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9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25•【字号】赣府发〔2014〕46号•【施行日期】2014.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发〔2014〕46号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进程中,我省于2008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及时、有效的救助。
同时,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仍存在“短板”,解决一些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救助问题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兜住底线。
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其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二、明确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目标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6〕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减灾委员会2.2 专家委员会3 灾害预警响应4 信息报告和发布4.1 信息报告4.2 信息发布5 国家应急响应5.1 Ⅰ级响应5.2 Ⅱ级响应5.3 Ⅲ级响应5.4 Ⅳ级响应5.5 启动条件调整5.6 响应终止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6.1 过渡期生活救助6.2 冬春救助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7 保障措施7.1 资金保障7.2 物资保障7.3 通信和信息保障7.4 装备和设施保障7.5 人力资源保障7.6 社会动员保障7.7 科技保障7.8 宣传和培训8 附则8.1 术语解释8.2 预案演练8.3 预案管理8.4 预案解释8.5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应急救助工作。
当毗邻国家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国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国内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加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30•【字号】赣府厅字〔2021〕63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加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切实加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8月30日切实加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1〕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确保我省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总体目标,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2021年至2025年应完成的目标任务。
(一)2021年年底前应完成的目标任务。
1.10月底前完成57座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实施,12月底前基本完工。
2.完成小型水库攻坚行动70%以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成100%工程实体建设遗留问题处理。
3.完成2021年度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一般债实施的47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批复,项目开工率70%以上。
4.推广小型水库专业化社会化管护模式,对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库,明确管护责任,实行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完成率50%以上。
5.全面完善大中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完成1112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建设任务;完成576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任务。
(二)2022年年底前应完成的目标任务。
1.完成2021年已到安全鉴定期限的656座水库(大中型8座、小型648座)的安全鉴定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国办函〔2024〕11号)
无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24()6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16〕25号)同时废止。
【总页数】14页(P42-55)
【作者】无
【作者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20〕99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1]105)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6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
知(国办函〔2022〕48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20〕99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03•【字号】赣府厅发[2014]1号•【施行日期】2014.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赣府厅发〔2014〕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运)》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1月3日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本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权威、统一的预警信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预警信息的制作、审签、发送、接收、传播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信息。
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相关预案,划分拟发布的预警信息级别。
第五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政府统一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对外统一发布”和“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江西省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江西省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应急预案的分类与编制(一)应急预案的分类江西省的应急预案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性安排。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部门应急预案是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是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是为保障重大活动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快速处置”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二、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一)审批程序总体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备案。
专项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部门应急预案由部门有关会议审议通过,报省政府备案。
地方应急预案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活动主办单位审批,报活动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二)发布应急预案经审批通过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让公众知晓。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组建七个专业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30•【字号】赣府厅字〔2022〕86号•【施行日期】2022.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组建七个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省政府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对省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并在省减灾委员会框架下设立防范气象灾害专业委员会、防范水旱灾害专业委员会、防范森林火灾专业委员会、防范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防范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救灾救助专业委员会、应急准备专业委员会等七个专业委员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减灾委员会主任:叶建春省长副主任:梁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副省长XXX 副省长秘书长:龙卿吉省应急厅厅长成员:傅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XXX平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郭杰忠省教育厅厅长犹省科技厅厅长杨贵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万秀奇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李明生省民政厅厅长朱斌省财政厅厅长张圣泽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徐延彬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卢天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爱和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纯省水利厅厅长江枝英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一平省商务厅厅长梅亦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水平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邱水文省林业局局长杨六华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方向军省统计局局长刘洪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路文革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郑蕾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李赛辉江西银保监局局长詹丰兴省气象局局长张有林省地震局局长封晓冰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局长郭建勋武警部队江西省总队副参谋长于建国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史可省科协主席龚建辉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勇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汤立新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春阳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设在省应急厅,龙卿吉兼任办公室主任。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水利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31•【字号】赣府厅发[2009]71号•【施行日期】2009.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水利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7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水利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2009年07月31日江西省水利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发〔2009〕5号),保留江西省水利厅,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拟定水利行业经济调节措施、指导水利行业多种经营工作的职责。
(三)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二、主要职责(一)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拟订水利战略规划,组织编制主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以及省重点水利规划。
组织起草地方性水利法规、规章和政策。
按规定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负责提出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和国家、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
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和省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提出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投资安排的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
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拟订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规定开展水能资源调查工作。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府厅发[2013]3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2月2日江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定、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逐级监督、动态管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分级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包括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规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本系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2016修订)【法规类别】自然保护【发文字号】赣府厅字[2016]57号【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05.03【实施日期】2016.05.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6〕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2月5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2016年5月3日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指挥体系2.1江西省减灾委员会2.2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3 预警预防与信息管理3.1 灾害监测与报告3.2 预警预防和信息传递3.3 灾情信息管理3.4 信息发布4 预警响应4.1 预警响应启动条件4.2 预警响应程序4.3 预警响应措施4.4 预警响应终止5 应急响应5.1 Ⅰ级响应5.2 Ⅱ级响应5.3 Ⅲ级响应5.4 Ⅳ级响应5.5 启动条件调整5.6 响应终止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6.2 冬春救助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7 保障措施7.1 资金保障7.2 物资保障7.3 通信和信息保障7.4 救灾装备保障7.5 人力资源保障7.6 社会动员保障7.7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7.8 救灾科技保障7.9 宣传和培训8 附则8.1 名词术语解释8.2 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监管 8.3 奖惩和责任8.4 预案演练8.5 预案管理8.6 预案解释8.7 预案生效时间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江西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我省范围内的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台风、风雹、雷电、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发生自然灾害后,市、县(区)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达到本预案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省政府决定或工作实际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2)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2.1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2.1.1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减灾委)为省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省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配合国家减灾委员会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省减灾委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省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应急委)的具体指导下组织开展工作。
省减灾委主任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秘书长由省民政厅厅长担任。
委员包括省政府协助联系工作的副秘书长,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地震局、省林业厅、省公安消防总队、江西保监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信委、省外侨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教育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军区司令部、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社联、省科协、省红十字会、省人防办、省武警总队、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等单位有关负责人。
省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各自职责做好全省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2.1.2 省减灾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减灾办)设在省民政厅,具体承担省减灾委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向省减灾委领导报送减灾救灾信息,提出减灾救灾工作建议,与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减灾委联系沟通,协调开展减灾救灾工作等。
省减灾办主任由省民政厅分管副厅长担任。
2.1.3 省减灾委设立专家组,对我省减灾救灾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为我省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提出咨询意见。
2.1.4 当发生较大、一般级别自然灾害时,省减灾委积极指导、支持灾区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市、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本区域内较大、一般级别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2.1.5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抗灾救灾,按有关规定执行。
2.2 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2.2.1 当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灾情时,根据省政府或省应急委的决定,成立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组织指挥全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省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省减灾委主任担任,副总指挥由省减灾委副主任担任,秘书长由省减灾委秘书长担任。
成员包括省减灾委全体委员,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省委宣传部、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民航江西监管局、省电力公司等单位负责人。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主任由省民政厅分管副厅长担任。
2.2.2 省应急指挥部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1)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长单位:省民政厅、负责牵头处置灾害的部门。
成员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统计局。
主要任务:灾害发生后,迅速派出工作组对灾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各类设施损毁情况进行核实评估,并及时报告省政府、省减灾委。
(2)抢险转移安置组。
组长单位:省民政厅、省军区司令部。
成员单位:省公安厅、省武警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武警水电第二总队。
主要任务:按照统一部署和有关规定程序,迅速调集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其他应急救援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困群众及财产,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调配救助物品,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做好灾民安置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单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
成员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通信管理局、省供销社、武警水电第二总队、南昌铁路局、民航江西监管局、省电力公司、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主要任务:及时申请、安排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及时调运粮食、食品、救灾种子、农药、药械等物资,保证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属地电力运行管理部门牵头指挥下,灾区所在电网企业应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电网设备设施,尽快恢复受影响区域供电;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空港等交通设施;保证救灾通信畅通,优先保证重要用户、重点用户的通信。
(4)安全保卫组。
组长单位:省公安厅。
成员单位:省武警总队。
主要任务:及时组织调集警力驰援灾区,指导和协同灾区公安机关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现场及周边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医疗防疫组。
组长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成员单位:省红十字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主要任务: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
(6)恢复重建组。
组长单位: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成员单位: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南昌铁路局、省电力公司。
主要任务:安排灾区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组织指导制定灾区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案,指导制定或落实各项恢复重建减免和优惠政策,协助灾民及时搬入新居。
(7)救灾捐赠组。
组长单位:省民政厅。
成员单位:省财政厅、省红十字会。
主要任务:会同宣传报道组,按国家有关规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灾情,提出急需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呼吁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接收和分配国内外对我省捐赠款物。
(8)宣传报道组。
组长单位:省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处置灾害的部门。
成员单位:省民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主要任务:按照规定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有关信息,做好救灾、减灾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3.1 灾害监测与报告3.1.1 各级气象、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地震、林业等部门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预报预警机制建设,确保灾害监测与报告及时、准确、畅通。
3.1.2 各自然灾害监测主要职能部门应结合监测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员提出灾情预警。
3.1.3 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及时向省减灾办及灾害可能发生地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测绘地信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
省减灾办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省应急委报告灾情预警信息。
有关市、县(区)和省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3.2 预警预防和信息传递自然灾害预警预防的报告方式、内容、途径和监督制度,应根据灾害类别不同,按省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水旱灾害见《江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地震灾害见《江西省地震应急预案》,地质灾害见《江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森林火灾见《江西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见《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林业生物灾害见《江西省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3.3 灾情信息管理自然灾害发生后,相应灾情监测责任单位在向政府报告灾情的同时,应及时向民政部门通报,由民政部门负责灾情信息的上报与信息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