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福建省情考点、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情介绍中有特点的知识

——2、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6.2居全国第一位;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

——3、有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个,汉族人口居多;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达35万人左右,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4、厦门港已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

——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置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福建为闽中郡辖区的一部分,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

——8、全省拥有2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南靖土楼)、1个国家地质公园(泰宁)、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4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客家民居土楼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也正在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近代时期的福建】

“闽”最早出现在周朝,西周时福建称闽越,《周礼•夏官》称七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置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福建为闽中郡辖区的一部分。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建安、晋安、南安3郡属东扬州。陈永定初析晋安郡置闽州。——天嘉六年(公元565年)废闽州及南安郡。

——光大元年(公元567年)升晋安郡为丰州,改晋安县为南安郡。

——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郡,改丰州为泉州,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更名为闽州(丰州、泉州、闽州均治今福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废州改设为建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治闽县(今福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移州治于建安(今建瓯);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置丰州,治南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分置泉州,治闽县(今福州)。

——贞观初年(公元627年)丰州并入泉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析出泉州南部置漳州,治漳浦(今云霄)。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泉州析地置武荣州,治南安。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更名为泉州,治晋江(今泉州),改泉州为闽州,治闽县(今福州),设闽州都督府,析岭南道潮州来属,共领闽、泉、建、漳、潮5州21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闽州更名为福州;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置福建经略使,仍领5州,治福州;“福建”(以福、建二州得名)之称由此始;

汀、漳、潮6州为长乐、建安、清源、临汀、漳浦、潮阳6郡,属江南东道;改福建经略使为长乐经略使;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漳、潮2郡划归岭南道。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长乐郡为福州都督府,经略使改为都防御使;改长乐、建安、清源、临汀4郡为福州、建州、泉州、汀洲;漳、潮2州来属。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格为节度使。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潮州归岭南道。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置为威武军节度使,治福州。

——五代时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

——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在福州设立大都督府。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升福州为长乐府。

——天德元年(公元943年)以将乐县为镛州,延平镇为镡州;

——天德三年(公元945年)改长乐府为东都,领福、泉、建、汀、漳、镛、镡7州。南唐废镛州,改镡州为剑州,漳州为南州。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南州复名漳州。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剑州改称南剑州;析泉州游洋、百丈二镇置太平军,寻改兴化军;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析建州地置邵武军。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福宁州为府,府治霞浦;升永春县、龙岩县为直隶州。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台湾从福建析出台湾省;

清末,全省行政区划为宁福、兴泉永、汀漳龙、延建邵4道,福州、福宁、兴化、泉州、汀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9府,永春、龙岩2州,58县、6厅。

【民国时期的福建】

福建行政区划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12年废府州,1913年全省划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4道。

1914年以原辖区改为闽海道(闽东)、厦门道(闽南)、汀漳道(闽西)、建安道(闽北)4道。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改永春、龙岩2州为永春、龙岩2县;同安县析厦门岛设置思明县,析浯州岛(金门岛)和大、小嶝岛置金门县;改永福县为永泰县;全省4道、61县。

1915年诏安县析桐山岛和漳浦县的古雷岛设置东山县。

1928年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设置华安县。

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为首都,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平、兴泉、龙汀4个省和福州、厦门2个特别市,辖64个县。

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公署,辖64个县;8月光泽县由江西省划归福建省管辖。

1935年设立厦门市,撤销思明县。

1938年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全省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62个县、7个特区。

1940年建瓯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水吉县,沙县、永安和明溪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三元县。

1941年福州沦陷,第一区专署迁往福安。

1943年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64县、2个特区。

1944年闽侯县更名为林森县。

1945年设置周宁县、柘荣县;省政府迁回福州。

1946年设立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