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16
经典诵读《满江红》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目录•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赏•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时期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岳飞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南宋初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外患严重,民族矛盾尖锐。
岳飞自幼立志报国,历经多年征战,成为南宋抗金名将,为保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做出了杰出贡献。
岳飞生平及时代背景当时,岳飞正率领岳家军与金军作战,收复失地,捷报频传。
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主和派与主战派的斗争。
岳飞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满江红》是岳飞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满江红》创作背景作品传播与影响《满江红》以其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感,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词被后人誉为“忠愤之词”,对于激发民族爱国精神和培养民族气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满江红》还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等,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满江红》原文呈现原文内容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全词内容。
创作背景介绍岳飞的生平和创作此词的历史背景。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描绘出诗人愤怒至极,顶冠冲起,凭栏远眺,骤雨初歇的场景,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发出长啸之声,表达出内心的激荡和豪情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诗人回顾自己的功名成就,视之如尘土般微不足道,而南征北战、路途遥远的艰辛则如云彩和明月般历历在目,表达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年华,让青春白白流逝,等到年老时才后悔莫及,表达出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历史评价与影响分析•跨文化对比与国际视野•教育意义与实际应用•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岳飞生平及主要成就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诗人、书法家。
主要成就:收复建康、六郡归宋、两河之役、郾城之战、朱仙镇大捷等,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满江红写怀》创作背景《满江红写怀》一词,是岳飞在绍兴六年(1136)第二次北伐胜利后所写,表达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当时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安求和,岳飞对此极为愤慨。
在词中,岳飞通过凭栏远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时代背景与民族精神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
岳飞等爱国将领奋起抵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满江红写怀》一词所表达的“精忠报国”的思想,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岳飞的英雄形象和《满江红写怀》的壮丽词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满江红写怀》一词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满江红写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词作,被誉为“孤篇压两宋”。
该词以其激昂慷慨的爱国热情、雄浑壮阔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诗歌在历史文化中地位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朗诵全文,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岳飞的豪情壮志。
通过朗诵,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如“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等场景。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理解。
全文朗诵及意境感受剖析关键词汇,如“靖康耻”、“臣子恨”、“驾长车”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