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等级的判定
- 格式:docx
- 大小:14.30 KB
- 文档页数:1
数据中心分级标准为
数据中心的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A级: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A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数据中心举例:金融行业、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电力调度中心、大型工矿企业、邮电、通信、网上支付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和重要的控制室。
B级: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B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数据中心举例:一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政府办公楼等的数据中心和控制室。
C级:不属于A级或B级的数据中心应为C级。
在中国境内,其他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国内公司应按照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结合自身需求与投资能力确定本单位数据中心的建设等级和技术要求。
数据中心等级本文档是关于数据中心等级的详细范本。
包括了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等级的分类、每个等级的要求和特点等。
以下是文档正文内容:1·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数据中心等级是用来评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水平的一种标准。
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提供不同级别的设备可用性、容错能力和安全防护措施。
2·数据中心等级的分类数据中心等级根据其可用性和安全性水平,一般分为四个等级:Tier 1、Tier 2、Tier 3和Tier 4·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2·1 Tier 1Tier 1是最基本的数据中心等级,提供基本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单一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无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671%。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28·8小时。
2·2 Tier 2Tier 2提供比Tier 1更高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有备用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部分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749%。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22小时。
2·3 Tier 3Tier 3是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的数据中心等级。
主要特点包括:●多重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982%。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1·6小时。
2·4 Tier 4Tier 4提供最高级别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具备冗余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最高级别的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995%。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0·4小时。
3·每个等级的要求和特点3·1 Tier 1的要求和特点●提供基本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适用于对设备可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
●通常较低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3·2 Tier 2的要求和特点●提供较高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数据中心 tier标准
数据中心的tier标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系统,用于衡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水平。
由于数据中心在日常运营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设一个可靠的数据中心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Tier”标准,数据中心可被划分为四个级别:
1. Tier 1: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671%,故障时间为1729.22分钟(即约三天)。
2. Tier 2: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741%,故障时间为136
3.96分钟(即约两天)。
3. Tier 3: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982%,故障时间为95.36分钟(即约1.5小时)。
4. Tier 4: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995%,故障时间为26.28分钟(即约25分钟)。
标准要求各级别数据中心均需满足前一级别的所有需求,且新增需求会进一步提高可用性。
在实际环境中,Tier 3和Tier 4对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而言是最为常见的,它们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也叫做增强级(A)、标准级(B)、基础级(C)。
其根据数据中心运行中断,对公共秩序或经济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造成严重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为A级;造成秩序混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为B 级;A、B之外为C级。
单从这些来划分,太过广义。
所以需要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A、B、C三级对数据中心运行的要求如下:
A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基础设施故障或单系统维护、检修时,系统可正常运行;
③引入的市电质量应满足相关要求;④设备功率因数因符合相关要求;⑤谐波不得超标;⑥发电机系统能够承受容性负载。
B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不允许因基础设施故障而断电。
C级: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允许断电。
从以上要求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根据这些可以初步定位数据中心的等级,接下来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最终判定数据中心等级。
现实中,可以先从设计图纸里提取数据中心的等级、冗余等情况,然后和现场一一核实比对,再进行测试验证。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房)等级评定标准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其基础设施的等级评定至关重要。
通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确定,可以在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同时,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评定标准的定义,等级划分,评定要求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评定标准的定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是指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参数的评估,评定其对应的等级,旨在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
二、等级划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
其中,TIER I是最低等级,TIER IV是最高等级。
1. TIER I:单路供电和散热,不具备容错功能,可用性为99.671%;2. TIER II:双路供电和散热,具有少量的容错功能,可用性为99.741%;3. TIER III:双路以上的供电和散热,拥有完善的容错功能,具备99.982%的可用性;4. TIER IV:在TIER III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容错性,可用性为99.995%。
三、评定要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评估要求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 设施要求:数据库中心应有独立的场地,具备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应有配套的稳定电力、通风、制冷等系统;2. 总体要求:数据中心应有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包括应急预案、设备监测、维护保养、安全检查等。
四、影响因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空调、UPS、防火等硬件设施;2. 组织架构:包括人员配备、管理体系等;3. 服务水平:包括服务质量、应急预案等。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在进行选址和建造数据中心时,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IT战略将数据中心定位,选择合适等级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等级数据中心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等级也成为业界评估数据中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标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讨。
数据中心等级是评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一种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国际上出现了多个数据中心等级认证标准。
其中,美国数据中心等级认证标准(Uptime Institute Tier Standard)和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的数据中心标准是较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两种。
Uptime Institute Tier标准是衡量数据中心可用性和抗灾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可用性的不同,Uptime Institute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
Tier I是最低等级,Tier IV是最高等级。
Tier IV的数据中心具备非常高的可用性,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完全容忍并自动恢复,保证业务持续运行。
而Tier I的数据中心则较为脆弱,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并需要人工介入进行修复。
Tier标准主要侧重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TIA-942标准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提出并负责制定和推广的。
该标准主要着眼于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电力系统、冷却系统、网络系统以及管理和运维等方面。
根据可用性和抗灾能力的不同,TIA-942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Rated-1、Rated-2、Rated-3和Rated-4。
与Uptime Institute Tier标准不同的是,TIA-942标准在各个等级间并未明确规定各个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是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最佳实践供数据中心建设者参考。
数据中心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抗灾能力来评估的。
可用性是指数据中心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的能力,主要与中断时间和容错能力有关。
数据中心等级、规模划分要求
数据中心等级划分要求
4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B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冗余系统配置;C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
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
设计最大用电负荷,数据中心应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
数据中心年均电能利用效率值应小于1.5;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年均电能利用效率值应小于1.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划分一级数据中心:基本需求一级数据中心易受到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影响而中断。
它有计算机配电和冷却系统,但可能没有活地板、UPS或发电机。
如果没有UPS或发电机,那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且存在许多单点故障。
在进行维护时,系统停止运行。
紧急情况时可能发生中断。
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将引起数据中心运行中断。
系统构成:N二级数据中心:冗余结构有冗余结构的二级数据中心与一级数据中心相比不易受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影响而发生中断。
二级数据中心有活地板、UPS或发电机,但各系统仅仅是(N+1)冗余配置,管线为单一回路。
重要线路或超出冗余部分的设备故障或维护时系统仍需中断。
系统构成:N+1三级数据中心:同时维持三级数据中心允许任何有计划行为,而且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计算机的运行。
有计划的行为包括维护、更换、增加、切除和测试设备、元件或系统。
例如对于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的冷却水系统,应采用两套独立的系统。
当对一条线路进行维护或测试时,另一条线路需要有足够的容量满足负荷需要。
误操作或设备故障仍有可能引起系统中断。
当商务证明增加保护功能是值得的时候,三级可升级到四级。
系统构成:N+2四级数据中心:容错结构四级数据中心允许对重要负荷进行任何有计划(不会中断系统)的操作。
容错功能至少能够顶住一次最严重的意外事故。
供配电方面要求有两套独立的UPS系统,每套为N+1冗余。
根据消防和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需要有一个很明显的切断装置。
四级数据中心需要所有的计算机硬件有双路电源。
系统构成:2(N+1)一级数据中心供电系统UPS+Gen Set(1ATS)图示:二级数据中心Redundant UPS+Gen Sets图示:三级数据中心System+System-(2N)UPS+Gen Sets图示:四级数据中心System+System-2(N+1)UPS+Gen Sets图示:。
IDC分级标准是对数据中心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标准,旨在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
以下是IDC分级标准的详细描述:
1、A级数据中心:A级数据中心是最高级别的数据中心,其设计和建设标准非常严格,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正常运行。
A级数据中心通常采用冗余电源、双路备份、N+1冗余冷却等高可用性设计,并配备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和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
2、B级数据中心:B级数据中心是次高级别的数据中心,其设计和建设标准也相对较高。
B级数据中心通常采用双路备份、N+1冗余冷却等设计,并配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和灾难恢复计划。
3、C级数据中心:C级数据中心是最低级别的数据中心,其设计和建设标准相对较低。
C级数据中心通常采用单路供电、无冗余冷却等设计,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IDC分级标准是针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标准,旨在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级别。
针对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定义了四个级别:T1数据中心:基本型T1数据中心可以接受数据业务(de)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中断.要求提供计算机配电和冷却系统,但不一定要求高架地板、UPS或者发电机组.如果没有UPS或发电机系统,那么这将是一个单回路系统并将产生多处单点故障.在年度检修和维护时,这类系统将完全宕机,遇紧急状态时宕机(de)频率会更高,同时操作故障或设备自身故障也会导致系统中断.T2数据中心:组件冗余T2数据中心(de)设备具有组件冗余功能,以减少计划性和非计划性(de)系统中断.这类数据中心要求提供高架地板,UPS和发电机组,同时设备容量设计应满足N+1备用要求,单路由配送.当重要(de)电力设备或其他组件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设备切换来实现系统不中断或短时中断.T3数据中心:在线维护(全冗余系统T3级别(de)数据中心允许支撑系统设备任何计划性(de)动作而不会导致机房设备(de)任何服务中断.计划性(de)动作包括规划好(de)定期(de)维护、保养、元器件更换、设备扩容或减容、系统或设备测试等等.大型数据中心会安装冷冻水系统,要求双路或环路供水.当其他路由执行维护或测试动作时,必须保证工作路由具有足够(de)容量和能力支撑系统(de)正常运行.非计划性动作诸如操作错误,设备自身故障等导致数据中心中断是可以接受(de).当业主有商业需求或有充足(de)预算追加,T3机房应可以方便升级为T4机房.T4数据中心:容错系统T4级别(de)数据中心要求支撑系统有足够(de)容量和能力规避任何计划性动作导致(de)重要负荷停机风险.同时容错功能要求支撑系统有能力避免至少1次非计划性(de)故障或事件导致(de)重要负荷停机风险,这要求至少两个实时有效地配送路由,N+N是典型(de)系统架构.对于电气系统,两个独立(de)(N+1UPS是一定要设置(de).但根据消防电气规范(de)规定,火灾时允许消防电力系统强切.T4机房要求所有(de)机房设备双路容错供电.同时应注意T4机房支撑设备必须与机房IT设备(de)特性相匹配.建筑定级建筑T1级别对于可能引起数据中心瘫痪(de)人为地或自然灾害不做任何建筑防护措施;设备区地面活荷载不小于,同时楼面另需满足(de)吊挂活荷载.建筑T2级别T2机房应满足所有T1机房(de)要求外应有建筑防护用于避免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de)机房瘫痪;机房区域(de)隔墙吊顶应能阻止湿气侵入并破坏机械设备(de)使用;所有安防门应为金属框实心木门,安防设备间和安保室(de)门应提供180度全视角观察孔;所有(de)安防门必须为全高门(由地面到吊顶;安保设备间及安保室(de)隔墙必须为硬质隔墙并加装厚度不小于16mm三合板,至少每隔300mm要用螺丝固定;设备区地面活荷载不小于,同时楼面另需满足(de)吊挂活荷载.建筑T3级别除满足T2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需提供备用(de)出入口和安全监察点;提供备用(de)安全出入道路;机房外墙上不能有外窗;建筑系统应提供电磁屏蔽保护;钢结构应提供电磁屏蔽保护;屏蔽层可以是贴铝箔(de)板材或金属网;机房入口应设置防跟入系统;对于冗余(de)设备应提供物理隔断以降低同时宕机(de)可能性;应设置防护栅栏以控制非正常侵入事件,同时建筑外围应设置微波探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厂区应设置门禁控制系统;机房区,动力区应设置门禁系统,并提供门禁控制中心监控系统;设备区地面活荷载不小于12kPa,同时楼面另需满足(de)吊挂活荷载.建筑T4级别除满足T3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考虑对于同一灾害(de)冗余保护措施;考虑潜在(de)地震、洪水、火灾、暴风、暴风雨以及恐怖主义者和精神病人防护措施;柴油发电机应位于室外或其他建筑内;在室外规划油罐区且尽量靠近柴油机;位于地震带0,1和2上(de)数据中心建筑按地震带3(de)要求设计抗震,位于地震带3和4上(de)数据中心抗震按地震带4(de)要求设计抗震,所有(de)设备设计重要系数取;位于地震带3和4上(de)数据中心设备和机架应设计顶安装(de)抗震支架;设备区地面活荷载不小于12kPa,同时楼面另需满足(de)吊挂活荷载.电气定级电气T1级别T1级别(de)机房只需要提供最低(de)电气配电以满足IT设备负荷要求;供电容量少量或无冗余要求;单路供电;供电回路无检修冗余要求;单套等容量柴油发电机系统可以安装用于容量备用,但不需要冗余;ATS开关用于柴油发电机系统和变压器系统(de)电力切换;ATS并不是强制要求(de);需要提供模拟负载;需要提供单套等容量UPS系统;UPS系统应与柴油机系统兼容;UPS应带有维修旁路以确保UPS检修时正常供电;应急电源可以来至不同(de)变压器和配电盘;变压器应能满足非线性负载使用要求;要求提供PDU和现场隔离变压器;配电系统不需要冗余;提供接地系统;数据中心接地干网不需要,但应满足设备制造商(de)接地要求;防雷保护应满足NFPA780相关规定;电气T2级别T2级别数据中心除满足T1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T2机房应提供N+1(de)UPS系统.提供发电机系统,其容量应满足所有数据中心负荷要求,备用发电机是不需要(de).动力设备和配电设备不需要冗余设计.发电机和UPS系统测试时应提供模拟负载连接.重要(de)机房设备配电应提供集中地PDU配电.PDU出线应配置分支回路.两个冗余(de)PDU应由不同(de)UPS系统供电,并为同一IT配线架供电.单相或三相IT机架供电来源于两个不同(de)PDU,且双路电源可实现静态无间隙转换.双进线静态转换PDU供电来自不同(de)UPS系统,并可为单相或三相设备供电.颜色标示标准被用来区分A,B两路供电电缆.每个回路只能为一个配线架供电,防止单回路故障影响过多(de)配线架.为实现配电冗余,每个机架或机柜配电回路开关容量为20A,来源于不同(de)PDU或配电盘.满足NEMA L5-20R标准(de)工业自锁插座被要求应用于机架配电系统,同时配电开关容量应根据设备容量调整放大,并标明配电回路来源.机械设备配电不需要冗余设计.要求提供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要求消防电力系统强切.电气T3级别T3级别数据中心除满足T2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T3数据中心要求所有(de)机房设备配电、机械设备配电、配电路由、发电机、UPS等等提供N+1冗余,同时空调末端双电源配电,电缆和配电柜(de)维护或单点故障不影响设备运行.中高压系统至少双路供电,配置ATS,干式变压器,变压器在自然风冷状态下满足N+1或2N冗余,在线柴油机系统用于电力中断时电源供应.储油罐就近安装于厂区,并满足柴油机满载72小时运行.市电失电时通过ATS自动将油机系统电力接入主系统.双供油泵系统可以手动和自动控制,配电来自不同电源.提供独立(de)冗余(de)日用油罐和供油管路系统,以确保故障或油路污染时仍能正常(de)为油机供油,不影响油机运行.油机应装备双启动器和双电池系统.ASTS用于PDU实现双路拓扑(de)配电体系用于重要IT负荷配电.设置中央电力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所有主要(de)电力系统设备如主配电柜、主开关、发电机、UPS、ASTS、PDU、MCC、浪涌保护、机械系统等.另外需提供一套独立(de)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PLC用于机械系统(de)监控和运行管理,以提高系统(de)运行效率,同时一套冗余(de)服务器系统用来保证控制系统(de)稳定运行.电气T4级别T4级别数据中心除满足T3数据中心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T4机房所有设备、系统、模块、路由等需设计成2(N+1模式;所有进线和设备具有手动旁路以便于设备维护和故障时检修;在重要负荷不断电(de)情况下实现故障电源与待机电源(de)自动切换;电池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视电池(de)内阻、温度、故障等状态,以确保电池时刻处于良好(de)工作状态;机房设备维修通道必须与其他非重要设备维修通道隔离;建筑至少有两路电力或其他动力进线路由并相互备用.机械定级机械T1级别空调系统设置单台或多台空调设备集中制冷用来维持重要区域(de)温湿度,设备不需要冗余;如果空调系统采用水冷设备如冷冻水系统或冷却水系统,那么在满足设计条件(de)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同规格(de)设备,设备不需要冗余;管路系统采用单回路系统,因此管路故障或维修时,将导致局部或全部(de)空调系统停机;如果有发电机系统,那么空调设备容量将被记入发电机容量内.机械T2级别T2级别(de)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采用多台空调设备集中制冷来维持重要区域(de)温湿度控制要求;一般采用N+1(de)备用方式;如果采用水冷系统,相关设备需要采用相同规格,并提供额外1台设备用于备用;管路系统采用单回路系统,因此管路故障或维修时,将导致局部或全部(de)空调系统停机;机房空调系统应设计成全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模式;机房空调至少采用N+1备用模式,同时每三台或四台设备要求至少提供一台备用;机房及其辅助区域相对于室外要求维持一定(de)正压;所有(de)空调设备配电容量应被记入发电机容量;为降低电气系统故障对空调系统(de)影响,空调设备供电尽量来源于多组配电盘(de)多条回路;温度控制系统配电应来源于UPS且提供冗余(de)备用电源;数据中心(de)送风形式应根据机架和服务器(de)排布来调整;空调机房设备应有充足(de)容量来抵消所有发热设备和热传导负荷,同时维持一定(de)机房湿度要求;设备(de)制冷量应基于KW而不是KVA计算,且设备由UPS供电;被处理(de)空气将通过安装了平衡风阀(de)穿孔高架地板送到设备处;发电机系统用来给UPS系统和其他机械设备提供电力;厂区内需安装储油罐系统,以满足额定工况下24小时发电机运行;需设计双路供油系统,且可以提供手自动控制,每路供油泵供电来源于独立(de)配电系统;设计冗余(de)和相互隔离(de)储油系统以保证油路污染或其他机械故障时不影响整个发电机系统(de)运行.机械T3级别T3级别(de)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采用多台空调设备集中制冷来维持重要区域(de)温湿度控制要求;设备冗余(de)方式是允许单台配电盘故障时空调系统仍能满足制冷需求;如果空调系统采用水冷设备如冷冻水系统或冷却水系统,那么在满足设计条件(de)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同规格(de)设备,设备冗余(de)方式是允许单台配电盘故障时空调系统仍能满足制冷需求;这个级别(de)冗余要求要求空调及其相关设备末端双回路供电;管路系统采用双回路路由,任何管路维护或故障时不会引起空调系统(de)中断;机房空调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来自不同(de)配电系统;所有(de)机房空调容量需要记入发电机容量;数据中心制冷设备N+1,N+2,2N或2(N+1(de)冗余方式都是可行(de),前提是设备维护和故障时不影响正常(de)制冷要求;针对精密空调(de)安装数量,考虑到维护和备用(de)因数,精密空调冷却回路应尽量细化分组;如果使用了冷冻水或冷却水,每个数据中心应有专用(de)分支回路,并由独立(de)泵系统从主供水环路上引出;水环路应位于数据中心周边下夹层水槽中,以确保漏水被收集在水槽中,漏液侦测传感器安装于水槽中,检测管路漏水状态;应考虑冷冻水管路(de)冗余和充分隔离.机械T4级别T3级别(de)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采用多台空调设备集中制冷来维持重要区域(de)温湿度控制要求;设备冗余(de)方式是允许单台配电盘故障时空调系统仍能满足制冷需求;如果空调系统采用水冷设备如冷冻水系统或冷却水系统,那么在满足设计条件(de)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同规格(de)设备,设备冗余(de)方式是允许单台配电盘故障时空调系统仍能满足制冷需求;这个级别(de)冗余要求要求空调及其相关设备末端双回路供电;管路系统采用双回路路由,任何管路维护或故障时不会引起空调系统(de)中断;机房空调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来自不同(de)配电系统;条件允许(de)情况下,储水池是可以使用(de).。
数据中心分级根据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中对数据中心的划分:3.1.1 数据中心应划分为A、 B、 C三级。
设计时应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所属级别。
3.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A级: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数据中心如:金融行业、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部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邮政、电信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及企业认为重要的数据中心。
3.2.1 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基础设施应在一次意外事故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0.14 容错 fault tolerant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套系统在正常工作。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基础设施,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3.1.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B级。
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数据中心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政府办公楼等的数据中心。
B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基础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冗余 redundancy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 由此延长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容错和冗余需要结合不同的架构范围来分析,在所分析的范围内,只要存在不满足容错要求的单点,就不能归入容错的级别当中,以数据中心的供电为例,数据中心的供电需要从市电引入部分开始考虑,只要某数据中心不是双路市电引入,无论后端如何配置,那么其仍就不能成为A级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等级标准: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最高级别,具有容错性和可恢复性。
2. 机房标准:包括场地环境、建筑结构、电力供应、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防雷接地、建筑
装修等方面。
3. 网络标准: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4. 安全标准:数据中心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5. 运维标准: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效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此外,数据中心还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如环保要求、节能要求等。
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数据中心中,机房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核心区域。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引入了一套分类等级及标准体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分类及标准。
一、等级分类中国数据中心机房根据其对设施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等级:T1、T2、T3和T4。
不同等级的机房拥有不同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和容错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 T1级机房:T1级机房属于最基本的级别,主要为小规模企业或个人提供基本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
其硬件设施相对简单,容错能力较低。
T1级机房通常没有冗余系统和备份设备,容易受到停电和网络中断等问题的影响。
2. T2级机房:T2级机房在硬件设施和容错能力上相对于T1级有所提升。
该级别的机房通常拥有冗余的供电系统和网络连接,并配备自动切换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T2级机房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基本需求。
3. T3级机房:T3级机房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机房级别,也是较高级别的机房之一。
该级别的机房拥有非常高的可用性,可以提供24/7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
T3级机房的硬件设施非常完备,并具备冗余的供电、网络以及冷却系统,能够应对设备单点故障并实现无计划维护。
4. T4级机房:T4级机房是最高级别的机房。
它拥有一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冗余系统,以实现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4级机房具备严格的监控和控制手段,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保持数据中心的连续运行,满足关键业务的需求。
二、标准要求为了确保各级别机房的功能和服务达到相应的标准,中国数据中心行业为不同级别的机房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要求。
1. 硬件设施要求:各级别机房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T1级机房要求拥有基本的供电和网络设备;T2级机房要求有冗余的供电和网络设备;T3级机房则要求有多个独立供电路径、多个供电配件以及多个冗余网络链路;T4级机房需要实现高密度部署、高效冷却以及多用户多服务的支持等。
一、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及其分级的依据在国内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中主要从机房选址、建造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机房分级,可分为A(容错型)、 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级别。
1.1 A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级的判断条件: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A 级: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2)性能要求:A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3)举例: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等。
1.2 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级的判断条件: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B 级: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2)性能要求: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3)举例:地方气象台;地方信息中心、计算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电力调度中心、邮电通信枢纽;大型会展中心;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大型工矿企业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1.3 C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级的判断条件: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C 级:不属于A 级或者B 级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C 级。
2)性能要求:C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基本要求配置,在场地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二、 机房选址及设备布置2.1 机房选址原则:根据 GB50174-202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以 下要求: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者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 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针对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定义了四个级别 :T1 数据中心:基本型T1 数据中心可以接受数据业务的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中断。
要求提供计算机配电和冷却系统,但不一定要求高架地板、 UPS 或者发机电组。
如果没有 UPS 或者发机电系统,那末这将是一个单回路系统并将产生多处单点故障。
在年度检修和维护时,这种系统将彻底宕机,遇紧急状态时宕机的频率会更高,同时操作故障或者设备自身故障也会导致系统中断。
T2 数据中心:组件冗余T2 数据中心的设备具有组件冗余功能,以减少计划性和非计划性的系统中断。
这种数据中心要求提供高架地板,UPS 和发机电组,同时设备容量设计应满足 N+1 备用要求,单路由配送。
当重要的电力设备或者其他组件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设备切换来实现系统不中断或者短时中断。
T3 数据中心:在线维护(全冗余系统T3 级别的数据中心允许支撑系统设备任何计划性的动作而不会导致机房设备的任何服务中断。
计划性的动作包括规划好的定期的维护、保养、元器件更换、设备扩容或者减容、系统或者设备测试等等。
大型数据中心会安装冷冻水系统,要求双路或者环路供水。
当其他路由执行维护或者测试动作时,必须保证工作路由具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
非计划性动作诸如操作错误,设备自身故障等导致数据中心中断是可以接受的。
当业主有商业需求或者有充足的预算追加,T3 机房应可以方便升级为 T4 机房。
T4 数据中心:容错系统T4 级别的数据中心要求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规避任何计划性动作导致的重要负荷停机风险。
同时容错功能要求支撑系统有能力避免至少 1 次非计划性的故障或者事件导致的重要负荷停机风险,这要求至少两个实时有效地配送路由,N+N 是典型的系统架构。
对于电气系统,两个独立的(N+1UPS 是一定要设置的。
但根据消防电气规范的规定,火灾时允许消防电力系统强切。
数据中心故障等级划分标准
数据中心的故障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根据数据中心支持的正常运行时间、可用性、容错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数据中心故障等级划分标准:
1. 中国标准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根据机房选址、建
筑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机房的使用性质及由于场地设备故障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将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
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2. 美国标准TIA942《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按照数据中心支持
的正常运行时间,将数据中心分为4个等级。
T3数据中心:在线维护,拥
有多路路径,设备是单路,T3机房应可以方便升级为T4机房;T4数据中心:容错系统,拥有多路有源路径,增强容错能力。
总的来说,数据中心的故障等级划分标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容错能力等。
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也叫做增强级(A)、标准级(B)、基础级(C)。
其根据数据中心运行中断,对公共秩序或经济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造成严重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为A级;造成秩序混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为B 级;A、B之外为C级。
单从这些来划分,太过广义。
所以需要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A、B、C三级对数据中心运行的要求如下:
A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基础设施故障或单系统维护、检修时,系统可正常运行;
③引入的市电质量应满足相关要求;④设备功率因数因符合相关要求;⑤谐波不得超标;⑥发电机系统能够承受容性负载。
B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不允许因基础设施故障而断电。
C级: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允许断电。
从以上要求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根据这些可以初步定位数据中心的等级,接下来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最终判定数据中心等级。
现实中,可以先从设计图纸里提取数据中心的等级、冗余等情况,然后和现场一一核实比对,再进行测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