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正确使用评估表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评分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者:年月日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1.病人的安全。
2.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3.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报警设置要求:1. ECG: HR—基础的±20-3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心率的最大极限是40—150次/分。
波速25mm/s。
打开心律失常分析和ST分析(报警高低限为±)。
是否打开起搏分析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2. BP—一般为患者血压值的±30 mmHg.3. SPO2— 90-10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
波速25mm/s。
4. R—10~30次/分,波速s 。
简易呼吸器操作规程姓名科室得分操作时间8分钟考核者:备注:1、场景模拟: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人面色青紫,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微弱,护士给予呼吸器辅助呼吸。
2、给氧装置已安装为备用状态(按照实战状态可有他人的协作)。
3、操作时间从检查用物开始计时共8分钟,每超过30秒,扣1分。
简易呼吸气囊功能测定方法一、呼吸气囊的分解图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麻醉呼吸面罩 4 鸭嘴垫片 7 进气阀底座 10 氧气连接管 14 储氧阀旋盖2 安全阀 5 患者接头 8 进气阀垫片 11 储氧阀接头+储氧袋3 单向阀 6 呼吸球体 9 进气阀接头 12、13 储氧阀垫片二、安装步骤:1.将2、3、4、5部件安装、旋紧,组装成一套安全阀组与呼吸球体细颈相连;2.将8垫片装入7进气阀底座下,塞入球体粗颈并露出旋丝,将9接头旋紧;3.将12、13号垫片装入11储氧阀(两个垫片方向一致),然后再扣上14盖;4.将10管的一头与9接头上进气孔相连,一头与氧气设备相连。
5.将1面罩与5接头相连。
心电监护仪标准操作规程1、用物准备:电极片、皮肤清洁剂、检查心电监护仪性能良好,各控制件是否正常位置。
2、评估解释、了解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状况,与患者交流,取得合作。
3、连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4、连接心电导联线、血氧饱和度线、血压监测线分别与主机左侧的ECG、SPO2、NIBP接口连接。
5、暴露胸腹部或大腿内侧,清洁接触电极贴部分皮肤,正确的将电极贴在皮肤上(RA在右锁骨下,LA在左锁骨下,RL在右腹或右大腿内侧,LL在左腹或左大腿内侧。
)6、选择P、QRS、T波较清晰的导联,并调节振幅。
7、根据患者的情况设定报警界限并打开报警系统。
8、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及时记录并报告医师。
9、停止心电监护,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与患者沟通。
10、撤除导联线、电极,关电源开关,断开电源。
11、清洁患者电极贴部位的皮肤,助患者于舒适卧位。
12、对监护仪及导联线进行清洁、维护。
附件:生命体征正常值参考表1、正常心率值(次/分)新生儿~1岁 120~1601~3岁 90~1403~6岁 80~1106~12岁 75~10012~19岁 60~902、正常呼吸率值(次/分)新生儿~1岁 30~601~3岁 24~603~6岁 22~346~12岁 18~3012~19岁 12~163、正常血压值(mmHg)新生儿~12小时(体重<1000g) 39~59/16~36新生儿~12小时(体重>1000g) 50~70/25~45新生儿~96小时) 60~90/20~60新生儿~12月 74~100/50~8012月~3岁 80~112/50~786岁~12岁 84~120/54~8012岁~19岁 94~140/62~884、正常体温值新生儿肛温和腋温的正常值约为37℃,皮肤体温为36.5℃。
儿童正常体温范围肛温36.2~37.8℃,腋温35.9~36.7℃。
心电监护考核评分标准表格考核项目考核要求考核评分导联准备将导联正确放置在患者身上,导联粘贴牢固,确保信号传输无干扰5分导联连接将导联正确连接到心电监护仪,确保信号稳定,无漂移或房颤波形5分质控规范了解心电监护仪的质控要求,按照规范操作,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5分监护记录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监护时间、监护导联方式和监护结果等5分波形观察能够准确判断心电波形的正常与异常,识别常见心律失常波形15分护理技术能够正确运用快速识别心电图方法,如标准导联法,12导联法等15分心电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电学基础知识,理解心电图的相关概念和解读方法15分紧急处理能够迅速处理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等20分沟通协作能够与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完成监护工作10分安全控制能够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保证操作安全,注意电击防护措施10分考核项目说明导联准备在进行心电监护前,需要将导联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并确保导联粘贴牢固。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导联能够正确地传输心电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监护工作。
导联连接将导联正确连接到心电监护仪是保证信号稳定的关键步骤。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导联插头的对应关系,确保正确连接,并检查仪器显示屏上的波形,确保信号无漂移或房颤。
质控规范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质控。
了解心电监护仪的质控要求,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监护记录心电监护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监护时间、监护导联方式和监护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波形观察在心电监护过程中,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心电波形的正常与异常,并识别常见心律失常波形。
通过对波形的观察,可以快速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技术掌握并正确运用技术方法对心电图进行快速识别是心电监护的基本要求之一。
心脏科操作技能评分表一、胸骨按压操作能力- 操作方法:将手掌叠放在胸骨中央位置,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按压次数不少于100次。
-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按压力度均匀,频率稳定,按压位置准确。
- 良好(6~8分):按压力度较均匀,频率稍不稳定,按压位置基本准确。
- 及格(4~5分):按压力度不均匀,频率不稳定,按压位置不准确。
- 不及格(0~3分):按压力度不均匀,频率不稳定,按压位置明显不准确。
二、气道管理技能- 操作方法:正确运用气管插管、吸痰管等工具,维持气道通畅。
-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操作流畅,气道保持通畅,无明显误操作。
- 良好(6~8分):操作较流畅,气道大部分时间保持通畅,有少量误操作。
- 及格(4~5分):操作稍不流畅,气道时有阻塞,有一定误操作。
- 不及格(0~3分):操作不流畅,气道频繁阻塞,误操作较多。
三、心电监护技能- 操作方法: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操作规范,能正确识别心电图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良好(6~8分):操作基本规范,能较准确地识别心电图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 及格(4~5分):操作较不规范,有一定误判,能基本识别心电图异常并做出响应。
- 不及格(0~3分):操作不规范,误判较多,不能有效识别心电图异常。
四、药物计量技能- 操作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正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
-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计算准确,给药方法正确,剂量合理。
- 良好(6~8分):计算基本准确,给药方法基本正确,剂量基本合理。
- 及格(4~5分):计算不够准确,给药方法有误,剂量稍不合理。
- 不及格(0~3分):计算不准确,给药方法错误,剂量明显不合理。
五、团队合作能力- 操作方法:与团队成员配合,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与团队协作默契,能有效进行沟通和协调。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年月日姓名:得分:主考老师: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操作准备(15分)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用物:⑴上机时: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数个、75%酒精、棉签、记录单;⑵撤机时:棉签。
5 缺一项扣1分评估:⑴患者病情、皮肤状况、有无起搏器;⑵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⑶心电监护仪性能。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操作流程(60分) 1.核对患者;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2.心电监护仪开机,检查线路连接。
53.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胸部皮肤;用75%酒精擦拭相应部位皮肤,待干。
6 一项不符合扣3分4.连接电极与导联线(三导联或五导联),准确粘贴:右上(RA) :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左上(LA) :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中间(V) :心前区V1~6任何位置10 不符合扣10分5.连接血压袖带:被测肢体与心脏同一水平;伸肘稍外展,袖带平整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到两指为宜;袖带下缘位于肘窝上两横指处。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6.连接血氧探头于患者指(趾)端,使感应区对准指(趾)甲。
57.选择导联及监护模式;调节心电图波形和振幅至标准;根据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调节报警上、下限;观察、记录各项监护参数。
8 一项不符合扣2分8.遵医嘱停止使用心电监护仪;撤除监护,关机,断开电源。
6 一项不符合扣3分9.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质量评分20分关爱患者,有效沟通 5 动作熟练,操作规范 5 安置正确,监护有效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理论提问( 5分) 1.目的: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2.注意事项:⑴密切观察心电波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⑵注意观察影响监测结果的情况,如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心电监护操作的评分标准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监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设备准备。
1. 确认心电监护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导联线、电极等是否连接良好。
2. 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已经输入到心电监护仪中,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3. 准备好必要的消毒用品,保证操作的无菌。
二、导联贴附。
1. 选择合适的导联贴附位置,保证导联的贴附位置准确。
2. 导联贴附时要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出现导联脱落或信号干扰的情况。
3. 导联贴附后要进行适当的按摩,使导联与皮肤充分接触,确保信号的清晰和稳定。
三、监护操作。
1.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处于舒适的姿势,避免因为姿势不当而影响监护的准确性。
2. 在监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心电监护仪的显示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记录。
3. 必要时要进行心电图的打印,确保监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操作规范。
1.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要遵循操作规范,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监护数据的错误。
2. 在更换导联或者调整导联位置时,要停止监护并记录操作的时间和原因。
3. 在结束监护时,要及时停止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数据记录。
1.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监护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监护时间、异常情况等。
2. 监护记录应当准确、清晰,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六、消毒处理。
1. 在结束监护操作后,要对使用过的导联和电极进行消毒处理,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2. 消毒处理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是保障心电监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导,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要严格遵守评分标准的要求,确保监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心电监护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它能够检测和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正确的心电监护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评分标准对于提高监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操作的基本步骤和评分标准。
一、心电监护操作步骤1. 准备设备在进行心电监护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
包括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电极贴片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以及电极的良好贴附。
2. 准备患者确保患者适合接受心电监护,如患者是否有任何可能对监护过程产生干扰的器械或设备等。
同时,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贴片能够紧贴皮肤表面。
3. 安装导联将导联线与心电监护仪连接好,并根据标准的导联系统将导联连接到患者身上。
一般情况下,导联应采用四肢导联和胸前导联。
确保导联连接正确,没有接错或断开的情况。
4. 启动心电监护仪按照设备的说明书操作,启动心电监护仪。
设置合适的增益和滤波器,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监护记录进行心电监护的同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确保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测量时间、监护情况等内容填写到监护记录表中。
二、心电监护评分标准心电监护评分标准是根据监护结果进行客观评估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评分标准。
1. 心律评分心律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
正常心律得分较高,而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得分较低。
通常根据实际测量的心率和标准心率范围的偏差来评分。
2. ST段变化评分ST段变化评分主要用于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通过观察ST段的抬高或压低情况,并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对ST段变化的幅度和时间进行评分。
3. 心房颤动评分心房颤动评分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房颤动。
根据心电图中F波的形态和频率,以及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来评分。
4. 窦性心动过速评分窦性心动过速评分用于评估窦性心动过速的严重程度。
根据心率的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来评分。
总结:心电监护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确保监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评分标准则可以对监护结果进行客观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