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散文的结构布局
- 格式:ppt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26
关于怎么写散文呢对于散文的写作常识,名家权威的著述颇多,如何把这些常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作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质朴的文字能让读者倍感亲切,拉近作者与读者心的距离,让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心的共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怎么写散文,欢迎借鉴参考。
散文怎么写一记叙散文模式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
抒情散文模式【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
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散文是一种具有自由度较高的文学形式,它以抒发情感、描写事物、思考问题和传达思想为主要目的,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不同于诗歌和小说,它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事实展示世界,平淡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论述散文的特点以及鉴赏散文的方法。
一、散文的特点1. 自由性:散文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和结构,没有固定的押韵和节奏要求,具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组织思路和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多样化。
2. 真实性:散文追求真实,注重描写和反映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真实事物。
它以真挚的感受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客观描述和主观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情感。
3. 叙事性:散文通常采用叙述的方式呈现。
它可以通过故事、事件、人物等来展现作者的思考和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叙事也增加了散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 抒情性: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在表现思考和观点的同时,通过抒发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抒情性是散文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之一。
二、鉴赏散文的方法1. 理解主题: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理解其主题和核心思想。
通过整体阅读和思考,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理解散文的意义所在。
2. 注意语言运用:散文的语言通常较为简洁、真实和质朴。
关注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等,领会作者意图,体味语言的美感。
3. 分析结构和段落:散文的结构和段落布局对整体阅读体验有很大影响。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把握文章的结构逻辑,理解每个段落的独特意义。
4. 体味情感和意境:散文常常通过抒发情感来打动读者。
注意体味作者所描绘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其中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进一步领悟散文的内涵。
5. 对比参照:鉴赏散文时,可以对比其他散文作品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和参照,发现散文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最精彩的、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追本溯源,从事情的开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避免平铺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又称“补笔”,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
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形式有如下几种: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记叙文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谋篇布局【知识点精讲】第一板块——谋篇布局(知识温故)【题型描述】高考散文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就会发现命题者对《考试大纲》中“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考点似乎格外青睐,许多试卷都涉及到了对这一考点的考查。
第二板块——专题训练(教学指导——新课内容)课题:谋篇布局的考察考点:对散文阅读中谋篇布局的把握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掌握谋篇布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情感主旨教案。
2、提高学生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例析与训练。
2、掌握谋篇布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三、导入【提问模式】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1.本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简要分析。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简析《×××》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掌握答题的思路与模式1.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2.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散文结构范文散文结构结构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
现在的散文一般指除诗歌、小说、戏剧外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议论、抒情散文,包括杂文、小品、随笔、抒情文等;另一类为叙述散文,主要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散文的特点是,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能广泛、及时地反映社会,不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艺术手法。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散文写作十五讲摘要:一、散文的概述1.散文的定义2.散文的特点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议论散文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选材立意2.结构布局3.语言表达四、散文的创作过程1.构思2.拟稿3.修改五、散文名篇欣赏1.鲁迅的《藤野先生》2.朱自清的《荷塘月色》3.林清玄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正文:一、散文的概述散文是一种以描绘个人见闻、抒发个人情感、阐述个人观点为主的文学作品。
它不像诗歌那样注重形式和韵律,也不像小说那样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而是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散文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描绘真实的人和事,表现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2.自由性:散文不受形式和格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文笔自由。
3.思想性:散文往往包含作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形式和主题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以描绘人物、事件、景物等为主,通过叙述个人经历、见闻,展现生活画面,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抒情散文: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描绘,表现作者的情感世界,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议论散文:以阐述个人观点、见解为主,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等方面的剖析,表达作者的思考和主张,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论辩性。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要写好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立意、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1.选材立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物、事件和人物,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达文章的主题。
2.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层次等,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阅读。
3.语言表达:运用生动、贴切的描绘手法,以及优美的文字、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散文的创作过程散文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拟稿和修改等环节。
1.构思:确定文章的主题、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对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初步设计。
散文知识点归纳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它能够生动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独特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以下对散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顾名思义,“散”意味着形式自由,不受格律的约束;“文”则强调其文学性和表现力。
散文不像诗歌那样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要求,也不像小说那样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主,它是作者真实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散神聚“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神聚”则表示尽管内容丰富多样,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贯穿其中,使整篇文章散而不乱。
2、真实自然散文通常反映作者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它以朴素、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往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富有韵味。
4、结构灵活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线性的叙述,也可以是跳跃式的联想;可以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可以无头无尾,自由洒脱。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类散文通常有明确的情节和人物,如《背影》。
2、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感,以情感的抒发为线索,将各种生活片段串联起来。
比如《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以描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传达情感。
像《济南的冬天》。
4、哲理散文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事物进行思考和感悟,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例如《生命的化妆》。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精心选材好的散文往往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选材要新颖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2、立意深刻在确定主题时,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典题阐释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学会分析文章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加以归纳整理。
这类题型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题:一、文中某一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
在文首,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或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与前文相呼应。
在文末,升华感情,点明或深化主旨;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
二、文章线索的作用。
在一篇文章中,线索就像一根红线,将一些零散的材料有机地贯穿起来。
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感为线索,以时间、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3.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包括散文的情节安排、结构方法等。
该类试题的题型模式有:1.本文开头(文中或结尾)一段,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所写的对象是×××,而在开头却写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始终的?以此为线索,有什么作用?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用×××这一句话来收束全文有什么好处。
7.如果将文章的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文本选读默默的父亲一路开花我记得他第一次将我送到学堂里的情景。
他默默地拉着我尚且稚嫩的小手,慢慢地朝着那扇红色的木门逼近。
我以为,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可他始终一言不发。
我坐在窗边的木椅上,注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梳理记事散文、小说、论述文写作思路共3篇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梳理记事散文、小说、论述文写作思路1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梳理记事散文、小说、论述文写作思路第四单元是初三语文教材的最后一单元,也是重点难点较多的一单元。
本单元囊括了记事散文、小说、论述文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
因此,本文将从整体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对这三种文本类型的梳理,帮助初三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整体教学目标通过对第四单元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记事散文、小说、论述文三种文本的不同特点、特征和写作技巧;2.能够熟练运用这三种文本类型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进行作文练习;3.能够在作文中科学运用论说技巧,突出写作主题和中心思想,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二、梳理记事散文的写作思路记事散文是一种以个人经历为素材,以平实、质朴的语言传达作者心情和感受的文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梳理学生的记事散文写作思路和技巧:1.开展阅读推崇活动阅读推崇活动即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喜爱之作分享给其他人,通过分享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此外,阅读推崇的作品主要以记事散文为主,有利于学生了解记事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特征。
2.开展记事散文写作实践通过题目设计、角色模拟、集体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记事散文写作的过程,并发散思维,突出主题和中心思想。
3.梳理记事散文写作技巧从选题、表达、叙事、描写等角度,进一步梳理记事散文的写作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记事散文的要点,以及如何轻松地创作出一篇优秀的记事散文。
三、梳理小说的写作思路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手法传达作者主题思想的文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梳理学生的小说写作思路和技巧:1.以读为主,以写为辅通过读好的小说作品,让学生感受好故事、好情节、好创意,并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套路和阅读专练一.散文阅读答题套路1.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2.概括段意、主题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
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联系背景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