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及发展现状
- 格式:pptx
- 大小:994.12 KB
- 文档页数:18
CAD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研成果开发和转化、实现设计自动化、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一项关键新技术;是提高产品和工程设计水平、降低消耗、缩短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科研单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向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使产品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绘图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了设计精度。
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与计算机高速而精确的计算能力、大容量的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早期的CAD也就是计算机绘图,以完成图形的设计与绘制工作为主。
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CAD的概念已发生了本质飞跃,它不仅包括图形处理,还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和原理样机设计等内容。
它吸收和运用了更多的与设计技术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和理论,以及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价值分析和系统工程等知识。
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cad彻底改变了设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把设计人员从繁琐、机械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和聪明才智转移到创造性的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新,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1、CAD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建模技术是CAD的核心技术,建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就代表了CAD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下图给出了建模技术的发展情况.图中明确显示了从50年代至今建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二维建模、三维几何建模(包括线框建模、曲面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包括参数化和变量化建模)及产品集成建模的发展过程。
二维建模是最初的CAD技术用来解决二维绘图问题的,后来发展为三维的几何建模技术。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仪器制造工艺》小论文:CAD 与CAM 的发展史一、CAD/CAM 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CAD/CAM 技术是以计算机、外围设备及系统软件为基础,综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几何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机工程学、控制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并以工程应用为对象,在机械制造业实现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工程计算分析与设计、数控加工编程、仿真模拟、信息存储与管理等相关功能的实用技术。
CAD/CAM 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趋于成熟。
一般认为,广义的CAD/CAM 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整个过程以及与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活动,包括产品设计(几何造型、分析计算、设计、工程绘图等),工艺准备(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与制造、NC 自动编程、工时定额和村料定额编制等),物料作业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运行与控制(加工、装配、检测、输送、存储等),生产质量控制,工程数据管理等。
狭义的CAD/CAM 技术是指利用CAD/CAM 系统进行产品造型、计算分析和数控程序的编制(包括刀具路径的规划、定位文件的生成、刀具轨迹的仿真及NC 代码的生成等)。
二、CAD/CAM 的的系统构成 (1)硬件组成 CAD/CAM 的核心是计算机,这个计算机可以是专用计算机,也可以是通用计算机。
目前广泛应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数字化仪、语音输入笔、光笔等。
主要的输出设备有复印机、绘图仪、打印机等。
显示器可以作输出设备,与光笔配合又具有输入功能。
另外CAD/CAM 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属设备。
(2)软件组成1)自动绘图系统。
自动绘图系统是根据工业制图的原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图形的绘制。
2)各种二维CAD 系统。
适用于各个领域的CAD 系统,这些CAD 系统预先存有领域内使用的符号、工程标准等,如服装设计CAD 电路设计CAD 建筑用CAD 。
地图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原始地图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图1-5)。
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在中国,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夏朝的九鼎。
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利的象征。
在九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
后来在《山海经》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在周代的《周礼》一书中,至少有15处提到有关的图籍,其中13处较明确地记述了地图。
专题图中有全国交通图(“司险掌九洲之图,以周知其川林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世界上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据史学家考证时间约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文物,确凿的证明了我国记载古地图的历史事实。
这些地图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号的概念,说明了这些时期我国地图发展已开始从模型地图向平面地图过渡。
二、古代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管子.地图篇》指出“凡宾主者,要先审之地图”,精辟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
《战国策·赵策》中记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候之地,五倍于秦”,表明当时的地图已具有按比例缩小的概念。
《战国策·燕策》中关于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说明秦代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领土及主权。
《史记》记载,萧何先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反映汉代很重视地图。
我国发现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国内外空间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学生姓名:孙昱昌指导老师:毕硕本班级:14地信2班学号:20141389043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时间:2016.4.25目录国内外空间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目录 (2)一.空间数据库概述 (3)1.1 空间数据库的定义 (3)1.2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4)1.3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内容 (5)二.空间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 (5)2.1 空间数据库检索技术发展现状 (5)2.2 空间数据库管理存储技术发展现状 (6)2.3 空间数据库应用现状 (7)三.空间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7)3.1数据共享问题 (7)3.2数据“瓶颈”问题 (8)3.3数据安全问题 (9)四.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9)参考文献 (9)一.空间数据库概述GIS中的数据大多数都是地理数据,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数据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地理数据类型多样,各类型实体之间关系复杂,数据量很大,而且每个线状或面状地物的字节长度都不是等长的等。
地理数据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利用目前流行的数据库系统直接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GIS必须发展自己的数据库——空间数据库。
1.1 空间数据库的定义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合集,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存储在介质之上的。
换句话说,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空间数据库系统在整个地理信息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地理信息系统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关键,主要表现在:用户在决策过程中,通过访问空间数据库获得空间数据,在决策过程完成后再将决策结果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一、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二、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它的存储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百万条、千万条、上亿条数据。
但是数据库并不是随意地将数据进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否则查询的效率会很低。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数据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数据。
即这个互联网世界就是数据世界。
数据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记录、消费记录、浏览的网页、发送的消息等等。
除了文本类型的数据,图像、音乐、声音都是数据。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1一、绪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企业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完成员工工资管理工作。
提高公司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更新管理者的思想,增强对管理活动的科学认识。
基于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工资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提供了查询、增加记录、删除等功能,功能比较的齐全,并对工资进行了统计如津贴管理、报表统计等。
基本上能满足管理员和公司的要求。
此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主要设计如下:原理分析、程序设计过程、程序实现和程序调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需求分析、概要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二、员工薪资管理系统概述1、现状分析随着企业人员数量增加,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早期的工资统计和发放都是使用人工方式处理纸质材料,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且不易保存,往往由于个人的因素抄写不慎或计算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
早期工资管理多采取纸质材料和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
《NoSQL数据库》PPT课件•NoSQL数据库概述•NoSQL数据库类型•NoSQL技术原理及架构•NoSQL数据库应用实践目•NoSQL数据库性能评估与测试•NoSQL数据库挑战与未来发展录01NoSQL数据库概述NoSQL定义及特点定义分布式A B C D非结构化灵活性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多样化目前存在多种类型的NoSQL数据库,如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式存储等。
广泛应用NoSQL数据库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NoSQL数据库能够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适用于日志分析、数据挖掘等场景。
实时应用NoSQL数据库通常具有高性能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实时数据分析、在线游戏等场景。
大数据处理VS扩展性高性能灵活性02NoSQL数据库类型Redis 、Memcached 等代表产品数据模型优点缺点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类似于字典查询速度快,支持大量数据的高并发读写数据无结构化,不支持复杂的查询和操作键值存储数据库文档型数据库代表产品数据模型优点缺点列式存储数据库代表产品数据模型优点缺点图形数据库代表产品Neo4j、OrientDB等数据模型以图形结构的形式存储数据,包括节点、边和属性等优点非常适合处理高度连接的数据和复杂的查询缺点学习成本较高,需要了解图形理论和相关算法03NoSQL技术原理及架构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键值对模型(Key-Value Mode…使用简单的键值对来存储数据,如Redis。
列式存储模型(Column-orient…以列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如HBase。
文档存储模型(Document-orie…以文档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文档可以包含复杂的数据结构,如MongoDB。
图形存储模型(Graph Model)使用图形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适合处理高度关联的数据,如Neo4j。
分布式系统原理及架构分布式系统概述CAP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数据分片与路由数据一致性概述讲解数据复制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以及数据同步的策略和算法。
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迅速扩展,数据库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探讨数据库的新发展主要指出数据库技术发展三阶段,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特征和几种主流数据库,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数据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
关键词:数据库;新发展;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正文:一.数据库的发展简史(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为止仅仅4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历了3代演变:A、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
它们是数据库技术中研究得最早的两种数据库系统。
层次模型对应于有根定向有序树,而网状模型对业领域的取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
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互相结合,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
新一代数据库系统以更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满足了更加广泛复杂的新应用的要求。
其基本特征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二.数据库新技术的全新特性和动态混合数据快速发展数据应用的主要开发平台将转换到XML 化的操作语义。
随着服务组件体系结构SO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和多种新型Web应用的普及,XML数据库将完成一个从文档到数据的转变。
同时,“XML数据/对象实体”的映射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