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设计的一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67
《3.2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3.2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临高二中肖珍【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已学习的关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本知识,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产品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设计一般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在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2)通过学生呈现设计方案,归纳总结设计的一般原则,创设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设计作品的活动,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2)通过学生呈现设计方案,阐述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技术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掌握设计一般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上一节课中小板凳的设计,我们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的内容,知道了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那么我们进行制定设计方案、多方案的筛选和过程优化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师】中国有句俗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说没有规矩办事,什么也办不成,同样我们技术世界的设计中,如果不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我们的设计必然无法得到认可。
下面我们一起在设计的过程中来体验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教师】首先请大家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以及显示一组图片(晾衣服的衣架)。
【教师】在阳台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衣服随风摇摆——掉地上了,甚至掉到楼下不知什么地方。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大家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啊?【学生】1、衣架太滑;2、衣架没有固定好衣服(结构设计不合理)。
3.2 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
本节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在先后顺序上,并非按照重要程度而呈现,这里没有谁比谁重要的问题,几条原则都是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零散的,非自觉的设计的观念,但对知识化的设计的原则并不了解。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处在蓬勃发展期,为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会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但对真正设计的思考和自我创作缺少经验和遵循依据。
难以理会设计原则的丰富内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制约。
因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的几个原则(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和学生举例并实践,能初步应用这些原则去看待与评价一些现实问题与产品(2)学习用权衡的思想方法处理技术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形成对原则的感觉和认识情感(2)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和初步应用2、难点: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实践及分析五、教学策略和手段1、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能力展现——总结提升2、教学方法:采用传授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影象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尽快达成感性的共识。
六、课前准备搜集案例、图片、视频、制作课件、准备几款不同手机、木桶和塑料桶。
七、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大家手里面拿到的是几款已经设计好的手机,你们觉得不同人群对手机的需求一样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二、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
设计原则既是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是技术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尺度。
本节阐述的七个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道德原则),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先后呈现,没有某个原则比另一个原则更重要的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应在设计原则的讲述分析中提升出设计的灵魂,再重点分析阐述。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面对生活中的技术产品,依据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标准;在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已运用了某些设计原则。
只是对这些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是感性的,不深入、不全面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一般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
3、能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技术产品。
(二)过程与方法:1、在回顾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感悟设计原则在技术产品中的应用,自主进行设计原则的知识建构。
2、在经历技术产品评价的过程中,体会设计原则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产品设计原则的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技术产品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2、通过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技术原则观,增强技术设计的道德责任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初步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某些技术产品。
(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设计评价和设计应遵循的重要依据,贯穿教材的始终。
因此,理解设计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常见的技术产品,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技术素养的体现。
)难点:在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设计可行性及设计价值的重要方法。
缘于高中生的世界观、技术观尚不成熟,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就成了本节的难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学内容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苏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也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焦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模仿设计制作简单生活用品的能力,但这种设计与制作一般缺少系统性,多感性成分,缺乏理性的思考。
此前学生合作设计制作了“简易谱架”,不自觉地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这些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交流互动等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具备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2)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3.情感目标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4.教学重点(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一些产品。
5.教学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联系、制约、促进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辅以许多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2、通过对美观与实用、美观与绿色包装的矛盾关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3、注重引导学生互动,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