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法临摹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书法临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
这两种方法,对初学者都是行之有效的。
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其实,如果你真的去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
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强迫自己学习那种毫无兴趣的东西,不管它本身是多么重要正确,那也无异于一种劳役。
如果你是不满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进,但多方努力又实在找不到一种能引起热情和兴趣的字帖,那么你最好,还是干那些使你兴趣盎然的事情。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
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
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确有所得。
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
历代著名书法家曾留下不少临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书法家自己的影子。
初学者不宜用此法。
现在的任务是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作的书法形象。
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出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艺术到了高级阶段,本来只能是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
但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归纳一此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
临写的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能力越敏锐。
两个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锐的眼力,应是每个书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临摹是一种思索。
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儿?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
字帖上的字和自己的字是比较的双方。
硬笔书法四级考试题目题目1:临摹楷书作品要点:1)准确模仿原作的字形、结构和笔画。
2)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
3)保持整体布局的匀称和协调。
题目2:创作一幅楷书作品要点:1)选择合适的书写内容,如诗词、名言等。
2)展现良好的字形控制和笔画质感。
3)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布局。
题目3:书写规范字“永”字八法要点:1)正确书写“永”字,并体现八法(点、横、竖、钩、提、撇、短撇、捺)。
2)笔画要规范、流畅。
3)结构要稳定、匀称。
题目4:硬笔书法理论知识问答问题:请简述硬笔书法中笔画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1)笔画要清晰、流畅。
2)起笔、行笔、收笔要分明。
3)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题目5:分析并改正书写错误要点:1)给出一段含有书写错误的文字。
2)考生需分析错误类型(如笔画不规范、结构不稳等)。
3)提出改正方法,并示范正确书写。
题目6:书写一幅行书作品要点:1)行书要流畅自然,有节奏感。
2)笔画之间要有连带关系,体现行书的动态美。
3)注意字形的变化和整体布局。
题目7:硬笔书法创作要求:1)创作一幅以“春”为主题的硬笔书法作品。
2)选用合适的字体(如楷书、行书等)。
3)注意内容、形式和美感的统一。
题目8:硬笔书法临摹与创作结合要求:1)先临摹一幅指定楷书作品。
2)再根据临摹体会,创作一幅相似风格的作品。
3)展现对原作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9:硬笔书法章法应用要求:1)书写一幅包含多种字体(如楷书、行书、隶书等)的硬笔书法作品。
2)合理安排不同字体之间的布局和衔接。
3)体现章法的变化和整体和谐。
题目10:硬笔书法审美与评析问题:请对一幅给定的硬笔书法作品进行审美评析。
答案要点:1)分析作品的字形结构、笔画特点和整体布局。
2)评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性。
3)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
有关书法“行书”的临摹技巧
有关书法“行书”的临摹技巧如下:
1.对临:对照字帖,按照原样来写,写得越像越好。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
通临,即从头到尾临写,一般要求通临两三遍,对所临的帖有总体印象;其次是精临,即对照字帖反复临,最有效的办法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临写。
2.背临:背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只有能背临才算真正掌握了古法,真正有了新的、
高级的书写习惯和能力,也就具备了创作的基础。
背临不要贪多,要逐字、逐句、逐段、逐页进行,方法比较灵活。
可以选择最喜欢的一页开始,也可以先写一些内容好背诵的词语或句子来唤醒对书法形象的记忆。
背临的结果要对照原帖校对,并及时纠正不足。
3.意临:在“意”上要求高,需要在理解原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和意趣,进行再创
作。
此外,在临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分析比较,理解原帖的用笔、结构、章法等要素,分析清楚后再下笔,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由。
同时,也要注意用笔的方法,如起笔、行笔、收笔等,以及墨色的运用,如浓淡、干湿等。
临摹古代书法作品的重要性古代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临摹古代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理解和传承古代书法的艺术风韵以及培养自身的书法技巧和审美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临摹古代书法作品的重要性。
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临摹古代书法作品是学习和传承传统书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摹,可以熟悉并学习古代书法大师的笔法和艺术特点,了解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同时,临摹也是对古代书法大师的一种尊重和致敬,通过对其作品的模仿和学习,可以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仔细观察和模仿古代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艺术鉴赏能力。
临摹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书法作品的结构、笔画和用墨等方面的要素,从中学习和领悟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借鉴其创作技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增强专注力和耐心临摹古代书法作品是一项细致入微的过程,需要专注力和耐心。
在临摹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每一个笔画的线条和结构,细致体验每一次描摹的过程,力求将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
这种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其他事物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创造力和个性表达临摹古代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更是一种创造和表达的过程。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创作意愿,选择不同的墨色和布局,对原作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改动,以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临摹,学习者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提升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能力。
总结而言,临摹古代书法作品的重要性体现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专注力和耐心以及培养创造力和个性表达等多个方面。
临摹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练习的手段,更是与古代书法艺术大师的对话和碰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体验和传承。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根本的方法临摹是(书法)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
临摹不是整篇誊写,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心里。
临摹是一种思索,一种比拟,一种记忆。
从形式上,它是用自己得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也是每个书家必备的根本素质。
(相对与毛笔字而言,钢笔字重构造不重笔画,因此,临摹时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
)读帖是临摹的前提。
读帖好比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只有读懂了、看细了,才会写得像、记得牢。
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构造,章法都要仔细琢磨。
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形似、神似。
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人懒于摹写(就是描着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
殊不知摹写是学书关键的一步,是防止“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
只“临”不“摹”,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
只有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做到所描之字与字帖上的字笔画完全重合,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第六,对于不太美观的字体已经定型的同学的一些建议。
有些同学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正。
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在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好的没学到,坏的没丢掉”,以致越练越难看。
那么,这些同学应该怎样练字呢?我的是:首先,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根本的笔画练起,然后练构造。
为什么要练笔画?因为,虽说钢笔字最重要的是构造问题,但毕竟构造也是由笔画组成的,连横平竖直一点都保证不了,肯定影响字的美观。
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必要时把字帖上的字分解成单个笔画和部首来练;要注意横平竖直;要注意中锋行笔、力至笔端;要注意构造的平行、参差原那么,向字心聚力;要去掉那些多余的牵丝和圆圈。
现在有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
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朝。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
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_(_礼、乐、射、御、书、数_)”,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4.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
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6. 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8. 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9. 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行草。
10.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行字。
11. 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12.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写毛笔字,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写硬笔字,执笔在腕,运笔也在腕。
13. 行书的运笔较为迅速,各笔画之间讲究相互呼应,这就出现了细若游丝、若断若连的痕迹,即所谓的牵丝。
14. 硬笔,主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和书法笔,以出水流畅,笔尖不拉纸为宜。
15. 钢笔水有纯蓝、蓝黑和碳素墨水之分。
一般说来,碳素墨水浓度适宜,色质纯正,不易褪色,效果较好。
楷书临摹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咸阳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写楷书一定要严格做到横平竖直。
参考答案:错2.楷书的产生也几乎和草书、行书同时。
参考答案:对3.《九成宫醴泉铭》《黄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都是欧阳询的楷书作品。
参考答案:对4.《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楷书代表作。
参考答案:对5.褚遂良楷书作品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倪宽赞》《房玄龄碑》等。
参考答案:对6.《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都是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参考答案:对7.楷书的“楷”当楷模讲。
参考答案:对8.以下都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
(《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郭家庙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帖》《大唐中兴颂》《郭虚己墓志》)参考答案:对9.《洛神赋》又称《玉版十三行》,是王羲之的小楷作品。
参考答案:错10.《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的作品。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三国时的制墨家韦涎,被后世奉为制墨祖师。
参考答案:对2.即便将生宣纸揉成一团,也可以经过处理恢复如初。
参考答案:对3.清末将河南洛阳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参考答案:对4.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
参考答案:对5.于右任先生说他绝不会为了美观而违背自然。
参考答案:对6.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认为“磨墨如病夫。
”参考答案:对7.毛笔四德包括:尖、齐、圆、健。
参考答案:对8.钟繇为了得到笔法秘籍,就不惜派人去挖别人的坟墓,留下了痴迷书法的佳话。
参考答案:对9.宣纸产于安徽宣城,宣纸是因地得名。
参考答案:对10.宣纸有生熟,书法中极少使用生宣。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选出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参考答案:《孟法师碑》柳公权2.选出下列哪一幅是颜真卿的作品()参考答案:3.此图出自颜真卿的哪一件作品()参考答案:《多宝塔碑》4.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父。
()参考答案:对5.《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
临摹“临摹(m6)”,这个词是习惯的传统说法,实际上在学书过程中是先“摹”后“临”。
如果按次序而言,应该是“摹临”。
“摹”,就是依样写。
在学书习字中有“描红”和“影格”两种摹写方法,前一种就是用毛笔依着印有红字的“描红本”直接填写,后一种就是用透明的薄纸盖在字帖上面依样描写,因此,也叫“仿影”。
“临”,就是对着字帖照样仿写,因此,也叫‘仿写”,它一般是在“摹”的基础上进行。
(一)为什么要临摹临摹,是我们传统的练字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通往书法艺术领域的必由之路。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往今来的所有书法家,几乎没有一个是不经过无数遍的刻苦临摹他人字迹之后而成名,并在不断地!临摹中吸收养料、丰富自己的。
即使是不想当书法家,只求写好字的人,也同样必须经过临摹这一道程序,除此之外,似无别的捷径可行。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通过对他人字迹的临摹,可以从中领会到他人的字好在哪里,应当怎么写,学会和掌握其中的笔法、间架、精神、面貌等的技巧和方法。
正如宋代姜夔所说,摹写可以学到他人字的间架结构和方法,临写可以学到他人字的笔意和技巧(《续书谱·临摹》)。
沈尹默先生也说:“临帖可以从帖中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容易得到他们用笔和结构的绳墨规矩,便于入门,踏稳脚步,既入门了,能将步子踏稳,便当独立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写,不当一味依靠着前人。
”(《几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只“摹”不“临”或只“临”不“摹”,行不行呢?也不行,一定要有摹有临,两者结合。
因为,不论是摹还是临,都有它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摹,虽然依样学到了字形和间架结构,但不容易学到字中内在的笔意和气势,临,虽然学到了字中的笔意和气势,但不容易学到字形和间架结构。
正如姜夔所说,摹,“多失古人笔意”,临,“易失古人位置”。
这里的“古人”,所以,只有把“摹”和“临”结合起来学,才能以此之长补彼之短。
把在“摹”中失去的他人字中的笔意从“临”中补回来,把在“临”中失去的他人字中的间架结构从“摹”中补回来,求得他人字中的间架结构和笔意的两全其美。
书法临创转换之间的关系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临摹是基础:学习书法需要先从临摹开始,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和章法。
临摹的过程是继承传统、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水平、培养创作能力的基础。
创作是目的:学习书法最终是为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的作品。
在临摹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将传统元素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实现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
注重笔法与结构:笔法是书法的基础,掌握各种笔法是创作的前提。
同时,结构也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让作品更加美观、和谐。
理解与运用:在临摹和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大师作品的内涵和精髓,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多方面学习:除了学习传统的书法知识外,还需要多方面学习,包括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和底蕴。
实践与反思:学习书法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在临摹和创作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总之,书法临创转换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临摹基础上,注重笔法、结构、章法等各方面的学习和运用,同时注重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才能逐渐实现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的作品。
毛笔字入门教程:关于临摹的几个阶段临摹是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法的“始”,即是临攀,任何人概莫能外。
通常说来,初学临帖当以模拟准确、分毫不差为上,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能娴熟地掌握各种技巧。
每一本字帖,都凝聚着古人毕生心血,包含着无比丰富的艺术内涵,轻视它是不合理的。
如果连毛笔划线的技巧还没有掌握,就要傲然自得地卑视古人,以为亦步亦趋地跟着古人跑没出息,其实是在与自己开玩笑。
有这种思想的人切须引起注意。
这一阶段的临帖应以摹姑.为主。
学习者的眼和手,与帖上的墨迹之间,由于初次接触,会产生一个不小的差距,难以把握帖中的艺术精粹,这就需要强迫自己去适应帖书的风格。
从教学实践上看,早期的这个学习阶段在时间上不宜拖得太长,要提高效率,在字帖临幕的表面或边缘部位反复游移,对以后的学习并不会有多大好处。
摹帖是个极好的高效率的方法,尽快地掌握字帖风格的最基本方法。
它可以帮助把握进一步深入所必须的技巧。
这就叫取得“进攻”的出发点。
第一个目的达到后,应该扔掉拐杖了。
第二阶段是临帖,“对临”。
“对临”是一般的技巧训练,通过自己的书写实践,要掌握基本的用笔、字的间架特点以及章法上的特点(选字本也有个组合字的章法问题),做到如此就算是达到了本阶段的要求。
如果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加以指导,则两年左右的训练时间(每天练习大约一至二个小时),足足有余了。
当然,成年人所需时间与少年人不同,因为理解能力不一样,但一个小学生,只要能按要求学,至多三年也可以达到目标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元是临摹过程中最艰难的单元:从摹到临,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个质的转变。
第三个阶段,则是背临。
常常有学员为临书与自书的距离太大而苦恼。
确实,从临书到自书,又是一个质的转变,如果没有过渡,我以为是很难适应的。
以我的经验,过渡层次就是背临。
临幕时,总有个我与帖之间的心理距离,我是主,帖是客,背临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心理距离,使主客相融,物我化一。
浅谈书法临摹中的几个问题【摘要】临摹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缺乏实践体会的广大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虽下了功夫而收效甚微。
本文通过对临摹中对所遇到的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体会加以浅显分析,以帮助初学者建立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临摹书法的方法和要求,以期在技术层面让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书法;临摹;创作;碑帖临摹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书法学习必须要以临摹为前提,临摹是贯穿书法学习全过程的重要环节。
然而对于缺乏实践体会的广大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虽下了功夫而收效甚微。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多种版本的学习方法,当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但很多为个人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经验之谈和体会,这样对尚未具备自主学习和辨别能力的初学者而言就不见得有效。
如果我们能把各种关于临摹学习的方法要求作一梳理,整理出一套从临摹、创作到风格形成等学书各个阶段的临摹学习方法,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选择碑帖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面对的就是碑帖范本的选择。
面对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碑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初学者往往见异思迁、浅尝辄止,到最后一事无成、徒费岁月。
所以选择字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来不得半点马虎。
笔者认为选择字帖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经典性原则。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取法决定眼光,眼光决定品位格调,品位格调来自经典,对经典的学习是学习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
如果直接学习当代人一些不入流的所谓名家书法,或直接抛开传统和经典搞所谓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则相当于在大树旁边的野草或荆棘上汲取营养,这已完全脱离整个系统,终将走向歧路。
第二、顺序性原则。
从字体学习来讲,我们一般都认为要从楷书入手,再到行,再到草,所谓先立后行再跑。
对于这种由易到难、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的学书顺序应无异议,例如师范类院校中的书法学生,皆从楷书基础入手。
我们亦可根据自己个性特点不拘于以上顺序而进行自由选择。
关于书法的100个问题书法⼀百问1、什么是书法?⽂字的书写艺术2、迄今为⽌最⽗⽼的成系统的⽂字为何?甲⾻⽂3、甲⾻⽂是刻在什么上的⽂字?龟腹甲壳和⽜肩胛⾻4、为何将青铜⽂字称为⾦⽂?周朝时期青铜器稀少,称青铜为⾦,所以当时刻在青铜上的⽂字⼜叫⾦⽂5、迄今为⽌最早的时刻⽂字是什么?⽯⿎⽂6、⼩篆出现于那个朝代?秦朝7、⼩篆出⾃谁⼿?李斯8、以⼩篆为创作素材的印章艺术被称为什么?篆刻9、⾪属出现于那个朝代?汉代10、⾪书的代表碑刻有哪些?浑穆厚重的《西狭颂》《下承碑》;⽅整劲挺的《张迁碑》《鲜于黄碑》;秀润典雅的《曹全碑》《史晨碑》;纵横舒曼的《⽯门颂》《杨淮表记》11、草书分为哪⼏类?今草、章草、狂草12、今草为谁所创?东汉张芝13、东汉著名书论有哪些?《笔论》《九势》14、王羲之是那个朝代⼤书法家?晋朝15、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姨母贴》《丧礼帖》《孔侍中帖》16、何为天下第⼀⾏书?《兰亭序》17、王羲之早起学书于谁?卫夫⼈18、王献之代表作有哪些?《鸭头丸帖》《送梨帖》《⼗⼆⽉帖》19、魏碑有哪些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张⿊⼥墓志》《郑⽂公碑》《⽐丘遗仙造记》20、隋碑中著名的有?《龙藏寺碑》《董美⼈墓志》21、初唐四杰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22、虞世南代表作?楷书《昭仁寺碑》⾏书《积年帖》《汝南公主墓志》草书《论道帖》23、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碑》《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24、褚遂良代表作《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龄碑》《雁塔圣教序》25、孙过庭代表书论?《书谱》26、张旭代表作?《古诗四贴》《肚痛贴》27、怀素代表作?《⾃叙帖》《苦笋帖》28、颜真卿代表作?《勤礼碑》《祭侄⽂稿》29、何为天下第⼆⾏书?《祭侄⽂稿》30、柳公权代表作?《⽞秘塔碑》《神策军碑》31、四⼤楷书?颜、柳、欧、赵32、晚唐张怀瑾书论?《书断》33、宋四家是指?苏东坡、黄庭坚、⽶芾、蔡襄34、苏轼代表作?《黄州寒⾷帖》《前⾚壁赋》35、天下第三⾏书《黄州寒⾷帖》36、黄庭坚代表作《李⽩忆旧游诗帖》37、⽶芾代表作《蜀素帖》38、蔡襄代表作《谢赐御书诗表》《思咏帖》39、赵孟頫代表作《妙严寺记》40、董其昌代表书论《画禅室随笔》《容台集》41、清朝康熙皇帝酷爱谁的书法?董其昌42、傅⼭、王铎是那个朝代著名书法家?清代43、康有为著名书论《⼴艺⾈双楫》44、民国时期书法家吴昌硕在哪⽅⾯独步当世?篆刻、⽯⿎⽂45、⼩篆包括哪些?甲⾻⽂、⾦⽂、⽯⿎⽂46、⼩篆和⼤篆的区别?⼤篆笔法有点、直、弧三种;⼩篆只有直画和弧画。
各抒己见谈书法临摹原文地址:各抒己见谈书法临摹作者:当代临摹作品观点争鸣谈谈法帖的临摹一是辨证地看待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两者之间关系很特殊。
创作水平高的人,临摹水平必定高,如米芾,临摹二王几乎到了乱真的程度,但反过来说,临摹水平高,创作水平不一定高,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
创作是建立在临摹基础上的,依靠临摹建立驾驭笔墨能力。
从临摹到创作,吸收应用很关键,很多人在临摹时可以进入角色,但不能进行角色转换,在创作时发挥应用。
另外,所要临摹的碑帖有很多种,综合消化应用更难,所以临摹水平高而创作水平未必高很正常。
但不能因此认为书法创作单纯地靠才气,这样容易造成误导,对临摹轻视。
临摹这一关一定要过,当书家必须先当书奴,但当书奴却不一定能成书家。
二是临摹伤害个性。
临摹是一种技术性操练,必须暂时把自身个性掩盖起来,放在别人的模式里操练,因而临摹在很大程度上伤害自身个性。
很多人善临而不善作,通俗地讲,就是进得去而出不来。
郑板桥讲“七分学,三分抛”有一定道理,与李可染先生讲“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意思相近,但对他们的这些话要客观地理解,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临摹是一种弹性行为,要有适应能力,如果入不了帖,于己无益,而出不了帖,则徒劳无功。
临摹的本质实质上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临摹明知是伤害个性,但必须先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定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无法超越。
三是正确对待实临和意临、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实临与形似对等,意临与神似一致,但也不完全等同。
实临与意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碑帖有别,帖为墨迹,宜采用实临,取法碑,笔者则认为主要在结体方面,本身就存在再加工的痕迹,可采用意临;二是同书家主体自身水平大有关联。
如果是刚刚起步入门的初学者,徒守其貌纯属正常,误差太大,反而不正常;如果是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书家,临摹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自己的个性痕迹,这才是真正的意临,如何子贞临《张迁》。
王蘧常临何种书体都带有章草的影子,这是自然而然的,并不刻意。
书法中临创的关系一、临摹基础在书法学习中,临摹是基础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临摹,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各种书法字体、笔画、结构等特点,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
只有经过大量的临摹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创作中得心应手。
二、创意发挥临摹是学习书法的过程,而创意发挥则是书法的创作过程。
在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后,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作品。
创意发挥是书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书法艺术的价值所在。
三、意临与创作意临是指根据自己对原帖的理解和感悟,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一种临摹方式。
通过意临,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帖的精神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意临也是创作前的准备阶段,是连接临摹与创作的重要桥梁。
在创作过程中,意临的积累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
四、自我风格形成在书法学习中,学习者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这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创新。
通过不断地临摹、意临和创作,学习者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艺术倾向和风格特点,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
自我风格的形成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五、持续学习与实践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的艺术,持续学习与实践是提升书法水平的关键。
学习者应该不断学习新的书法技巧、研究优秀的书法作品、参加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等,以保持对书法的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学习者还应该注重实践,多写多练,不断锤炼自己的书法技艺。
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领悟书法的精髓,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六、临创结合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临摹和创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学习者应该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又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临摹。
通过临创结合,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神,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具有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七、创新与传统的平衡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既有传统的元素,也有创新的元素。
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书法临帖要领解读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勇书法社群已经涵盖了各个书体有颜体,欧楷,柳体,圣教序,赵体,行草、小楷,篆隶等书法社群,大勇欢迎喜欢书法的朋友加入大勇书法,在这里可以结识更多的书法老师,可以向他们学习,同时可以提高自己书法水平,还可以和全国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大勇欢迎你的加入。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要说哪个阶段必不可少,估计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说“临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书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总是被很多人忽视,刚开始学习一本书法字帖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先抄上几遍再说。
如果要是问你这个字帖的特点是什么?具体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表现如何呢?能不能写出几个字运用的十分精彩呢,细节上又能注意到多少呢?估计很少有人能脱口而出吧,只是临帖不读贴,往往是很多书法爱好者共同犯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比如宋朝的朱长文就在《续书断》中说:'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
去数里复返,及疲。
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
从上面这段话里,足见欧阳询读碑是十分的仔细认真的。
“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
”宋·姜夔《续书谱》“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宋·黄庭坚'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清·冯武《书法正传》可以所从实践上看,学书法能不能认真读得进去帖,也是看一个学书者是否安下心来,是否真想学习书法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零基础的同学,刚开始接触毛笔,三分钟热度,练习一个横笔画,练习5天还是写不好,就开始烦躁,心不静,试想一下一个横画你才练习5天啊,你就承受不了学习书法的第一苦(寂寞乏味),后面的苦何止5天啊。
对于刚入门的同学来说基本都会经过这个过程,所以学习书法第一件事情你的静下心来,只有心静下来,你才能好好去钻研,去临,去读,去学习。
临帖和读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是对书法学习的懈怠,也是造成临帖效果“并没有那么好”的重要原因。
如何看出书法是临摹的书法是一门非常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间的运用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韵味和气质。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模仿名家字帖或者传统经典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笔墨功底和审美水平。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欣赏别人的书法作品时,难免会发现一些作品是临摹的,而不是原创的。
那么,如何看出一个书法作品是临摹的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首先,观察作品的风格和线条。
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线条,这种风格和线条是通过长期的练习和自我总结形成的,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特点。
而临摹的作品则通常会显得比较生硬和呆板,缺乏那种流畅自如的感觉。
因此,在观察一幅书法作品时,可以通过风格和线条来初步判断是否是临摹的。
其次,可以从字体的结构和布局来看。
在临摹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规律的错误,比如字体的结构会显得有些松散或者不够准确,字之间的距离也可能会有些不均匀。
而在原创的作品中,由于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调整,字体的结构和布局会更加合理和统一。
因此,通过细致观察字体的结构和布局,也可以看出一个书法作品是否是临摹的。
再次,可以从作品的用纸和用墨来看。
在临摹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纸张和墨水,这样在书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纸张起毛或者墨水晕染的情况。
而在原创的作品中,通常会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纸张和墨水,以确保作品的质感和持久性。
因此,通过观察作品所用的纸张和墨水,也可以初步看出一个书法作品是否是临摹的。
最后,可以通过作者的签名和题词来判断。
在原创的作品中,作者通常会在作品的一角或者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或者题上一句话。
而在临摹的作品中,往往没有这些标识,或者会直接模仿原作的签名和题词。
因此,通过作者的签名和题词也可以看出一个书法作品是否是临摹的。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作品的风格和线条、字体的结构和布局、用纸和用墨以及作者的签名和题词等方面,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书法作品是否是临摹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判断方法,要想更准确地辨别一幅作品的真伪,还需要结合更多的细节和专业知识。
初学书法在临摹字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初学书法在临摹字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临摹结合,掌握规律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
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
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
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
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
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
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
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
第二,要认真读帖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
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
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
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
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像。
第三,要注意练字的效果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摹的多,临的快,而应该注重临摹的实际效果,做到临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摹写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
也说临摹
临摹是练书法的一个必经阶段。
不管是书法爱好者,还是大书法家都要经过这一阶段,并要坚持终生。
临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但需要毅力,还需要技巧。
临摹之前,首先要读贴,读贴需要读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即读文章,因为很多名帖都是上好的文章,通过读甚至背诵文章能够使我们学到许多文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第二是读书法,也就是练书法之前的预习,即读所要练习书法的结构、笔法、章法等相关内容。
其次是临写,有人说这个容易,其实这个最难,很多人边看贴上的字边临写,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真正的临写是揣摩完这个字各项特征以后再一笔写下来。
再次是背临,即不看碑帖,而去按脑中的印象去临,这样不但能锻炼自己记忆力,也能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
最后是意临,即按照自己的笔法去写贴上的内容,这是临摹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做的阶段,它对于提高书写者的创作能力,能起很
大的作用。
这也是区别一般书写者和大书法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不但要懂得怎样去创作,更应该懂得怎样去临摹,这是提高书艺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你我共同的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