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
- 格式:docx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蜡烛、火柴、水杯、玻璃杯、纸巾等实验材料。
2. 记录表、画笔等记录工具。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发幼儿对蜡烛熄灭的兴趣。
2.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如何用嘴吹灭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b. 教师邀请幼儿尝试用嘴吹灭蜡烛,并记录结果。
c. 教师演示如何用玻璃杯盖住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d. 教师邀请幼儿尝试用玻璃杯盖住蜡烛,并记录结果。
3. 讨论与交流:a.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4. 拓展活动:a. 教师出示水杯和纸巾,邀请幼儿猜测哪种方法能让蜡烛熄灭。
b. 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幼儿的猜测,并记录结果。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蜡烛熄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与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蜡烛熄灭原因的理解程度。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记录结果。
2. 环境创设:在科学角展示蜡烛熄灭的实验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
3. 教学活动:开展“蜡烛熄灭”主题的科学课,深入探讨蜡烛的燃烧与熄灭原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熄灭现象。
七、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摆放好实验器材,确保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
2. 实验阶段:教师演示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让幼儿解释蜡烛熄灭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蜡烛、火柴、杯子、水、胡椒粉等实验材料。
2. 实验操作表格。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 实验一:水浇灭蜡烛(1)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
(2)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水的作用下熄灭的现象。
(3)讨论实验结果,让幼儿说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3. 实验二:吹灭蜡烛(1)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
(2)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吹气的作用下熄灭的现象。
(3)讨论实验结果,让幼儿说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4. 实验三:隔绝氧气(1)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
(2)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熄灭的现象。
(3)讨论实验结果,让幼儿说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开展“小小科学家”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里进行的科学实验。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都能积极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3. 本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是否有明显提高?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熄灭蜡烛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实验操作,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蜡烛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杯子、水、胡椒粉等。
3. 实验操作表格:记录幼儿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学习和探究蜡烛的熄灭过程,了解火焰的需要条件和熄灭的机制;2.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纪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安全的意识。
教学内容1.看蜡烛燃烧的过程,并探究火焰的形成条件;2.观察蜡烛被熄灭的过程,并探究熄灭的原因和机制;3.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两个化学物质的反应会熄灭蜡烛的火焰。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点火器、碗状烧杯、热水、重力瓶学生:本实验的实验记录表、笔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围坐在教室的地板上,展开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都会在地上放一个大约3英寸高的蜡烛。
2.教师向每组发放一个点火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指示他们点燃蜡烛并看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
二、探究燃烧过程1.在观察完蜡烛的燃烧过程后,教师带领学生发现,在蜡烛顶端的热膜,热膜使蜡烛的蜡油融化并流入蜡烛芯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了火焰。
2.让学生想想,在哪些条件下燃烧会更旺盛?教师将一盆热水和一些碗状烧杯带到教室中来,让小组各有一个碗状烧杯,将其放置在些许热水中,将蜡烛并放在碗状烧杯的内侧,点燃蜡烛并观察火焰。
三、探究熄灭的过程1.让学生思考,烛芯上为何会出现黑色烟雾?黑色烟雾是如何形成的?2.当火焰的上端有许多黑色烟雾并且蜡烛上的火继续变弱时,使用碗状烧杯把蜡烛熄灭。
学生可以记录熄灭过程的时间。
此时学生可以多次熄灭和重新点燃蜡烛,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对象熄灭火焰,例如使用打火机的吹口、湿的烟头、盖在上面的纸等等,让学生观察到阻止氧气和火焰接触时,火焰会熄灭。
四、实验探究1.让学生想一想,使用哪些化学物质能够阻止火焰的扩散?教师换取了两个化学物质,让学生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将两个物质连续地滴入火焰中。
让学生观察熄灭的时间,并对实验进行记录。
化学物质可以是小苏打和硫酸。
一、活动目标:1. 了解蜡烛熄灭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2. 学习用吹、吹、吹的方式熄灭蜡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交流。
二、活动准备:1. 蜡烛、火柴、盘子、毛巾等物品。
2. 音乐、故事课件。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蜡烛宝宝》,引导幼儿观看并讲述故事内容,引发幼儿对蜡烛的兴趣。
2. 探索蜡烛熄灭的方法:1. 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 教师演示用吹、吹、吹的方式熄灭蜡烛,引导幼儿学习熄灭蜡烛的方法。
3. 幼儿分组尝试熄灭蜡烛,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吹熄蜡烛1.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将蜡烛放在盘子里,点燃蜡烛。
2. 幼儿轮流用吹、吹、吹的方式熄灭蜡烛,比一比谁吹得最快。
3. 教师记录每个幼儿吹熄蜡烛的时间,鼓励幼儿相互学习、进步。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尝试熄灭蜡烛,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相关道具,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蜡烛熄灭的其他方法。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蜡烛熄灭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表现,评价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七、教学内容:1. 认识蜡烛:了解蜡烛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
2. 探索熄灭蜡烛的方法:学习用吹、吹、吹的方式熄灭蜡烛,尝试其他熄灭方法。
3. 感受科学现象:体验蜡烛熄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感受科学趣味。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蜡烛熄灭的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活动背景本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蜡烛的熄灭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孩子们理解火焰的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活动准备1.蜡烛2.打火机或火柴3.灭火器4.一张白纸活动流程步骤一:介绍蜡烛的结构和燃烧原理在开始活动前,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观察一个蜡烛,并简单介绍蜡烛的结构。
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试着找出答案。
步骤二:实验操作1.请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支蜡烛,在一个安全的区域进行实验。
2.先让孩子们燃起蜡烛,让他们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3.随后,让孩子们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一张纸,然后将纸贴在蜡烛的正下方(需要确保纸离蜡烛足够近,但不能碰到蜡烛)。
让孩子们观察纸的变化。
4.孩子们可以继续实验,比如将蜡烛放在高处,或者把蜡烛放进一个容器中等等。
步骤三:探究熄灭蜡烛的原理1.让孩子们伸出一只手,绕着自己的手腕围一圈,这个姿势就像是熄灭蜡烛的动作。
2.询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个动作会熄灭蜡烛?解释熄灭蜡烛的原理:燃烧需要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这个动作会使得氧气无法流通到蜡烛周围,所以就会熄灭蜡烛。
步骤四:灭火器的演示在最后一个步骤中,可以将一种灭火器展示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理解的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活动延伸1.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比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然后让他们猜想这些蜡烛会燃烧的更好或者更坏。
2.带孩子们学习火灾预防知识,让他们了解在遇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
3.让孩子们了解火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火的危险性和燃烧原理,学会了保护自己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熄灭过程,让幼儿了解火的燃烧原理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知道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在火灾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火的燃烧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如何防止火灾和保护自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玻璃杯、小苏打、醋、火柴。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知识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并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火的燃烧原理。
(2)教师演示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情况,如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火灾情况下保护自己。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安全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结合安全知识小卡片,向幼儿讲解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笔在画纸上创作一幅关于“熄灭的蜡烛”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熄灭的蜡烛》2. 板书内容:(1)火的燃烧原理(2)蜡烛熄灭过程(3)火灾应对措施七、作业设计2. 答案:(1)火的燃烧原理:火需要氧气、燃料和热量。
(2)蜡烛熄灭过程:蜡烛在玻璃杯倒扣下熄灭,因为缺氧。
(3)火灾应对措施: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迅速逃离火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熄灭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火的燃烧原理和安全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熄灭现象,让幼儿了解火的燃烧原理,掌握简单的灭火方法,并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知道火的熄灭与氧气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灭火方法。
3.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懂得火的安全使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熄灭方法。
难点:理解火的熄灭与氧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盘子、湿抹布。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盘子、湿抹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并提问:“大家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吗?”2. 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3. 演示熄灭蜡烛的方法(5分钟)教师演示用嘴吹、用玻璃杯扣、用湿抹布扑等熄灭蜡烛的方法,并解释各种方法与氧气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问:“为什么用玻璃杯扣住蜡烛,蜡烛会熄灭?”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记录观察结果。
7. 安全教育(5分钟)教师强调火的使用安全,提醒幼儿不要玩火,遇到火灾要冷静应对。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原理: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2. 熄灭蜡烛方法:用嘴吹、用玻璃杯扣、用湿抹布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熄灭蜡烛的方法,并尝试用这些方法熄灭蜡烛。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和熄灭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巩固所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灭火方法,如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提高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教案名称:熄灭的蜡烛教案目标:通过试验察看,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熄灭蜡烛的原因。
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思维本领、试验探究本领和团队合作本领。
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4—5岁)教学时间:1课时(约40分钟)教学材料与工具:1. 蜡烛(若干)2. 手电筒(若干)3. 火柴(若干)4. 可调整灯光的小房间(如灰色调光房)5. 黑布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呈现一根点燃的蜡烛,让幼儿们看其燃烧的过程,提问:蜡烛是怎么燃烧的?为什么会冒出火焰?会有什么变化?2. 然后再拿出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教学桌上,让同学看到蜡烛的火焰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3. 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在风中或者吹气的时候,火焰会变形或者熄灭?4. 让同学开始猜想猜想蜡烛因何而熄灭?二、试验探究(25分钟)1. 把全部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将每组的小房间调整为恒定的灰色调光并拉上黑布,让每组小组老师建立一个科学探究小组2. 每个小组依次将蜡烛点燃,并把黑布掩蔽住蜡烛,用手电筒渐渐照射蜡烛,察看蜡烛火苗的变化,同时记录组内人员进行的试验时长、试验结果及试验中显现的问题。
3. 一旦蜡烛被熄灭,适时让同学停止试验,准备和小组老师一起记录下试验过程和结果。
4. 小组老师帮忙幼儿们总扎试验,引导幼儿们进行探究思考,猜想出蜡烛被熄灭的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三、共享交流(10分钟)1. 各组汇报试验结果,让同学分析猜想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2. 老师依据每个小组的成果,引导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把结果汇总起来,在获得理解是否达到的情况下,解释一下被熄灭的原因,并让同学回答蜡烛的燃烧产生了什么物质。
四、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今日的活动。
2. 询问同学对这个活动的感想和认得。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紧要通过试验的方式,让同学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熄灭原因,并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思维本领、试验探究本领和团队合作本领。
一、活动目标:1. 了解蜡烛熄灭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学会用多种方法熄灭蜡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蜡烛、火柴、杯子和水、吹风机等实验材料。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发幼儿对蜡烛熄灭的兴趣。
2. 实验一:教师用杯子倒扣在蜡烛上,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教师将蜡烛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教师用吹风机对蜡烛吹风,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三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的原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家庭中可以进行的科学实验。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不同自然现象,如雨后彩虹、雾霾等,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相关实验材料,鼓励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和合作。
2.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不受伤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熄灭的自然现象和原理。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多种方法熄灭蜡烛,并能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
七、活动步骤:1. 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 教师用杯子倒扣在蜡烛上,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将蜡烛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教师用吹风机对蜡烛吹风,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三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的原理。
6.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第四节,活动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引导幼儿思考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主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杯子、水、PPT。
学具:蜡烛、火柴、杯子、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杯子旁边,然后用杯子将蜡烛罩住。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蜡烛会熄灭吗?为什么?”2. 实验操作(5分钟)教师将蜡烛点燃,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杯子将蜡烛罩住。
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其他幼儿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观察并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蜡烛熄灭?”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蜡烛熄灭的原因2. 观察与记录3. 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蜡烛熄灭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和家长一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答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家长一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实验操作的步骤:教师需要明确每一步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法,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2. 蜡烛熄灭的原因:教师需要了解蜡烛熄灭的原理,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了解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粗细相同与不同的蜡烛多根,大小相同与不同的玻璃瓶数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昨天晚上老师家里停电了,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也没有手电筒,你们说如何才能让屋子里亮起来呢?
让幼儿自由回答得出蜡烛能够照明。
二、基本部分
1.师:点燃的蜡烛不把他吹灭,他会怎么样呢?
幼:蜡烛会一直燃烧。
师: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2.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上面罩一个玻璃瓶,观察其现象,再点燃一支蜡烛放旁边实行对比。
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蜡烛燃烧的作用。
结论:罩玻璃瓶的蜡烛会熄灭,另一只继续燃烧。
3.实验二:点燃两只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不同的玻璃杯,观察结果。
结果:小瓶里的蜡烛先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灭。
小结: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灭。
4.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蜡烛,并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观察结果。
结果:粗的蜡烛先灭了。
小结:粗蜡烛用掉的空气多,所以先熄灭了。
三、总结
空气对蜡烛有助燃作用。
延伸:如果点燃两个粗细长短都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索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