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mw直流炉清洗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784.50 KB
- 文档页数:36
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是大型燃煤电站的主要装备之一。
在其运行过程中,燃烧优化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节能减排。
本文将对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进行详细介绍。
一、燃烧优化调整的意义燃烧优化调整是指通过对燃烧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通过燃烧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地减少锅炉的燃料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对于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来说,燃烧优化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燃煤燃烧技术在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中,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
燃煤燃烧是通过煤粉喷嘴将煤粉喷入燃烧室,然后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并点燃燃烧,释放热能,最终将水转化为蒸汽。
在燃煤燃烧过程中,燃烧参数的优化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
1、燃料配比优化在燃煤锅炉的运行过程中,燃烧需要适当的燃料供应,而燃烧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氧气供应。
通过对燃料和空气的配比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中的未燃烧物质,降低排放。
2、煤粉颗粒大小优化燃煤锅炉中使用的煤粉颗粒大小对燃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煤粉颗粒大小进行优化调整,可以使煤粉更易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3、燃烧温度优化燃烧温度是燃煤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对燃烧温度进行优化调整,可以使煤炭更加充分燃烧,释放更多的热能,提高燃烧效率。
4、氧量调整5、燃烧空气分配优化6、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的优化1、燃烧参数监测通过对燃烧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煤粉颗粒大小、燃烧温度、氧量、燃烧空气分配等,了解燃烧过程的实时情况。
通过对燃烧参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对燃烧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
目录1.概述 32.化学清洗范围及清洗系统 33.化学清洗工艺 54.化学清洗前临时系统的安装、系统检查及清洗系统应具备的条件75.化学清洗工艺过程及其控制106.清洗质量技术标准127.安全措施128.化学清洗组织措施及分工原则139.化学清洗设备、药品及水量估算1410.工期1611.化学清洗系统图16 1.概述黄埔电厂#5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6.7-M313UP型直流燃煤锅炉,已经成功运行多年。
由于水质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日积月累在锅炉汽水系统部位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水垢,达到了再次清洗的时限,并且经割管检测,水冷壁腐蚀严重,有很多很明显的裂痕,且垢最里层有单质铜(≥3%)沉积覆盖,针对如此实际情况,并根据DL/T794-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规定,对#5炉汽水系统采用柠檬酸+氨基磺酸清洗及氨洗除铜工艺,在不损害机组设备的前提下清除汽水系统所有的水垢,从而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锅炉主要参数如下:锅炉蒸发量1025t/h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16.72MPa过热蒸汽温度540℃再热蒸汽压力 3.54/3.32MPa(绝对)再热蒸汽温度320/540℃给水压力21.36MPa给水温度265.4℃预热器热风温度333.9℃锅炉排烟温度130.68℃2.化学清洗范围及清洗工艺2.1.化学清洗范围高压给水管道、省煤器、水冷壁、炉顶过热器、包覆管、低温过热器、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主蒸汽母管和启动分离器(包括内部装置)及有关联箱,包括临时系统,总的水容积约为200m3。
2.2.化学清洗工艺要点由于被清洗的材质有20A、15CrMo、12Cr1MoV、SA213、TP-304H、TP-347H、St45、8Ⅲ、13CrMo44和10CrMo910等碳素钢、合金钢和奥氏体钢,被清洗材质表面腐蚀严重,垢中铜含量较大,以及过热器内垢清洗难等因素,故本次化学清洗采用复合柠檬酸+氨基磺酸酸洗工艺,添加缓蚀剂、消泡剂、还原剂等清洗助剂,酸洗后采用氨洗除铜,然后采用柠檬酸漂洗及联胺钝化。
国电哈尔滨平南热电#1机组热力系统化学清洗方案(柠檬酸清洗)河北电力长凯工贸有限公司2013年5月23日目录1 清洗目的2 编制依据3 系统设备简介4 清洗范围及清洗工艺5 清洗系统安装应完成的工作6 清洗前应具备的条件7 清洗用药品及水量等估算8 清洗过程及化学监督9 清洗废液的处理10 清洗后的检查与评定11 组织分工12 安全注意事项附清洗系统图1 清洗目的除去新建锅炉在轧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温氧化轧皮以及在存放、运输、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腐蚀产物、油污、焊渣和泥沙等污染物,并形成良好的钝化保护膜,保持热力设备内表面清洁,提高热力系统水汽品质,防止受热面因结垢、腐蚀引起事故,保证机组顺利启动和安全、经济运行。
2 编制依据2.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DL/T 794−2012)。
2.2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 年)。
2.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锅炉篇(1996 年版)、管道篇(1994 年版)、化学篇(2002 年版)。
2.4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 年版)及相关规程》。
2.5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 年)。
2.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 部分:火力发电厂2002 年)。
2.7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 年)。
2.8 设备厂家、设计院等有关资料。
3 系统设备简介国电哈尔滨平南热电厂2×350MW机组锅炉是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技术的超临界锅炉,型号HG-1110/25.4-HM2,锅炉是采用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结构的直流锅炉。
锅炉采用全钢结构构架,高强螺栓连接,受热面呈“П”型布置方式,炉膛上部分隔屏、后屏过热器。
水平烟道中布置有末级再热器、末级过热器;后烟道有中间隔墙,竖井前部布置水平低温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竖井后部布置水平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燃煤电厂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作为燃煤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燃烧效率对于整个电厂的运行和环保效果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燃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实现更高效率、更清洁的燃烧,燃煤电厂需要不断进行燃烧优化调整。
本文将探讨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方法,帮助电厂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量,保证电厂的可持续运行。
通过研究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特点、优化调整方法、参数调整策略,燃烧效率提升措施以及设备维护保养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一关键设备的运行特点和优化方向,为我国燃煤电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 正文2.1 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燃烧特点35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热力发电设备,燃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燃烧效率高,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高效的燃烧设备,能够充分燃烧燃料,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减少排放物的排放。
其次是燃烧稳定性好,通过合理设计燃烧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保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避免燃烧不完全或爆炸等安全隐患。
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种类和质量的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同时还能够应对负荷波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还具有较低的NOx和SOx排放,通过先进的脱硝和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现代能源发展的要求。
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具有高效、环保、稳定的燃烧特点,是当前电力行业中较为理想的发电设备之一。
2.2 燃烧优化调整方法燃烧优化调整是保障锅炉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稳定和高效。
在实际操作中,燃烧优化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烧参数调整:燃烧参数是指燃烧在锅炉内的各个参数,如燃料供给量、空气供给量、风压等。
2×350MW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工程项目2#机组锅炉酸洗及炉前碱洗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化学清洗方案编制依据 (1)三、化学清洗范围及水容积 (2)四、化学清洗质量目标 (2)五、锅炉本体化学清洗工艺设计 (2)六、锅炉本体化学清洗临时系统的安装 (6)七、锅炉炉前系统碱洗工艺设计 (7)八、炉前系统临时系统的安装 (9)九、化学清洗前应具备的条件 (10)十、工程职责分工 (12)十一、安全技术措施 (13)十二、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14)十三、主要材料、设备规范清单表 (15)十四、化学清洗工作组织、程序 (17)十五、清洗过程中的监测项目 (17)十六、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8)十七、清洗时间进度表 (19)十八、阀门操作表 (19)附录1:化学清洗测定方法 (21)附录2:锅炉化学清洗质量检验评定表 (23)附录3: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27)附录4:环境因素识别及其控制清单 (31)附录5:化学清洗系统示意图 (33)一、工程概况1、锅炉参数、容量、能力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BMCR)参数:(注:BMCR蒸发量等于汽机在阀门全开时的蒸汽量,此工况下考核锅炉最大连续出力)2、为了去除锅炉本体水冷系统设备、汽机辅助设备、主给水管道及中低压管道在安装过程中生成的腐蚀产物、焊渣及设备出厂时涂覆的防腐剂等各种附着物。
同时除去在制造和安装中进入和残留在设备内的杂质,如尘土、锈皮等,保证锅炉给水及汽水系统管道的清洁及运行中炉水、蒸汽品质,获得良好的汽水品质,提高热力设备的热效率,缩短试运时间,确保机组安全经济的投入运行。
依据《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新建机组启动前应进行化学清洗,采用柠檬酸清洗,低浓度柠檬酸漂洗,氨水调节pH值双氧水钝化的工艺进行化学清洗。
二、化学清洗方案编制依据2.1《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794-2012)2.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2.3《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2.4《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6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设备和系统)DL5190.6-20122.5《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 5437-20092.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与体系程序》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8《厂家、设计院有关设备、系统的图纸资料、说明书》三、化学清洗范围及水容积3.1炉本化学清洗的主要范围为省煤器、启动分离器、贮水箱、水冷壁管、水冷蒸发屏、下降管(含分散降水管、连络管)、下联箱及连接管道、部分高压给水管等。
1、工程概述1.1 本工程为某发电厂2×350MW低热值煤发电新建机组,锅炉型号:DG1150/25.4-III型,此锅炉采用单布风板、单炉膛、M型布置、平衡通风、一次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高温冷却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超临界参数、紧身封闭、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
机组设备在制造、运输、现场存放和安装过程中,其热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及污染物,为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投运后水汽品质尽快合格,必须清除这些杂质。
根据DL/T794-2012《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的有关规定,机组在投产前,其相关系统及蒸发受热面必须进行化学清洗。
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表:1.2 清洗质量的验收标准1)被清洗的表面应清洁,无金属粗晶析出的过洗现象,无镀铜现象,清洗除垢率大于90%为合格,大于95%为优良。
2)腐蚀速度:≤8g/(㎡。
h),腐蚀总量:㎏:≤80 (g/㎡)3)清洗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钝化膜,金属表面不出现二次浮锈,无点蚀。
4 其它:管道内无存积污物,阀门及泵不受损伤。
2、编制的依据2.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794-2012)2.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管道及系统(5210-2009)2.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DL 869-2004)2.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 5190.5-2012)2.5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 889-2004)2.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 5009.1-2014)2.7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锅炉化学清洗规则》(TSG G5003-2008)2.8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2.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9版;2.10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2.11 《绿色施工导则》建07]223号2.12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12 客户的相关要求2.13 东方锅炉厂锅炉说明书3.化学清洗范围和水容积3.1炉前系统碱洗:3.1.1清洗范围其范围包括凝汽器、轴封加热器及旁路、#7、#6、#5低加水侧及旁路、除氧器;高、低加汽侧及抽汽管道、疏水管道。
350 MW超临界机组AVT(O)给水处理方式研究与应用周瑜;梁金丽【摘要】分析了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AVT(R)给水处理方式的运行工况,研究了350MW超临界直流炉给水处理方式转换为AVT(O)方式的可行性,提出了机组给水处理方式由AVT(R)模式转换为AVT(O)模式方案并实施.机组在AVT(O)模式下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均有提高.【期刊名称】《冶金动力》【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超临界机组;给水处理;实验【作者】周瑜;梁金丽【作者单位】酒钢集团能源中心,甘肃嘉峪关 735100;酒钢集团能源中心,甘肃嘉峪关 73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3.5某电厂共建设4×350 MW超临界间接空冷凝汽式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配4×1208 t/h超临界参数中间一次再热直流炉,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
机组设计给水处理方式为全挥发处理(AVT(R))、加氨全挥发处理(AVT(O))和加氧处理(OT)三种模式,自投运以来四台机组给水处理均采用AVT(R)模式。
通过研究发现在600 MW、1000 MW超临界直流炉上最可靠、性能最好的防止锅炉四管氧化皮脱落爆管的给水运行方式为加氧处理(OT)模式,对于该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是否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给水处理方式来加强机组整体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就成为研究的重点。
给水AVT(R)处理是尽可能降低给水的含氧量并加入氨提高水汽系统的pH值,同时加入联氨除去给水剩余的氧,使水汽系统处于还原性条件。
在AVT(R)工况下,碳钢表面形成磁性四氧化三铁保护膜,该氧化膜在高速流动的高温纯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因此碳钢制的高压加热器、给水管道、省煤器以及疏水系统等容易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给水、疏水的含铁量一般较高,由此带来锅炉受热面结垢速率偏高、锅炉化学清洗周期缩短等问题。
对国内AVT(R)运行方式下机组运行状况调查,得出酸洗年限缩短等一些共性的问题,基本上2~3年锅炉水冷壁都达到了化学清洗的程度。
电厂锅炉清灰实施方案模板一、前言电厂锅炉是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设备,其正常运行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运行后锅炉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积碳,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和安全运行。
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电厂锅炉清灰实施方案模板,帮助相关人员进行清灰工作的规范实施。
二、清灰前准备1. 确定清灰时间:根据锅炉的运行情况和积灰程度,确定清灰的时间节点,避免影响正常生产。
2. 安全措施:清灰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清灰工具准备:准备清灰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清灰机、清灰棒、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三、清灰实施步骤1. 停炉准备:在清灰前,需要对锅炉进行停炉操作,确保清灰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清灰机械清灰:利用清灰机进行机械清灰,清除锅炉内部的积灰和灰尘。
3. 手工清灰:对于清灰机无法达到的部位,需要进行手工清灰,确保清洁彻底。
4. 清灰后处理:清灰完成后,需要对清灰设备和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环境整洁。
四、清灰后工作1. 检查:清灰完成后,需要对锅炉进行检查,确保清灰工作的有效性。
2. 启动:在清灰工作完成后,进行启动操作,恢复锅炉的正常运行。
3. 记录:清灰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清灰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清灰时间、清灰人员、清灰工具使用情况等。
五、清灰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清灰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规范操作:清灰工作需要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清洁彻底。
3. 定期清灰:锅炉清灰是一个定期工作,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清灰,避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六、总结电厂锅炉清灰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维护工作,对于锅炉的安全运行和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清灰实施方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规范清灰工作的实施,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希望本文档对于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