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语文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劲jìng劲拔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B.泊bó停泊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应yīng应届应聘应声而落应有尽有D.鲜xiā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淘汰出奇制胜威慑厉兵秣马B.热衷磨肩接踵翱翔相辅相成C.迷惘变换莫测爆炒招摇撞骗D.诙谐头晕目眩嬉笑若及若离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A.接管B.接手C.接替D.接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克”和“克”。
B.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
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
D.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第四单元新闻第一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跟踪训练 1A组:1.《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请按时间排列下面场景的顺序:(1)中英香港交接仪式(2)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3)“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4)军营广场降下英国国旗2.赏析下列语句:①从 1841 年 1 月 23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内容上:感情上:语言上:②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③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3.参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格,仿写两个句子.....例句:别了,‘不列颠尼亚’B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特点:1. 报道及时。
2. 有意义 3. 有报道价值。
4.内容真实。
5. 语言简洁准确。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引标题(引出主标题),主标题(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65 --电头:稿子来源,发稿时间地点,发稿记者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1.试从下面的新闻中找出标题、导语及电头,并标注在空白处。
打破垄断经营遏制发行暴利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本报北京 8 月 31 日电(记者苏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披露,国家发改委已呈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界限,全部实行全国统一招标。
柳斌杰指出,一些出版社依靠过去的行政力量取得了垄断经营权,很多人对市场很陌生,进入市场经营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教材、教辅这样的传统产品,在出版业里占有很大的比重,打破地域界限的经营会影响某些地区的实际利益,将会遭遇“地方保护”的阻力,“要有艰苦努力的过程”。
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阜(fù)盛簇(zú )拥悚(sǒng)然形骸(hái)B . 蹒(pán)珊吞噬(shì)臭(xiù)迹猿猱(róu)C . 朔(shuò)漠惘(wǎng)然宵柝(chè)裂帛(bó)D . 脊(jǐ)背攥(zuàn)住贬谪(zhé)商贾(gǔ)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遐观孤鹜暇日锱铢必较B . 鹧鸪南溟言筌云消雨霁C . 盘桓耸萃岑寂轻鸢剪掠D . 绣闼侥幸尺椟鱼舟唱晚3.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B . “本镇的二、三产业要同步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松宜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是说。
C . 三峡工程启动175米实验性蓄水后,昭君镇有望通过开发昭君品牌,发展特色旅游,成为湖北省“两山一江”旅游线路(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的重要游客集散地之一。
D . 作为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国际电子产业巨头,日本索尼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侵犯其他企业专利权将意味着什么?4. (2分)(2017·珠海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0分)1. 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 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3.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4.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1) 第④段中的“此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装修”“改建”“扩建”填入文中空缺处。
(3) 第③段中的“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是什么?这两件事物分别有什么象征意味?5.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2013学年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降落(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泊(pō)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淹映陈迹飘扬B.仪势离任港督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四、阅读练习(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德育考试市各学校: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班级:姓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港.督()凝.重()旗帜.()冉.冉升起()展拓.()2.选词填空(3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改建、扩建 B.扩建、改建、装修 C.改建、扩建、装修3.阅读理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1)“不列颠尼亚”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2)“日落余音”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3)但这一次不同:之后冒号的作用是(2分)(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3分)(5)选文前四段所报道的是哪个场景?请概括出来(3分)(6)报道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请写出标志语。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1) 世人瞩.()目(2) 冉冉..()()升起(3) 凝.()重(4) 掩.()映(5) 洼.()窝(6) 逞.()英雄(7) 撵.()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2) 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
.......”“盲人摸鱼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回答问题。
(1) 本文是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速写,着重于对某些精彩的场景做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由几个场景构成?在描述场景中,侧重了什么?有何深意?(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 最后一段写到“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 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肃穆,也没有写人们庆祝回归的激动,更没有对其意义等进行分析,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何独特之处?(评价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
)4.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全县有大小风口84 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 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
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1) 语段中画线句有重复的地方,能否改成“全县大小风口和大小沙丘,成百上千,调查队一一查清,一一丈量,编了号,绘了图”?(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通讯稿,很重视“以言见人”,请分析以下语言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i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基础测试】1.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降.落(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泊.(pō)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淹映陈迹飘扬B.仪势离任港督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3.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阅读练习】(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德育考试市各学校: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①“2014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上,社会名流、演艺明星、职业赛车手、专业媒体记者,倡导使用环保新能源座驾。
②焦裕禄同志总是,要求同志们公私分明,他自己连一本公家的稿纸也不肯拿回家给孩子。
③在这次抢险救灾中,范维龙,带着连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连续从废墟中救出39人。
A.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身先士卒B.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先士卒C.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身体力行D.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点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B.范雨素流水账式的叙事并没有渲染苦难,而是谈苦难之外对生活趣味的追求。
她不仅没有去博同情,相反,她表达了对富人的同情。
C.全国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将作为高校在招生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
D.豫剧《焦裕禄》以起伏跌宕的剧情和深情动听的声腔,再现了那段焦裕禄在兰考的不平凡的“往事”。
3.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
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甲。
大启尔宇,长发其祥乙。
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4.下列有关新闻的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的标题分引题、正题和副题。
副题用于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
B.新闻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背景、结语四个部分。
新闻内容都包含“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这五个要素。
C.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
(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劲jìng劲拔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B.泊bó停泊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应yīng应届应聘应声而落应有尽有D.鲜xiā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淘汰出奇制胜威慑厉兵秣马B.热衷磨肩接踵翱翔相辅相成C.迷惘变换莫测爆炒招摇撞骗D.诙谐头晕目眩嬉笑若及若离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A.接管B.接手C.接替D.接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克”和“克”。
B.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
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
D.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②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a。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③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 b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④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c在南海的夜幕中。
⑤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6、在画线的a,b,c处填上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易旗冉冉消逝B.易旗慢慢消失C.易帜冉冉消失D.易帜慢慢消逝7、②③自然段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8、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时间为序,并且精确到小时、分钟,这充分展示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严肃性、重要性。
B.文中的对比手法不止一处,都表现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C.作者在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自豪感。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表现出大英帝国156年前气势汹汹地从海上袭来,现在又从海上灰溜溜地逃走。
9、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曾闹得沸沸扬扬的“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所引发的百万拖欠场租纠纷案,昨天有了最终结果。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由音乐会主办方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支付故宫博物院场地租用费100万元,并支付利息。
2001年6月13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就在故宫午门广场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事宜签订了《协议书》。
协议约定,故宫博物院向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提供午门古建筑区域作为演出活动场地,共计收费2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中艺公司仅支付了100万元,且延迟一天撤出场地,因此故宫博物院起诉要求中艺公司支付尚欠的租金100万元、延期租用场地费20万元及违约金。
法院认为,中艺公司举办完“三高”演唱会后,未按协议约定向原告履行支付场地租用费余款的义务,其行为已构成违约。
【参考答案与提示】1.A (B.水泊pó; C应yìng聘,应yìng声而落;D.屡见不鲜xiān)2. A (B.磨→摩;C.换→幻;D.及→即。
)3.A (四个选择项意思相近,都有替换之意,要弄清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分。
)4.A (放之四海而皆准:意思是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作为准则,常指抽象名词,如理论思想等。
)5.A (“不列颠尼亚”应加引号。
)6.C (最优答案。
)7.②段写英国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降旗,③段写中国在1997年7月1日的第一分钟升旗,这两段形成对比,宣告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从此恢复时香港行使主权。
8.D (“灰溜溜地逃走”不合文意。
)9.故宫在“三高”纠纷案中获胜(或:“三高”纠纷案终审判决,故宫讨得百万场租费)(二)一、基础知识评价1.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时分(fèn)漂泊(bó)岑(cén)寂不屑(xiè)B.婆娑(suō)丰腴(yù)玉笏(hù)尺牍(dú)C.怜悯(mǐn)吝啬(sè)沼(zhǎo)泽气氛(fèn)D.下乘(shèng)寒砧(zhēn)寻觅(mì)狂吠(fèi)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噩梦铁砧渣梓贮藏B.臃肿曝晒泡桐搪塞C.瞩目醴酪粗糙流敝D.琢磨膨涨祷告罅隙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B.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C.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
”D.我只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批评家来帮我分析:哪几步迈得对,哪几步迈得不对,怎样才能进步更快而不至于走过多的弯路?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长夜难眠,思前虑后,她感到自己简直像是一只徜徉歧路的羔羊。
B.这个剧本改了几次,效果仍然不好,依我看,症结就在于主题不明确。
C.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D.在晴朗的夏天,西边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斗叫做金星。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各级领导要关心非党员干部,不能把它们置之度外。
D.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997年国庆节刚过,他就来到北京拜访了导师闻传,请他审阅了自己的科研论文。
B.眼前麦浪滚滚,一片金黄,看来今年定然又是一个丰收年。
C.人们关注着解决国营企业的振兴和工人们下岗以及国民经济进一步腾飞。
D.华强集团以过人的胆识和锲而不舍的实践,在荆棘中闯出一条壮大公有制经济、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来。
7.填入下文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________……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②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随意地铺着③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④树上的枝芽儿密密的⑤咕咕的冬水在田野里起着水泡⑥田里的冬水也在咕咕的起着水泡。
A.①③⑥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④⑥二、拓展阅读评价阅读下列选段,回答8-10题。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8.选文第一节点明事件时间,在最后说“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如此点出时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解释“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在交代每一事件的时间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例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