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考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0.42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5、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6、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7、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8、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古代中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政教合一,学在官府”、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隋唐: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全球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

1、教育学的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核心“仁和礼”;对象:“有教无类”;内容:诗、书、礼、易、春秋、乐;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世界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

荀子: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墨翟:兼爱非攻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

《学记》(收入《礼记》):中国也是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育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西方:

苏格拉底:助产术(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注意儿童心理,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论演说》(《雄辨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对班级授课进行一些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名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爱弥儿》坚定的“性善论”者,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洛克:《教育漫话》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a.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b. 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教育学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d. 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e.“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斯宾塞:《教育论》,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重视实科教育,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论教育的目的。从“教育即生活”引出“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个步骤: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德)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主要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