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教你全面认识显示器修改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1
LED显示屏基础知识详细介绍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LED显示屏的定义 (2)1.2 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 (3)1.3 LED显示屏的发展趋势 (5)二、LED显示技术原理 (6)2.1 LED的基本结构 (8)2.2 LED的工作原理 (9)2.3 LED显示的基本方式 (10)三、LED显示屏分类 (11)3.1 按尺寸分类 (13)3.2 按亮度分类 (14)3.3 按色彩分类 (14)3.4 按驱动方式分类 (16)四、LED显示屏组成与结构 (17)五、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19)5.1 基板制造 (21)5.2 LED芯片焊接 (22)5.3 驱动电路制作 (23)5.4 显示屏总成 (25)六、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维护 (26)6.1 显示效果评价指标 (28)6.2 显示屏维护与保养 (30)七、LED显示屏控制系统 (31)7.1 控制系统组成 (32)7.2 控制方式分类 (33)7.3 控制系统性能要求 (35)八、LED显示屏应用案例 (37)8.1 工业领域应用 (38)8.2 商业领域应用 (40)8.3 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41)九、LED显示屏市场前景 (42)9.1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44)9.2 竞争格局分析 (45)9.3 技术创新与突破 (46)十、结语 (48)10.1 LED显示屏的发展意义 (49)10.2 行业责任与展望 (50)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LED显示屏的基础知识,包括LE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分类、规格参数、应用领域以及安装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LED显示屏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我们将介绍LED显示屏的基本原理,包括红绿蓝三原色显示原理、像素结构和驱动方式等;接着,我们将对LED显示屏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显示需求,将其划分为单色屏、双色屏、全彩屏等不同类型;然后,我们将详细讲解LED显示屏的规格参数,包括尺寸、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关键指标;此外,我们还将探讨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如广告宣传、交通指示、体育场馆等;我们将介绍LED 显示屏的安装维护方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显示器基本知识培训资料显示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视信号的设备,计算机向用户显示信号的外部设备,使用户实时掌握计算机所处的工作状态以及用户的操作是否正确,它实现了人它与机器的“对话”功能,它经历了从单显—彩显,低分辨—高分辨率,从低频—高频(多频),从小尺寸向大尺寸的发展。
1. 显示器的类型按显示器件或原理来分,可分为:A.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显示器)B.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显示器)C.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器)D.等离子荧光显示器(PDP显示器)E.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显示器)其中A.C两种较为常见。
下面简要介绍其各自优缺点。
1.1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CRT显示器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真空的显像管中由电子发出射线激发屏幕上的荧光粉呈现出彩色的光点,大量光点组成图像。
与电视机的显示原理相似。
CRT按表面曲度可分为:球面(已逐渐被淘汰)平面直角(现今最普遍)柱面(索尼TINIT ON特丽珑和三菱铁石珑为代表更清晰和更小失真)完全平面(可视角度更广和性能更高,失真与反光减最低程度)。
CRT组成:电子枪,偏转线图,栅罩网板(隙缝障板),荧光粉层(谨二层),玻璃层,道电涂层。
以上图中可看出CRT固有的物理结构限制了它向更广的显示领域发展,但它仍以可视角度广,低成本,显示质量好的(对比度和亮度较大)优点而被广大用户喜欢,从电滋辐射来讲是其最大的弱点之一,此外它所占体积较大,较为笨重,耗电也大。
1.2 液晶显示人们为追求节能,保健,节省空间,新的显示媒体---液晶显示器应运而生,1971年,成型的液晶显示媒体出现了,当时这种最初的TN—LCD(扭曲向列)是十分简单的单色显示工具,80年代初它普遍开始用到计算机产品上,1984年欧美提出STN-LCD(超扭曲向列),同时TFT-LCD(薄膜或晶体管)也被提出,80年代末,日本掌握STN-LCD生产技术,LCD工业也被飞越发展,1993年又是日本,掌握了TFT-LCD生产技术,且向廉价和低成本的STN-LCD发展。
显示器专题常识1.前言显示器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没有它,我们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时候,将变成睁眼瞎。
也许您的工作每天都需要面对计算机的屏幕,可是您是否真正的了解它呢?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在购置电脑时,只关心显示器是14寸还是15寸的,而并不关心显示器的其它性能,其实购置一台电脑最不该该省钱的就是显示器了。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显示器的根本常识,这对于您将来选购新显示器会有很大的帮忙。
◎按照显示器的显示管分类分为传统的显示器,也就采用电子枪发生图像的CRT 〔cathode-ray-tube阴极显示管〕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按显示色彩分类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单色显示器已经成为历史。
◎按显示屏幕大小分类以英寸单元(1英寸=2.54cm),通常有14寸、15寸、17寸和20寸,或者更大。
◎按显示器屏幕的分类早期14寸的显示屏幕多是球面的,就好似屏幕是从一个球体上切下来的一块,图像在屏幕的边缘就会变形,此刻已被裁减。
现显示器大局部采用平面直角,图像十分的传神,还有一局部显示器采用柱面显示管,屏幕的外表就象一个巨大圆柱体的一局部,看上去立体感比拟强,可视面积也比拟大。
在VGA显示器呈现之前,曾有过CGA、EGA等类型的显示器,它们采用数字系统,显示的颜色种类很有限,分辨率也较低。
此刻遍及使用SVGA显示器,采用模拟系统,分辨率和显示的颜色种类大大提高。
显示器的显示系统和电视机类似,主要部件是显像管(电子枪)。
在彩色显示器中,通常是3个电子枪,索尼Trinitron的三个电子枪在一起,也称为单枪。
显示管的屏幕上涂有一层荧光粉,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击打在屏幕上,使被击打位置的荧光粉发光,从而发生了图像,每一个发光点又由“红〞“绿〞“蓝〞三个小的发光点组成,这个发光点也就是一个象素。
由于电子束是分为三条的,它们别离射向屏幕上的这三种不同的发光小点,从而在屏幕上呈现灿艳多彩的画面。
电脑显示器知识大全显示器是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种显示工具。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显示器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外接显示器障碍的诊断方法查看设备是否存在任何物理损坏。
确保视频端口没有被任何东西阻碍,检查接口周围是否有出现损坏或丢失什么部件;查看视频电缆两端是否有出现损坏或松动。
若您的外接显示器发现任何了物理损坏,则联系我们的技术支持人员,寻求下一步的帮助。
测试端口以及电缆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组合测试显示器端口。
查看视频的接入端口,并使用不同的电缆进行连接尝试。
若是台式机,则显卡可能只支持部分端口组合以及视频电缆。
若要查看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显卡用户手册。
为显示器运行自检操作确认显示器是否能通过自检。
移除接入显示器中的所有电缆大概10s左右,然后重新连接好。
通常这时候,会看到屏幕出现NO SIGNAL(无信号)的信息。
若显示器无法感应视频信号,并且能够正常使用,会看到一个漂浮的小窗口出现在屏幕上。
更新BIOS以及驱动程序若显示器无法通过自检,则尝试通过SupportAssist更新系统BIOS以及驱动程序。
打开SupportAssist,在主页中,找到获取驱动程序和下载,点击立即运行。
SupportAssist将会自动扫描并显示所有可供更新的程序,点击下载,接着再根据屏幕提示完成后续操作。
更新显卡驱动程序打开戴尔技术支持网站,输入服务标签,选择驱动程序和下载。
然后在类别中,选择显卡进行后续更新即可。
显示器的面板怎么选?▌电视机当显示器?其实老张刚开始玩硬件的时候就用过电视机当副屏,途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
首先最明显的是画面延迟,因为当时老张用的低端电视,连电脑用就连拖动鼠标都明显慢一拍,更别说玩游戏了。
因为电视内部会有所谓的“图像引擎”对画面进行处理,虽然观感可能更好看了,但延迟随之提高,总不能在一台电视里塞一块泰坦是吧。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今日对液晶显示器这个名称, 大多是指使用于笔记型计算机, 或是桌上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显示器. 也就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其英文名称为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简称之TFT LCD. 从它的英文名称中我们可以知道, 这一种显示器它的构成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个是薄膜晶体管, 另一个就是液晶本身. 我们先谈谈液晶本身.液晶(LC, liquid crystal)的分类我们一般都认为物质像水一样都有三态, 分别是固态液态跟气态. 其实物质的三态是针对水而言, 对于不同的物质, 可能有其它不同的状态存在. 以我们要谈到的液晶态而言, 它是介于固体跟液体之间的一种状态, 其实这种状态仅是材料的一种相变化的过程(请见图1), 只要材料具有上述的过程, 即在固态及液态间有此一状态存在, 物理学家便称之为液态晶体.这种液态晶体的首次发现, 距今已经度过一百多个年头了. 在公元1888年, 被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riedrich Reinitzer所发现, 其在观察从植物中分离精制出的安息香酸胆固醇(cholesteryl benzoate) 的融解行为时发现, 此化合物加热至145.5度℃时, 固体会熔化,呈现一种介于固相和液相间之半熔融流动白浊状液体. 这种状况会一直维持温度升高到178.5度℃, 才形成清澈的等方性液态(isotropic liquid). 来年, 在1889年, 研究相转移及热力学平衡的德国物理学家O.Lehmann, 对此化合物作更详细的分析. 他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 此黏稠之半流动性白浊液体化合物,具有异方性结晶所特有的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之光学性质, 即光学异相性(optical anisotropic). 故将这种似晶体的液体命名为液晶. 此后, 科学家将此一新发现的性质, 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液晶(liquid crystal). 它在某一特定温度的范围内, 会具有同时液体及固体的特性.一般以水而言, 固体中的晶格因为加热, 开始吸热而破坏晶格, 当温度超过熔点时便会溶解变成液体. 而热致型液晶则不一样(请见图2), 当其固态受热后, 并不会直接变成液态, 会先溶解形成液晶态. 当您持续加热时, 才会再溶解成液态(等方性液态). 这就是所谓二次溶解的现象. 而液晶态顾名思义, 它会有固态的晶格, 及液态的流动性. 当液态晶体刚发现时, 因为种类很多, 所以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对液晶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在1922年由G. Friedel利用偏光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结果, 将液晶大致分为Nematic Smectic及Cholesteric三类. 但是如果是依分子排列的有序性来分(请见图3), 则可以分成以下四类:1.层状液晶(Sematic) :其结构是由液晶棒状分子聚集一起, 形成一层一层的结构. 其每一层的分子的长轴方向相互平行. 且此长轴的方向对于每一层平面是垂直或有一倾斜角. 由于其结构非常近似于晶体, 所以又称做近晶相. 其秩序参数S(order parameter)趋近于1. 在层状型液晶层与层间的键结会因为温度而断裂,所以层与层间较易滑动. 但是每一层内的分子键结较强, 所以不易被打断. 因此就单层来看, 其排列不仅有序且黏性较大. 如果我们利用巨观的现象来描述液晶的物理特性的话, 我们可以把一群区域性液晶分子的平均指向定为指向矢(director), 这就是这一群区域性的液晶分子平均方向. 而以层状液晶来说, 由于其液晶分子会形成层状的结构, 因此又可就其指向矢的不同再分类出不同的层状液晶. 当其液晶分子的长轴都是垂直站立的话, 就称之为"Sematic A phase". 如果液晶分子的长轴站立方向有某种的倾斜(tilt)角度,就称之为"Sematic C phase". 以A,C等字母来命名, 这是依照发现的先后顺序来称呼, 依此类推, 应该会存在有一个"Sematic B phase"才是. 不过后来发觉B phase其实是C phase的一种变形而已, 原因是C phase如果带chiral的结构就是B phase. 也就是说Chiral sematic C phase就是Sematic B phase(请见图4). 而其结构中的一层一层液晶分子, 除了每一层的液晶分子都具有倾斜角度之外, 一层一层之间的倾斜角度还会形成像螺旋的结构.2.线状液晶(Nematic) :Nematic这个字是希腊字, 代表的意思与英文的thread是一样的. 主要是因为用肉眼观察这种液晶时, 看起来会有像丝线一般的图样. 这种液晶分子在空间上具有一维的规则性排列, 所有棒状液晶分子长轴会选择某一特定方向(也就是指向矢)作为主轴并相互平行排列. 而且不像层状液晶一样具有分层结构. 与层列型液晶比较其排列比较无秩序, 也就是其秩序参数S较层状型液晶较小. 另外其黏度较小, 所以较易流动(它的流动性主要来自对于分子长轴方向较易自由运动)。
关于LED及LED大屏的问题问答1、LED管及基础知识1.1 LED的英文全称及特点?答:LED的英文全称是(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译为发光二极管。
LED 工作电压低(仅 1.5V -3V),能主动发光且有一定亮度,亮度又能用电压(或电流)调节,本身又耐冲击、抗振动、寿命长(10 万小时),所以在大型的显示设备中,目前尚无其他的显示方式与LED 显示方式匹敌。
1.2 LED管常见的颜色是什么?答:LED管常见的颜色是红、绿、兰、橙、白。
1.3 通过LED管的电流,我们一般设置为多少?答:通过LED管的电流,我们一般设置为18mA,如果电流低于13mA,则LED 管工作得非常安全。
1.4 LED管的7大基本参数?答:LED管的7大基本参数是:厂家、芯片大小、波长、亮度、角度、封装、支架1.5 我们常见的几种封装形式?答:我们常见的几种封装形式有a:方型管(:用于户内亚表贴屏)b:椭圆管Φ5:(546:用于户外大屏)Φ3:(346:用于半户外或户外大屏);c:圆型管:(用于灯光等,也分为Φ3、Φ5管)1.6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芯片生产厂家?答:世界上常见的芯片生产厂家有日本的日亚,美国的CREE,台湾的璨圆、广稼、泰谷、晶元。
其中生产兰、绿芯片厂家:日亚、 CREE、璨圆、广稼、泰谷;红色芯片以晶元生产最多。
1.7 发光芯片的规格?答:目前发光芯片的规格有:9μm、12μm、13μm、 14μm、15μm。
截面积户内有103μm2,户外:140μm2。
芯片的面积越大,抗静电和抗电流的冲击能力就越大,但价格越贵。
1.8 LED支架?答:LED支架从材料上区分有铁支架和铜支架二种;从LED灯的发光形式上区分有带碗和不带碗的二种,带碗的发光较集中有角度但亮度较高,不带碗的亮光发散,光线柔和但亮度不高。
1.9 LED管的的波长?答:我们这里指的波长是正波长,红:625±2.5nm,绿:525±2.5nm,兰:470±2.5nm。
开学扫盲运动!编辑教你全面认识显示器前言:显示器,是家用电脑中,消费者每天看得最多的东西,是体验视觉效果必不可少的硬件。
作为最直观的DIY配件,它的外观和性能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作为普通用户、网友,我们并不需要理解液晶显示器是怎么制造,生产过程和成本是怎样的。
但是,了解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的基本术语,无论是对自己购买显示器还是帮同学朋友解决疑难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下液晶显示器的基础知识。
亮度亮度的学术单位是cd/m2(坎德拉[candle]/平方米),如250cd/m2是表示与在1平方米的面积里点燃250支蜡烛的亮度相等。
由于人的眼睛接受的最佳亮度为150cd/m2,但是显示器的亮度会受外界光线影响,因此制造时需要制造亮度比较高的显示器。
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阴极射线管( 背光源 )来决定,TFT-LCD的亮度值一般都在200~350cd/m2范围。
虽然技术上可以达到更高亮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为太高亮度的显示器有可能使观看者眼睛受伤。
图:亮度表示它在显示全白画面时所能到达的最大亮度目前基本所有的22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参数都能够达到300cd/m2的数值,在实际应用时候能够达到250cd/m2左右的水平,技术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时期。
对比度对比度的定义为最大亮度值( 全白 )除以最小亮度值( 全黑 )的比值,对比值越大则此显示器越好。
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可以反应出显示器是否能表现丰富的色阶和画面层次。
对比度越高,图像的锐利程度就越高,图像也就越清晰,显示器所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越鲜明、层次感越丰富。
图:低对比度和高对比度产品演示效果对比不同的测试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测试显示器全白和全黑画面时的情况不一样,得出的对比度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因此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测试标准问题,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测试对比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先让显示设备全屏显示白色,测量亮度值;再全屏显示黑色,测量亮度值,得出对比度值,也叫全开全关(Full ON Full OFF)对比度。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动态对比度是基于动态背光调整,根据画面明暗来调整背光亮度,实际上只有在这种测试方法下才能得出所谓动态对比度。
第二种:来自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的测试方法,显示16棋盘格黑白相间图案,分别在屏幕上各个方块处测定黑色亮度和白色亮度,以平均值得出的对比度值可称为ANSI对比度,按照ANSI方法测试的对比度成绩最低,因为白色区域的光线将会影响到黑色区域的亮度,从而成为考验最为严格的测试方法,尤其对等离子显示器件而言。
同样的显示器,此种方法下测试的对比度就大约只有270:1。
动态对比度释疑最初动态对比度主要是应用在投影机(动态光圈控制)和液晶电视上,用以降低昏暗场景中黑色亮度或者提高场景中的最大亮度,从而提高视觉享受。
从“动态对比度”技术发展的雏形以及它实际带来的效果来看,它的最佳应用范围应为应用于视频播放应用上面。
前面我们说过动态对比度只在FOFO对比度测试时有效,下面我们演示5倍背光亮度调节功能是如何将500:1的液晶面板提升到2500:1的:全白亮度画面保持不变,全黑画面最大亮度降低为原来的1/5,就可以实现动态2500:1的对比度了。
要是全黑画面最大亮度降低为原来的1/10,那么一台5000:1的显示器便出炉了。
由于相同尺寸的液晶面板全白最大亮度亮度几乎是相差无几的,所以“动态对比度”的水平反映的其实就是各大显示器厂商对全黑画面时背光的控制水平:从目前的水平来看,三星的全黑画面背光控制水平是最高的,其次到LG、然后到AOC、飞利浦、优派以及明基这四家厂商。
目前所有的“动态对比度”技术实现时都需要面对一个重要的商榷的问题:背光变化速度。
简单地说,就是“动态对比度”功能必须面对全黑画面下背光由正常变化转成最低亮度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长短问题。
忽明忽暗,是动态背光调节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亮度调节速度的快慢也是这个技术发展的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最新的影院投影机已经能做到以1/60秒作为步进来调节(动态光圈控制),跟场景变化速度一样快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由于使用动态场景分析背光调节的应用面比较窄,基本上只针对欣赏电影类节目有帮助,要是在看照片的时候亮度时而变化,使用者恐怕会崩溃,因此各家显示器都把动态背光设立独立选项或者只有在影视模式中才可以开启。
动态对比度关动态对比度开开启动态对比度后我们发现画面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
但客观来说表现影片时开启动态对比度画面的细节反而有一定的损失,例如画面左下角变得更暗,一些场景细节便看不清了。
总的来说动态对比度被厂商炒作得有些言过其辞,事实上对整机性能的指导意义不大。
色域显示范围大多数消费者在挑选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为选择色彩表现好的,总是刻意挑选16.7M色的产品。
其实一台显示器的色彩是否丰富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色域范围,其次是伽马曲线对还原准确性的影响,所谓16.2M色和16.7M色并非决定因素。
色彩的基本组成原因非常简单,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颜色的基本组成原理,如下面图中的这两个红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乍一看,它们都是一样的红色,但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们在好几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两球都是红色,但上球的颜色较为明亮,下球则较暗。
还有,上球的颜色显得鲜艳。
可见,即使两球看起来都是红的,但它们的颜色却是不一样的。
当将颜色分类时,它们可以以构成颜色的三个属性来表示,即: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鲜艳度)。
色调——红、黄、绿、蓝等色调构成了色环……苹果是红的,柠檬是黄的,天是蓝的,这就是我们大家以日常用语对颜色的判断。
我们用色调这一术语在色彩世界里把颜色区分为红、黄、蓝等类别。
还有,虽然黄和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但是把黄和红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橙色(有时称之为黄-红);混合黄和绿产生黄-绿;混合蓝和绿则产生蓝-绿,等等。
把这些色调衔接排列,就形成如下图所示的色环。
亮度——颜色有阴暗之分,颜色的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当比较各种颜色的亮度(颜色的明亮程度如何)时,颜色就有明亮和深暗之分。
例如,将柠檬的黄色和葡萄柚的黄色来说,毫无疑问,柠檬的黄色就比较明亮。
把柠檬的黄色和欧洲甜樱桃的红色相比,显然,也是柠檬黄比较明亮。
可见,颜色亮度的测量与色调无关。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图2。
图2是图1沿A(绿)B(紫红)直线切开的剖面图。
可以看出,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越往上去,色彩越明亮,越往下去,则越深暗。
色饱和度——色有鲜艳和阴晦之别,色饱和度由中心向两侧变化……再来说说黄色。
柠檬的黄色和梨的黄色相比较又如何?你可能会说柠檬的黄色更明亮一些,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的差别就是柠檬的黄色显得鲜艳,而梨的颜色则显得阴晦。
这种差别称之为色饱和度或鲜艳度。
从图2可以看出,紫红和绿两色的饱和度分别由中心向两侧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变化。
离中心越近,色彩越阴晦;离中心越远,则越鲜艳。
图3标出了一些常用的描述色彩亮度和色饱和度的形容词。
至于这些形容词表达了什么,请再看一下图2。
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构成一个色立体如果我们用亮度的变化作为色环的主轴,用色饱和度的变化作为色环的副轴,则会发现……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将此三属性放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三维立体,如图4。
色调形成该立体的外缘,亮度作为中央主轴,而色饱和度作为水平横辐。
世界上一切的颜色均分布于如图4所示的主体周围,于是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色立体,由于色饱和度各梯级的大小对每一种颜色色调和亮度来说都是不等的,因此色立体的形状为复杂,但却能把色调、亮度、色饱和度的关系以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得清清楚楚。
综合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色彩的立体表达形式很好理解,我们如在色立体上寻找苹果的颜色的话,刻意发现该颜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相交在红色区域内。
通过刚才的表达之后也许一些读者略微明白色彩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了:没错,为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建立标度之后,我们就能用数字来表示颜色了。
这也是色彩分析仪能够准确表达颜色的一个核心基础思想。
结论:色饱和度成决定色彩好坏关键由于色调、亮度这两项参数对于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来说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色饱和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色域范围成为决定LCD色彩好坏的关键。
从下面实际对比应用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在更深一层次的色彩表现上,比如下面第一张图片中美女的红润肤色、第二张图片中美女偏冷肤色的深度上……,广色域的LCD产品可以比普通色域的LCD产品表现出更好的色彩。
左:广色域右:普通人脸通红,是体现人像还原能力的基本条件,显然,IPS脸色和肤色更加真实,而TN 屏色彩则表现得有点淡。
左:广色域右:普通响应时间响应时间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即液晶颗粒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时间,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两部份,而通常谈到的响应时间是指两者之和。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LCD响应时间都已经达到8ms 以下,某些高端产品响应时间甚至为5ms,4ms,2ms等等,数字越小代表速度越快。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只要购买8ms的产品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日常应用的要求,对于游戏玩家而言,5ms或更快的产品为较佳的选择。
响应速度也并非越短越好(较短的响应速度需要通过降低液晶粘稠度或增大驱动电压两种方法来实现,但是降低液晶粘稠度会导致显示的色彩变淡、不够鲜艳,而增大驱动电压则会降低真实色彩的还原能力),同时LCD画面拖影现象也并非单纯由响应时间这个因素决定,加上大部分的厂商的22英寸以上宽屏液晶显示器产品在响应时间上都达到了5ms以上的水准,对于响应时间这个炒作已渐渐沉静。
图:左为更快速的响应时间的产品、右为普通响应时间的产品显示器厂商标识的响应时间大多数为典型最高值,全程平均响应时间更考验显示器厂商的技术响应时间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两部份,而通常谈到的响应时间是指两者之和。
而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就是相对早期的黑白响应时间而定义的,因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极少出现全黑全白的转换,这样显然不够合理。
灰阶响应时间明显更能反映动态效果。
由于灰阶响应时间的数值更高,所以一般显示器厂商在性能参数上标识的响应时间一般都为灰阶响应时间。
图:显示器上面标识的响应时间通常指灰阶响应时间我们先来看一组理论情况下不同响应时间每秒钟能显示的画面帧数的数值: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2.5帧画面8毫秒=1/0.008=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5毫秒=1/0.005=每秒钟显示 200帧画面4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250帧画面2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500帧画面我们可以发现,在理论的数值下,传统16ms的响应时间能够满足大部分电影或者游戏时的帧数表现了,但是为什么一些8ms或者5ms的液晶显示器在进行游戏或者电影的时候还会感觉到画面延时现象呢?前面我们提到灰阶响应时间是相对早期的黑白响应时间而定义的,因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极少出现全黑全白转换现象,这样转换显然不够合理,灰阶响应时间明显更能反映动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