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方法探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老油田经济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是油田经济与油田效益的基本预算方式,通过对井网密度的计算可以更好的明确油田的采收率,进而掌握油田的经济效益与经济价值。
然而,在现阶段中,我国传统的油田井网密度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原计算方法中对于油田的采收率与采出程度差的计算会出现误差,进而影响井网密度计算的准确性,也就无法得出切实符合情况的数据,因此,该技老油田经济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优化井网密度的重要的手段与途径。
本文着重针对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改进进行探讨分析,改进的计算方法、理论推导以及改进方法的优点以及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开展具体的讨论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标签:老油田;井网密度计算方法;方法改进;实例分析引言在油田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通过井网密度的计算可以为设计工作与开发工作提供依据,基于计算出的井网密度数据可以对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产出与采收效率进行评估,更加直观的了解油田井网的经济效益。
而在传统的井网密度计算的过程中,井网加密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将采收率与最终采收率进行相减,增加可采收的开发井进行对井数与加密井数的预估。
而在现阶段中,笔者主要基于可采储量可以供开发井的开发率数据进行讨论研究,减去现阶段实际需要开发的井数进行对井数的加密调整,现计算改进方法如下。
一、改进的井网密度计算方法本次改进的主要方法是基于谢尔卡乔夫公式以及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结合计算,谢尔卡乔夫公式可以使计算内容涉及到井网密度有机采收率方面的影响,而结合实际的经济效益指标则可以更好计算出油田开发的总投入与经济效益,直观的体现出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及油田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涉及到钻井、采油和地面建设等投资的数据指标,将这些投入数据与积累产量、采收率等通过函数的形式进行表达计算,表现出更加直观的井网函数。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为合理区域的油田开发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井网密度。
标签:井网密度;经济效益;1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合理井网密度的概念为在当下的开发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下,为实现最低的储量损失,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产出,在经济层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采收率对应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合理”是相对特定的环境来说的,当环境和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之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那么就演变为“不合理”。
所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以及不同时间下,合理井网密度会出现变化,并非维持固定数值。
而关系到井网密度数据的因素重点为以下几个部分:(1)储层的分层性、连续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对井网密度影响这里的分层性就是油藏板块垂直方向划分的单油层的具体数目,具体环境中考虑运用每口井钻发现的油层数目进行描述。
而连续性即为小层在特定平面中分布区域的数值大小,通常借助相应的分布函数来进行描述,而非均质性即为不同油层之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状态。
通常而言,砂岩分层性越明显,连续性不足,非均质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更大的井网密度。
(2)储层流体流度对井网密度的影响流体流度是关系到采收率的物理因素。
当注采压差维持不变时,采油效率跟稳产界限保持不变的情形中,流度越小要的井距离就变小。
(3)油藏的储量丰度及构成对井网的影响储量丰度的概念为在一定区域面积中,地质储水量以及相应开采储量的大小,而这里的采储量运算时,将一定区域面积中的储量跟水驱采收率进行相乘而得到。
在另外的条件保持大致相同时,考虑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油藏可采储量的丰度越大,那么更深入提升井网密度的空间也变大。
在储量构成方面,低渗透区域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开采部分变多,因此设定的井网密度相应提升。
(4)油田每口井生产能力及加密调整边际经济效益对于开采油井的产出能力进行加密调整十分有必要,这也会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累积增加产能。
胜利油区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摘要国内陆上油田采用常规注水方法开发,平均采收率只有33%左右,约有三分之二的储量将留在地下,而胜利油区的注水开发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有的油井含水率已高达98%,开发的效益可想而知。
本篇提高胜利油区采收率方法调研主要针对以下三种类型油藏: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稠油油藏;重点调研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基本原理、及矿场应用。
此三类油藏的开发对提高整个胜利油区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结合国内外三次采油新工艺的总结与创新利用调研把国内外对提高此类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与胜利油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用以帮助提高胜利油区的采收率。
关键词:采收率;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低渗;高含水The Investigation of EOR in ShengliOilfieldAbstractThe average recovery inland using conventional watterflooding method is only 33%, two thirds reserves are resided underground, shengli oilfield faces great problems in wat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In some oil wells, water-cut has arrived 98%, thus, the development effenciency is bad.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ree types of reservoirs: hightwatter reservoir,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mspissated pool;and mainly research: the suitabal condition, basic principle, lease application of every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ree types of reservoir do a great role in production of shengli oilfield. Additional,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conclution of the tertiary recovery, we shoud connect the method in and out with shengli oilfield and make theory into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factor of shengli oilfield.Key word: recovery-factor; thermal-recovery; steam-injection; in-situ-combustion; low-permeability; high-water-content目录摘要 (I)英文摘要 (II)第1章前言 (5)1.1研究内容 (5)1.2研究目的 (5)第2章采油技术现状及评价指标 (6)2.1 国内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现状 (6)2.1.1聚合物驱油形成的配套技术 (6)2.1.2 复合驱油技术 (6)2.1.3 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7)2.1.4 微生物驱 (7)2.2 国外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现状 (7)2.2.1 热力采油 (8)2.2.2 二氧化碳 (8)2.2.3 化学驱 (8)2.3 提高石油采收率筛选标准 (9)2.3.1 聚合物驱油藏筛选标准 (9)2.3.2 碱驱油藏筛选标准 (10)2.3.3 表面活性剂驱油藏筛选标准 (10)2.3.4 复合驱油藏筛选标准 (10)2.3.5 微生物驱油藏筛选标准 (11)2.3.6 气驱油藏筛选标 (11)2.3.7 热力驱油藏筛选标准 (12)第3章胜利油区提高采收率技术 (13)3.1 高含水开发提高采收率 (13)3.1.1 高含水油藏的影响因素 (13)3.1.2 高含水期水动力学调整方法 (13)3.2 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19)3.2.1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19)3.2.2 火烧油层 (25)3.3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 (28)3.3.1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 (28)3.3.2 胜利油区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31)第4章结论与建议 (38)4.1高含水油藏 (38)4.2 热采提高采收率结论与建议 (38)4.3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结论与建议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收率测算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藏的渗透率、原油的粘度、油藏的孔隙度、井网密度、水驱控制程度等。
储层空气渗透率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 储层空气渗透率越大油藏采收率越高;原油粘度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原油粘度越大油藏采收率越低;渗透率一定时,油藏的孔隙度与采收率成反比;200-400井距,井网密度与采收率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水驱控制程度每增加1%,油藏采收率增加0.2--0.4%。
一、弹性采收率测定二、水驱采收率测定国内大庆、辽河等油田总结出了自己的测算低渗油藏水驱采收率采收率的经验公式。
1、辽河油田低渗透39个开发单元采收率回归的经验公式为:E R=15.92585-0.61086φ+0.17421ƒ-1.68755㏒u+6.361281㏒k相关系数为0.8743φ—油藏孔隙度(11—22.9),%;ƒ—井网密度(2.5—37.5),口/km2;u—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0.5—144.13),mpa.s;k—渗透率(0.1-100),10-3um2。
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大庆油田8个低渗透油田测算采收率经验公式为:(1)、多元统计(回归)法E R = 0.1893-0.01264φ+0.0005ƒ+0.075㏒(k/u)+0.3355 W f相关系数为0.8743W f -- 水驱控制程度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灰色理论法E R = -0.07059+0.0746㏒(k/u) -0.00729φ+0.0072ƒ +0.4837W f相关系数为0.9909依据该式计算结果→3、室内水驱油效率法选用油层不同部位不同岩性的两块岩心作水驱油试验,结果如下:(1)、28号岩心试验数据:岩性---油浸中砂岩; 取样深度,m:1069.39; 孔隙度,%:18.24;渗透率, 10-3um2:86.8; 注入水:标准盐水; 注入压力,Mpa:0.19; 束缚水饱和度,%:33.1 ; 残余油饱和度,%:22.6。
经济最优井网密度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方法1 综合经济分析法一、谢尔卡乔夫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公式:as D R e E E -⋅= (1)式中:R E —采收率,小数;D E —驱油效率,小数;a —系数;S —井网密度,km2/井;该公式简化了许多复杂因素,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明确描述了R E 与S 界限关系,其次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用该公式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油藏实际;通过建立井网密度与利润关系模型确定经济最优井网密度与经济界限井网密度方法。
所谓经济最优井网密度,就是在同一条件下,能使油田最终的利润达到最大时的井网密度。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指利润为零时对应的井网密度,它可以作为布井与加密井网时的参考依据。
基于上述原理,结合财税制度,对成本、税金及各项参数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方法推导过程从企业财务评价静态角度,一个油田最终的总的净利润可用下式求得:It Ttax Cte Vit E ---= (2)P Roc N E Vit R ⋅⋅⋅=Ct N E Cte R ⋅⋅=Trs N E Ttax R ⋅⋅=Iw A S It ⋅⋅=1式中:Vit —销售收入,万元;Cte —经营成本与费用,万元;Ttax —综合税金,万元;It —总投资,万元;化简得:Iw A S Mwe N E E R ⋅⋅-⋅⋅=1(3) Trs Ct P Roc Mwe --⋅=式中:E —利润,万元;R E —采收率,小数;N —地质储量(动用),万吨;R o c —原油商品率,小数;P —原油价格,元/吨;Trs —综合税金,元/吨;Ct —单位经营成本与费用,元/吨;S —井网密度,km2/井;A —含油面积,km2;Iw —单井投资,万元;(一)经济最优井网密度(Sem )的确定将(1)式代入(3)式得:Iw A S e Mwe N E E as D ⋅⋅-⋅⋅⋅=-1 (4)Trs Ct P Roc Mwe --⋅=(4)式为井网密度(S )关于利润(E )的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函数可导,因而当一阶导数为零时,E 有最大值,于是则有:Iw A S e Mwe N E a dS dE as D ⋅⋅+⋅⋅⋅⋅-=-21 (5) 令dSdE =0得: as D e Mwe N E a Iw A S --⋅⋅⋅⋅=⋅⋅2(6)Trs Ct P Roc Mwe --⋅= 两边取对数化简得:Mwe N E a Iw A Ln as Lns D ⋅⋅⋅⋅=-2 (7)Trs Ct P Roc Mwe --⋅=(7)式就是最优井网密度的计算过程,当方程右端的各项参数一定时,得到一个常数,因此用一般选代就可求解,形式比较简单(式中S 就是Sem )(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Sez )的确定将(1)式代入(3)式,令E =0得:Iw A S e Mwe N E as D ⋅⋅=⋅⋅⋅-1 (8)Trs Ct P Roc Mwe --⋅=两边取对数化简:Mwe N E Iw A Ln as Lns D ⋅⋅⋅=- (9)Trs Ct P Roc Mwe --⋅=(9)式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数学模型,式中S 即为极限井网密度(Sez ),它的形式与经济最优井网密度模型相似,用一般选代即可求解。
老气田增加采收率的常见方法及重大意义摘要: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
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
对于只有单相气存在的,我们称之为气藏,其开采方法既与原油的开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关键词:老气田采收率方法意义一、采收率的基本概念天然气藏采收率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天然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中采出的天然气总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一个衡量气藏开发效果、工艺水平和地质储量可采性等的综合指标。
二、影响老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影响采收率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1.1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1.2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1.3油气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1.4油气性质,如油、气的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
2.外在因素:2.1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2.2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2.3为提高气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气技术,如增压开采、泡沫排水、新钻井技术等;2.5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气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三、增加采收率的常见方法1.在气田开发中,现已成熟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增压开采;修井酸化;泡沫排水;气举排水;新的排水采气措施(电潜泵、柱塞、螺杆泵等);新钻井技术(水平井)等。
2.天然气开采其特殊地方:2.1自喷式由于天然气密度小,为0.75~0.8千克/立方米,井筒气柱对井底的压力小;天然气粘度小,在地层和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小;又由于膨胀系数大,其弹性能量也大。
因此天然气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
这和自喷采油方式基本一样。
不过因为气井压力一般较高加上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对采气井口装置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对采油井口装置的要求要高的多。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摘要:采收率高低是石油开发技术水平以及开发效果的综合反映,并且提高石油采收率对于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石油采收率,简述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提高;重要性;技术;措施一、石油采收技术概况油田50多年来,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和需要,自始至终把提高采收率贯穿于油田开发全过程。
通过从早期内部注水到同井分层注水开采,从层系细分加密到井网二次加密,从稳油控水到三次采油,不断适时调整挖潜措施,保证了油田长期高效稳定地开发。
油田是我国应用聚合物工业化驱油最早的油田之一,聚合物驱油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北一断西区块是大庆油田第一个工业化规模的现场试验区,区块井距为250m,进行聚合物驱后,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2.6%。
随着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日趋成熟、各项配套技术措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加大,聚合物驱技术己成为保持大庆油田持续高产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对工业化聚合物驱油,采用高浓度大段塞的注入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注入和深度调剖措施,根据区块的动态反映特征进行综合调整,取得较好的聚合物驱技术经济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但厚油层大孔道深度调剖、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新型聚合物的评价及应用技术研究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是聚合物驱几个较为重要的攻关方向。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也是21世纪一项高新生物技术,与其它二次采油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生物工程在石油工业领域开拓性的应用己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等微生物三次采油,被列为“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营和生产需要更多的油气资源。
为了使油气田开发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节约油气田资源的开发成本,为采油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油气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来看,加强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油气田;发展复苏;有效措施导言:在了解了油气田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后,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配合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油气田开发中的采收率。
如合理布置井网密度,调整井网,或采用更先进的化学置换法或微生物采矿法等。
最后,从气驱的角度出发,保证油气田生产技术的实施质量,保持最终的资源生产效果。
一、关于油气田开采油气田采收率一般是指油田资源开发过程中油气产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油气田的采收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同时,技术操作人员将在此环节科学划分可采储量的开采程度。
油气田开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次开发、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
初级生产是指依靠油气储存本身的能量实施生产技术;二次开采需配合注水或建立辅助措施,以保证开采效率;三次开采需要聚合物或其他辅助措施,因为三次开采的技术操作难度大,科学适当的辅助措施可以保证开采的实施效率和资源开采水平。
同时,为了保证更好的开采效果,采矿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二、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1. 合理布置井网密度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井网密度进行布置,能够让油气田开采工作落实效率更高,过程更加顺利。
在此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秉承增强油层连通性、提高采收率、确保经济效益等原则,让井网密度布置过程中所操作应用的设备与材料得到更加科学的组织协调。
与此同时,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对渗透率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保证井网密度得到更加科学的设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注采井较小,那么油气田的渗流阻力和渗流时长就需要缩短。
为了能够保证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渗流阻力和顺流时长必须得到科学设置。
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方法探讨分析作者:魏涛毛彬范晋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16期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采油六厂,山东菏泽 274500)
摘要: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油田开发的成败受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建立正确与否影响重大。
通过多年的分析,发现利用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可对井网条件下的采储量进行确定,再通过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对该井网密度下的采集率进行确定。
关键词:采收率;井网密度;递减法
中图分类号:TE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多数油藏位于陆相沉积处,因此油田企业为了使投资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开发油田过程中,投资者在井网投资上会选择较稀的形式。
不过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井网加密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使油田的开发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提高了采收率。
一、讨论谢尔卡乔夫公式
卡乔夫对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它证明了油田的采收率和井网密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并用公式1表达出来:ER=EDe-as(1)
通过公式我们不难看出,采收率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而成指数增加,在式子中ER代表采收率;ED代表驱油效率;S代表井口密度(hm2/口);a代表几口系数(口/hm2)。
通常情况下,驱油效率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为一个常数。
那么波及系数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采收率,井网密度的增加也会使井网密度成指数增加。
如果油田范围内布满了井,开发层全开,那么S则无线接近于0,油田的采收率将和驱油效率相同。
如果油田未被开发,那么S则接近于无限大,波及系数将无线接近于0,而采收率则为0。
下面我们做一种假设,假设开发一个储存量足够的油田,在油田的范围内,布置几口井,井的数量有限,井与井之间没有干扰,此时采收率同井网密度成反比,可以用公式2进行表示:
式子中的C为常数。
如果井足够多,那么井与井之间将会发生相互的干扰,油田的采收率的变化将会呈指数形式。
二、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建立的常见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公式法的应用
多年来采收率和井网密度关系的建立一直都是石油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问题,谢卡尔乔夫是多数关系建立的依据。
如我国在石油勘探过程中,依据众多油田的开采资料对采收率于与井网密度进行了回归。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对油田中的资料加以利用对流度和流动系数进行计算,再通过经验公式对驱油效率和井网系数进行确定。
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驱油效率的经验公式和井网系数经验公式对驱油效率和井网系数进行计算,在将最后的记录带入到谢尔卡乔夫公式中。
经验总公式的适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适用于每个油田的总公式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油田分析结果存在着波动性,更何况油田的开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分析结果经常得不到人们的期望值。
但这并不能否定经验公式法的意义,在油田开发的初始阶段和资料不全的情况下经验公式法对油田的开发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数据回归法的应用
在实际油田开发中,都需要对油田中的石油储存量进行统计,因此可以对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将(1)中的式子进行计变形,得到式子:ln Er=lnED-aS (3)
如果以采收率作为纵坐标,井网密度作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线性回归,通过回归线的截距和斜率我们就可以的到ED和a,这种思考是正确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着许多问题,因为采用该种方法需要对油田有一个深度的认识,如果对油田的认识不足,对采收率的计算将会存在较大误差,在计算中计算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忽小忽大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较大难度。
(三)相渗曲线法
通过相渗资料对驱油效率进行计算,然后在用经验公式对井网系数进行确定,对于井网系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利用谢尔卡夫公式完成,即:
采用此种方法的最大难度在于对驱油效率的确定,通常情况下油田都为多层和采,在不同阶段分析出的相渗曲线都会有所不同,经常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从目前我国油田的开采情况来看,多数油田都只是在油田的开采初期,利用资料对相渗曲线进行了测试,而由于资料的准确性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因此计算的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待考证。
如果有数量足够的曲线,对多条曲线归一化处理,那么井网密度将会成为一个单点值或固定值,而不同阶段的单点值计算出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相渗曲线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较大问题。
三、递减法与水驱曲线法
近年来,油田通过大量的数据对采收率和井网密度关系进行了建立,通过多年总结,制定出了两种使用的方法,分别是递减法与水驱曲线法。
(一)递减法
Arps递减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应用,Arps递减中的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双曲线递减,在双曲递减过程中累积产油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如果我们设,
则可以得到公式(6):
在公式中Np(递减)表示在递减期间所有产油的累积量,Qi代表递减期的最初产油量,n代表递减指数,值为0到1之间,Di代表到递减率。
Q代表一段时间内的油产量。
那么在双曲递减在递减期的储油量可用公式7表示:
在式子中,NR(递减)代表递减期的可采储量,将公式(7)带入到公式(6)中变可的到总的技术采储量:
在式子中NR表示总的可采储量,在指数递减中,将n=0带入到式子(8),所以在指数递减(NP,Q)或双曲线递减(Np,Q1-n)回归中,截距同斜率的比值就是可采存储量的值。
(二)水驱曲线法
水驱曲线法目前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以甲型水驱线法为例对其进行介绍,甲型水驱曲线法主要是关于积产水量和积产油量对半数关系,对我国的石油开采有着指导性意义。
其表示公式为: lgWp=c+dNp (9)
在公式之中Wp表示累积产水量,d和c分别代表水驱线的斜率和截距,Np代表产油量的累积值。
对式子(8)进行推到可以得到累积产油量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在式子中fW表示含水率,在计算中想的到可采储量则需要将含水率的值设定为极限含水率。
(三)探讨应用条件
多年的油田开发经验表明,递减法和水驱曲线法是对宏观规律的有效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不庞大的油田开发过程中井口的数量变化也不大,水驱曲线率也不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因此,合理的使用递减法和水驱曲线法对可采储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依据以往的经验表明,如果在油井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块之间储存物或地质条件(裂缝情况、水油关系、
油藏深度等)差别较小,那么该区域内的油田的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变化也应该相似。
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将该区域的动用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进行叠加,然后在进行数据回归,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我国某油区内,浅层藏油由8个区域构成,每个区域水驱曲线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将所有的油区进行综合考虑就会发现明显的变化,通过综合数据就可以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公式的建立会受到油田加密方式的影响,不同加密方式和不同阶段多对应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都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就三种不同的加密方式(如图1所示)进行分析。
图1中的a种加密方式为均匀加密,此种加密方式伴随着开发的进行不断增加加密调整井。
长期持续下去,井与井之间的相互干扰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单井的工作能力将会下降。
因此,采收率与井网密度之间需要严格的依照指数规律进行增加。
图1中的b形式为滚动开发,此种开发形式就是先找到一个开发区进行重点开发,然后以主力开发区为圆心不断的向周围扩撒、调整。
图1中的c中开发方式为分块动用,此种开发方式就是伴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会有新的区域被纳入到开发区域中,对于b、c两种开发方式采收率与井网密通常不会以指数的规律增加。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就是在同一区域可能会出现多种开发情况,也就说同一开发区域可能出线三种开发形式的综合,出现开发、加密、再加密,然后在开发一个新的区域,再开发、再加密的情况。
因此,在对递减法和水驱曲线法利用的时,要对油田的情况、发展里程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判断出现错误。
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石油的运用,因此要做好油田开发工作。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对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
对递减法和水驱曲线进行合理的应用,得到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关系,提高油田开发的水平,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油田开发在世界上还为处于领先行列,但相信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油田开发技术将位于世界的领先行列。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杨正明,郝明强,等.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程及其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0).
[2]赵连素,金春鸿,徐茂彬,等.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衰减曲线在滨南油田利7块的综合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