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思品上家,温馨的港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59
《家,温馨的港湾》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能力: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知识: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学习重点: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三、学习难点: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学案导学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和妈妈……让爱永远住我家。
”,多么温馨啊!我们也都有自己温馨的家,当我们累了、倦了,当我们受了委屈,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课。
(二)学习新课自主学习★我有一个温馨的家(18分)1、我说我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把家庭中有趣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回答。
2、真情表达:(对于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呢?)请用“家,是……地方,因为……”的格式说一句话,谈一谈自己对家的真情认识。
★不忘父母养育恩?(10分)思考与感悟:看P5材料想一想: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谈一谈: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看P6材料想一想: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合作探究(10分)真情演绎:(看材料,悟道理)放学后,强强和同学们踢了一会儿球,累得满身大汗,球鞋也裂了口子。
回到家里,往沙发上一躺,喊道:“妈,饭怎么还没做好?我球鞋坏了,给我买双名牌鞋吧?我前后桌的同学穿的都是名牌!”妈妈一脸疲惫说:“我最近经常加班,回来得晚,你也该帮妈妈干点活儿了。
儿子,你爸爸下岗了,家里收入不多,还是买双一般的吧!”强强听了妈妈的话……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请各组选择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表演出来。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温馨的港湾》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够强,对家庭的功能和结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视家庭,关爱家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责任和温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
2.课件:相关案例、图片、文字等。
3.小组讨论指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方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回顾对家庭的认识,提问:“你们觉得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讨论指南,探讨家庭的责任和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能力: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知识: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变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和家人一起幸福生活的照片。
2、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3、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最让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听完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温馨的家,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家,温馨的港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然引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我有一个温馨的家:环节一、情感对对碰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反映家庭温馨场面的照片拿出来互相交流。
要求:用文字生动介绍,说明,达到情感互动的效果。
老师的任务: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先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其中包括名人、伟人外国人,老百姓,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并设计如下问题:看到这组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词汇。
(奖励写得最多的小组)环节二、小故事,大道理让学生读故事,感受其中道理。
故事一: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上,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翁。
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
”“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只是我的房子。
”故事二: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
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时教案《家,温馨的港湾》【学习目标】1.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的扶助父母的能力。
3.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明确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在父辈、祖辈的精心照顾下成长已经习以为常,不少学生忽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把父母的关心照顾当成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能从内心深处感激父母。
虽产生孝敬父母的想法和愿望,却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父母的不理解、疏远。
因此,要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贴近父母,心灵上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热爱父母的感情,自觉的从行为上关心、体贴、照顾父母和长辈。
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和观念,培养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本课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学习重点】: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一贯倡导“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应充分体现这一的理念,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内化学生的体验。
本课通过四环节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环环相扣,努力完成“激情——明理——导行”三步曲。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教师准备】:(一)设计导学案,提前印发并发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家是什么?谈谈对家的认识。
2、父母对我们的爱表现在那些方面?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怎样孝敬父母?(二)制作课件:搜集和学生有关的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或视频学生准备:1.仔细观察父母一天中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体会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时第一项家,温馨的港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三、知识1、知道家是温馨的港湾。
2、体会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3、懂得感恩父母。
4.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第一层次“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在个人生活、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层次“不忘父母养育恩”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该层次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主要围绕“我有一个温馨的家”、“不忘父母养育恩”两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互助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责任。
其次,要激发学生感恩、报恩的情感。
最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4、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教材,提炼教材中的主要问题。
教师搜集、整理好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自己从小到大与父母合影照,课上与同学分享。
回忆、整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件印象最深、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导入语:家,多么温馨的名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
初二政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钱向君一、课程标准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界定: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心怀感恩之情,身体孝敬之行。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是培育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家,温馨的港湾》是鲁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本框在第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他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教学来说,是一块奠基石。
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在教材处理中,主要是让学生参积极参与所设计的几个活动,活动中采取同伴交流、小组讨论及个人思考发言的形式。
三、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培养善于感恩的健康心态,培育感恩父母的质朴情感,让学生心中有父母。
2、能力目标:能够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学会理解、沟通,做到尊重父母和长辈,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能力,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3、知识目标: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领悟孝敬父母的真谛在于感恩;明确孝敬父母、赡养扶助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要求。
四、评价设计新课程改革一贯倡导“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应充分体现这一的理念,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内化学生的体验。
家,温馨的港湾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明白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3、知识:使学生知道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怎样理解“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教学难点]:、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做?[温故知新] :看到《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课题时,有何感想?(课前学习小组内检查)[学习探究]:(阅读教材P3页-P8页,预习完成学习探究部分,划线部分应填上)★★★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1、阅读课本第一段,看P3-4的四幅图画:了解家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根据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不忘父母养育恩★★4、读大增的故事,为什么大增能够得到最后的成功?通过这个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想一想:在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阅读教材P7,理解: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知识反馈: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补充构建成知识结构图抚养照顾从生活上教给基本生活技能给予生命父母关怀教育引导养育成人从思想品德上交给我们如何做人原因(重要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温馨的港湾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亲情的地方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甜蜜温馨责任尊重父母方法热爱父母回报父母★★★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积极情感。
2.使学生知道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变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情感导入,观察书本的家庭生活的场面画片,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教师用饱满激情的语言导入。
2、故事导入,讲述《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之十。
让学生思考家庭的温暖怎么会带来力量?自己应该为家做些什么?二.分享与交流展示学生带来的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
向全班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的背景和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
介绍完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三.吐露心声:最关心我的人是谁?教师引导、组织活动:家庭的温馨来自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在家庭生活中,是谁给了自己生命?谁陪伴你时间最长?谁对你最了解?谁对你最关心?是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你做过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有些事情可能你早已经忘记,可有些事情可另你至今难以忘怀。
请大家来吐露心声,说一说父母对你做过的事情当中最另自己难忘的一件。
我的决心,我的计划:一生关爱,一生回报1、教师提供情景资料:长春市南关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心灵相通“工程启动仪式在长春一0四中学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上,长春市一0四中学两千于名中学生郑重宣誓并向全区30000多小学生发出倡议: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来做,不让父母操心,每天为父母递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帮父母拖一次地,帮父母盛一碗饭,为父母敬上一杯茶,为父母捶一次背,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每周和他们说一次知心话当父母的贴心人。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
二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教学设想:1、上好思想品德活动课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有20%的课时开展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2、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之一。
开展活动课教学,可以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单靠知识传授是不行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教育和教学的双重效果。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在自己生活和成长中的作用,了解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掌握孝敬父母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难点:孝敬父母课堂教学实录1.爱的回忆活动内容:(1)、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
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
(2)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2.爱的奉献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鲁教(山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一、家,温馨的港湾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的扶助父母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导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在美国的一个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
”“家?我没有……家。
”富翁沮丧地说。
警察指着不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您的家吗?”富翁说,“那……是我的房子。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明确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的扶助父母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自学提纲1、家是什么?谈谈对家的认识。
2、父母对我们的爱表现在那些方面?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怎样孝敬父母?(四)自主学习1、学生自己看教材P3-4页图片材料,并展示反映自己家庭温馨场景的照片。
完成下面两个问题:(请注意:要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下面问题,加油!)(1)、看到这组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2)、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读一读,说一说。
(要快啊,只有5分钟时间!)(1)亲爱的同学们,请有感情的朗读教材第四页的歌词《可爱的家》,从中体会感受作者对家的无比眷恋和热爱,说一说家是什么。
家温馨的港湾一、教材分析“家,温馨的港湾”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的内容,是第一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的第一节。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养育子女所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本课时内容有两个层次,一是“体会家的温馨”,二是懂得怎样孝敬父母。
后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成长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学生容易忽略父母的养育之恩,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对父母的感恩、尊重和理解。
有些学生与父母缺少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甚至与父母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严重影响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系。
本课时所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要重视活动情景的创设,渲染必要的氛围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调动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责任和感激之情,帮助学生从贴近父母,培养孩子尊重、理解、热爱父母的情感,自觉地从行动上关心、体贴、照顾父母。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方面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劳,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能力3.【知识】知道是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孝敬父母和长辈难点真正让学生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并在生活中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家,温馨的港湾》。
师:看,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同学们,此刻是不是也想起了你们自己的家呀?!(生答)师:你们是否希望自己的家能够暖意融融,温馨永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温馨的港湾》。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家,温馨的港湾【教材分析】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以爱小家(家庭)和爱大家(国家)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爱小家,在此基础生学会爱大家。
可见本课题是本单元的基础。
2. 本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能力: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不忘父母养育恩【学情分析】1.随着时代的发展,“孝”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被所谓的现代意识的公民所忽视,青少年忽视了这一传统美德。
2.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客观上存在着溺爱、纵容子女的教育误区,导致一些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父母和长辈,缺乏起码的家庭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在“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课改,本着活动化、生活化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课本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掌握知识,通过小组的活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教学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学法指导】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情况,采用主体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理解父母。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启动思维:教师运用自己准备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导入运用谈话的形式展开,从生活中最熟悉的家庭照片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师生的关系,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并引出课题:家,温馨的港湾。
二、探究展示感悟升华:此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内容涉及两大块: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子女如何孝敬父母。
2010年济宁市任城区初中思品能手说课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一、预习形成(走进来,一起体验求知的快乐!)【预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2.知识:知道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抚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3.能力: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行为能力。
【教材重点】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教材难点】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变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学案式、启发式教学。
【设计理念】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弥补学案导学的不足。
【新知初探】课前准备:1.收集反映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
3.你是怎样认识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又是怎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惑:(预习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录下来,共同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助学(合作展示,学会思考,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搏击的乐趣)☆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若干体现家庭温馨场面的画面(背景配放歌曲《让爱驻我家》)然后进入(一)预习交流展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