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_前庭觉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4
前庭觉的基本概念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前庭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感知头部和身体姿态的变化来帮助我们维持平衡。
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走路、跑步和转动身体,还可以帮助我们适应运动环境的变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前庭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定义和起源前庭觉,并介绍前庭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前庭觉与平衡调节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对前庭觉在人类感知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讨论前庭觉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介绍测量和评估前庭觉的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并解释前庭觉这一基本概念,在读者们对于这一主题有更深入、更清晰认识。
通过本文内容,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前庭觉在人类感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评估和测量前庭觉的功能。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前庭觉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展望前庭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前庭觉,从而提高对自身平衡和空间感知的认知和理解。
2. 前庭觉的基本概念:2.1 定义和起源:前庭觉是一种人类感知的特殊能力,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空间定位。
它通过前庭器官传递信息给大脑,帮助我们感知身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况。
前庭觉起源于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前庭囊、半规管和耳石器。
2.2 前庭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前庭器官由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构成。
这些结构位于内耳中,并与听觉系统紧密相连。
每个半规管包含有特殊上皮细胞,称为毛细胞,这些细胞具有纤毛。
当头部发生运动时,内耳中的液体会随着半规管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纤毛弯曲,进而刺激毛细胞向大脑传递信号。
该信号传递到大脑后经过处理,并与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躯体感知等)进行整合,以提供关于身体方向、头部姿势和运动状态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前庭觉还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眼球运动,以保持清晰的视觉图像。
2.3 前庭觉与平衡调节的关系:前庭觉是维持平衡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器官(如皮肤、肌肉、关节、内耳等)接收到的信息,通过大脑的整合处理,使个体能够有效地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其中,前庭觉作为感觉统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平衡、协调、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前庭觉在感觉统合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前庭觉实训。
二、实训内容1. 前庭觉基本知识学习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前庭觉的基本知识,包括前庭觉的定义、前庭觉系统结构、前庭觉功能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前庭觉系统主要由内耳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主要负责感知身体运动状态和平衡。
2. 前庭觉失调表现及诊断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前庭觉失调的常见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性差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前庭觉失调的诊断方法,如平衡测试、协调性测试等。
3. 前庭觉训练方法实训期间,我们重点学习了前庭觉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平衡训练:通过踩平衡木、走平衡木、跳跳球等运动,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
(2)旋转训练:通过旋转圆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运动,提高个体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协调性。
(3)跳跃训练:通过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运动,提高个体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4)力量训练:通过踩踏车、三级跳、爬行等运动,提高个体的全身力量和协调性。
4. 实训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几个前庭觉失调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测试和评估,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1. 提高了我们对前庭觉的认识,了解了前庭觉在感觉统合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了前庭觉失调的诊断方法和训练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通过实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前庭觉问题,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训练方案。
四、实训体会1. 前庭觉训练需要个体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训练造成伤害。
2. 前庭觉训练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注重个体体验。
3. 前庭觉训练应结合其他感觉统合训练,全面提升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
成都市武侯区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法一、感统前庭觉训练的概述1.1 什么是感统前庭觉训练感统前庭觉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前庭系统和觉知系统,以促进其感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成都市武侯区,感统前庭觉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中。
1.2 感统前庭觉训练的重要性感统前庭觉训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刺激感觉系统、前庭系统和觉知系统,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运动协调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成都市武侯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康复机构开始重视感统前庭觉训练,并将其纳入日常教育和康复计划中。
二、感统前庭觉训练的方法2.1 触觉刺激触觉刺激是感统前庭觉训练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通过触摸、按压、按摩等方式刺激儿童的皮肤,从而促进儿童的感觉系统的发展。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学校和康复机构中,常常会使用触觉刺激的方法进行感统前庭觉训练。
2.2 压力刺激压力刺激也是感统前庭觉训练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通过给儿童施加适当的压力,如使用压力衣、压力玩具等,从而刺激儿童的前庭系统和觉知系统,提高其运动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3 运动刺激运动刺激是感统前庭觉训练的核心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如跳跃、爬行、荡秋千等,刺激儿童的前庭系统和觉知系统,培养其运动协调性和身体意识。
2.4 平衡刺激平衡刺激也是感统前庭觉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平衡器械的使用,如平衡板、平衡球等,刺激儿童的前庭系统和觉知系统,提高其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
三、感统前庭觉训练的实施步骤3.1 评估儿童的感统前庭觉发展水平在进行感统前庭觉训练之前,需要对儿童的感统前庭觉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动作,以及进行相关测试,来了解儿童的感统前庭觉发展水平。
3.2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儿童的感统前庭觉训练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等。
3.3 实施训练按照训练计划,进行感统前庭觉训练。
可以在学校、康复机构或家庭中进行训练,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器械。
感统训练之前庭觉训练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做前庭神经核。
以此组成的神经网络便是前庭觉。
它是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槛,身体任何信息进入大脑,必须经过前庭神经核的过滤和筛选,然后再传入大脑,以至于不让大脑过于忙碌,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前庭觉对带有视听性质的学习影响最大。
前庭觉的重要性前庭觉还掌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应,这就犹如一架飞机的方向陀螺仪,如果发挥不佳,人对于环境给予的重力反射信息就无法做出有效的处理,人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应力就会受到干扰,而出现身体失衡,进而迷失方向。
前庭觉是人学习的枢纽,前庭感觉系统和大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前庭觉的发展较早,在孩子胎儿期第九周就开始发育。
重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对人类的影响力最大。
人的翻、爬、坐、站、跑等学习,都和重力感有关,掌握重力感的便是前庭体系的功能。
前庭觉训练— 1 —小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多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问题,比如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撞桌椅;爬上爬下、不安地乱动;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等等,都是属于前庭感统失调。
前庭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
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育普遍不佳。
前庭感统训练的目的是使孩子前庭觉得到锻炼,改善孩子的前庭感统失调的现状,让小孩恢复到正常同年龄段小孩子的水平。
前庭感统训练需要让孩子在训练过程中,接收脸部前方的信息内容,然后刺激前庭觉将信息做筛选过滤处理,并传输到下一级神经网络。
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空间位置的变化,刺激前庭觉,通过大脑指挥身体做相应的反应,也可以有锻炼治疗的作用。
前庭感统训练常见的方法有:荡秋千之类的摇晃运动;走平衡木、平衡台等等的平衡运动;旋转木马之类的旋转运动,蹦蹦床之类的跳跃运动,等等。
这几类是比较方便进行的前庭感统训练方式。
此外,建议家长先带孩子咨询专业的感统训练老师,进行全面、详细、准确的判断孩子的具体情况之后,更有利于孩子的训练和恢复。
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感统前庭觉是指人体通过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来感知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和平衡。
对于儿童来说,感统前庭觉的发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相应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感统前庭觉,提高学习和行为表现。
一、感统前庭觉训练的重要性。
1.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感统前庭觉训练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身体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
2. 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感统前庭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
3. 改善行为问题,一些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与感统前庭觉发育不良有关,因此通过训练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二、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
1.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刺激,如追光、观察运动物体等,可以刺激前庭系统,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
2. 运动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运动训练,如跳跃、旋转、倒立等,可以刺激感统系统,提高儿童的身体感知能力。
3. 平衡训练,通过走平衡木、站在一个脚尖上等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增强前庭系统的发育。
4. 深压力训练,通过深压力刺激,如按摩、压力被等,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感知和平衡发育。
5.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整合不同感觉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和协调身体运动。
三、感统前庭觉训练的注意事项。
1. 个性化训练,针对不同儿童的感统前庭觉发育情况,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
2. 渐进式训练,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以避免儿童产生不适感。
3. 持续性训练,感统前庭觉的发育需要持续的刺激和训练,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长期配合和关注。
4. 创意性训练,训练内容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进行,如游戏、音乐等,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结语。
感统前庭觉训练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帮助。
《迷宫大冒险》《连连看》答案儿童感觉统合发展之二——前庭觉前庭感觉系统简称前庭觉,一般不被人们注意,但它却是儿童所有感觉系统中发育最早的。
前庭感觉系统的发育可以促进儿童整个脑功能的发展。
前庭觉是儿童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运动变化的整体性感觉,有助于儿童协调全身各部位动作,如头部、四肢以及躯干等做出的一系列动作。
儿童喜欢的很多活动和游戏,都会提供给他们前庭感觉刺激,如喜欢让大人抱着,喜欢让大人摇晃着入睡,一坐汽车就爱睡觉,喜欢赖在大人背上玩“骑大马”等。
前庭感觉系统的作用前庭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探测”地心引力,使儿童在活动中调整头部的位置,保持身体平衡。
儿童通过不断抬头、踢腿、摇晃身体等动作,可以充分体验运动感觉输入大脑的过程,丰富运动经验,促进脑部细胞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前庭感觉系统发挥了统合其他所有感觉系统的关键作用,如我们在看固定物体时,需要保持头部稳定;在看移动物体时,则需要转动头部,眼神追着物体移动。
此时,前庭感觉系统将地心引力的强弱信息,提供给视觉系统,形成远近、高低、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概念。
前庭感觉系统发育不良的孩子,眼神无法追上移动的物体,因此容易出现阅读困难。
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前庭感觉刺激能对肌肉进行调节,使儿童做出平衡动作,形成身体知觉。
前庭感觉系统与情绪中枢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前庭感觉刺激还能影响儿童的情绪。
前庭感觉系统失调的原因及表现母亲怀孕时活动过少,婴儿早产,婴儿出生时缺氧、脑部受伤,婴儿期缺少被大人抱或摇的经验,没有爬行经验或爬行经验不足,不进行或很少进行跳跃、奔跑、攀爬等运动,这些都是前庭感觉系统失调的原因,前庭感觉系统与其他神经系统联系极其密切,所以前庭感觉系统失调还会影响儿童其他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
前庭感觉系统失调的儿童平衡能力明显较差。
他们不喜欢走平衡木,喜欢不断地旋转或摇晃,而且旋转和摇晃后不会觉得头晕。
也可能会表现出相反的一面,不喜欢旋转,很容易头晕。
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是一种用于改善儿童感统前庭觉发展的综合训练方案,旨在帮助儿童提升感觉和运动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感统前庭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并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训练建议。
一、训练原理感统前庭觉是感知和处理身体姿势、平衡和运动的重要系统,它通过与其他感觉系统的整合来提供大脑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准确信息。
儿童的前庭觉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学习、运动和行为控制都至关重要。
感统前庭觉训练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儿童的前庭觉,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感觉体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促进大脑的神经连接和发育。
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身体自我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改善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情绪表达。
二、训练方法1. 摇晃和旋转运动:这种运动可以有效刺激前庭觉,可以让孩子坐在秋千上摇晃,或者在安全环境下旋转身体,以提升前庭觉体验。
此外,还可以尝试在游乐场上使用滑梯、秋千等设施,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发展。
2. 平衡和姿势训练:通过平衡球、平衡板等器械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家长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让孩子在平衡感受中逐渐提升前庭觉的敏感度。
3. 空间定向游戏: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空间定向和方向感。
例如,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让他们寻找房间里特定物品的位置,或者尝试解决一些空间迷题。
这样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前庭觉和注意力。
4. 大肌肉运动:进行一些大肌肉运动可以刺激儿童的前庭觉。
例如,让孩子跳绳、踢球、游泳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前庭觉的发展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5. 触觉体验:通过触觉刺激来增强儿童的感官体验。
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觉刺激,如绒毛、硬质、柔软等,让孩子用手触摸、拿取,并通过触觉反馈来加强感官和前庭觉的联合作用。
三、训练建议1.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前庭平衡觉一.什么是前庭平衡觉有人说感觉统合中最神秘的就是前庭平衡觉,既看不到又摸不到,但是前庭平衡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明白什么是前庭。
前庭系统包括两部分。
俗称耳前庭和脑前庭,但其实他们是一体两面的一样东西。
脑前庭核心部分为八个前庭神经核,位于大脑后下方,脑干前部,也就是后脑勺的位置,呈倒三角状。
前庭神经核周围神经系统叫前庭,由三根半规管两两垂直形成的立体空间。
主要功能是接收面部正前方的视、听、嗅、味、触等信息,同时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再传入大脑。
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原始神经反射,人体所有的信息输入跟输出都需要经过我们的前庭,所以可想而知我们的前庭对我们整个人有多么的重要。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是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源泉。
二.前庭系统的作用前庭神经影响平衡、个体姿势.肌肉张力、身体两侧的动作协调、眼球维持稳定的视觉和个体的警醒度。
1、维持平衡前庭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身体平衡和侦测身体动态。
重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对人类的影响力最大,人类的翻、爬、坐、站、跑等学习无一不和重力感有关,掌握重力感的便是前庭系统。
前庭神经系统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内耳中的碳酸钙结石,其位于内耳前庭的椭圆囊以及球囊内,也称为囊斑。
属于前庭位置感受器)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保持身体的平衡。
当头部转动或弯曲时,前庭感觉接受器的耳石,会离开原来位置,改变前庭神经系统的传达流程。
这种现象在跳跃、跑步、摇晃时更为严重,会使中耳半规管中的惯性液体流动,感觉接受器立刻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它像走路、乘车船或头部有轻微振动时,前庭感觉也会立刻有反应。
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为敏感,其信息能否对环境产生顺应,也最为重要。
我们能协调地跑跳、转圈,在不小心踩到石头时,身体能快速地前倾以保持平衡,快跌倒时大脑知道“歪了,歪了”,而赶快下达指令动作,使身体恢复头上脚下、直立的姿势,这都是良好运作前庭神经系统密切监控头部的位置和速度变化的功劳。
什么是前庭神经系统?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称为前庭神经核。
它是大脑信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信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以前庭神经核组成的神经体系便是前庭神经系统。
前庭神经系统是极为敏感的,位置与动作有任何改变,均对大脑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最细微的位置或动作的改变,这种影响也会有效显示。
前庭神经系统的功能:1.维持平衡。
我们能协调地跑跳、转圈、不小心踩到石头时,身体能迅速地前倾以保持平衡,大脑顺应性做出反应,使身体恢复平衡状态,这就是前庭神经系统密切监控头部位置和速度变化的功能作用。
2.维持正确姿势。
良好的前庭神经系统具有发展和维持肌肉张力,使腰肌的肌肉张力能够将脊柱挺直,不至于弯腰驼背。
肌肉张力太低会坐姿不正确,例如:写字、吃饭用手支撑着头,易感到劳累。
3.发展出身体两侧协调能力。
两手或身体两侧共同协调动作的时候,能平衡自然。
例如:粘贴,右手拿剪刀,左手拿纸张,两手协调准确;骑脚踏车或轮滑时,身体平衡自如。
4.让眼球能清楚对焦。
身体移动时,前庭神经系统能让眼睛环顾四周,判断地面的高度与软硬,避免跌倒或碰撞,头一上一下眼睛也在搜索位置所在,这也是依赖前庭神经系统的功能。
5.影响大脑的警醒程度。
快速或突然改变方位的前庭刺激,可以活化大脑网状神经系统,使人精神兴奋,提高警醒度。
例如:将婴儿举高、抱着转圈时,婴儿会兴奋大笑;相反,妈妈抱着婴儿慢慢摇晃,婴儿会感到安全舒适、恹恹欲睡。
6.前庭神经系统是强有力的能力整合中心,影响其他感觉神经的功效。
(1)影响视觉、空间知觉和方位感。
如写字时能使写出来的字体大小保持一致,间距恰当;写字在格子内,间架结构匀称、看起来美观。
(2)影响听觉和语言的发展。
前庭神经核听觉神经共用内耳当做感觉接受器,又共同由从前庭耳蜗前庭神经传导,前庭神经功能可以促进听觉处理功能,幼儿通过跑跳、荡秋千等活动的前庭刺激,促进听觉神经更成熟,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同时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增进语言的使用频率。
前庭觉总结引言前庭觉是人体感知空间方向和身体姿势变化的一种感觉。
它主要通过前庭器官、视觉系统和感觉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
前庭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前庭觉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相关临床疾病进行总结和探讨。
基本原理前庭觉主要通过前庭器官来实现。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中,包括前庭小器和半规管。
前庭小器主要感知直线加速度和重力变化,而半规管主要感知角加速度。
当我们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前庭器官中的感觉细胞会被激活,向大脑传递相应的信号。
功能前庭觉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1. 姿势控制:前庭觉可以帮助我们感知身体的姿势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姿势。
无论是站立、行走还是运动,前庭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空间定位:前庭觉可以帮助我们感知自身在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行走、驾驶和导航等活动至关重要。
3. 视觉稳定:前庭觉和视觉系统密切相关,通过相互协调,可以使我们的视觉图像保持稳定。
当我们头部发生旋转或倾斜时,前庭觉能够调整我们的眼球运动,从而保持目标物体在视野中的稳定。
4. 运动协调:前庭觉通过与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协调工作,帮助我们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
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活动和运动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
相关临床疾病前庭觉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相应的临床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前庭觉相关疾病: 1. 前庭炎:前庭炎是前庭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其特征包括头晕、眩晕和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常见的前庭炎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迷路炎。
2. 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是前庭神经受到感染或损伤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和平衡障碍等。
常见的前庭神经炎包括急性前庭神经炎和慢性前庭神经炎。
3. 前庭偏斜:前庭偏斜是前庭觉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头部姿势异常和视觉失调等。
常见的前庭偏斜包括良性位置性眩晕和运动病。
健康科普-感觉统合中的前庭觉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作用协调的学习过程。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的整个形成过程第一步:先由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接收到各种感觉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触觉发挥它巨大的作用;第二步:由前庭觉发挥作用来过滤和筛选前面所接收到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送至大脑进行辨别和整合;第三步:通过辨别和整合后,最终指挥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对的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触觉和前庭觉,它们任何一项感觉系统发展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同时也会影响本体觉的发展。
1. 何为前庭平衡觉前庭平衡觉系统会告诉我们哪里是上面、哪里是下面。
我们的身体是否直立的,还会告诉我们自己目前相对于地表的位置,告诉我们自己与物体目前是否在移动,并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事实上,战斗、逃离、寻找食物等基本功能都需要依靠前庭平衡觉提供正确的信息。
前庭平衡觉接收器位于内耳的毛细胞中,犹如一个可让感觉信息穿越的“前厅"。
前庭平衡觉是其他感觉的根基,如楼的地基一样,如果前庭平衡觉无法持续正确的运作,其他感觉就无法持续表现出来,神经系统就难以”启动。
2. 前庭觉的形成过程在我们的感觉系统中影响智力发展最直接且严重的就是前庭觉的发展。
前庭觉的发展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的,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没出生时,透过妈妈的身体活动,从而带动羊水的摇晃与震荡。
这时胎儿的前庭觉就开始和地心引力做互动。
出生后,逐渐发展为能够帮助稳定视觉聚焦、辨别身体位置、调整身体姿势以协调身体重心的重力感。
3.前庭觉系统失调前庭平衡觉接收器位于我们的内耳中,前庭平衡觉失调是指内耳接收到的感觉信号无法在大脑中有效率地进行信息编码,而有前庭平衡觉问题的孩子,难以处理有关重力、平衡和移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