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胜街
- 格式:docx
- 大小:17.72 KB
- 文档页数:3
红色文化教育馆观后感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教育馆观后感内容(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红色文化教育馆观后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有幸参加了监利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此次红色教育活动包括参观长胜街和列宁小学,每一项活动都无不让我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颤。
还没来红安前,仅听同事们聊起过,那是个独一无二的将军县,前后不仅出过200多位将军,还出了2位国家主席。
因当时思想觉悟不够,并没在意。
通过对长胜街和列宁小学的参观,我深深被先烈用鲜血乃至生命改写的新篇章所震撼。
小小的红安县,出了8位上将,223位将军,2位国家主席,全县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有在册烈士22522人,别说放在中国它是第一,就是把它放全世界去比,也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我能感受到革命者无畏无惧的精神。
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她讲到许世友同志著名事迹,其中“生前尽忠,死后尽孝”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的忠孝两全的决心。
在我们当今的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这种忠孝两全的儒家传统思想已经越来越缺乏了。
因此,我们需要去大力宣扬和传承这种伟大的思想。
让社会、让中华民族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去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
在著名的“黄麻起义”中,中共党员张南一,秦绍勤等同志,他们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奉献。
为了革命,他们不畏惧牺牲。
在敌人的诱惑和酷刑下,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不为金钱,女色所诱,不为酷刑所动。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红安精神”——“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即“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他们的壮举令人钦佩,让人肃然起敬!再次想到当今时代,部分人为自身利益,去抠挖人民,为了自身利益,去出卖亲友,甚至为自身利益,去出卖党,出卖国家。
如此低劣、龌蹉的行为,与“红安精神”对比起来,不得不让我们唾弃,不得不让我们痛彻心扉!我深深意识到一个无光荣历史,无英雄的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一个有着光荣历史,有着伟大英雄的民族若不去学习,不去传承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专家评审会致辞导语:专家就是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
我们称他(她)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专家有两类,一是有胆识战略专家,二是有突破能力的业务专家。
专家评审会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市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的同志们来参加这次“运城市大西高铁客站周边片区控制性规划”评审会,我们感到万分高兴。
在此,我代表运城市盐湖区委、区政府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诚挚地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盐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地敬意和衷心地感谢!盐湖区地处黄河金三角的中心位置,东连夏县;西临永济、临猗;南依中条山,与平陆芮城为界;北傍稷王山,同万荣、稷山、闻喜接壤。
是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晋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魅力运城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的核心所在。
全区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人口63万,其中城市人口21万,农业人口42万,辖7镇6乡9个办事处,314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境内涑水横贯,川岭相间,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环境,适林牧、宜粮棉,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梨、果生产基地。
盐湖区因国之大宝——盐池而得名,包括历史上的安邑县和解县区划,XX年撤地设市时由运城市易名为盐湖区。
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物贸发达,素有“三藩都会”之美誉,是晋陕豫物流集散地。
这里交通发达,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盐湖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盐湖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在“主打工业经济,优化特色农业,强化商贸旅游,推进城市带动”的经济发展思路指引下,通过全力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例稳步上升。
去年,省委提出要把运城建设成山西省向东向西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盐湖区被确定为全省的综合经济改革试验区,市委领导同时提出要把盐湖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集中区域,这些都为我区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和难得的机遇。
游七里坪长胜街的作文
《游七里坪长胜街》
早就听说七里坪的长胜街特别有意思,一直想去逛逛。
这不,终于找了个机会去了一趟。
一走进长胜街,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过去。
那古老的街道,斑驳的墙壁,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我慢悠悠地走着,东瞧瞧西看看。
走着走着,我看到有一家店铺,门口摆着好多奇怪的小玩意。
我好奇地凑过去,这一看可不得了,竟然发现了一个小时候玩过的铁皮青蛙。
哎呀呀,这可真是勾起了我的回忆啊!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谁的青蛙跳得远。
那时候,能拥有一个铁皮青蛙,感觉可神气了。
我拿起这个铁皮青蛙,仔细端详着,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在院子里玩耍的情景。
我越看越喜欢,就忍不住和老板砍起价来。
老板也是个有趣的人,和我你来我往地逗着乐,最后我开开心心地拿着铁皮青蛙继续逛长胜街。
这一路上,我还看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有古朴的农具,有精致的手工艺品,每一样都让我觉得新奇。
我就这么慢悠悠地逛着,感受着长胜街的独特魅力。
等逛得差不多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次游长胜街,可真让我难忘啊,尤其是那个铁皮青蛙,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逛逛这条充满故事的长胜街。
湖北最美的十大古镇介绍提起古镇,你还想着乌镇,西塘,那你就OUT啦!湖北古镇才是最美的!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湖北十大绝美古镇,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北十大绝美古镇湖北绝美古镇1、黄花涝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兴教路附近距离武汉市中心:约30公里票价:免费特色:毗邻府河湿地,还可以烧烤露营,村旁的农家菜非常地道特色美食:鸡汤,韭菜炒鸭蛋,红烧鳝鱼,蒸虾黄花涝这是一片很有韵味的土地,不大的小镇坐落在长江的支流——府河边,从高处远远望去弯弯的府河很象美丽的月牙泉。
湖北绝美古镇2、柏泉古镇历史:殷商时期,至今3000多年地址: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银柏路附近距离武汉市中心:约34公里票价:免费特色:古井古寺及古寺旁的修旧如旧明清风格的古村落特色美食:桑葚园的桑葚,草莓,藕汤,柏泉干鲇鱼鲢鱼、板鸭等农家野味茅庙集已找不到旧日痕迹,新石板路还须若干年或能踏出历史韵味来;路两边的仿古建筑漆色亮丽华美异常,整体规划颇有内涵。
湖北绝美古镇3、木兰古门历史: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姚集镇仁和村古门风景区距离武汉市中心:约70公里级别:AAA票价:50元特色:湖泊半岛、峡谷瀑布、山地沙滩、奇峰怪石等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特色美食:古门三鲜、黄金饼、腊肉泥蒿、千张肉丝、农家小炒肉、香煎大白刁木兰古门风景区有“武汉小黄山”的美誉,是武汉市唯一石景区。
这里有武汉最奇的天然石景;最长的森林峡谷;最高的飞叠瀑布。
湖北绝美古镇4、大余湾村历史:始于明末清初地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风景区距离武汉市中心:约80公里票价:60元特色: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特色美食:糖蒸肉,黄陂三鲜,糍粑,香椿炒鸡蛋,萝卜干煨排骨汤,白菜薹炒豆丝,锅巴、米汤浠饭小桥流水、青瓦飞檐、鸡鸣狗吠、锅巴米粥……走进大余湾,现代都市的喧嚣浮躁被置诸脑后,剩下的,是对能在水墨画般乡村里闲适定居的羡慕与神往。
湖北绝美古镇5、刘家桥村历史:明代崇祯三年始建地址:咸宁桂花镇境内距离武汉市中心:约90公里票价:免费特色:依山伴水而建,明清古庄园建筑特色美食:砧板剁,刁子鱼,香煎小白刁,烩爆野生蕈糍粑,通山包坨远望刘家廊桥,古朴典雅,碧葱葱,几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脉白泉反照,有道不尽的诗情画意。
湖北红安长胜街观后感《湖北红安长胜街观后感》篇一嘿,前几天去了湖北红安的长胜街,那感觉就像一下子穿越回了过去,真的超级震撼!刚到长胜街的时候,我就被那种古旧的气息给包围了。
街道不宽,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感觉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两边的房子大多是那种老式的木质结构,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跟我低语:“嘿,小家伙,我可是见证了好多好多的事儿呢!”我走进一家小店铺,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红色纪念品。
我拿起一个红军的小徽章,在手里把玩着。
这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以前那些红军战士们,是不是也戴着这样的徽章,在这条街上匆匆走过,心里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呢?也许他们那时候根本顾不上看一眼街边的风景,一心只想着怎么把敌人赶跑。
长胜街就像一个红色的历史博物馆,静静地展示着红安人民的英勇事迹。
我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希望。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斗争,我就想啊,要是换做我,我能做到吗?我可能会犹豫吧,毕竟现在的我们过惯了舒服的日子。
走着走着,我听到街边一位老人在给一群小孩子讲过去的故事。
老人讲得那叫一个激动啊,手舞足蹈的。
他说:“当年啊,红军就在这长胜街上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那子弹就像雨点一样,可是咱们红安的子弟兵,没有一个退缩的。
”我听着听着,心里就涌起一股敬意。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之前那些小烦恼啊,就像过眼云烟一样。
和革命先辈们经历的生死考验比起来,我那些因为考试没考好或者和朋友闹别扭的事儿,简直就是小儿科。
但是呢,我也有一点小疑惑。
现在我们都在大力发展经济,这样的红色景点会不会慢慢被人遗忘呢?不过再一想,只要我们还在传承红色基因,像这样的地方就永远不会被遗忘,就像一颗星星,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
我在长胜街逛了好久,离开的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
这条街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红安人民的勇敢和坚韧。
我想,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来这里寻找那些被岁月沉淀的力量。
红安参观有感——王皓然本周日我们经管院95名师生乘坐大巴来到素有将军县之称的红安县,来学习革命烈士的精神和思想和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
大巴轰轰地跑在路上,我还因早上起了个大早而在车上哈欠连天。
2个半小时的奔波我们首先来到七里坪的长胜街。
这里是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秦基伟、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历史浓厚,革命的红色源泉。
长胜街的建筑依旧保留苏区的风格,里面的遗迹保存完好,苏区当时当时的工会,银行,指挥部。
只是当时的人已经不在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他们生活的痕迹和他们在那种环境下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精神。
参观时,我想起了刘禹锡写过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同的是我们的革命遗迹我们是不会遗忘的,我们的先烈是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的。
游览过七里坪我们下午来到红安烈士陵园。
这里安息这上万名的革命烈士,里面有一面14000人的烈士墙,那一行行的名字震撼人心,其中还有很多无名氏的烈士,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路上他们甘愿牺牲,这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我们现在的共产党员不知是否还能和他们一样做的到呢?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又参观了董必武和李先念纪念馆,两位革命领导人的经历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无论身居何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党的宗旨。
参观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从中学到的东西和值得自己反思的东西却很多。
时势造英雄,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一位位伟大的先烈,但是如果不是人们自身的努力,不是自己的正确抉择和他人正确的引导,哪怕是时势,恐怕也是会造就无名小辈甚至是卖国贼。
我们现在身处的环境,和平是主题,已经不能给我们通过战争来使自己扬名的机会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好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后也不会出现将军村了,但是以后会出现优秀党员寝室,优秀党员模范等。
我们去参观不是为了一味感叹某某某多么艰苦,最后功成名就。
而是要去学习他们,择其贤者而行之,把他们的精神领悟到自己的身上。
]潍坊古街名、古地名览胜声明:原先本人写的《潍坊古街名、古地名览胜》改进版和初版,发表到网上后不断被人转载,深受网友喜爱,后来查了资料后好多地方不对,本人深表不安,今在此通知各位,希望不要再以讹传讹,恐怕误导大众,现在本人将原先的文章修正后发表,希望各位能够看到本公告后改正。
本篇文章地名基本上99%的正确。
谢谢!布袍宽现在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区面积跟民国初期已扩展了多倍,当时的潍县城区仅仅是东到潍州路,西到永安路,南到人民街,北到北宫街,现在好多老地名街名在城市的新的城市规划当中渐渐消失,兹将过去的地名重新提起,以供那些热爱潍坊历史人们参考。
先说老潍县城的县治:潍坊在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潍州,明洪武九年改为潍县,老潍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它是被白浪河一分为二,是少有的双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河西城里的城堡形状像龟(中间高四周低),河东东关的城内形状像蛇,龟蛇应玄武之意。
河西建置悠久,潍县城的城墙创于汉代,系堆土夯打而成,明末时为防御清兵改为外部砌石,城墙上设炮台二十八处,垛口一千六百处。
城里城门有四座:北为望海门,南为安定门,东为朝阳门,西为迎恩门。
东关坞有城门7处:东曰升曦,西曰庆城、通济,西南曰奎文,南曰鸣凤,西北曰耀武,北曰游麟。
西城(城里)的街道以大十字口为中心,有大小街巷四十八条。
城门上都建有城楼,用以了望,即为谯楼。
明清时期的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潍县西城城墙周长九华里。
因为建城墙需要大量的土方,所以就地取材,附近取土开挖,于是就在城内的四角形成了许多大湾,比如说荷花湾、蝴蝶湾等等。
在城外形成了宽两丈,深五尺的护城河(老百姓叫月河),到1948年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山东兵团解放潍县时,东城城墙的高度是七、八米,西城城墙高十二、三米。
东城城墙在清咸丰以前是土城,咸丰后创建三合土城。
东关城内街巷繁多,有九街十八巷之说。
其实远不止这些,商业集中地以东门里大街为主。
红安七里坪长胜街观后感去了红安七里坪的长胜街,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过去,还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呢!刚到长胜街,就像走进了一个红色的历史画卷里。
古旧的街道,青石板路,街边那些老房子,虽然看起来有些岁月的痕迹,但却透着一股精气神儿。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仿佛都在跟你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走进街边的一些旧址,就像是打开了历史的大门。
那些简陋的房屋里,摆放着的旧物件,让人不禁想象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里的生活。
他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的胜利努力奋斗,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我看着那些破旧的桌椅,心里就在想,当年的革命者们是不是就在这张桌子上策划战斗,在那把椅子上商量着怎么为老百姓谋福利呢?而且呀,这条街上的氛围很特别。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一到那里,就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热血和庄严的气息。
可能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太多英雄的记忆吧。
我看到一些老人在街边坐着晒太阳,他们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长胜街岁月的刻痕,说不定他们从小就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里还有很多纪念馆之类的地方,里面陈列着的那些文物和照片,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那些照片上战士们坚定的眼神,那些锈迹斑斑却充满故事的武器,让我对当年的革命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以前觉得革命胜利是书上的几个字,来了长胜街才知道,那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换来的。
走在长胜街上,我还在想,这条街就像一个时间的胶囊,把红安的红色基因牢牢地封存起来,然后在今天又打开,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个红色的教育基地,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反正呢,红安七里坪长胜街这一趟走下来,我感觉自己收获满满,对那段红色的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也更加热爱这片充满英雄故事的土地了。
忆峥嵘岁月——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也是英雄的土地。
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孕育出223名共和国开国将领。
其中,有郭天明、周纯全、王建安、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王诚汉等7名上将,还有10名中将和200余名少将。
从这里,在1955年至1988年间授衔的将军共有61位,居全国之首;从这里,走出了三支红军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
这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14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其中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
因而,人们誉称这片热土为“将军县”。
这里就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红安,过去叫黄安,它位于大别山的东段、鄂豫皖交界处、。
红安建县于公元1563年,战火曾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无人区”从县北一直延伸到县南。
在战火纷飞中,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大本营。
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
红安,奇峰连绵,山清水秀。
自古以来,这里不仅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留连于此。
他笔下的著名诗句“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把天台奇景推入了仙境。
高耸入云与大别山相接的天台山脉,构筑成天然的战场。
当年为了祁祷太平军打胜仗,人们把七里坪的那条街道街称为“长胜街”。
岁月流逝,革命战火又给七里坪留下了巨大创伤,国民党和日寇先后8次火烧七里坪,四处残垣断壁。
解放后,党和政府先后多次拨款修缮七里坪的中心——长胜街,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长胜街仍然完好地保持了清未民初小镇建筑特色。
山石铺路,木门涌扇,青瓦出檐,这一切,记录着百年革命的历史云烟。
七里坪长胜街全长500多米,老街两旁都是徽派民居。
如今,长胜街仍保持着苏维埃时期军政机关的原貌:药局、理发店、食堂、银行……都是旧时的模样。
长胜街共有18处革命遗址,每一处遗址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湖北红安长胜街观后感《湖北红安长胜街观后感》去湖北红安长胜街游览之前,说实话对这地方没有太多了解。
当真正踏上这条街,就像走进了一部活着的历史书。
一走进长胜街,看到那古旧的街道和两边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我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街道上的标语,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斑驳,但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那振奋人心的话语,当时我就想到在那个年代,这些标语一定给无数的人带去希望和斗志。
沿着街道往前走,有一些保留下来的老店铺。
看到那些简陋的店面布局,我能想象到当时人们简单且充满热血的生活气息。
其中有一家小小的放着一些旧物的店铺,里面陈列着几件带着补丁的衣服和破旧的草鞋。
面对这些物品,那个场景让我心中五味杂陈,很难想象当年革命先辈就是穿着这样破旧的衣物,在艰苦的条件下同敌人作战,而他们依然饱含坚定的信念。
还有一处当年革命办公的地方,屋内那简单的桌椅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看着那桌子上摆放着的纸笔和旧灯具,我好像能看到当年革命者们在这微弱的灯光下商讨作战计划,写写画画的情景。
这时候,我对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革命胜利的决心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同身受。
在长胜街穿梭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里见证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有时还会为一些琐碎的事情抱怨生活。
可是和当年在长胜街奋斗的先辈们相比,我们所经历的困难简直不值一提。
看完长胜街后我明白了,正是这些先辈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珍惜现在的同时也要努力为更美好的将来奋斗。
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来这里感受这段厚重的历史,它就像一座灯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土地革命时期,七里地区在郑位三、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等发动和领导下,革命活动风起云涌。
农协会、农民自卫队纷纷成立,打土豪、惩恶霸等革命活动如火如荼。
七里坪的长胜街成了革命中心,1926年在长胜街“柯义生”杂货店的店员郑行瑞为了配合农民运动,在潘氏祠堂成立了“七里坪工会”,并任工会主席,成立了工人纠察队,随后又成立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障机构,黄安县及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
工农运动开展以后,为了惩治土豪恶霸,1927年4月初,在长胜街的南庙成立革命法庭,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依法惩治了七里地区大土豪阮纯青、李介仁,镇压了七里坪商会会长李业阶等反动派,大长了工农协会的志气,有效打击了反革命的反动气焰,法庭遗址至今尚存。
2002年5月14日董必武法学研究会与会专家参观了这个法庭后都赞叹不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
1927年7月,中共黄安县委在长胜街南门外文昌宫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拟定《中共黄安县关于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指示的报告》和《中共黄安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计划》同年11月1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七里坪也因此成为起义队伍的重要集结点。
轰轰烈烈的黄麻暴动在七里坪掀开了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最早武装暴动之一,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1930年党中央鉴于鄂豫皖地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了指导革命顺利发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
员的身份来鄂豫皖苏区,在七里坪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经鄂豫皖特委研究决定,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把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
并在长胜街48号建设“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
发行纸币壹元、伍角、贰串3种,铜币面值伍拾文1种,油布凭票(经济公社流通券)有壹串文、贰串文两种。
在长胜街49号设立中西药局,为红军医院供应药品,保障了伤病员的治疗,在长胜街52—54号创办了鄂豫皖特区第一个苏维埃经济公社,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用品。
长胜街29号设立饭堂合作社,相当于招待所,持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的可免费就餐,并在河街创办了鄂豫皖苏维埃小学,当时命名为“列宁小学”。
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有3万多人,指挥部驻在长胜街,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革命战争年代,七里坪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七里坪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资源,长胜街就是其中之一。
七里坪是中国革命的著名老区,革命遗址遗迹极为丰富。
1988年被国务院
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2年载入全国历史名镇史册,而长胜街又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一条街。
解放初,由于建设需要,南北城门楼已拆除,街道石条已撬走,居民建房有的改变原样,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长胜街的文物保护,并成立了“七里坪文物管理所”,加强了文物保护,特别是2002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长胜街进行重点修复,同年3月,县政府决定投资100万元修复南北城门楼,恢复石条路面,扩宽下水道,修复街道立面,规范管线,充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复原陈列及辅助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