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46.51 KB
- 文档页数:25
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朝相同的终点做直线运动.甲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乙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则先达到终点的是哪个()A . 甲B . 乙C . 同时D . 无法确定2. (2分) (2016八上·滨州期中) 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声波具有能量B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 .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3. (2分)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那么液体()A . 蒸发不能继续进行B . 蒸发能够继续进行,使液体温度不变C . 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降低D . 蒸发能够继续进行,使液体温度升高4. (2分) (2017八上·梁子湖期末) 3D电影具有三位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 . 作银幕的布越光滑越好C . 画面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 .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1倍的镜头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5. (2分)(2017·孝感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 . 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 .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6. (2分)拖拉机油箱中的柴油用掉一半后,关于油箱内柴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B .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C . 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 .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7. (2分) (2019八上·薛城期中)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B .夏天,雨笼山 A .春天,雾绕群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檐上冰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I 卷 选择题 (共24分)第I 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A.放于S点 B.放于A点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90°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A.81.4g B.78.6g C.78.2g D.81.8g (第10题)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1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 kg/m3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2015-2016学年天津市五区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三军仪仗队方队接受检阅的情景,仪仗队整齐队列,主要利用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3分)教学楼的楼道里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要求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角度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3.(3分)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
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4.(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这束光线所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分别为()A.60°:30°B.60°:60°C.30°:60°D.30°:30°5.(3分)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扶梯C.墙壁D.天花板6.(3分)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A.B.C.D.7.(3分)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的熔点是()A.0℃B.50℃C.80℃D.100℃8.(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数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向前走几步B.向后退几步C.向地面蹲下D.将相机向上举高9.(3分)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D.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10.(3分)下列物体的质量与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最接近的是(已知空气的密度为 1.29kg/m3)()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牛D.一辆家用轿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3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的路程()A.所用时间为 2.4h B.所用时间为 2.5hC.平均速度为48km/h D.平均速度为50km/h12.(3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天津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3.古诗《长歌行》中,有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诗中所说的“露",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固C.凝华D.汽化4.下列关于物理量的估测,正确是()A.成人的体积约为60m3B.人的正常体温约35~42℃C.人行过街天桥的高度约为30m D.一本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能测出我国各个地区气温的温度计是()(我国各个地区中最低温-53.2℃,最高温50℃)A.煤油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6.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B.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7.两束光通过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虚线框内放置凹透镜的是()A.B.C.D.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
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9.假期到了,小华送小明乘车回家。
小华看着汽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小华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小华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汽车B.汽车、地面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10.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单项选择题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6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 小于100mmC.小于50mmD.等于50mm8. 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锅铲的长度约为1.2mB .餐桌的高度约为1.8mC .菜刀的质量约为 4kgD .饭碗的容积约为300mL第1页(共8页)2015-2016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 期末物理试卷A . 音调B .响度C.音色D .速度A .熔化B .汽化C.升华D .液化A . 小孔成像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 5.如图所示,关于 SO 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 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 、B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 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7 .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 .被 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 .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 一支粉笔被D . 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 .铅笔错位 4. 是 ) A . C.水中倒影 D . 日偏食C .550mm ,则9.—个瓶子能盛1kg 水,可用该瓶子盛1kg 的下列哪种液体?(油)0 C 、1 标准大气压卜部 (分物质的密度 (k g/m3) 水 1.0 X 103 冰 0.9X 103 水银 13.6 X 103干松木 0.4X103 酒精 0.8 X 103铜 8.9X103 煤油0.8 X 103铝 2.7X103A .酒精B .汽油C.植物油水银10 .古人称黄河是 一石水,六斗泥”.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 35kg ,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1 - 2A . 35gB . 3.5g C. 3.5 X 10 1g D. 3.5X 10 2g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 0分.) 1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40 °C. NN' D . MM 的左边是玻璃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13 .现有密度分别为 p 、p 2 ( pv p )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 m o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 1 : 1的比例配 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2 P i[P 1 + P ?A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_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P1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1) m 02 2P 2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1) m 0H1)(已知 P 水银> P 水> P 植物油 > P 酒精> P汽)第2页(共8页)19 •下表为小明在 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液体密度是 —kg/m 3,容器的质量为 ____ g .20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A 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 换为凸透镜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4分,共24 分)14 •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 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太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8中的 15 •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 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 _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 270s ,其平均速度为 ______ 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16 •某班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 ____ cm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_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17•体积为1cm 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_________ g ,水的体积是 _____ cm 3 ( p 冰等于0.9g/cm 3) 18 •用天平的码以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 a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b实验次数 1 2 3 4液体体积/cm 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12.821.6 40.0乙所示.物距u/cm实验序号焦距f/cm像距v/cm18 1715210303 12 60(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凸透镜A 的焦距凸透镜B 的焦距•(选填 等于”大于”或小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 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 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_ (选填大”或小”.(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 20cm ,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 距为cm 的凸透镜.21 • 一司机驾驶桑塔纳牌轿车, 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进入 济青高速”入口处时看到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1 )车辆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 )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济南?22 •小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天平(砝码) 、量筒、烧杯和细线等器材,对某种合金和水进行了探究8时30分,问: ilHniwniiWiHinqili屮(1)小军首先对该种合金材料制成的不同合金块进行探究.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游码归零后, 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②图2是正确测量合金块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它的质量为_g;③图3是他用量筒测量②中合金块体积的情景,则该合金块的体积是_cm3;④换用大小不同的合金块,重复上述测量•他得到不同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知,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成 _比;⑤通过上述探究,若某合金块的体积为10cm3,则它的质量m= ____ g;(2)小军接着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5中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选填图5中乙”、丙”或丁”)23 •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24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iB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示数V iC用细针将软木塞压入量筒水中浸没,过一段时间,读出水面示数V2D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 )指出小明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_•(2)请根据图1天平和图2量筒的读数,将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物理量m i/g V i/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密度p /(g/cm3)测量值 6 370(3 )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25.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 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 的小金属块A 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 请写出金属块A和B的密度表达式.2015-2016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I . A . 2. B . 3. C. 4. C. 5. B . 6. B. 7. A . 8. D . 9. D . 10. D . 二、 多项选择题 II . B . 12. AC.13. BC.三、 填空题 14 .液化;乙. 15.汽车(或自己);126. 16. 8;变小.17. 0.9; 0.9.18 . 53.4; 2.67.19. 1 X 103; 4.9g .20 . (1)大于;(2 )幻灯机;(3)大;(4) 8 . 21 .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90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 10时39分到达济南.22. (1)左;34; 5;正;68; (2)丙.23 . (1 )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3.0X 103kg/m 3;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X 10「5m 3.24 .解:(1)使用天平时潮湿潮湿的物品和有腐蚀性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直接放在托盘上, 应在两盘上放同样的白纸或同样的烧杯;(2)软木塞与水的总体积 V 2=400cm 3,软木塞与水的总质量 m 2=10g+5g+1g=16g ,软木塞的质量 m=6g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 V 排=400cm 3- 370cm 3=30cm 3软木塞吸走水的质量 m 吸=16g -6g=10gTH"收1 0 S= 软木塞吸走水的体积 V 吸== =10cm 3 •••软木塞的体积 V 木=30cm 3+10cm 3=40cm 3(3)软木塞放入水中后,因其具有吸水性,导致液面下降,所测体积偏小,为避免这一影响,测体积前应让软木塞吸足水,或可在具有吸水性的物质的外部包一层薄保鲜膜,或采用排沙法测体积. 故答案为:(1)不应该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 (2) 400 ; 16; 0.15 ; ( 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干燥软木塞的密度 ID6宕=木=心=P第8页(共8页)25 .解:假设 A 密度p A ,体积V A ; B 的密度 p,体积V B ,杯子体积 V 容,杯子的质量为 m 容, 则根据 p=-可得: p V A =m , p V B =m ; 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 m i , 则m 容+ p 水V 容=口1, 对于放进A 的情况: m 容+m+p 水(V 容一V A ) =m 2, 即m 容+m + p 水V 杯一p 水V A =m 2 即 P 水 V A =m+m i — m 2对于放进AB 的情况:m 容+2m+ p 水(V 容—V B — V A ) =m 3, 即 p 水(V A +V B ) =2m+m i — m 3,m+ iri | 一 ro 9则 m=E ■ :_i |i"i .:Q 水p水p水,则 p水rtiT OmmHi j ITi? p水、TP - ID 汁□ ▽P水.。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本测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第Ⅰ卷为选择题,1-3页;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6页。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9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入选择题答题卡内)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B.普朗克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D.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共同发现了“镭”元素2.2015年12月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 ×10-5dm C.2.5μm =2.5×10-6cm D.2.5μm =2.5 ×10-9m3.如图1所示的有关光的现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D.照相机照相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图1DCBA4.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并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 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kgB.“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时使用的是超声波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玉兔”月球车边走边“看”,并把探测的数据传回地球,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5. 如图2所示的是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架托盘天平底座的铭牌上标有“200g”的字样,其表示的含义是()A.砝码盒内最大砝码的质量是200gB.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是200gC.天平自身的质量是200gD.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200g2.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无法判断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D.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4.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要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5.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
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牛奶中掺水含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牛奶的密度()1.0301.0271.0241.0211.0181.0151.0121.0091.0061.0031.00A.未掺水B.掺水含量20%以下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6.如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第3题图图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B .光照在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C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 .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B .3∶1C .3∶4D . 4∶3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并以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 小明的百米赛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C .小明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小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8 m/S10.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 ”换成“F ”(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3分)1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龙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座位上静心思考的小娟没向外看就断定是小龙在唱歌,小娟判断的依据是:不同同学声音的 不同. 1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不一 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13.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________的________第13题第16题图甲乙丙第10题图AB C D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5.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缩小的(填“实像”或“虚像”).16.如图16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________毫米.17.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作用,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18.如图所示,一束光以60°的入射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反射角等于度,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19.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t=0)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4min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20.金秋十月,小林同学郊游时,用25min走完1.8km,休息15min后,再用20min走完1.8km,那么他在前25min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km/h,后2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7分)21.(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如图甲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甲中完成光路图;(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第18题图第19题图22. 如图7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
1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2、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µm,合_______m 。
正常人平静时的一次心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0.8___ 。
如图所示,如果尺子的单位是cm ,木板的长度是______cm 。
3、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叫刺耳指的是___________。
4、成语“一叶障目”涉及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请再列举与其原理相同的一例___________。
5、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无关。
7、如左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填序号①慢慢向右移动、②慢慢向左移动、③慢慢向水面移动、④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装 ------------- 订 ----------- 线 ----------------2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8、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 A.水的表与( )面积有关 B.水的温度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9、下列措施中不能控制噪声的是 ( )A .街道两旁种草植树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D .摩托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10、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A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 .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 .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11、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游码置0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 )A 、向右移动平衡螺母B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 、调节游码D 、螺母游码同时调1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13、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汽化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14、下面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凝华,汽化B、凝固,凝华,液化C、液化,熔化,升华D、汽化,熔化,升华15、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5dm,则他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D.分米刻度尺三、作图题。
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3分)“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2.(3分)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几种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今年冬天重庆主城的气温约为﹣28℃3.(3分)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4.(3分)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5.(3分)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6.(3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7.(3分)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A.B.C.D.8.(3分)一个瓶子能盛1kg的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A.酒精B.汽油C.植物油D.水银9.(3分)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
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A.35g B.3.5g C.3.5×10﹣1g D.3.5×10﹣2g 10.(3分)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2015-2016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3分)“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2.(3分)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3.(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铅笔错位C.水中倒影D.日偏食4.(3分)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A.B.C.D.5.(3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6.(3分)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C.小于50mm D.等于50mm7.(3分)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8.(3分)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锅铲的长度约为1.2m B.餐桌的高度约为1.8mC.菜刀的质量约为4kg D.饭碗的容积约为300mL9.(3分)一个瓶子能盛1kg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A.酒精B.汽油C.植物油D.水银10.(3分)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
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A.35g B.3.5g C.3.5×10﹣1g D.3.5×10﹣2g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11.(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40°C.NN′D.MM′的左边是玻璃12.(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13.(3分)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
则()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m0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m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4分)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
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15.(4分)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16.(4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4分)体积为1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g,水的体等于0.9g/cm3)积是cm3(ρ冰18.(4分)用天平的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
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右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a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b所示。
矿石的密度是g/cm3。
19.(4分)下表为小明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液体密度是kg/m3,容器的质量为g。
20.(6分)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大”或“小”)。
(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cm的凸透镜。
21.(7分)一司机驾驶桑塔纳牌轿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进入“济青高速”入口处时看到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车辆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济南?22.(6分)小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细线等器材,对某种合金和水进行了探究。
(1)小明首先对该种合金材料制成的不同合金块进行探究。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端调节;②图(b)是正确测量合金块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它的质量为g;③图(c)是他用量筒测量②中合金块体积的情景,则该合金块的体积是cm3;④换用大小不同的合金块,重复上述测量。
他得到不同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d)所示。
由图象可知,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比;⑤通过上述探究,若合金块的体积为l0cm3,则它的质量m=g;(2)小明接着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e)中甲所示。
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
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图(e)中(乙/丙/丁)23.(7分)“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
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
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24.(6分)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A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B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示数V1C 用细针将软木塞压入量筒水中浸没,过一段时间,读出水面示数V2D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
(2)请根据图1天平和图2量筒的读数,将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25.(5分)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 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请写出金属块A和B的密度表达式。
2015-2016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3分)“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分)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解答】解: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3.(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铅笔错位C.水中倒影D.日偏食【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日偏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形成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全部的太阳,只看到看到部分太阳的光环。
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4.(3分)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A.B.C.D.【解答】解:作出物点S的像点S′,连接C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A,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A图中,反射光线方向错误;B图反射光线没有画上箭头,D图中S′O应该是虚线,因此只有C图正确。
故选:C。
5.(3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解答】解: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