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讲义第版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144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理解与实施目录一、基本概念~~~~~~~~~~~~~~~测量数据的质量测量糸统基本原理二、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的变差变差对测量系统的影响及对应的统计特性可接受的测量系统三、测量系统分析的实施~~~~~~~~测量系统分析的策划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偏倚的分析稳定性的分析线性的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不可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理解与实施~~~基本概念测量系统分析(MSA)理解与实施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 测量数据的质量1.测量的定义:赋值给具体事物已表示特定特性关系。
●测量结果为测量值,●测量需借助工具,即量具/设备等监测装置。
2.获得测量值的目的:用于判断,决策。
3.测量数据的质量: 测量数据与被测特性真值的接近程度。
●越接近真值,则测量数据质量越高。
●由于测量系统自身的变差,真值无法获得。
二测量系统1.测量系统的定义:用来对被测特性进行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假设的集合。
●测量包括获得数值(计量型特性)和定性评价(计数型特性)。
●标准:量具朔源的母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操作:实施测量的习惯动作。
2.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确定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的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理解与实施~~~基本概念●确定影响测量系统的环境因素,并使其满足要求。
●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持续保持恰当的统计特性。
三.基本原理1.量具的分辩力(分辨率,可读性)●量具的最小读数单位,●由量具设计所决定的量具固有特性。
●在兼顾成本及可行性条件下,量具应能识别被测特性的微小变化。
2.真值●被测质量特性的实际数值。
●由于物理条件限制及环境影响,真值不可获得。
3.基准值●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代替真值。
●通过较高级别分辨率的测量系统进行测量,获得基准值。
4.MSA与测量溯源性的关系。
●测量溯源性:校准或检定。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内容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1、概述2、术语3、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第二章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方法●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零件间变差●线性第三章测量系统研究程序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指南2.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指南附件案例练习(附应用表单)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一、概述1、QS-9000与MSAQS-9000第一部分4.11.4:为分析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中表现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
此要求必须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相一致(如: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研究)。
如经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
2、MSA目的: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
被检产品特性数据/测量结果输入输出受控:量具、仪器、检测人员、程序、软件活动:测量、分析、校正3、适用范围:用于对每一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
二、术语測量以确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那些用預設的標准比較實物有多少單位的過程.–測量結果由一個數位和一個標準的測量單位構成。
–測量結果是測量過程的輸出。
测量和测量过程:1)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2)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3)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4)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字(数据)作为输出。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測量數據的品質測量數據的品質與在穩定的作業狀況下,由一個測量系統獲得的多個測量值的統計特性有關。
–參考值(Reference Value)—一個作為比較參考的被認同的值–如果某一特性的測量值[接近]它的標準值,則稱此一數據的品質為[高]。
–如果某一特性的測量值[遠離]它的標準值,則稱此一數據品質為[低]。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一、MSA目的: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
活动:测量、分析、校正二、适用范围:用于对每一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
三、测量和测量过程:1)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2)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3)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4)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字(数据)作为输出。
四、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五、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六、测量变差:1)多次测量结果变异程度;表示;2)常用σm3)也可用测量过程过程变差R&R表示。
注:a.测量过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R&R=5.15σm七、测量系统质量特性:测量成本;●测量的容易程度;●最重要的是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八、常用统计特性:●重复性(针对同一人,反映量具本身情况)●再现性(针对不同人,反映测量方法情况)●稳定性●线性(针对不同尺寸的研究)注:对不同的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相对于顾客的要求)。
九、测量系统对其统计特性的基本要求:●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变异应小于公差带;●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十分之一);●测量系统统计特性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时,其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中的较小者。
十、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问题:●有足够的分辨力;(根据产品特性的需要)●一定时间内统计上保持一致(稳定性);●在预期范围(被测项目)内一致可用于过程分析或过程控制。
(线性)十一、评价测量系统的试验:●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满足要求的统计特性;●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的影响;●验证统计特性持续满足要求(R&R)。
十二、程序文件要求:●示例;●选择待测项目和环境规范;●规定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详细说明;●关键术语和概念可操作的定义、相关标准说明、明确授权。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1.目的:1.1 保证用于测量数据和作出判断的仪器设备的准确1.2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研究对象:2.1 变异(种类和程度)3.研究MSA的规则:3.1 首先确定一个量规仪器的校量允收水准3.2 同一类量具进行量具间的比对3.3 对量具的量测能力的评估(精密度,量程,最小刻度)3.4 对所有量具进行管制和编号4.统计特性4.1 过程中特殊情形造成的变异会引起MSA的结果判定有误,一般要取消此类情况的发生。
比如:卡尺的甩落造成卡尺不准4.2 过程本身有变异(从5M1EDE的角度考虑)» MSA的变异4.3 SPEC,规格范围/公差带» MSA的变异4.4 MSA 变异的最小值 < Min [过程变异,规格范围]5.如何进行MSA分析5.1 对新购的仪器要编号(并编写保养规定和使用说明)的管制;5.2 进行校正并按允收标准进行判定;5.3 初始的MSA 判定仪器是否满足生产测量的精度要求。
a)第一次进行MSA时,要对所有的量规仪器进行初期的MSA分析;b)免校仪器无需做MSA5.4 根据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确定MSA的周期;5.5进行定期的MSA,判定测试数据的可信度;5.6 MSA的判定标准:a) MSA的变异量 <10% 可接受b) 10% < MSA的变异量 < 30% 选择性接受b.1 如果这种仪器来之不易(很贵),则可接受b.2 如果这种仪器难于修理,则可接受b.3 如果这种仪器参与了某些重要特性的测量,停止使用重要特性参数将无法控制,则可接受c) MSA的变异量 > 30% 不能接受5.7 MSA的相关要求:5.7.1 MSA的人员:必须培训考核合格;5.7.2 MSA的样板:界于合格和不合格的临界样板5.7.3 MSA的方法:书面明确化(比如抽样量)5.7.4 MSA的判定:依判定标准6.测量系统分析6.1 变异种类:6.1.1 重复性量具变异;EV(Equipment variation)a)定义:由一个测量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指定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