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税票交接表
- 格式:xls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采购合同交接表模板日期: _______________合同编号: _______________合同名称: _______________合同双方:甲方(供应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采购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交接内容1. 合同详细内容:(1)合同金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货物或服务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付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采购方交接内容:(1)交接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接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接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交接文件清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供应商接收内容:(1)接收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收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交接流程1. 采购方交接流程:(1)准备交接内容清单(2)与供应商确认交接时间和地点(3)交接文件、物品等2. 供应商接收流程:(1)核对交接内容清单(2)确认收到所有文件、物品等(3)签署交接确认文件三、交接责任1. 采购方责任:(1)确保所有交接内容准确无误(2)协助供应商接收内容(3)保证交接过程顺利进行2. 供应商责任:(1)核对所有交接内容(2)确认收到所有文件、物品等(3)及时签署交接确认文件四、交接验收采购方已经交付供应商所有合同内容,并由供应商确认收到,双方确认交接内容完整无误。
乙方(采购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甲方(供应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以上为采购合同交接表模板,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
合计:(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
移交人: 接收人:
注:本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会计室留存,第二联返移交人,第三联由移交人报移交单位财会室。
票据号码票据号码票据号码票据名称票据名称票据名称单位(张)单位(张)单位(张) 移交人: 接收人:
注:本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会计室留存,第二联返移交人,第三联由移交人报移交单位财会室。
票据交接清单
编号: 年 月 日
合计金额注:本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会计室留存,第二联返移交人,第三联由移交人报移交单位财会室。
票据交接清单
编号: 年 月
合计金额 合计:(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
票据交接清单
编号: 年 月
合计金额 合计:(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
移交人: 接收人:。
采购合同交接单模板交接单号:[________]甲方(采购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乙方(供应商):[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根据甲乙双方于[签订日期]签订的采购合同编号:[合同编号],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特此制定本交接单,作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一、货物信息1. 货物名称:[货物名称]2. 货物型号:[货物型号]3. 货物数量:[货物数量]4. 货物规格:[货物规格]5. 货物单价:[货物单价]6. 货物总价:[货物总价]二、交货信息1. 交货日期:[交货日期]2. 交货地点:[交货地点]3. 交货方式:[交货方式,如:送货上门、自提等]4. 验收方式:[验收方式,如:现场验收、抽检等]三、质量标准1. 乙方应保证所供货物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 乙方应保证所供货物为全新、无瑕疵、具有良好性能。
3. 乙方应对所供货物在运输、安装、调试等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负责解决。
四、售后服务1. 乙方应对所供货物提供必要的安装、调试等服务。
2. 乙方应对所供货物在保质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负责维修或更换。
3. 保质期:[保质期,如:一年]五、运输及包装1. 乙方应负责货物的运输及包装,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完好。
2. 包装要求:[具体包装要求]六、结算方式1. 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如:预付定金、货到付款、信用证等]2. 付款期限:[付款期限,如:验收合格后30日内付清全款]七、违约责任1. 乙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数量交货的,应支付甲方违约金:[违约金金额]元。
2. 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付款的,应支付乙方滞纳金:[滞纳金金额]元。
八、争议解决1. 本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