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人格成长的沃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学生人格成长的沃土

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修养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这些是任何教材都无法替代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爱情价值观教育,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的模范作用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然后才能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这样,学生才觉得教师的话真实可信,才容易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记得初一入学时候学生的拜师仪式上,有一个热的浑身是汗的孩子在我走近他准备拥抱他的时候,惶恐不安的对我说:“老师,我的身上都是汗,还是别把您弄脏了吧。”可见,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总是神圣的,家长们也总是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老师热爱祖国,学生也会热爱祖国,

老师有崇高的目标,学生也会深受其影响。如果教师不“先受教育”,在课堂上说的是一套,在课堂外做的是另一套,缺乏师德修养,不能“自治”,那么,学生是不会听从教师的正确教导的,也不容易接受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的灵魂首先要是健康、纯净而崇高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

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三、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讲授《背影》一课的时候,我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我才将学生带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给学生创设了感恩父爱的情境,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语文课堂如果能够适当的创设情境,即使不用说教,学生也能够深入细致的领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的达到学生们领悟和连结生活中真情的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是懂得追求美的,而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些发生在作家生活中的事情,虽然距离学生们很遥远,但是,文章中所

体现出的情感却和师生们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将与课文相同的情感,通过创设情境,再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学生感受和接受真善美的人格教育,就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达到相当好的效果。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

作文教学是实现“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锻炼了思想,促进了世界观形成。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没有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单在文字上打主意,无论怎样煞费苦心,也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在作文训练时,首先是思想上的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如让学生写《我的理想》和《生活中的真善美》一类文章,倘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准不能冲破世俗偏见的局限而达到较高的层次,困惑的局面将无法排除。因此,动笔前,必须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细致的而不是粗疏的思想上的“导航”,让学生把“理想”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悟透,把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本质区别搞清楚,认识世人偏见的弊端和腐朽思想的危害,使学生划清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两种思想的基本界限,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同时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也得到了培养。

确实,“炼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健康的人格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习作文”,既是炼思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五、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美好,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比如,适时适当的组织学生野游联欢,师生不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而且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过中秋节的时候,学生为了写好中秋节日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中华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热爱,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的作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完善学生人格的方式和角度多种多样。形象的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沃土。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真谛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绝对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我们要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去,融入真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步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一个人健全而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生命价值的准确定位,给孩子一个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