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结缔组织、软骨和骨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1
水产生物基础实验实验一上皮组织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看各种类型的上皮组织的结构,把握上皮组织的共同特点。
2、了解各种类型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了解上皮组织细胞之间的联系二、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一〕被覆上皮1、单层上皮组织:〔1〕单层扁平上皮——蛙肠系膜镀银装片低倍镜观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彼此紧密相接,细胞之间有黑色或黑棕色的波浪线,这是被银染色的细胞间质,细胞中可见染淡黄色的椭圆形的细胞核。
〔2〕单层立方上皮——肾髓质切片,H.E染色低倍镜观看,可见到许多含有胶体的滤泡。
换高倍镜观看滤泡壁多数差不多上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细胞高度与宽度相等,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
〔3〕单层柱状上皮——胆囊切片,H.E染色低倍镜观看,可见胆囊壁的一侧有大小不等的突起,突起的表面衬有单层柱状上皮。
将上皮移至视野的中央,转换高倍镜,可见细胞呈柱状,细胞排列成单层,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基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横切片,H.E染色低倍镜观看气管内表面上皮,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看,可见细胞排列紧密,有一游离面和一基底面,胞核椭圆形,偏于基底面,分布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看起来细胞排列为2~3层,但每一个细胞都和基膜相连,故实为单层。
认真观看细胞的形状,其中要紧为高柱状的细胞,其游离面有纤毛,另一端附着于基膜上,胞核位置较高。
其次是梭形和锥形的细胞,均附着于基底面上,无游离面,胞核位置较低。
2、复层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食管横切,H.E染色低倍镜观看,可见管壁内表面衬有复层扁平上皮。
转换高倍镜观看,可见表层细胞较厚,排离紧密,为扁平形,胞质染成较深的红色,胞核也扁,呈深紫色。
中层细胞大,多为椭圆形,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排列较疏松。
深层细胞为矮柱状,排列较紧密,细胞界限不甚清晰,与基底膜紧密相连。
〔2〕变移上皮——膀胱上皮,H.E 染色显微镜观看,可见膀胱壁内表面为变移上皮。
上皮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有游离面和基底面,基底面与其他组织相连。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理解,掌握骨连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骨连结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骨连结实物或模型3. 显微镜4. 解剖图谱五、实训内容1. 骨连结概述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形成人体支架的基础。
根据连接形式的不同,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大类。
2. 直接连接直接连接包括韧带连接、软骨结合和骨结合。
(1)韧带连接韧带连接是指两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直接相连。
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弹性和韧性。
常见的韧带连接有膝关节的交叉韧带、踝关节的三角韧带等。
(2)软骨结合软骨结合是指相邻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连接。
软骨组织具有弹性和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摩擦。
常见的软骨结合有椎间盘、关节盘等。
(3)骨结合骨结合是指由软骨结合经骨化演变而成,完全不能活动的连接。
常见的骨结合有骶骨、肋骨与胸骨的连接等。
3. 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相连。
关节是骨连结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 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骨端,表面覆盖有关节软骨。
- 关节囊:是包裹关节的结构,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关节腔:是关节囊内的空腔,充满关节液。
(2)关节的类型根据关节的运动方式,关节可分为以下类型:- 单轴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如肘关节、膝关节等。
- 双轴关节:有两个运动轴,如肩关节、髋关节等。
- 多轴关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运动轴,如脊柱关节、腕关节等。
4. 实训操作(1)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和结构。
(2)观察骨连结实物或模型,了解不同类型骨连结的特点。
(3)使用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4)查阅解剖图谱,加深对骨连结的理解。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人体骨骼系统的骨连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不同类型骨连结的特点和功能。
11.结缔组织(二)一、名词解释1.骨单位:是指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筒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
其中轴是一条纵行的管道,称为中央管,中央管的周围是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骨细胞位于骨板内或骨板间。
2.血清:指血液凝固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形成血凝块,并析出的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称为血清。
3.血浆:血液抗凝后静置或离心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浆,相当于其他组织的细胞间质。
4.网织红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内部尚残留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后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二、单项选择题1.长骨的间骨板位于()A.外环骨板内B.内环骨板内C.骨单位内D.骨膜下E.骨单位之间2.骨组织中最多的细胞成分是()A.骨原细胞B.成骨细胞C.骨细胞D.破骨细胞E.以上都是3.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4.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下列哪项与中性粒细胞不符()A.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B.核可分叶,以三叶居多C.核可不分叶,称杆状核D.杆状核是衰老的细胞E.吞噬大量细菌后,变性坏死称为脓细胞三、填空题1.三种软骨中透明软骨较多见,耳廓内的软骨是弹性软骨,椎间盘的软骨是纤维软骨。
2.红细胞数量少于300万/mm3(3.0×1012/L)或血红蛋白低于110g/L(11g/100ml,则为贫血。
3.正常外周血液白细胞的数量是(4.0-10)×1012/L(4000-10000/mm3),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5%-30%,单核细胞占3%-8%。
骨和软骨实验报告来源及背景骨和软骨是人体内重要的结缔组织,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对于我们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骨和软骨的显微镜结构,深入了解其组织特征和功能。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牛骨和软骨样本- 显微镜- 切片刀- 甲醇、乙醇、戊醇溶液- 基本染色剂:苏木精、牛肉膽红实验步骤1. 将牛骨和软骨样本取出,并用切片刀将其切成薄片。
2. 将切片放入甲醇中,使之固定。
3. 用乙醇和戊醇等一系列醇溶液逐渐脱水,使其变为透明。
4. 将切片放入加热的苏木精溶液中,进行染色。
5. 将切片放入牛肉膽红溶液中,进行染色。
6. 将切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看到骨和软骨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异。
骨的结构骨组织呈现为成轴形结构,由细胞和基质组成。
细胞主要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溶解细胞。
基质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构成。
骨组织中,形成于初生骨组织基础上的新成骨组织可铺叠成片状,称之为骨小片(Lamella)。
骨小片之间由很小的骨间隔(Lactana)连接起来,矿化的基质在此分配甚均匀。
在显微镜下,可见骨组织呈现出粗糙的纹理,并有很多湖泊状或马赛克状的小空洞,称之为骨小室(Lacuna)。
成骨细胞位于骨小室中,并延伸出很多细小的突起,称之为骨小管(Canaliculi),这些细小的管道循环贯穿整个骨组织,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
软骨的结构软骨细胞存在于软骨基质中。
软骨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间物质构成。
软骨的结构分为透明软骨、骨质软骨和纤维软骨。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软骨呈现出一种块状结构,被称为胶原束,其中包括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位于胶原束中的小空洞中,称之为软骨细胞旅或软骨孔。
软骨细胞通过细胞突起将周围细胞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小管,称之为细胞连接管。
这些小管通过软骨基质连接在一起,形成细胞连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