)2. 推动低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 (25)3.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6)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绿色发展保障 (27)八、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 (29)2. 研究展望 (30)一、内容概览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挑战:分析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挑战,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低碳排放现状与目标:梳理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消耗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低碳排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绿色发展现状与路径:评估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绿色发展瓶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黄河上中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富集区,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
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
游荡性河流演变规律研究进展及其河型归属探讨解哲辉1,2,黄河清1*,周园园1,张敏1,2,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郑州450003)摘要:游荡性河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中以黄河下游上段最为典型,但关于游荡性河型的归属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多将游荡性河流归属为辫状河型。
本文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游荡性河流的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从定义、成因、特征及河道形成过程方面,将游荡与辫状河型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得到以下启示:游荡性河型是一种重要的河道型态,与辫状河型在许多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
特别是游荡河型主要发育于能量小于输沙需求的环境,因而形态呈现不稳定特性,但辫状河型不仅出现在能量较多的环境,而且也常在能量较小的环境中出现,因而一部分具有稳定形态,另一部分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对游荡性河道和辫状河道给予区分。
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重视河型形成的内在机理,对能量理论进行发展及深化,进一步系统性评价游荡性河道与辫状河道的异同性,以解决游荡性河道的河型归属问题。
关键词:游荡河型;辫状河型;河型分类;能量耗散;研究进展1引言自Leopold 等(1957)将冲积河流分为顺直(straight)、弯曲(meandering)和辫状(braided)3种河型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河型分类开展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表1所示。
在对典型河型演变机理和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一些定性或半定量指标及相关关系已用作区别不同河型的判别条件(Leopold et al,1957;Parker,1976;Rust,1978;van den Berg,1995;Eaton et al,2010)。
目前对多流路河流中的辫状与分汊(Lane,1957;Chang,1979a;Brice,1982)、分汊与网状(Nanson et al,1996;Makaske,2001)、辫状与网状(Rust,1978;Miall,1996;Makaske,2001)等河型的归属问题讨论较多。
清淤疏浚塑造河道主槽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实施重点水库和河段清淤疏浚、滩区放淤,提高河道行洪输沙能力,主动塑造河道主槽,维持河势稳定。
关键词:河道采砂河道疏浚清淤疏浚砂综合利用采砂管理机制黄河是著名的多沙河流,因“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而成为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泥沙淤积一直是困扰河道防洪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给泥沙以出路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基本思想。
泥沙资源利用是有效减少黄河泥沙的根本措施,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有效途径。
基于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黄河泥沙资源高效利用,是“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泥沙治黄方略的延展与落脚点,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之一。
(1)河道采砂依据2020年11月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2020-2025年)》,黄河干流西霞院以下河南河段共规划可采区12个,规划可采区总面积为1000.8万m2,可采区总长度21.1km。
(2)河道疏浚全面梳理黄河河南不利河势、局部较窄及工程出险严重的河段,分析确定铁谢~花园镇河段、驾部~枣树沟河段、桃花峪~马庄河段、马渡工程河段、黑岗口~大宫河段、夹河滩工程河段、蔡集工程河段和三合村~青庄河段需要实施疏浚,共计8个疏浚河段,包含14个疏浚区,疏浚总面积达2200万m2。
(3)引水口清淤河南局注册登记的引黄涵闸共计49座,其中5座为穿堤闸前配套防沙闸,分别为红旗闸前的大功防沙闸,柳园闸前的新、老双井防沙闸,渠村新闸前的渠村防沙闸和王集闸前的王集防沙闸。
河南黄河涵闸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70年代以后又逐步开始改建,主要针对原设计不能满足设计防洪标准或引水规模不能满足生产发展两方面。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引水必引沙是引黄显著特点,黄河浑水进入引渠必然会造成渠道淤积,渠道过流能力降低。
尤其是高村以上游荡性河段,主流摆动频繁,河势变化具有多变性,取水口脱离大河现象时有发生。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25•【字号】郑政办〔2024〕18号•【施行日期】2024.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4〕18号郑东新区管委会,金水区、惠济区、上街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人民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市水利局:《郑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25日郑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我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和规范管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计划的函》(环办执法函〔2021〕134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交办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清单的函》(环办执法函〔2023〕28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排查、监测、溯源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针对入河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制定分类整治措施,明确整治要求、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有效规范和管控各类入河排污口,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的长效监管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水定岸、水陆统筹从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出发,根据受纳水体生态环境功能明确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8.07•【文号】水节约〔2024〕208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水节约〔2024〕208号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全面建立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聚焦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力争两年内制定发布涵盖黄河流域主要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的强制性用水定额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强制性用水定额),压实用水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强制性用水定额执行监管,稳妥有序推行强制性用水定额,引导用水单位采用先进节水技术设备,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用水等情况,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的下列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高耗水工业:火力发电、选煤、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建材(水泥)、钢铁、石化和化工(石油炼制、合成氨、尿素、硫酸、烧碱、纯碱)、铝(电解铝、氧化铝)。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2期水文水资源黑石关水文站现代化建设研究郭佳静,郭佳进(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郑州450004)摘要:实施测报能力提升以来,河南黄河水文主动革新测报手段和升级测报技术,相继投入大批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使测报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黑石关为代表的水文站在黄河水文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距离现代化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思路、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河南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黑石关;水文站;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P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2-0022-02Study on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eishiguan Hydrological StationGUO Jiajing,GUO Jiajin(Hena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Yellow River,Zhengzhou450004,China)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capabilities,Henan Yellow River Hydrology has actively innovated its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methods and upgraded its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and has successively invested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automated monitoring equipment,which further improve its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capabilities and level.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represented by Heishiguan have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hydrology,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targeted development idea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hydrology in Henan.Key words:Heishiguan;hydrological station;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study1基本情况1.1概况介绍黑石关水文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集水面积为18563km2,至河口距离为21km。
河南省水闸运行管理情况汇报提纲(开封供水分局)一、省管理水闸概况1.管理水闸的基本情况;开封供水分局下辖三座涵闸:黑岗口闸、柳园口闸和三义寨闸。
黑岗口闸建于1957年,桩号为77+17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涵洞式5孔水闸,设计引水流量50m3/s,设计防洪水位为86.40m,主要供给开封市居民生活、工业及郊区农业用水,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
2009年安全鉴定为三类涵闸,2014年7月开始进行了险加固。
在原基础上拆除闸室、机房及30m老洞身进行重建,原设计技术参数不变。
目前已经通过竣工验收。
柳园口闸建于1966年,桩号为85+70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涵洞式5孔水闸,设计引水流量为40 m3/s,设计防洪水位为84.90m,主要供给开封县农业用水和开封市城市景观用水,设计灌溉面积19.7万亩。
2009年安全鉴定为三类涵闸,2013年8月开始加固改建,2014年11月竣工验收,原设计技术参数不变。
三义寨闸建于1958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敞式4孔水闸,设计流量141 m3/s,设计防洪水位77.70m,主要供给兰考县和商丘市农田灌溉用水,设计灌溉面积1980万亩。
2003年安全鉴定为四类闸,2012年11月在老闸出水口下游开始兴建新闸,2014年3月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尚未竣工验收。
新闸为7孔涵洞式水闸,设计引水量流量和设计灌溉面积不变,防洪水位为76.70m。
2.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水费征收工作较有成效,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时多留心供水市场变化和用水户人事变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2、提前做好供水合同签订工作,加强沟通取得用水户的谅解。
3、加强供水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准确计量,及时认证供水量,避免任何水量损失,保证供多少水收多少水费。
二、水闸监督管理情况水闸管理机构设置情况,省水利厅开展水库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机构2002年11月机构改革成立开封开封黄河河务局供水处,为开封黄河河务局下辖职能部门,2006年5月机构改革时更名为河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开封供水分局,业务和财务直接归口省供水局管理,2016年机构改革又改为开封黄河河务局供水局为开封黄河河务局下辖职能部门,业务归口省供水局管理,财务仍归开封黄河河务局管理。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作者:余欣李军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2期2023 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坚定“四最四者”定位,锚定“五个一流”目标,聚力“六大集群”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培养,迈出全新步伐。
坚持“三条黄河”联动流域“四个统一”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
黄科院持续开展黄河自然规律、关键技术和经济生态问题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科学数据中心筹建,完成6 个野外观测站网建设、年度调水调沙河道生境与生态要素专题监测。
黄科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黄河“两平台一中心”建设,加快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扩能,河冰动力学模型嵌入国家防汛会商系统,填补了水利部冰凌动力学预报空白。
黄科院大力实施“模型黄河”3 年提升行动,全面开展黄河刁口河入海流路综合治理模型试验和地形制作机械化设备研发,推进下游河道模型提升、古贤模型建设、抗磨实验室和工程力学实验提档。
推进中国湖库清淤与泥沙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中心运行,以及黄河保护法治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
科技助力流域治理管理。
黄科院向黄委党组提交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成果并得到高度肯定,全年完成14 项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流域3 省(区)9 项重大工程和32 项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项目技术审查,28 组次323 人次工程运管、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抗旱、健康河湖、生态流量等监督检查。
2023 年,黄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并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中表现突出,1 个集体、7 名职工得到水利部嘉奖。
坚持发挥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黄河研究会等作用,提出的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建议被水利部、中国科协采纳,并上报中央相关部门。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科研服务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全面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023 年,黄科院构建“1234”干部人才队伍布局,启动“新百名博士团队”建设,印发人才引培办法。
2 人次荣获国际水电杰出女工程师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 个集体获得第21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和母亲河奖,9 人次当选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共青团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等。
黑岗口闸关于开展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研究前期工作有关基础资料(上报稿)7.收集各灌区2010年、2015年、2020年规划;(2015年、2020年规划无)开封市引黄灌区“十一五”规划:开封市总人口4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8万人,粮食总产量171万吨;总耕地面积591万亩,总灌溉面积47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有效灌溉面积469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363万亩;全市现有机井8.4万眼,机井灌溉面积414万亩。
截止2003年底,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57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8%,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12.36%。
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3万亩,喷灌、滴灌等面积2.6万亩,其它节水灌溉面积21.4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17处。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四个灌区的配套和节水改造,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井灌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等“六小”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主要措施是:一是要对灌区进行技术改造和续建配套,推广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要在井灌区大力推广地埋管道,田间软管输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在缺水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
井灌是我市的一大优势。
由于目前地下水已超采, “十一五”期间,将不再大规模发展井灌,新打机井主要安排在黄河滩区和无灌溉条件的沙荒旱地。
要注重搞好机电井的更新改造,防止效益衰减。
同时,加强机井管理,提高单井效益。
“十一五”期间,计划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9万亩;计划净增旱涝保收田5万亩,达到368万亩;计划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园区8个,节水面积2.5万亩,地埋管道输水18.5万亩,两项合计21万亩。
我市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干、支渠(沟)缺乏控制工程,支渠以下配套不全,已配套的因管理不善损坏严重,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
②提灌区效益衰减严重,未能发挥正常的工程效益。
③灌区排水系统不配套,大部分灌区排涝能力均低于三年一遇。
④灌溉定额偏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损失严重。
⑤引黄灌区沉沙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⑥建设资金短缺。
十一五期间,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如下:(1)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①灌区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赵口灌区始建于1970年,兴建初期主要用于开封市郊区、开封县部分放淤改土,结合灌溉。
八十年代后逐渐转变为以灌溉为主,灌区范围也逐步扩展至尉氏、通许两县。
1991年以开通西干渠为主要内容的一期工程实施之后,接着,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基本完成了赵口西干渠系统108万亩灌溉面积的工程配套建设。
但开封市东部128万亩规划灌溉面积还没有配套,部分县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自筹资金在部分河沟上修建简易闸坝拦蓄河水以解决部分农田灌溉问题。
由于资金缺乏,工程配套进展缓慢,工程效益远未发挥。
为此,灌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继续完善配套该工程,开封市政府曾多次向省政府、省水利厅反映,要求尽快实施赵口二期工程。
省委、省政府根据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四地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将补源灌区纳入赵口引黄灌区,进行统一规划,并尽快实施。
1998年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省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灌区规划灌溉面积572万亩,其中属赵口二期灌溉面积464万亩。
2000年,省厅向省计委行函,提出了“赵口二期工程”意见。
②建设布局及建设内容赵口灌区二期工程分正常灌区和补源灌区。
正常灌区规划灌溉面积128万亩,补源灌区规划面积336万亩。
开封市境内规划正常灌区128万亩,补源面积57万亩;规划整治沟渠有总干、北干、东一干、东二干渠系(下设三条灌排合一干沟和二条分干渠)及西干渠向补源区引水护砌处理工程。
③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赵口二期工程总投资11.77亿元,其中开封境内投资6.78亿元。
工程计划分五年完成。
④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二期工程的实施,在正常灌区灌溉保证率75%、补源灌区灌溉保证率50%的设计条件下,使我市185万亩农田都能正常发挥效益,全灌区达到功能设置合理,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保证旱时能灌、涝时能排,旱涝保丰收的标准。
(2)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①灌区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赵口灌区开封项目区灌溉面积285万亩,其中:正常灌区234万亩,补源灌区51万亩。
由于骨干工程配套不完善,田间工程不配套,渠道输水利用率低,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迫切需要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1999年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评审。
②建设布局及建设内容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包括总干、北干、东一干、东二干渠等17条干渠和桥梁、水闸、渡槽等1430座建筑物。
③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17.86亿元,其中开封项目区投资8.91亿元。
“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
④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新增引黄灌溉面积90万亩,使灌溉面积达198万亩。
(3)三义寨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该灌区始建于1958年,大部分工程兴建于60-70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影响效益发挥,急需进行节水改造。
目前,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评审,其中开封项目区灌溉面积111.5万亩,包括充分灌区82.8万亩,非充分灌区28.7万亩。
②建设布局及建设内容三义寨开封市引黄灌区“十一五”期间计划整治兰考干渠、商丘干渠等12条干渠46条支渠,修建桥梁、水闸、提灌站等各类建筑物889座,渠道衬砌319. 4公里。
③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三义寨开封市引黄灌区总投资6.2041亿元。
“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
④经济及社会效益兰考引黄灌区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78万亩。
(4)柳园口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柳园口引黄灌区分为道南、道北两大块,道南27.63万亩,道北18.72万亩。
目前道北的渠系除少量斗渠硬化外,其余均为土质渠道,无任何节水措施,渠道塌坡、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渗漏严重。
道南部分由于受资金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工程配套进展缓慢,工程效益远未发挥。
为此市水利局委托市水利建筑勘察设计院编制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评审。
②建设布局及建设内容柳园口引黄灌区计划衬砌渠道长度136.68公里,修建各类建筑物185座;③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柳园口引黄灌区总投资23341.14万元,工程计划分5年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
④经济及社会效益柳园口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7.63万亩。
(5)黑岗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黑岗口灌区位于黄河南岸设计灌溉面积23.9万亩,多年来,由于黑岗口灌区处于停建阶段,原设计和现有工程又多为放淤改土所用,致使渠道严重淤积,建筑物工程年久失修,灌排工程不配套,管理机制不健全,灌溉技术落后,当地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对黑岗口灌区进行全面治理。
②建设布局及建设内容黑岗口引黄灌区规划疏竣干渠4条,总长70.14公里,支渠26条,长141.29公里,修建各类建筑物180座。
③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黑岗口引黄灌区总投资2233.00万元。
工程计划分5年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
④经济及社会效益黑岗口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新增1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5万亩,灌溉面积达23.9万亩。
8.收集各县(区)水利年鉴8.1开封市水利年鉴8.1.1开封市概况2005年,开封市新打配电机井20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87千公顷;新发展旱涝保收田3.9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1千公顷;新增引黄灌溉补源面积3.33千公顷;新增除涝面积4.6千公顷;完成招商引资6105万元。
抗旱开封市属季风气候区,旱涝交替。
据统计,2005年开封市受旱面积达317.34千公顷,绝收4.07千公顷,面对旱情,本市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引黄优势,全力以赴投入抗旱。
由于受水费征管方面问题的影响,引黄水量锐减,对抗旱造成一定负面作用。
至2005年底,累计出动抗旱劳力64.6万人,机电井7.8万眼,投入抗旱浇地818.67千公顷次,有效地遏制了旱情的发展,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提供了最有效、最直接的水利服务。
8.1.2农田水利受“两工”取消的影响,农民投工大幅度减少,投入下滑明显。
面对新形势,市政府投入150万元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导资金,对市区周边的马家河北支、马家河和惠北泄水渠进行了清淤治理。
各县区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群众自觉投工投劳。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兰考干渠、北沙河、涡河、等渠得到了治理,有效地提高了防洪除涝标准,至2005年底,共完成土石方1890万立方米,出动机械6.5万个台班,投入工日595万个,累计投资9700万元;清淤治理渠沟738条,长748公里,修复水毁工程530多处,加固堤防270公里。
8.2开封市城区水利年鉴8.2.1农田水利2005年,共打机井50眼,配套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6.67公顷;对马家河、马家河北支、惠北泄水渠进行清淤治理,共清淤河段总长46.58公里,土方124.92万立方米,在西郊乡实施半固定式喷灌节水灌溉项目,投入资金41.52万元,新打机井8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公顷;引黄灌溉放水总量11100万立方米;在西干渠新建节制闸1座,新修护坡2处,维修节制闸2座,河堤更新树木5000余棵;在汪屯乡投资31万元新深井1眼,并进行配套安装,解决了336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8.2.2抗旱防汛2005年开封城区农作物旱情比较严重,城区水利局通过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地指导群众,采取不同的抗旱措施,并组织了区抗旱服务队和各乡的抗旱服务队,认真做好引黄放水和充分发挥机井灌溉作用。
日最高利用机井2400眼,投入各类抗旱设备0.24万台。
8.2.3水政水资源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大力宣传水法和省政府59号令《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水利法规,张贴标语800余条,出动宣传车到城乡宣传9次,2005年新办取水许可证14份,换证40份,吊销许可证3份。
2005年共征水资源费148万元。
8.2.4渔业2005年主要开展了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项目开发。
在水稻乡进行了新鱼种的引进和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引进养殖技术项目资金15万元、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引进水花鱼1500万尾,调剂大规格鱼种8000万尾。
举办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4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000多份。
2005年完成水产品产量8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