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练习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2 KB
- 文档页数:3
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2.对海南特色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 )A.位置偏、交通不便B.热量丰富而光照不足C.台风活动和低温天气D.鱼类品种多、生长快、汛期长3.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4.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1)-(3)题。
(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该山脉位于A.甲、乙之间 B.甲、丙之间C.丙、丁之间 D.乙、丁之间(2) 图中乙丁之间的分界线还是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B.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界线(3)“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
”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于()A.1980年 B.1984年C.1988年 D.1992年2.12.读北半球、南半球和全球月均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图6)。
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与欧洲面积相当时()A.为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B.长江口海水盐度一年中最C.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塔里木河进入汛期3.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6.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考点回顾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来说,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比较开始,探寻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再比较地貌、地质、水文等的差异,探寻产生土壤、植被等差异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两个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以及住房样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商业活动、交通运输、人口等)。
二、专题训练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1~2题。
1.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A.东部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2.图中信息反映出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3~5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路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读下图,回答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7.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9.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有界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解析:第1题,三大区域间的面积、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
第2题,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答案:1.B 2.C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
据此完成第3~5题。
3表中的①表示( )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4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5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甲区为青藏高寒区,乙区为东部季风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第3题,①指东部季风区的地形,以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高原为主。
第4题,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
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新疆也是我国特色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答案:3.B 4.D 5.C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7影响该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解析:依据图示山脉、河流、沙漠等信息可确定,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
一、考点回顾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来说,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比较开始,探寻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再比较地貌、地质、水文等的差异,探寻产生土壤、植被等差异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两个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以及住房样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商业活动、交通运输、人口等)。
二、专题训练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 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1~2题。
1.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A .东部B .中部C .西部D .无法判断2.图中信息反映出A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 .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 .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3~5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A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 .甲区域降水较少C .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 .甲区域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 .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 .劳动力资源丰富B .陆路交通便捷C .第一产业比重小D .第三产业比重小读下图,回答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C .降水量不同D .地形不同7.甲图中P 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 .气候资源优势B .动物资源优势C .劳动力资源优势D .土地资源优势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⑤⑥⑦⑧ D .②⑦⑧9.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是()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湿润地区广,北方干旱地区广 B. 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C.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D。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最大的优势是A.气候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多,商品率高C.市场广阔,本地消费量大 D.生产技术水平高,粮食品质好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5.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6.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广东沿海,形成外向型工业带B.全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也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C.本区以轻纺、食品工业为主D.全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产量最多的地区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走现代化道路的因素是A.技术水平较低 B.农业人口不足C.人多地少,耕地破碎 D.机械化程度低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中温带湿润地区B.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而成为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C.土壤因富含矿物质而形成肥沃的黑土D.夏季高温且雨热同期,利于冬小麦、玉米种植3.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于旱地区D.干旱地区4.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5.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1)~(3)题。
(1A.30°N,105°E B.23.5°N,105°EC.40°N,120°E D.45°N,125°E(2)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3)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6.该表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单位:公顷)。
据此完成问题。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草地退化显著(2)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 B.林果业发展迅速C.大力发展畜牧业 D.种植业发展减缓(3)该区域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平原 C.青藏地区 D.华北平原7.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2 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匾乏B 、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2、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3.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4.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的产业是(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郑州以下,黄河流域特别狭小又无支流的原因是()A 河流因引黄灌溉水量减少B 流经平原、气候干旱C 地面植被稀少D 河体比堤外地面高6.下面是一封家信。
据此完成问题。
小华:你好!离家后,我和阿强一起坐上了当晚7点30分从省城开往深圳的列车。
现在的火车真快,路上没有经过其他省会城市,一路风驰电掣直达目的地,路上用了不到10个小时,下车时正赶上这里下雨,听说这里现在快进入雨季了。
我俩已进入同一间电子厂,从家里穿来的毛衣毛裤在这里已变得多余了。
田里的油料作物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1)信中的油料作物是指 ( )A.花生B.葵花子C.油菜D.胡麻(2)阿辉与阿强是沿下列哪条铁路线到达深圳的 ( )A.广深线B.京九线C.京广线D.浙赣线7.山东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
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该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是 (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湿润地区广,北方干旱地区广 B. 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C.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D.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最大的优势是
A.气候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多,商品率高
C.市场广阔,本地消费量大 D.生产技术水平高,粮食品质好
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5.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6.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广东沿海,形成外向型工业带
B.全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也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C.本区以轻纺、食品工业为主
D.全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产量最多的地区
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8.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显著,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有很大不同。
据此回答(1)~
(3)题。
(1)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广,水资源丰富 B.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布
C.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D.农作物成熟的时间短于南方
(2)关于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B.广泛分布大量的黑土和黄土
C.各省都为甜菜、大豆的重要产区
D.草类茂盛,天然牧场遍布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B.北方地区有色金属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
C.南方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地形破碎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
D.南方开放较早,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9.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具有地域差异,我国南方的不可回收无机物(煤灰等)远低于北方,而不可回收有机物(菜叶等)远高于北方。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土壤D.植被
10.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水分不足 D.劳力不足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并不临海洋,有嫩江和松花江流经。
长江三角洲基本上位于30°N以北,松嫩平原位于43°N~48°N,同属于北温带。
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答案: AD
解析:
3.答案: B
解析:
4.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
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故A项正确。
5.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由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故一般民居墙薄,屋顶坡度较大,屋檐较宽,便于通风散热、乘凉和排水。
6.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特征,有一定的综合性。
我国目前有五个经济特区,但只有汕头、深圳、珠海属于广东,选项A错误;我国的天然橡胶有两大生产基地,一是海南岛,二是滇南地区,选项B正确,我国的小麦和棉花产量最多的地区是北方,选项D也是错误的。
7.答案: 1-2B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该线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为主。
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
造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出现差异。
8.答案: 1-3CAB
解析:第1题,北方地区半湿润地区广,水资源欠丰富,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成熟的时间长于南方。
第2题,南方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甜菜、大豆主要产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类茂盛,天然牧场广布。
第3题,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故B项说法错误。
9.答案: A
10.答案: B
解析: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喜水热,而东北平原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成为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的制约因素。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