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教案1语文版20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教学步骤:1. 播放丽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美景。
2. 向学生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描述丽江自然景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
3. 分析丽江自然景观的特点,总结相关知识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丽江的历史文化特点。
2. 阅读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总结丽江的历史文化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丽江的民俗风情特点。
2. 描述丽江民俗风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对丽江民俗风情的感受。
3. 分析丽江民俗风情的特点,总结相关知识点。
4.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丽江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课《走进丽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进丽江》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
本单元收录的四篇课文都是景物描写,意在让学生在感受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走进丽江》是采用“总—分”的写法,介绍了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走进丽江》时,我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思考等形式,既体会到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同时又学习到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朴、峻、坝”等7个生字,会写“雄、貌、昂”等10个生字,掌握“雄伟”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丽江的神奇与美丽。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丽江的神奇与美丽。
难点: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在我国云南省(中国省份地图引入,突出云南)有一座高原水城,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识字写字1、试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特别注意把预习时你觉得难读的生词多读几遍。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引导学生欣赏丽江的美丽风景,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如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等。
探讨丽江的民族特色,如纳西族、彝族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丽江的美景和文化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等创作活动,展示自己对丽江的认知。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玉龙雪山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探讨泸沽湖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和保护意义。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其他自然景观,如虎跳峡、拉市海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丽江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如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探讨东巴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其他历史文化,如木府、束河古镇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丽江的历史文化。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丽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丽江的历史氛围。
第四章:丽江的民族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族特色,如纳西族、彝族等。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4.2 教学内容介绍纳西族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语言文字。
探讨彝族的民族特色、音乐舞蹈和节日庆典。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其他民族特色,如傈僳族、藏族等。
《走进丽江》教案《走进丽江》教案《走进丽江》教案1 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1、复习词语:宏伟、城镇、纯朴、下旬、包容、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可以表达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
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生默读考虑〕三、汇报交流,深化体会如今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1、汇报古城:〔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3〕预设,重点指导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比照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老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讲解。
C、出示课件,比照“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2、汇报玉龙雪山〔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详细形象的?〔3〕课件出示: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似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3、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课件: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A、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走进丽江》教案(1)走进丽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以读为主,培养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1)认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引导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4.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二)交流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3.指名汇报。
(1)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2)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四、练习朗读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一)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
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第1自然段:(1)自由读文段:你知道了什么?(2)用一句话概括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第3、4自然段:(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练习朗读。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教学步骤:1. 播放丽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美景。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丽江的疑问和想法。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丽江自然景观的特点和魅力。
1. 教师展示丽江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自然景观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审美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丽江自然景观的疑问和想法。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历史文化,如古城区、四方街等。
2. 分析丽江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丽江历史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历史文化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历史文化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历史文化素养。
2. 收集学生对丽江历史文化的疑问和想法。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民俗风情,如纳西族、摩梭人等。
2. 分析丽江民俗风情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丽江民俗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民俗风情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民俗风情的感受和看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走进丽江》2.丽江古城的图片、视频资料3.学生收集的关于丽江的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丽江古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课堂活动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活动二: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丽江古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丽江的魅力。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7.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丽江的景点,写一篇介绍性的短文。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丽江的认识更加深入,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丽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丽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建筑。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4.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丽江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图片,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丽江自然风光的特点,如雪山、湖泊、峡谷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风光的感受。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第三章:丽江的特色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特色建筑,感受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丽江古城的特色建筑。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体验到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丽江古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古城的特色建筑,如黑龙潭、四方街、木府等。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古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古城特色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兴趣。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文化,感受丽江民族的独特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丽江民族的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体验到丽江民族的独特风情。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丽江民族的民俗文化图片,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彝族的火把节等。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民族的民俗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教材分析:7.走进xx作为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有着奇特的风貌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
“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与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玉龙雪山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本课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丰富的影像文字资料中选取有效资料,整合信息资源,对课文进行补白,丰富感性体验。
教学重点:1、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初读了《走进丽江》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再一次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的风光。
二、整体感知,印象xx1、检查预习情况,点击课文中心词句师:预习课文时,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板书:(神奇而xx)三、精读课文,赏玩xx(一)学习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看看丽江的地理位置。
让我们一起走进丽江,如此众多的景点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地方?(二)学习第2—4自然段1.赏玩xx街道,遥想当年盛况师:让我们驻足在这几百年前的古街道上,把画面定格在你的脚下,同学们,你们发现,最吸引你们眼球的会是什么?小组引读。
“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造福人类的,教育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品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讨交流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在读中感悟,领悟到巴斯德为造福人类,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有关丽江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收集和整理有关丽江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难点:1. 丽江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丽江的图片、视频或资料。
4. 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丽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丽江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深入了解丽江:(1)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资料。
(2)小组讨论,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丽江的特点。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丽江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拓展:1. 课堂小游戏:学生分组进行丽江知识问答比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巩固所学知识。
2. 作文练习:以“我心中的丽江”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描绘丽江的作文。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收集更多关于丽江的资料,与家长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丽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丽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讲解丽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4. 介绍丽江的民俗风情和特色。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描述丽江的自然特点。
2. 学生对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所了解。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丽江的自然美景。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山水景观。
2. 讲解丽江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丽江的山水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讲解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解释其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丽江的山水景观。
2. 学生了解丽江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并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2. 讲解丽江古城区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丽江古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2. 讲解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3. 引导学生思考丽江古城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
2. 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2. 讲解丽江的民间艺术和特色。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丽江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特色。
走进丽江教案
一、教学背景
丽江市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
丽江以其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为了开展地方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教师们制定了一份名为《走进丽江》的教案。
二、教案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将会有机会亲身感受和体验丽江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教学内容
1. 丽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景: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位置,介绍丽江的自然风景,如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
2.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介绍纳西族的历史渊源、民居建筑、传统服饰、节日庆典等,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独特文化。
3. 丽江古城的文化遗产: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丽江古城,了解其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古城墙、四方街、木府等。
4. 丽江的民俗风情:介绍丽江的民俗艺术,如腰鼓舞、泼水节等,让学生了解丽江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投影片展示丽江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丽江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分组调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话题,如丽江的地理位置、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丽江古城的文化遗产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调研,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调研成果,其中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以便于学生整体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和风景。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按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 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
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鲸的种类在希腊,“鲸”这个字代表海洋巨兽。
我们把鲸类分为两类: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
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他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
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
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鲸都会离开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去寻找更加温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后代。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丽江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丽江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
2. 视频素材:丽江宣传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丽江古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
2. 播放丽江宣传片,让学生对丽江有更直观的了解。
3.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丽江的独特魅力。
第二章:丽江古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丽江古城建筑、街道等。
2. 视频素材:丽江古城宣传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古城,展示古城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播放丽江古城宣传片,让学生对丽江古城有更直观的了解。
3. 教师详细介绍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4.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古城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丽江古城的重要性。
第三章:玉龙雪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地质特点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玉龙雪山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地质特点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玉龙雪山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地质特点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玉龙雪山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玉龙雪山风景、植被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走进丽江》。
(2)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丽江的美丽风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印象和感受。
(3)运用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走进丽江》。
(2)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丽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丽江的美丽风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印象和感受。
3. 研究性学习法:运用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4. 诵读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走进丽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丽江的美丽风光。
2. 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 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丽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丽江》。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了解丽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印象和感受。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
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
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字音:翘舌音:镇烁
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
“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
“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词语: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
组成。
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潺潺:水流声。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
白雪皑皑:形容学洁白。
蜿蜒:盘曲向上。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母系氏族: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的确立。
大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此时妇女在氏族中居支配地位。
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四周。
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他们大都各居母家,女不嫁,男女之间只建立一种偶居关系。
摩梭人家庭成员的血统是以母系计算的,妇女享有崇高的地位,支配家庭的一切,生育也以女儿为荣
闻名遐迩:名声传的很远。
纳西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宁蒗、维西、中甸和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亦有分
3、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书上勾一勾,画一画,把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
1、复习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
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
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生默读思考)[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
1汇报古城: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2、汇报玉龙雪山
(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的?
(3)读这一段时应该饱含真怎样的情感?(自由读、指比赛读)
(4)集体交流,评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5)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
(6)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创编广告词)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布局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练习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色()斑()()心()魄闻名()()世()桃()
白雪()()云()雾()()()约约月光()()
2、连线:
古老的雪山清澈的坝子
纯朴的大江险峻的溪水
圣洁的民风潺潺的湖泊
汹涌的城镇宽阔的高
3、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句话,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补充资料: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
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
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
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
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虎跳峡,又称“金沙劈流”,距丽江县城60公里,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山夹峙成一座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江面险窄,最窄处仅有30米,相传老虎能一跃过江,故称“虎跳峡”。
全峡长约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长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浪涛翻卷,胜过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