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基础霍尔效应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2
霍尔效应与半导体器件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器件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研究半导体器件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概念——霍尔效应。
本文将围绕霍尔效应展开探讨,并探究其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一、霍尔效应的原理霍尔效应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德华·霍尔于1879年发现。
它是一种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与外加磁场的关系的现象。
简单来说,当一个电流通过某种材料时,在该材料中会产生一个磁场,进而引发电荷的偏转,最终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即为霍尔效应。
二、霍尔效应的类型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霍尔效应可分为正霍尔效应和负霍尔效应。
正霍尔效应指的是在应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时,霍尔电压与电流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负霍尔效应则正好相反,即霍尔电压与电流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这两种效应的出现取决于半导体材料内部的载流子类型及其漂移方向。
三、霍尔效应的应用1. 电流传感器:借助霍尔效应,我们可以将半导体器件中的霍尔电压与外加电流进行相关计算。
这使得霍尔效应成为电流传感器的一种理想选择。
利用霍尔电感元件可以测量各种电流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实现对电流的准确测量。
2. 磁场传感器:霍尔效应也可以被用于磁场传感器的制造。
通过将半导体材料与霍尔效应结合,制备出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的磁场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导航系统、机器人技术、汽车电子等领域。
3. 光电器件:除了电流和磁场的测量之外,霍尔效应在光电器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利用霍尔电感元件的光电流特性,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检测和测量,从而实现对光强的精确控制。
四、半导体器件中的霍尔效应霍尔效应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半导体材料特性的测量与研究,二是用于制备功能性器件。
1. 特性测量:半导体器件中的霍尔效应常常通过测量材料的霍尔电压和磁感应强度来了解材料的导电特性、载流子浓度等基本参数。
第五章半导体的电导现象和霍耳效应半导体在电磁场中的电荷输运现象主要包括电导现象﹑光电效应、热电效应、霍耳效应和磁阻效应等。
这些现象是研究半导体基本特性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电导率和霍耳系数的测量,可了解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密度、迁移率、禁带宽度、施主和受主电离能等基本参数。
本章扼要介绍一下电导现象和霍耳效应。
光电效应:物质吸收了光能后转变为该物质中某些特定状态电子的能量而产生的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受热物体中的电子(空穴),因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时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
磁阻效应(Magnetoresistance Effects):是指某些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同霍尔效应一样,磁阻效应也是由于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而产生的。
在达到稳态时,某—速度的载流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等,载流子在两端聚集产生霍尔电场,比该速度慢的载流子将向电场力方向偏转,比该速度快的载流子则向洛伦兹力方向偏转。
这种偏转导致载流子的漂移路径增加。
或者说,沿外加电场方向运动的载流子数减少,从而使电阻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磁阻效应。
§5-1 载流子的散射散射:物理学术语,指一个粒子与另一个粒子碰撞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一.载流子散射在半导体中运载电荷而引起电流的是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
这些载流子在半导体中运动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们不断地受到振动着的晶格原子、杂质、缺陷以及其他载流子的“碰撞”,使得其速度发生无规则变化。
通常称这种“碰撞”现象为载流子散射。
正因为这种散射作用,电子与电子之间,电子与原子之间,才可能交换能量,使它们成为一个热平衡体系。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通过与晶格中的不完整性发生碰撞交换能量的,载流子之间的散射一般情况下是次要的。
热平衡情况下,散射作用使得载流子的运动是完全无规则的,因此半导体中无电流流动。
当有外电磁场存在时,载流子除了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外,还要在外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这种定向运动称漂移运动。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意义;
2.了解霍尔元件的实际应用;
3.掌握判断半导体导电类型,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漂移迁移率及霍
尔迁移率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一块宽为2a,厚为d,长为b的半导体样品,在X方向通以均匀电流I X,Z方向上加有均匀的磁场B z 时(见图1.1所示),则在Y方向上使产生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为霍尔电势差,用U H表示,这种现象就称为霍尔效应。
图 2.1
与霍尔电势对应的电场,叫做霍尔电场,用E Y表示,其大小与电流密度J X和所加磁场强度B z成正比,可以定义如下形式:
E Y = R H·B Z·J X(1)
上式中,R H为比例系数,称为霍尔系数。
霍尔效应的物理意义可做如下解释:半导体中的电流是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定向动动引起的,一人以速度υx运动的载流子,将受到沦仑兹力f B = e υx B Z的作用,使载流子沿虚线方向偏转,如图1.2所示,并最后堆积在与Y轴垂直的两个面上,因而产生静电场E Y,此电场对载流子的静电作用力f E=e E Y,它与磁场对运动载流子的沦仑兹力f B大小相等,电荷就能无偏离地通过半导体,因而在Y方向上就有一个恒定的电场E Y。
霍尔效应目录·霍尔效应概述·霍尔效应原理·霍尔效应的应用·霍尔效应的定义·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磁场霍尔效应概述霍尔效应hall effect是一种磁电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霍尔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的。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霍尔元件,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以及把物理原理应用到测量技术中的基本过程。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体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导体的两个端面之间出现电势差的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该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差(霍尔电压)。
霍尔效应原理所谓霍尔效应,是指磁场作用于载流金属导体、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时,产生横向电位差的物理现象。
金属的霍尔效应是1879年被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的。
当电流通过金属箔片时,若在垂直于电流的方向施加磁场,则金属箔片两侧面会出现横向电位差。
半导体中的霍尔效应比金属箔片中更为明显,而铁磁金属在居里温度以下将呈现极强的霍尔效应。
利用霍尔效应可以设计制成多种传感器。
霍尔电位差uh的基本关系为uh=rhib/d(18)rh=1/nq(金属)(19)式中rh——霍尔系数:n——载流子浓度或自由电子浓度;q——电子电量;i——通过的电流;b——垂直于i的磁感应强度;d——导体的厚度。
对于半导体和铁磁金属,霍尔系数表达式与式(19)不同,此处从略。
由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大小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故可以利用霍尔元件测量出磁场,就可确定导线电流的大小。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设计制成霍尔电流传感器。
其优点是不与被测电路发生电接触,不影响被测电路,不消耗被测电源的功率,特别适合于大电流传感。
若把霍尔元件置于电场强度为e、磁场强度为h的电磁场中,则在该元件中将产生电流i,元件上同时产生的霍尔电位差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如果再测出该电磁场的磁场强度,则电磁场的功率密度瞬时值p可由p=eh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