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小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18.46 KB
- 文档页数:4
精准扶贫知识100题及答案
一、精准扶贫知识100题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实施更精准的调查与统计,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采取精准化措施,精准辨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以达到实现受帮扶对象准确把握和针对性脱贫的目的。
2.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有哪些?
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更准确地把握贫困人口的分布;(2)更准确地把握贫困原因;(3)更准确地识别穷困户;(4)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有效地改善贫困状况。
3.实施精准扶贫有哪些方法?
实施精准扶贫的方法主要有:(1)以受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为重点,加大精准调查与统计力度;(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精准扶贫;(3)开展精准脱贫项目,把资源引向贫困群体;(4)深入开展教育、医疗、就业等精准扶贫活动;(5)建立精准扶贫应急预案,及时解决抗击自然灾害和民生突发事件等。
4.精准扶贫的五大优势有哪些?
(1)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源,发现贫困的真实脸貌;(2)有效的分配资源,最大程度的缩小贫困洼地;(3)更加有效的抗击贫困,改善贫困群体生活;(4)实现国家贫困缩减目标,实现脱贫攻坚目标;(5)加大投入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从而确保贫困人口平稳脱贫。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1. 简介精准扶贫政策是指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确的识别和帮扶,旨在打破贫困群众的发展瓶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该政策是中国政府在减贫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在贫困地区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2.1 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
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估贫困人口的贫困水平,确保扶贫政策的目标对象准确无误。
2.2 实施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可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政府为此提供财政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2.3 推行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援助,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2.4 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精准扶贫政策还包括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保障和帮助。
政府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力度,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2.5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将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新的住房、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3.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贫困家庭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4.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尽管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第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三,教育和医疗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党务基本知识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9.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0.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11.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12.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3.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4.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15.三大攻坚战: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党员领导干部“三会”制度:参加所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联系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18.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上党课。
19.基层党组织换届: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至5年。
20.党费缴纳标准:农村无职党员0.2元-1元/月。
其他有职党员以月工资标准缴纳,3000元以下缴纳0.5%,3000元至5000元缴纳1%,5000元至10000元缴纳1.5%,10000元以上的缴纳2%。
扶贫名词01-精准扶贫:指按照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
02-精准扶贫目标:2018年全面脱贫,2020年建成小康。
03-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有保障。
04-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05-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06-扶贫手册填写六必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间、帮扶措施、帮扶成效。
07-精准脱贫九个一:一个明白袋、一份申请书、一份连心卡、一封公开信、一本扶贫手册、一张作战图、一份扶贫规划、一套入户核查资料、一份贫困户会议确认记录08-村出列“九有”:有主导产业,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有保障兜底措施、有坚强的基层组织、有集体收入、有减贫成效、有组织县乡脱贫自查验收09-村出列十项一票否决:无主导产业,道路未硬化,饮水不安全,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村卫生室不达标,村委会无房或危房、属于后进党支部,年集体经营收入未达到5万元,贫困发生率高于2%,群众满意度低于85%。
10-户脱贫五项一票否决:即“收入未达到脱贫标准,饮水不安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无房或危房,户、村均不认可脱贫销号”。
11-贫困村出列程序:1.乡镇初选。
每年年初,由各乡(镇)按照贫困村出列“六看”标准,组织对上年度逐村评估脱贫情况,形成出列贫困村初步名册并公示,上报县扶贫攻坚指挥部。
2.逐级核查。
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对拟出列的贫困村进行核查,通过后报宜昌市、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接受抽样核查,形成出列贫困村核定名单并公示。
3.出列销号。
在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扶贫专干,在全国扶贫开发管理系统中对贫困村数据进行更新出列。
12-贫困户脱贫程序:1、乡村自评。
关于精准扶贫的资料精准扶贫前提在于弄清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精准扶贫这本“好经”,需要精准的监督、指导;精准扶贫,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口袋”与“脑袋”要同时富起来。
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精准扶贫的前提在于提前摸清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古人的做法,今天仍值得参考与借鉴。
精准扶贫离不开精神扶贫同时,精准扶贫光有一腔热血还不够,还需深入思考系统性扶贫理念。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虑致贫之因、脱贫之法,而且需要考虑长久发展之策,在综合考察基础上制定全面的政策体系。
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帮助贫困人口从贫困走向小康、从小康走向富裕。
扶贫的关键是要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总值,制治通货膨胀,标本兼治。
产业扶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了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精准扶贫的背景:2013年11月,到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是“精准扶贫”的首次提出。
2015年10月,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精准扶贫的一些常识:1,六个精准: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九、扶贫常识1、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具体讲就是要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摸清脱贫需求的基础上,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把脱贫目标、扶贫措施和帮扶责任等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改以往扶贫方式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体现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
2、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3、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4、六个一批: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一批。
5、“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6、“三支队伍”建设: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7、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8、五证一册:“五证”:低保证、五保证、合作医疗证、养老保险证、农业综合补贴证;“一册”:《扶贫手册》。
9、雨露计划:以提高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雨露计划主要包括: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家庭劳动力扶持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等。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宣传100问来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责任编辑:友华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知识1.什么是精准扶贫?答:通过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等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落实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从而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是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一种科学扶贫方法。
2.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一有、两不愁、三保障”。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指的是什么?答:(1)扶持对象精准;(2)项目安排精准;(3)资金使用精准;(4)措施到户精准;(5)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6)脱贫成效精准。
4.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指的是什么?答:(1)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2)切实做到精准扶贫;(3)切实强化社会合力;(4)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指的是什么?答:(1)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5)易地扶贫搬迁到村到户;(6)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6.精准扶贫中要重点解决好哪四个关键?答:精准扶贫中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问题。
“扶持谁”,就是精准识别、锁定对象。
“谁来扶”就是细化任务、明确责任。
“怎么扶”就是找准路径、对症下药。
“如何退”就是做到脱贫精准。
7.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指的是什么?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8.什么叫“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答:“一有”指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精准扶贫和贫困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发展,但仍有不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现象被称作贫困问题。
解决贫困问题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而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入手,对贫困问题作一详细分析。
一、精准扶贫的定义以及发展历程精准扶贫,指的是政府通过贫困户数据库,实施精确的扶贫政策,将有限的扶贫资源利用到最大化。
2013年,中国政府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将扶贫对象从“贫困人口”改为“贫困户”,并通过实施“一户一策”扶贫计划,更好地满足了贫困户的需求。
在2015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实现“一户不落、一个不掉队”的超低贫困率。
二、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特点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 签订扶贫合同。
政府将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作为扶贫合同的内容,同时提供贷款、技术培训等扶贫措施,鼓励贫困家庭创业就业,逐步摆脱贫困。
2. 发放产业扶贫资金。
政府通过发放产业扶贫资金,鼓励贫困家庭发展农牧业、加工业等产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3. 实施教育助学政策。
政府通过减免学费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其未来的发展机会。
4. 改善基础设施。
政府通过修建村级道路、供水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其经济发展。
三、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尽管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数为551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548万。
同时,农村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贫困家庭数量也较为惊人。
四、如何进一步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精准扶贫政策的力度。
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实施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
同时,应更好地整合财政资金,确保扶贫工作的资金来源和流向。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如下:
1. 定义:脱贫攻坚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从而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2. 目标:2024年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贫困县退出贫困。
3. 政策和措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摆脱贫困。
4. 精准扶贫:采取“识别、帮扶、退出、巩固”四步走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细化贫困线标准、建立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精确识别贫困户等方式,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5. 产业扶贫: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农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形式,提高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
6. 就业扶贫: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通过提供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支持创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7. 教育扶贫:提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持,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提供助学金、提供减免学费等,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8. 督导和评估:建立健全督导和评估机制,加强对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真实性。
9. 改革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提高脱贫攻坚的科学性和成效性。
10. 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果是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的基本标准
精准扶贫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扶贫对象的确定:精准扶贫要精确确定贫困人口的范围和具体分布,通过科学的贫困线标准和方法,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避免对非贫困人口的误扶误扶。
2.扶贫措施的精准性:精准扶贫要根据不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包括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
3.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精准扶贫要确保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和管理,防止和挥霍现象,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惠及贫困人口。
4.扶贫成效的监测评估:精准扶贫要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对扶贫项目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5.扶贫的可持续性:精准扶贫要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和增加贫困人口的可持续收入,实现脱贫的长期目标,避免继续依赖外部扶贫资金的局面。
贫困户出列按照“三有、七保障”标准
“三有”:
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稳定达标的可支配收入。
②每户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③有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七保障”:
贫困户有安全住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安全饮水保障、生活生产用电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有低保五保保障。
贫困村出列按照“四确保、九有”标准
“四确保”:
①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②确保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
③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④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确保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九有”:
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1-
“铁八条”:1、对在各种账、表、册、卡上把关不严、数据失真、逻辑不清、弄虚作假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2、对县、镇、村工作队未能如期兑现军令状、完成脱贫出列任务的一律追究问责;3、对乡镇、村和有关部门宣传落实政策不力、执行错位,帮扶措施不到位、执行不及时,未和群众见面、入户,没有发挥真心、真情、真帮扶作用,不敢、不会、不愿抓落实,搞“规划脱贫”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4、对部门各自为阵、借故截留资金、阻碍资金整合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5、对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在工作中不细致、程序不规范、脱贫规划和计划制定不精准,导致情况不明、数据不准、成效不大、群众满意率低的一律追究问责;6、对在工作中蒙混过关、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搞“数字脱贫”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7、对以权谋私、插手项目安排、暗箱操作、优亲厚友,以及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截留、滞拨、擅自调整使用扶贫资金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8、对失职、失责、敷衍塞责、消极怠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致使目标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违反驻村帮扶规定、无故缺岗、脱岗、出勤不出力,以及抓问题整改不力、导致问题频发、造成不良影响,搞“形象工程”的干部一律追究问责。
-2-
国家贫困收入线:2855元/人/年;(贫困线)
最低生活保障线:2820元/人/年;(低保线)
2016年房县脱贫收入线:4500元/人/年;
2016年湖北脱贫收入线:5500元/人/年;
精准扶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坚持”
1、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扶贫的“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扶贫的“五个坚持”是:
(1)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
(2)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
(3)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
(4)坚持“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
(5)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
-3-
“四双”帮扶工作机制
“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
“双带”:市场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带动;
“双建”:建强基层组织,建设好基础设施;
“双促”:促群众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
“两不愁、三保障”
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