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事故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酒驾事故剖析一、事故概述与背景本次酒驾事故发生在XX年XX月XX日晚上,地点位于本市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上。
事故涉及一辆小型轿车与一辆电动自行车,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晚,肇事司机酒后驾驶小型轿车,因操作不当,与前方同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追尾碰撞。
事故发生时,正值下班高峰,道路上车辆和行人较多,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酒驾行为与影响酒驾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危及肇事司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酒后驾车会降低司机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酒驾行为还会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三、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混乱。
小型轿车严重受损,前部变形,挡风玻璃破碎;电动自行车被撞得面目全非,骑手受伤倒地不起。
周围的路面上散落着车辆碎片和物品,血迹斑斑。
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并清理现场,恢复交通秩序。
四、伤亡与损失评估本次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骑手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小型轿车司机也受轻伤,但因其酒驾行为,被警方依法处理。
此外,事故还造成了两辆车的严重损坏和道路设施的损坏,经济损失较大。
五、法律责任与定罪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肇事司机因酒后驾车被认定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酒驾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司机将面临吊销驾驶证、罚款甚至刑事处罚等法律后果。
此次事故的处理结果将对公众起到警示作用,提醒人们切勿酒后驾车。
六、社会影响与反响本次酒驾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媒体纷纷报道事故经过和后果,呼吁人们关注交通安全,抵制酒驾行为。
社会各界也对酒驾行为表示了强烈谴责,要求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酒驾等违法行为。
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反思和提升,促使人们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
七、预防措施与建议为了预防类似酒驾事故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广泛宣传酒驾的危害和后果,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醉酒驾驶作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分析醉驾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打击醉驾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通过对大量醉驾事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撰写了本报告。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省交警部门提供的2018年至2020年期间发生的醉驾事故数据。
数据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当事人基本信息、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错误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时间序列数据、分类数据等。
(3)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三、醉驾事故数据分析1. 醉驾事故总体情况(1)事故数量:2018年至2020年,该省共发生醉驾事故10000起,其中2018年4000起,2019年3500起,2020年2500起。
(2)事故率:醉驾事故占该省交通事故总数的10%,表明醉驾事故在该省交通事故中占有一定比例。
2. 醉驾事故发生时间分布(1)时间分布规律:从全年来看,醉驾事故主要集中在夜间和节假日。
夜间事故占比约为60%,节假日事故占比约为20%。
(2)时段分布:夜间事故主要集中在22:00-04:00,节假日事故主要集中在18:00-22:00。
3. 醉驾事故发生地点分布(1)地点分布规律:醉驾事故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事故占比约为70%,高速公路事故占比约为20%。
(2)地点分布特点:事故多发路段主要集中在繁华商业区、餐饮娱乐场所周边和城乡结合部。
4. 醉驾事故当事人基本信息(1)年龄分布:醉驾事故当事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比约为60%。
(2)性别分布:男性醉驾事故当事人占比约为80%,女性占比约为20%。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其中醉驾事故尤为严重。
为提高广大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醉驾事故的发生,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醉驾警示教育活动。
本文以某市发生的醉驾事故为例,对醉驾警示教育进行案例剖析。
二、案例概述某日凌晨,一辆小型轿车在某市一十字路口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当场死亡,轿车驾驶员受伤。
经调查,轿车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曾饮酒,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驾标准。
此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对醉驾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三、案例剖析1. 醉驾事故的危害(1)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醉驾事故的发生往往导致人员伤亡,给受害者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
(2)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醉驾事故频发,扰乱社会秩序,引发公众恐慌。
(3)损害国家形象。
醉驾行为与我国倡导的文明交通、安全驾驶理念相悖,损害国家形象。
2. 醉驾事故发生的原因(1)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驾驶人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醉驾的危害认识不足。
(2)监管力度不够。
部分地区对醉驾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醉驾行为屡禁不止。
(3)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醉驾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3. 醉驾警示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
通过警示教育,使驾驶人员充分认识到醉驾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警示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醉驾行为的法律后果,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醉驾的氛围。
(3)强化执法力度。
通过警示教育,推动执法部门加大对醉驾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交通秩序。
四、警示教育措施1.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醉驾行为的法律后果,引导驾驶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 加大执法力度。
酒驾典型案例剖析方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酒驾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到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对于酒驾典型案例的剖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酒驾事件的危害性,也可以警示人们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切实避免酒驾行为的发生。
一、案例一:车祸发生后逃逸致人死伤2019年某市,一名男子在酒后驾驶车辆时发生车祸,导致一名行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该男子在车祸发生后选择逃逸,致使警方难以及时查明责任人。
经过调查取证,警方最终将涉事男子抓获归案,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这一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酒后驾驶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极度危险的行为。
不仅犯下了交通肇事罪,而且还加重了其犯罪嫌疑,给受害人及家属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对于酒后驾驶者来说,逃逸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加重刑事责任,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案例二:醉驾酿成车祸致人轻伤2018年某县,一名年轻司机在酒后驾驶的情况下驶入对向车道,与一辆行驶中的汽车相撞,导致对方车辆翻车,驾驶员及乘客轻伤。
经调查发现,涉事司机酒精浓度超标,司机及其家属不得不承担对方车辆修复的费用,并赔偿对方的医药费用。
这一案例的剖析显示,酒后驾驶不仅会危害自己的安全,也会给他人带来意外伤害。
即使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也会给酒驾者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酒后驾驶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三、案例三:疲劳酒驾引发严重车祸近年来,不仅酒后驾驶,疲劳酒驾也成为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
2017年某市,一名白领女性在加班加点后饮酒后驾车回家,由于疲劳过度,猛然间打瞌睡,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导致车辆翻车,女子身受重伤。
警方调查发现,女子疲劳驾驶行为加上饮酒后驾车,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一案例的剖析提示我们,疲劳酒驾同样危险,甚至可能比单纯的酒后驾驶更加危险。
在身心极度疲劳的情况下饮酒驾驶,将使司机的反应能力大大降低,增加意外发生的几率。
我们不仅要杜绝酒后驾驶,也要保证在驾驶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危险。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12月31日晚,某市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驾驶员李某在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沿市区主干道行驶。
在行驶至一处路口时,由于酒精作用,李某操作失误,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及其车内两名乘客重伤,货车驾驶员轻微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控制,经检测,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0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二、案件争议1. 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2. 李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 李某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三、案例分析1. 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在本案中,李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0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因此,李某的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危险驾驶罪。
2. 李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李某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李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李某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案件处理1. 李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 李某的伤者得到及时救治,无生命危险。
3. 货车驾驶员轻微受伤,经治疗后已康复。
五、案例启示1. 酒后驾车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司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车。
2. 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酒驾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酒驾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预防酒驾事故,本文将选取一起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2019年7月15日晚上,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酒驾事故。
当晚10点20分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市区主干道上,驾驶人员赵某在行驶过程中不仅超速行驶,还频繁变道,给其他车辆造成了极大威胁。
突然,赵某的车辆失去了控制,与一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相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首先,赵某酒后驾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警方调查,赵某当晚酒后驾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酒驾标准。
在醉酒状态下驾驶车辆,赵某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严重下降,无法适应路况变化,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其次,赵某超速和频繁变道行为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超速行驶使得赵某对前方的交通情况反应不及时,而频繁变道则增大了其他车辆的避让难度,极易引发擦碰或碰撞。
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事故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再次,市区主干道的车流量大、道路狭窄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市区主干道是交通流量集中的地方,道路狭窄限制了车辆的通行能力。
而赵某的不良驾驶行为在这样的道路环境下,容易对其他车辆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影响与启示:该起酒驾事故造成了数人死伤,对受害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惨痛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酒驾危害性不能被低估。
酒后驾驶不仅危害自己,也可能对行人和其他车辆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我们应该加强对酒驾危害性的宣传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懂得远离酒驾。
其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更加严格。
酒驾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我国交通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和相关处罚。
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此置若罔闻,为了有效遏制酒驾行为,我们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加强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宣传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明出行不仅仅是守红绿灯,更是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循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代步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多,其中酒驾事故尤为严重。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酒驾行为实施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本报告将以一起酒驾法律案件为例,分析酒驾案件的审理过程、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结果。
二、案件事实2019年10月15日,某市A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酒驾案件。
被告人李某,男,32岁,个体经营户。
2019年9月30日22时许,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至A区某路段,被交警部门当场查获。
经检测,李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47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三、审理过程1. 起诉与答辩2019年10月8日,A区人民检察院向A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李某犯危险驾驶罪。
李某对起诉书中的指控事实无异议,但辩称自己当时并未意识到酒驾行为的严重性,请求从轻处罚。
2. 庭审2019年10月15日,A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李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公诉机关宣读了起诉书,出示了相关证据,包括李某的驾驶证、行驶证、血液酒精检测报告等。
被告人李某对证据无异议。
3. 休庭与判决庭审结束后,合议庭经评议,认为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应予惩处。
鉴于李某当庭自愿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且无前科劣迹,决定对其从轻处罚。
2019年10月20日,A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李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四、法律适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mg/100ml以上的;(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四)严重超员、超速、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五)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六)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七)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
其中,酒驾事故所占比例较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以一起酒驾案件为例,对酒驾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启示。
二、案件简介2019年6月15日,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酒驾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
被告人王某,男,35岁,个体经营者。
2019年5月10日晚上,王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至某路段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重伤,王某本人也受伤。
经鉴定,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三、案件审理(一)法庭调查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官依法对案件事实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查,王某在事故发生前曾在某餐厅就餐,期间饮用了两瓶啤酒。
事故发生后,王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调查。
(二)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阶段,王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承认酒驾违法。
辩护律师则从王某酒后驾车时的紧急避险、事故发生后积极赔偿等方面进行辩护,请求法庭从轻处罚。
(三)法院判决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告人王某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综合考虑王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赔偿情况,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四、案件剖析(一)酒驾成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
2. 社交应酬:在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场合,饮酒成为常态,驾驶员在饮酒后难以控制自己,酒后驾车。
3. 消费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驾驶员认为饮酒驾车无伤大雅,消费观念扭曲。
(二)酒驾危害分析1. 危害自身安全:酒后驾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危及驾驶员本人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2. 危害他人安全:酒驾驾驶员的视线模糊、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他人带来伤害。
3. 损害社会秩序:酒驾违法行为扰乱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酒后事故疑点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经过对酒后事故的疑点进行分析,我将直接开始撰写报告内容。
1. 事故描述和背景:在某月某日晚间,公司A的员工在下班后参加公司聚餐,期间饮用了大量的酒精饮品。
之后,员工驾驶私人车辆返回家中,在路上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疑点1:员工酒后驾驶的证据2.1. 同行者的证词:陪同员工参加聚餐的同事证实员工在聚餐期间多次饮酒,并在离开时看上去明显醉酒。
2.2. 驾驶员血液酒精测试报告:经过现场警方的血液酒精测试,员工的血液酒精含量高于法定限制,进一步证实员工饮酒并驾车行驶。
3. 疑点2:员工的驾驶技术状况3.1. 目击证人的描述:事故发生时,目击者称员工的车辆在高速行驶,失控后发生了事故。
这表明员工可能处于无法正常驾驶状态下。
3.2. 驾驶员车辆操作分析:初步调查得知,员工平时在驾驶方面表现良好,但酒后驾驶导致其驾驶技术受到严重影响。
4. 疑点3:事故责任划分4.1. 酒后驾驶的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酒后驾驶,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和法律责任。
4.2. 公司对员工的警示和监管:公司A在员工入职时明确规定了酒后驾驶的禁止,并为员工提供了相关宣传材料和培训,但员工仍然选择酒后驾车。
5. 结论:综上所述,根据陪同员工的证词、酒精测试报告和目击证人的描述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员工在接受酒后聚餐后驾驶时已经处于酒精影响下。
- 员工的驾驶技术受到影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 公司在规章制度和宣传方面已经尽到了责任,但员工个人的违规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在未来,我们建议公司继续加强员工意识教育和相关管理,严禁酒后驾车,并加强对员工的监管措施。
此外,公司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积极与相关当事人和相关部门合作,以便妥善处理事故后续事宜,包括对伤害受害者的合理补偿和道歉。
最后,我们也呼吁司法机关对涉嫌酒后驾驶的员工进行依法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
喝酒闯祸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 案件背景和概述该案件发生于某市某酒吧,在一次酒后驾车事件中,一名年轻男子驾驶车辆冲入人行道,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人不治身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酒后驾车引发,司机在饮酒过程中未能正确估计自身酒精浓度超过法定限制。
本报告将从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司机个人责任以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加强对于酒后驾车行为的警示和教育。
2. 酒后驾车的危害性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酒精的摄入会影响驾驶者的思维和反应能力,使其加速度、制动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据统计,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较高,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十分巨大。
此外,酒后驾车还会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司机个人责任作为酒后驾车的实施者,司机个人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酒后驾车是一种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司机在饮酒时应当自觉担负起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责任,遵守交通法规和道德规范,不酒后驾车。
司机选择酒后驾车,不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负责,还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严重侵犯他人的权益。
司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负责任行为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持续加强自我约束,避免再次犯错。
4. 社会责任除了司机个人责任外,社会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了减少酒后驾车事件的发生,社会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媒体可以加大对酒后驾车事故的报道,增强公众对酒后驾车危害性的认识。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惩罚措施,倡导安全驾驶文化,确保公共安全。
5. 结论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司机个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酒后驾车行为。
社会也应当加大酒后驾车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提高法规执行力度和加强相关法律制定,减少酒后驾车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安全。
乌办处安全形势分析
10有20日我单位三级士官张强发生醉酒驾车酿成交通事故。
此次事故不仅仅给事故当事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给基地、单位、个人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事故的发生正值全国上下对酒后驾车进行严打之际,又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7〃5事件之后,同时又是在常部长到基地视察期间;所以造成的影响非常坏、性质非常恶劣,极大地损坏了基地和单位的形象、声誉,影响了基地和单位的正规化建设,也给基地首长的工作添了乱。
事故发生后办事处党委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了办事处党委会、军人大会、驾驶员大会、驾驶员队伍作风纪律整顿等一系列安全形势分析、警示教育活动;对单位的安全形势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车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略了安全防事故工作的经常性。
虽然单位的安全防事故教育是逢会必讲,但只注重教育时间和内容的落实而忽略了教育的效果;一是教育时间上只注重利用每周礼拜五下午的行政会议时间泛泛而讲,缺乏对具体违章、违规事件具体说教的随机性教育,针对性不强,造成有个别同志有不假外出、私自出车的现象常有发生。
二是教育内容上只侧重于学习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不能结合单位实际任务进行说教,总认为只要开会讲过了就不会有问题发生,忽略了教育的实效性。
尽管教育进行的不少,但收效并不是很大,大部
分人缺乏对经常性安全工作的认识,总认为经常性安全工作琐碎,婆婆妈妈,事无巨细,缺乏持之以恒的经常性安全工作的耐心;个别驾驶员对车辆安全工作自身要求的时好时坏,断断续续,开会要求了就注意一阵儿,领导发现了就重视一会儿,平时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特别是对一些老驾驶员和职工,认为驾驶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不会发生问题,只注重完成任务,轻视了安全。
人员的遵章守纪、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树立;因此这种安全意识不强,自身要求不严是事故苗头的诱发因素。
二、接待任务多,随机性强,制度落实不坚决。
办事处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的比较多,但落实到具体事务上就大打折扣。
一是车辆派遣制度规定的细,但落实起来很困难,主要是因为办事处是一个接待性单位,随机性任务比较多,按出车审批程序层层请示、按级办手续耽误出车速度,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出车基本上是以领导的电话通知为主;这就容易给个别自身要求不严的驾驶员有一个钻空子的私自出车机会。
二是在车场调度的管理上缺乏正规性,由于每天执行的任务多,随意性强,每天每台车进出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况且每天还有更多的进出办事处的基地车辆,因此不能严格按照正规连队的车场管理制度去执行;为了完善车场进出登记制度,建议在大院门口按装智能进出车刷卡系统,实行按派遣命令刷卡出车、刷卡回场。
三是人员管理规定的多,执行的少。
办事处与正规连队不一样,平时任务多,随机性强,因为任务多的原因有早起晚睡的现象,不能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
度,这给人员的管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个别驾驶员与基地的老乡关系密切,人情多、交往多,且大部分老乡都有从乌办处中转、办事的经历,存在着请客多、聚会多;更有个别驾驶员聚会完有私自动车的现象,容易造成酒后开车等严重违章现象;这些不好的现象都严重的影响了单位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加强的正规化管理。
三、行车任务重,随意性强,车辆管理存在漏洞。
单位车辆主要任务是担负总装首长的接待及基地官兵和参试人员的中转以及本单位与地方协调等出车任务;因此每天行车随意性强、任务重,有一台车一天进出大院十几次的现象,有时候车刚进入大院还没停稳就又接到领导的其它任务,往返次数多给车辆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是个别驾驶员因为出车任务急和随意性强,存在着先出车完成任务而后补办出车申批手续的现象。
二是驾驶员队伍中有一部分是老职工,由其是个别老职工在出车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出车手续的完备,总认为严格按照基地规定的出车审批手续办理,影响其办事的效率。
三是对驾驶员疏于教育,放松管理,驾驶员特权思想严重。
由于长期开军车,有军车“特权”思想,有个别同志有酒后开车、超速行驶、开车不系安全带以及边开车边打电话、边吸烟、边闲谈等等。
三是个别驾驶员由于执行的任务多、出车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疲劳开车;这些违章行为、不好的驾驶习惯都是诱发车辆事故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