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配制酒案.pptx
- 格式:pptx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6
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案件名称: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案例概述:时间: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地点:某省A市被告人A某,男,40岁,系某企业老板,被控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该案件涉及了大量有毒、有害食品的制造和销售行为,给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案情细节:2008年9月,某省A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市民举报,有一家名为"B食品厂"的食品生产企业涉嫌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经初步调查,该厂涉嫌非法添加工业染料、食品添加剂和使用过期食材,生产出具有明显危害性的食品,并通过渠道销售到市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并与公安机关合作展开行动。
经过多次取证、调查走访,警方发现此案涉及面较广,分散在A 市多个地区,其中包括超市、便利店和小餐馆等。
调查过程中,警方在B食品厂实地取证,发现厂内贮存了大量的非法添加剂、染料和过期食材。
经化验人员鉴定,这些食材包含了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重金属和细菌等。
通过对销售渠道的追踪调查,警方在2009年初将销售该厂制造的非法食品的商家B某抓获。
经审讯,B某供述其从B食品厂购买了大量的制品,并销售到全市各个商超、小餐馆和小卖部等地。
据统计,仅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涉案产品销售额接近200万元。
2010年3月,警方全部侦破了该案。
B食品厂涉嫌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名成立,被告人A某被逮捕归案。
律师点评:这起非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凸显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对食品企业的严格监管力度的需求。
案件中,被告人A 某作为企业老板,在追逐利益的驱使下,以牟取不义之财为目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肆意制造、销售有害食品,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鉴于被告人的严重犯罪行为,法律必须依法严惩。
在此案中,被告人A某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利用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漏洞和监管不力,多次违法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给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应予以从严惩处。
麻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文章属性•【案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审理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原城北区、永新区法院并入)•【审理程序】一审裁判规则行为人利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并予以销售,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在利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过程中尚未加工完成即被公安机关查处的,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文麻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一)基本案情2012年8月起,被告人麻某某从广西百色市、宾阳县收购废弃固体牛油,销售给重庆邦明食品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精炼提高售价,2013年3月某日,被告人麻某某委托广西莫老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提炼牛油。
同年4月中旬,麻某某雇车将150吨的牛油运至广西莫老爷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进行加工。
2013年5月24日,办案民警从麻某某租用的仓库缴获牛油57.9吨,从广西莫老爷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缴获牛油约126吨。
经检验,查获的牛油不符合《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
(二)裁判结果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麻某某利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并予以销售,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但麻某某在利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过程中尚未加工完成即被公安机关查处,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麻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麻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法院评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犯罪行为作出了严厉的规定,且在“史上最严厉食品安全法”出台实施的大背景下,犯罪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除了有犯罪分子牟取暴利、投机取巧的心理,更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处罚力度较轻等有关。
本案对被告人麻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的处罚,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遏制一切形式危害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
销售有害有毒养生酒的案例
1. 产品成分不合格,有些养生酒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的原料或者添加禁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 营销欺诈,有些商家可能会夸大养生酒的功效,宣传虚假的医疗效果,误导消费者购买,这种行为不仅是欺诈行为,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 产品质量不达标,有些养生酒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细菌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滋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4. 未经批准的添加剂,一些养生酒制造商可能会添加未经批准的药物或添加剂,这可能会导致产品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这些案例都凸显了销售有害有毒养生酒的严重后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养生酒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
消费者也需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养生酒,以保障自身健康和权益。
左某某、李某某、谢某某、吴某某以制造、贩卖有毒酒的危险方法致人伤亡案文章属性•【案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审理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规则行为人明知工业用酒精兑成“白酒”食用后,对人体有危害,却为了牟取暴利,大量购买工业用酒精兑制“白酒”出售,造成严重后果,构成以制造、贩卖有毒酒的危险方法致人伤亡罪。
正文左某某、李某某、谢某某、吴某某以制造、贩卖有毒酒的危险方法致人伤亡案被告人:左某某,男,32岁,原系四川省大邑县二轻工业供销公司成都散酒批发部承包人。
被告人:李某某,男,41岁,原系四川省大邑县二轻工业供销公司成都草堂散酒销售点推销员。
被告人:谢某某,男,28岁,原系四川省成都市西城区白家塘街道办事处泰康五金交电商店经理。
被告人:吴某某,男,54岁,原系四川省大邑县二轻工业供销公司经理。
四川省大邑县二轻工业供销公司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于1983年10月在成都设立酒类批发部。
被告人吴某某通过私人关系,聘用被告人左某某为该批发部销售员。
1985年3月,左某某与吴某某签订合同,由左某某承包该批发部的白酒经营业务。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左向吴提出要用酒精兑制白酒出售。
吴明知左既无设备,又无检测手段,只听左说酒精是从出售食用酒精的大邑县社队企业局购进,便表示只要每月上缴800元,随便怎么搞都行。
合同签订后,左某某与被告人李某某合伙经营,并由吴某某批准,将李某某聘为该公司在成都的酒类批发部的推销员。
1985年3月至5月,左某某和李某某先后从大邑县社队企业局化工厂购得食用酒精20余吨,非法兑制“白酒”、“陈色酒”出售牟利。
1985年4月,左某某告诉李某某说,大邑县社队企业局化工厂的酒精不多了,而且涨了价,李即提出大家帮助找酒精,随后李托被告人谢某某帮助买酒精。
谢某某先后向凤凰山化工厂一门市部、成都市金牛区建辅材料经营部联系购买酒精,并且带左某某、李某某到成都市晨光化工商店看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