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著题篇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北京市17区县2011~2012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选择题篇(下)13平谷区1.下面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A.霉菌.(jǔn)剔.除(tì)轩.然大波(xuān)B.星宿(..xiù)消耗.(háo 谆.谆教诲(zhūn)C.阔绰.(chuò)呜咽.(yè)深恶.痛疾(wù)D.活泼.(bō)粟.米(sù)妄自菲薄.(bó)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是A.推辞惘然眼花缭乱B.疑惑妥帖中流底柱C.作揖蔚蓝无原无故D.掂记闲暇好意难却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不同的是A.相宜.因地制宜.B.谋生.栩栩如生.C.日益.相得益.彰D.简.陋言简.意赅4.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是A.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B.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C.中考现阶段复习更应劳逸结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D.在王平同学作文因用词不当丢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下苦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A.在长江上游,翟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B.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二天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
北京市17区县2012~2013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选择题篇选择题篇北京市17区县2012~2013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北京中考语文工作室01东城区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襁褓(qing)阴晦(hu)拮据(ji)吹毛求疵(c)B.嗤笑(ch)汲取(x)忐忑(tn)孜孜不倦(z)C.妖娆(ro)愕然()亵渎(xi)强聒不舍(gu)D.佝偻(lu)滞碍(zh)狡黠(ji)恪尽职守(k)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端(祥详)判断:祥有吉利的意思,详有详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详。
B.妥(帖贴)判断:帖有稳当的意思,贴有粘合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帖。
C.格物知(至致)判断:至有到的意思,致有获得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致。
D.重蹈辙(复覆)判断:复有重复的意思,覆有歪倒,翻倒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复。
3. 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
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锐利。
没有一个能对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而增长见识,因此,对一个人来说,把一种想法紧锁在心头,哪怕把它倾吐给一座雕像,也比闷在心里好。
A.由于却与其倒不如B.由于却除非否则C.即使也除非否则D.即使也与其倒不如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早在1998年就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发行出版。
B.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C.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实现: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D.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
5.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棵野百合灿然地开着,在清晨的谷中,它和着露水绽开,完全无视于别人的欣赏,。
昌平区8.名著阅读(3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其中,一些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生活,如《①》中,对冬天里②活动的回忆;还有一些作品,如《藤野先生》,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作者对③的厌恶与嘲讽。
8.答案: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捕鸟③清国留学生(共3分。
每空1分)朝阳区8.名著阅读(3《孟子》是①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他认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②”。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在《③》一文中,他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困境造就人才,多难才能兴邦”的道理。
8. 答案:①儒②舍生取义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3分。
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大兴区8.名著阅读(3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①所写的唯一一部②集。
《朝花夕拾》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③等细节,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①鲁迅②散文(或“回忆散文”)③示例一:纠正作者的解剖图示例二: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共3分。
每空1分)东城区8.名著阅读(3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表现鲁迅初上学时,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①学习时的情景;有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②深深的敬意;有在日本留学时,目睹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最终决定③的经历。
8. 答案:①三味书屋②阿长③弃医从文房山区8.文学名著(3分)《战国策》是一部①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由汉代②根据战国史书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③的描写。
8. 答案:国别刘向邹忌与齐王对话评分:本题3分。
每空1分。
丰台区8.名著阅读(3《孟子》是经典之一。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名著题篇一模考查统计:诗经:西城、海淀、燕山论语:石景山、通州、大兴、房山孟子:东城、朝阳、怀柔战国策:门头沟、平谷、密云水浒传:顺义、延庆朝花夕拾:昌平综合:丰台(论语、孟子)01东城8.名著阅读(3分)儒家经典《孟子》相传所作。
它长于言辞,善于用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则用的事例,论证了即使普通人也有“舍生取义”之心的看法。
答案:孟子及其门人生于忧患(乞人)不受嗟来之食(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02西城8.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时期的诗歌305篇,故也称“②”,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蒹葭》属于“风”“雅”“颂”中的“③”。
答案:春秋诗三百风(国风)评分标准: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03朝阳8.名著阅读(3分)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①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②》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③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答案:①孟子②鱼我所欲也③不受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和乞丐不接受施舍)(共3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04海淀8.名著阅读(3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①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②”,就是用③起兴,引出④。
答案:①家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蒹葭④伊人(共3分。
共4空,①②空,每空1分;③④空每空0.5分)05丰台8.名著阅读(3分)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 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北京市17区县2011~2012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选择题篇(中)07门头沟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琐屑.(xiè)鄙.夷(bǐ)恣.意(zì)津.津有味(jīng)B.沉淀.(diàn )惬.意(qiè)翘.首(qiáo )惩.恶扬善(chénɡ)C.应.酬(yīng)脸颊.(jiá)剔.除(tì)不屈不挠.(náo)D.干涸.(hé)游弋.(yì)逮捕.(pǔ)满载.而归(zà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参观展览的人不记其数,但秩序井然,看来主办者在组织工作上的确下了很大功夫。
B.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我们都应做到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D.她妖娆的舞姿把人们带向了一个遥远的未来,一个美好的时代。
3.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得益.彰——良师益.友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师益友”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举.目无亲——举.世闻名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举世闻名”的“举”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琐屑.——不屑.置辩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都是“琐碎”的意思。
D.深.恶痛疾——深.有同感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都是“很、十分”的意思。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①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②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④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A.②④③①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燕山2012年初四毕业暨一模考试语文试卷2012年5月题。
满分一、选择。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共12分。
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卑鄙(bĭ)折本(shé)着落(zhuó)载歌载舞(zài)B. 自诩(xǔ)颈椎(jìng)称职(chèng)茅塞顿开(sè)C. 剔透(tì)呜咽(yè)赈灾(zhèn)牵强附会(qiáng)D. 畸形(qí)怪癖(pì)联袂(mèi)毛遂自荐(suì)2.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A.炒作——一鼓作气解释:“作”有“起”的意思。
判断:“炒作”指反复宣传扩大影响;“一鼓作气”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勇气。
B.本色——追本溯源解释:“本”有“原来”的意思。
判断:“本色”指本来面貌;“追本溯源”指探寻事物原来的样子。
C.鼎盛——人声鼎沸解释:“鼎”有“正当,正在”的意思。
判断:“鼎盛”指正当兴盛或强壮;“人声鼎沸”指人声喧闹,像正在煮沸的水一样。
D.绝境——深恶痛绝解释:“绝”有“断绝”的意思。
判断:“绝境”指出路断绝;“深恶痛绝”指厌恶、痛恨到了断绝往来的程度。
3.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特效,没有英雄,没有煽情,就这样像细无声的春雨般湿润了我们的心田。
一举拿下3项金马奖、5项金像奖的《桃姐》,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孤独与苦涩,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生命的尊严。
许鞍华借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趁你还年轻,请善待你身边的老人,让他们有尊严地老去,他就是你的未来。
A. 既又虽然B. 既又可是C. 不仅更尽管D. 不仅更因为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将逐一走访排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记叙文阅读篇01东城阅读《新疆的歌》。
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新疆的歌王蒙①在遥远的伊犁,几乎每一个本地人都会唱《黑黑的眼睛》这首歌,几乎每一次喝酒的时候都要唱这一首歌。
②喝酒和唱歌这二者,从声带医学的观点来看是互相排斥的;从情绪抒发的角度来看却是一致的。
③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65年冬天,在大湟渠渠首——叫作龙口工程“会战”的“战场”。
我与农民们一起住在地窝子里。
那里临时开了几个食堂。
寒冬腊月,食堂的厚重无比的棉帘子外面挂满了冰雪,也许不是雪而是霜,食堂里的水汽从帘子边缘逸出来,便凝结成霜。
掀开这沉重得惊人的门帘,简陋的食堂里热气弥漫、灯光昏暗、烟气弥漫、肉香弥漫。
更重要的是歌声弥漫,歌声激荡得令人吃惊,歌声令人心热如焚,冬天的迹象被歌声扫荡光了。
④在关内的时候,我们也听过一些新疆歌曲。
但是伊犁民歌自有不同之处,它似乎更散漫,更缠绕,更辽阔,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抒不完的感情连结如环,让你一听就陷落在那里,痴醉在那里。
⑤从此我爱上了伊犁民歌。
在伊宁市家中,常常能有机会深夜听到《黑黑的眼睛》的歌声。
是醉汉吗?是夜归的旅人?是星夜赶路的马车夫?他们都唱得那么深情。
在寂寥而寒冷的深夜,他们用歌声传达着对那个永远的生着“黑黑的眼睛”的美丽的姑娘的爱情,传达着他们的浪漫的梦。
生活是沉重的,有时候是荒芜的,然而他们的歌是热烈的,是益发动情的。
⑥后来我有几次与农民弟兄们一起喝酒唱歌的经验。
我们当中有一位歌手,他是大队民兵连长,他叫哈里•艾迈德,他一唱,我们就跟,随着每一句的尾音,吐出了无限块垒,我傻傻地跟着唱,跟着哼,却总觉得跟不上那火热的深沉与寥廓的寂寞。
⑦也有时候我不跟着唱,只是听着,看着哈里和别的人们的那种披肝沥胆地唱歌的样子,就觉得更加感动。
⑧1973年我离开了伊犁,1979年我离开了新疆。
⑨1981年中秋节前后我重访伊犁,诗人铁依浦江与我同行。
顺义区2012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â)绮.丽(qǐ)称.职(chânɡ)刚正不阿.(ē )B.活泼.(bō)广袤.(mào)惬.意(qiâ)扣人心弦.(xuán)C.联袂.(mâi)踱.步(duó)恣.意(zì)茅塞.顿开(sâ )D.机械.(jiâ)巢穴.(xuâ)蓓蕾.(lãi)载.歌载舞(zài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求索.——萧索.解说:两个“索”字意思不同,“求索”的“索”是“寻找“的意思;“萧索”的“索”是“寂寞、冷落”的意思。
B. 观.望——奇观.解说:两个“观”字意思相同,都是“看”的意思。
C. 依然如故.——温故.知新解说:两个“故”字意思相同,都是“旧的、从前的”意思。
D. 息息..相关——自强不息.解说:两个“息”字意思不同,“息息相关”的“息”是“呼吸时进出的气,“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运会开幕式的设计都很完美,尤其是“春天的故事”和最后的点火环节,更是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B. 上一次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C.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前先行设计好写作提纲,可以使写作事半功倍。
D.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铭记历史,中华民族才能自我认知,自我奋斗,自我保护。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综合学习篇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总综合学习篇综合性学习篇01东城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今年正值雷锋逝世50周年,为响应校团委号召,深入理解雷锋精神,初三1班开展了“雷锋精神在我身边”的调查实践活动。
9.第一小组收集了两则材料,请你提取相关信息,说说学习雷锋的三个理由。
(3分)【材料一】雷锋在“少年儿童最喜欢的偶像、榜样”中的提名位次调查项目提名人次所占比率位次偶像1871.71%7榜样4784.7%1(数据来源:2012年3月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的12个特点》)【材料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接受采访时说,在学雷锋活动中,大家对雷锋精神确实有不同的解读。
我想我们不能探究雷锋是怎么想的,但是有一个解释大家应该都认同:不管做什么职业,雷锋都一定要把它做好,这应该说是他的职业理想或者说是他的职业梦想。
所以,不管雷锋选择了什么岗位,或者说是组织上安排他到了什么样的岗位,他都把现在的岗位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雷锋精神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得到这么多青年人的推崇和爱戴,就在于雷锋永远是追求最好。
他把自己的职位和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理由:⑴⑵⑶10.第二小组收集了网络上对于雷锋精神的不同理解,请分别概括他们的看法(每项不超过10个字),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5分)歌唱家:学习雷锋不是说说而已,首先要有一个崇高的信仰。
学习他是我们小时候的事,那真是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AC竹石:雷锋形象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他是社会善的象征。
否定雷锋的形象,否定雷锋曾经的付出和奉献,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灾难。
国防社区:雷锋精神不只是乐于助人,其实更应提倡“螺丝钉”精神。
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就是在学雷锋,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这种常态化的奉献其实更具有现实意义。
名著题篇北京市17区县2012~2013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期末试卷九年级总复习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名著题篇北京市17区县2012~2013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01东城区8.名著阅读(3分)古典小说《水浒》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通过林冲与高俅父子及其帮凶的矛盾冲突,刻画了林冲对待压迫先是①,最后被迫奋勇复仇的形象;再如我们学过的《②》,作者通过刻画③与众军士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他粗暴急躁的性格特点。
答案:8.答案:①妥协退让②智取生辰纲③杨志(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02 西城区8.名著阅读(3分)元末明初创作的《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绰号为“”的吴用,经过周密安排,巧用计谋,使得杨志在黄泥冈丢了 ,这件事充分展示出吴用的神机妙算。
答案:8.施耐庵智多星生辰纲或金银担(3分)03 朝阳区10.名著阅读。
(4分)阅读名著是一种快乐。
让你从心灵上、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享受。
它像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为你解开心结,净化灵魂。
(1)我国清代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是《》。
(2)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与《》一书中倡导的“舍生取义”的主张一脉相承。
(3)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有才无德总被误;顾此失彼招分身。
身死只因才外露;恃才可叹血横流。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人物:①②答案:10.(1)水浒传(2)孟子(3)杨修04 海淀区8.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其中“义”贯穿于《水浒传》的主要情节,但“义”的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①(人名)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②(情节),是兄弟情深肝胆相照的“情义”;③(情节),是劫取不义之财的“正义”……因“义”而聚集在一起的英雄好汉们的精彩故事,构成了一部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名著题篇北京市17区县2012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一模考查统计:
《诗经》:西城、海淀、燕山
《论语》:石景山、通州、大兴、房山
《孟子》:东城、朝阳、怀柔
《战国策》:门头沟、平谷、密云
《水浒传》:顺义、延庆
《朝花夕拾》:昌平
综合:丰台(论语、孟子)
01东城
8.名著阅读(3分)
儒家经典《孟子》相传所作。
它长于言辞,善于用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则用的事例,论证了即使普通人也有“舍生取义”之心的看法。
答案:孟子及其门人生于忧患(乞人)不受嗟来之食(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02西城
8.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时期的诗歌305篇,故也称“②”,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蒹葭》属于“风”“雅”“颂”中的“③”。
答案:春秋诗三百风(国风)评分标准: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03朝阳
8.名著阅读(3分)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①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②》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③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答案:①孟子②鱼我所欲也③不受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和乞丐不接受施舍)(共3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04海淀
8.名著阅读(3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①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②”,就是用③起兴,引
出④。
答案:①家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蒹葭④伊人(共3分。
共4空,①②空,每空1分;③④空每空0.5分)
05丰台
8.名著阅读(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论语》《孟子》作为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
其中,孔子提到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
废。
孟子倡导的“”的主张,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脉相承。
答案:儒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舍生取义评分说明: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06石景山
8.名著阅读(2分)
《论语》是①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有关②的问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格言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①儒家②修身做人评分:共2分。
每空1分。
07门头沟
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
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
汉代在原《国策》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写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为例,用的方法规劝齐王,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
答案:(1)国别(2)刘向(3)讽喻(共3分。
每空1分)
08昌平
8.名著阅读(3分)
《① 》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
其中,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鲁迅回忆了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②学习时的情景;还表达了在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③ 深深的敬意。
答案:①朝花夕拾》②三味书屋③阿长(共3分。
每空1分)
09顺义
8.名著阅读(3分)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出行,自己扮作①,士兵扮作脚夫,昼伏夜行。
梁山好汉设计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结果杨志被②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③乔装成的卖酒的汉子用迷魂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答案:①商人②晁盖(或吴用)③白胜评分:共3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10通州
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①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②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
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③的辩证关系。
答案:①儒②孔子及其弟子③学与思(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1大兴
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①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②”。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比如关于学习态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于学习方法的③等。
答案:(1)儒家(2)四书五经(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共3分。
每空1分)
12房山
8.名著阅读。
(3分)
《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首创体。
《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说求知要实事求是;沿用至今的成语既强调了在学习方面不断温习的重要,也阐明回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道理……
答案:儒语录温故知新(本题共3分,每空1分。
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3平谷
8.名著积累(3分)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由西汉时期编订。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巧妙的用自己与的故事,去讽喻指出齐威王受蒙蔽更严重,劝说其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答案:国别体刘向城北徐公比美(共3分,每空1分,第二空有错字不得分)
14密云
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① (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② 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③ (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
答案:①西汉(汉代)②国别③徐公(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5怀柔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郓城市)人,①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是中国② 典籍中的一部。
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提出了于国于民都要有③ 意识的观点。
答案:①战国②儒家③忧患
16延庆
8.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塑造了梁山①个英雄形象,其中只有三个女性英雄,一丈青扈三娘的丈夫是个子不高的梁山好汉,名叫(姓名或绰号)②,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都是用(职业)③身份为掩护,给梁山打探情报。
答案:(3分)①108②矮脚虎王英(只写绰号或姓名均可)③开酒店
17燕山
8. 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
《蒹葭》是其中的一篇。
诗中创设一个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特征的②(季节)凌晨的景色,在这个情境中主人公浮想联翩、幻觉迭现,呈现了交错、反复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爱情的真诚和执著。
三章的起始两句都采用了③的艺术手法,起到了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和平衡结构的作用。
答案:诗歌总集深秋(秋)兴(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