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研发的智能配电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3
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网智能化-客户需求侧关系的思考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可靠、经济和安全电力的需求。
同时,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新能源发展已成为必要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泛在电力物联网(PEP)的应用逐渐兴起,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PEP是指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全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环节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高效化与节能减排等功能的电力系统。
其中,配网智能化作为PEP的基础建设之一,是关键性任务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电网的智能控制、优化配电网的运行,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实现用户需求侧的集成管理和优化。
在实现PEP配网智能化的过程中,客户需求侧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客户需求侧指客户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是电力系统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核心。
客户需求侧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电力系统在智能化、高效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发展受阻。
因此,如何理解和应对客户需求侧关系,是PEP配网智能化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几点思考:首先,PEP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客户需求因人而异,例如,家庭用户对电压、电量、用电负荷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工业用户的需求也同样多种多样。
在实现配网智能化的相关措施时,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
如,在家庭用户中,可以使用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灵活实现各类电器的运行规划和优化控制;而在工业用户中,应重点考虑对负荷和电能消耗的监控、分析及合理设备调配等方面。
其次,PEP还需要重视客户需求侧的实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的需求变得更加迅速和复杂。
客户需要更实时地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反馈电力服务的不足,并期望能够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PEP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给予客户密切的反馈和优质的服务。
最后,PEP在考虑客户需求侧时,还应注重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IWOS)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Intelligent Web of Things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简称IWOS)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网状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分析平台等组成部分,实时监测配电网中的参数和状态,为电力系统运营商提供智能化的运维管理手段。
本文将就IWOS市场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消费量不断增长。
传统配电网面对复杂的运行环境和高负荷的电力需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因此,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的出现成为必然。
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和优势:1.实时监测与检测:IWOS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故障诊断与预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IWOS系统能够识别潜在故障风险,并进行预测,有效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
3.运维管理:IWOS系统能够提供设备管理、能耗分析、设备巡检等功能,帮助运营商提高维护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4.信息共享与协同:IWOS系统能够实现与其他电力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共享,促进电力系统间的协同运行和优化。
市场规模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X%。
这表明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目前,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外的电力系统设备供应商、物联网技术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
其中,国内市场主要由国内电力系统设备供应商占据,国外市场则主要由国际知名的电力系统设备供应商和物联网技术公司主导。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产品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智能电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从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角度出发,探讨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
1. 引言智能电网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先进的供电系统,通过集成感知、通信、控制和优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配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
2. 智能电网系统设计原理2.1 感知与监测智能电网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感知与监测,如电示值、电能质量、设备状态等,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
2.2 通信与数据传输智能电网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节点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包括电能计量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2.3 智能化控制与优化智能电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实时的控制与调度,实现对供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包括电能负载的均衡、电能供需的优化等,最大程度地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3. 智能电网系统关键技术3.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智能电网系统的核心技术,通过将电力设备与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相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在处理大量电力系统数据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供电系统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3.3 大数据技术智能电网系统需要处理海量的电力系统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存储、管理和分析,从而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3.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电网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支撑,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预测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花潇发表时间:2019-09-05T09:42:07.77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8期作者:花潇[导读] 配电网作为连接输电与用户的关键环节,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稳定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030012 摘要:配电网作为连接输电与用户的关键环节,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稳定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战略部署和建设的稳步推进,配电网需要承载的功能正在发生改变。
尤其是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效应凸显、电动汽车普及、异质能源系统融合、用户侧多样性用能需求增长,配电网的角色已由传统单向电能提供商向双向能量流动与高级服务转变。
关键词: 泛在电力物联网; 配电网; 智能电网1 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定义: 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
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机遇,提供价值服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将通过泛在感知、可靠通信和高性能信息处理与高级电力应用实现电网各环节、全电压等级的“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融合,提升系统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2 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功能作为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优化运行调控技术深度融合的复杂大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呈现出能量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交互耦合的特征,将深刻影响未来电网的运营模式,其总体体系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2. 1 感知层感知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神经末梢”。
其重要功能在于,采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深入设备,实现全面感知。
感知层设备包括电网一次系统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和二次系统的电能表、集中器等各类终端,以及用户侧多种多样的智能电器。
通过泛在感知所获取的海量数据使控制决策单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获知电网各个环节运行状态,使电网在面对诸如间歇性新能源并网、随机负荷投切、电动汽车时空集群效应时,能够实时掌握系统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评估安全运行风险; 同时,通过灵活调整电网拓扑,实时控制电源出力,优化用户用能模式,从而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与新型负荷的接纳能力,强化电网应对突发故障的容灾性。
输配电设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摘要:充分了解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优化电网管理能力、促进电网智能发展的前提。
目前,泛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和外部环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供应领域。
文章分析了泛在电力配电物联网建设的总体框架,回顾了输配电与的发展趋势,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输配电设备;泛在电力;物联网世界已经完全进入数据和信息互联时代,人们可以快速有效地访问各种信息数据,更快地学习行为模式和数据可视化,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更好地了解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大量新能源的出现,电网的形式正在从传统的交流电网向混合直流电网转变。
大量电力和电子设备的集成增加了电网的复杂性以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波动性。
随着电网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增加,以及对电力设备状态感知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电力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随着设备传感器、通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输配网设备向数字化转型是电网企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输配电设备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思路1.输电线路创建物联网。
其长度可以变化,并且在非常恶劣的操作条件下会受到多个气候区的影响。
此外,观察到的物体可能包含大量的物理空间,并且存在通信和电源问题。
监控和分析测量数据,以及监控通道、故障定位和飞机巡检数据集,包括大数据功能,如微气象监控和导线温度,其特点是实时和低强度数据传输。
避雷器和雷击闪络,如监测,是需要相对较少的实时监测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监控分段触点、长距离和小区块,以创建智能的全球物联网传输线路。
带有合成孔径雷达的遥感卫星可以对偏远地区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塔楼倾斜,异物入侵,输电线路山火等存在明显问题的广域部分,实施全面监测。
它主要用作嵌入式计算机设备,用于安装各种监控设备,如用于电力线路的分布式故障分类设备和用于飞机巡检和通道监控的温度监测设备。
公共无线网络将可用于数据传输,在对图像进行现场处理后,可以对宽带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以完全覆盖线路的所有运行条件。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周竹华,李明超(国网广安供电公司,四川广安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器原理和传感器技术,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变压器内部环境,并通过智能告警系统进行预警,从而防止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实现智能化监控与控制箱式变压器。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还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有 物联网;变压器;智能监测;智能化Transforme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ZHOU Zhuhua, LI Mingchaoan Power Supply Company, Guang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2023年11月10日第40卷第21期29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Nov. 10, 2023, Vol.40 No.21周竹华,等:基于物联网的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1.1.3 用户端需求说明用户端采用简单便捷的操作设计,以方便用户进行输入和系统结果输出。
客户端需要具备图形报表功能,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
数据显示界面需要多样化、直观化和简洁化,使用户能够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1.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总体架构采用了W 组件嵌入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现场一次设备数据的监测和故障诊断。
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平台在嵌入式多任务Linux 系统上运行,支持分布式数据管理,共享应用环境和提供信息交换[3]。
系统采用Java 2 平台企业版(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 2EE )软件模式,一方面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 )技术,另一方面融合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 ,C/S )技术,实现高效混合式系统。
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姚良黄欣钱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广泛应用到电网行业中。
这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基于传感器的电力系统升级转化为物联网系统,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的高效性、安全性和智能化。
鉴于此,本文对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引言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定位、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充分协调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有效运用感知、网络和应用层面体系结构,在检修设备、监测运行状态、智能化监管以及管理资产设备等环节获得理想成效,从而在技术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电力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1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概念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客户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具备极高的兼容性,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在电力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其运行的本质是进行数据信息快速共享,进而形成将虚拟数据进行具象化呈现的物理实体。
各类型实体相互合作,使所有信息能够得到第一时间反馈,以实现电网信息实时交互目的的电力生活体系。
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探究智能化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特征包括通信、感知以及部件运用控制、智能化云端决策,而具有神经系统这一功能的则是泛在电力物联网。
神经系统涵盖了中枢和周边两种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在人体全身范围内都有覆盖,与内脏和皮肤紧密相连,而中枢神经系统的职责与功能则是协调、决策与感知。
电网的智能化管理、运行和调配与中枢神经系统较为一致,泛在电力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周边神经系统,其本身的测量、传感等功能都是由大量神经末梢来实现的,其次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传输采集通信、智能化边缘计算等功能。
3物联网技术特点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借助数据通信以及通信射频识别技术所实现的网络技术,基于上述两种技术创建一个系统性的网络架构,并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为各个行业创建更适合未来发展的优势环境。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丁国旭摘要:配电网作为连接输电与用户的关键环节,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稳定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战略部署和建设的稳步推进,配电网需要承载的功能正在发生改变。
尤其是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效应凸显、电动汽车普及、异质能源系统融合、用户侧多样性用能需求增长,配电网的角色已由传统单向电能提供商向双向能量流动与高级服务转变。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电网;智能电网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1.1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定义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交互。
而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的信息互联和交互。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其本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的物理实体。
实体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使得有关物体相互感知和反馈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电力生产、生活体系。
1.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特点(1)信息感知全面、组网快速灵活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可以十分方便地根据电力行业的具体应用需求部署在电力系统的各个角落或直接封装于电力设备内部,实现无处不在的全面感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线传感设备甚至无须架设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即可进行灵活部署,并通过自组织协作的方式迅速建立通信连接、快速组网,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个关键环节、部件及周围环境状态信息的实时感知、采集和处理。
这对于涉及范围广泛、结构错综复杂的电力系统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将传感器部署于处于恶劣环境、可进入性差的海上风电场中对风电机组进行状态监控,可以大幅度降低风电机组的故障率,提高风电场的经济效益。
(2)拓扑变化频繁、具有自愈能力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拓扑变化频繁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追加部署新的传感设备或调整传感器的位置;二是为了节约传感设备的能量,各个传感设备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切换;三是有些传感设备因环境影响或硬件损坏等原因失效而退出网络拓扑连接。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展望王相合摘要:为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融合发展趋势,泛在电力互联网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与坚强智能电网相辅相成,成为国网能源互联网在新时代下形成的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全要素互联的能源电力新形态。
文章首先论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意义;其次在数据服务、打造经济安全电网、促进新能源消纳三个方面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进行展望,结合了数据的处理与增值服务、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源-网-荷-储等方面。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服务;经济安全电网;新能源消纳1概述社会对电的依赖,要求更高的供电可靠性、优质性、经济性,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的形态发生变化,使供电压力越来越大;电力市场逐渐开放,输配电价格日益降低、电量增长减速,电网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5G网络、低功耗器件、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全要素互联的能源电力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也迫使国家电网打破传统行业态势,发展运用新技术的新型运营模式。
为此,“三型两网”的战略目标在2019年两会报告上被提出,其中,“两网”指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
下文将介绍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和建设意义,并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及意义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的互相连接,建造一个以电网为枢纽,数据实时共享的平台。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能源体制的深入推进,国网面临三大挑战:电网形态变化、企业发展瓶颈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建立起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的未来电网,打造一个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以及政府社会服务。
3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3.1利用数据打下服务基础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优能360系统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的配电管理平台及其运维模式,并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配电智慧运维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全社会用电情况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社会用电用户数量为6.46亿个,增长7%;全社会用电设备接装容量达到95.18亿千瓦,增长19.6%;全社会用电量75214.4亿千瓦时,增长3.24%,其中88.48%为居民生活用电用户,占用电设备接装容量的39.22%,用电量为14.55%;工业用户占用户数量的2.15%,用电设备接装容量为36.79%,用电量为68.23%;第三产业用户数量为8.04%,其设备接装容量为22.27%,用电量为16.08%,其余1.32%为农业用户,设备接装容量占1.73%,用电量占1.14%[1]。
(二)配电系统运维现状配电系统作为电力供应和服务用户的重要节点,具有设施分布散、设备数量多、影响范围广、运维压力大和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目前配电系统存在缺少实时监控数据,安全管理难控制;缺少工况分析技术,安全故障难预防;缺少设备控管工具,故障告警难定位;缺少自动管理平台,人工运维难细化等“四缺”问题,尤其是人工维修和巡检存在效率低、周期长、易错漏、成本高和事故多等不足,随着电力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配电系统运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和运维质量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电力行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智能配电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一、智能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智能配电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电力管理方式,它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测、分析和调节。
其基本原理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电器设备进行感知和监控,并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给云平台,在云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电力方案,最后按照这些方案自动化地调节电力负荷,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实现能耗的最小化。
智能配电系统的架构通常分为三层,即物联网感知层、云平台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联网感知层主要负责对电力设备进行感知和监测,收集相关的数据;云平台层则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电力方案;应用层则是用户所看到的控制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以手动控制电力负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优的电力调节方案。
二、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联网感知层的设计物联网感知层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连接方式。
传感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稳定性、精度和使用寿命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对电力设备的影响和调试难度。
连接方式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有线连接更加稳定,但需要布线,而无线连接则更加灵活,但可能会受到干扰。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二)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设计数据传输和存储一般使用云平台来实现。
在数据传输方面,可以选择MQTT等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加密和压缩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存储方面,可以选择云数据库等方案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同时还要考虑到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问题。
物联网1、2022-2024年,是()阶段,到2024年全面建成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的配电物联网生态体系。
——[单选题]A 三年攻坚B 三年提升C 三年冲刺D 三年奋斗正确答案:B2、以下哪项为边端在故障快速处置与精准主动抢修中发挥的作用。
——[单选题]A 展示故障点和停电地理分布B 快速处理区域内故障C 故障停电分析D 制定抢修计划正确答案:B3、发挥()的边缘计算优势和就地管控能力,实现对电网的三相不平衡、无功、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快速响应及治理。
——[单选题]A DTUB FTUC 故障指示器D 智能配变终端正确答案:D4、配电物联网通过基于()、储能装置、能量分配转换装置、用电智能控制监测及保护装置的实时监测数据,实现源、网、荷、储的全面协调控制。
——[单选题]A 配电自动化装置B 分布式能源C 物联网技术D 微电网管理正确答案:A5、以庞大海量的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为基础,对家庭、企业不同客户群体的用电行为特征进行识别并()。
——[单选题]A 记录B 标记C 记忆D 画像正确答案:D6、云端通过配电网及设备的基础信息、资产净值、资产折损率、()等数据进行智能综合性研判分析。
——[单选题]A 人员技能约束条件B 未来趋势预测C 故障历史情况统计D 用户用电需求正确答案:C7、()可以自动识别停电影响范围及重要敏感用户,自动生成结构化停电信息并通过短信或微信等手段。
——[单选题]A “云”层B “管”层C “边”层D “端”层正确答案:A8、物联网,就是()的互联网。
——[单选题]A 物业管理B 传递信息C 物物相连D 物资相联正确答案:C9、配电物联网体系架构为()。
——[单选题]A 云-雾B 管-边C 云-管-边-端D 云-边-端正确答案:C10、在配电领域:智能配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电物联网,其中“×”代表深度融合,数据信息将成为()——[单选题]A 设备传输属性,设备具备叠加效应B 设备传输属性,设备具备倍增效应C 设备固有属性,设备具备倍增效应D 设备固有属性,设备具备叠加效应正确答案:C11、信息安全应用轻量级通信的加密认证、基于统一密钥的()身份认证技术,以“轻量级、业务无感知”为方向发展——[单选题]A 分层分域B 分区分域C 分层分级D 分区分级正确答案:A12、“云管边端”中“管”层应用()、IEC CIM模型和物联网信息模型融合扩展技术、边云和边端通信网络管理技术、5G网络在配电物联网应用技术、IP化宽带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技术等,实现终端的快速接入,数据的高效传输。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新一代科技革命快速推进,全球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是电网企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深入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特征,并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方面分析了有效保障电网企业的方法。
标签: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配电系统;应用;趋势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网公司的广泛应用,物联终端将以几何级数增长,通过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物联终端接入网络,对网络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物联网中信息的感知和传输方式的特殊性,使得物联网的传输信息很容易被窃取,也很容易被重放,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已无法满足新型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需求。
因此,如何实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安全,构建适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成为国网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泛在电力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聯网上的泛在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渗透、拓展和延伸,是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应用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再造的核心要素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泛在”即广泛存在,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
电力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的业务中,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全面部署具有信息感知能力、边缘计算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的终端装置,有效整合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和通信基础设施资源,促进电网运行及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全场景感知、信息融合及智能辅助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现有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为电网全链条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能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落地。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链”(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将所有与电网相关的人、事和设备连接起来),对内实现“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对外广泛连接内外部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智能化电力调度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当前国网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一项项重要举措正在推动中国电力事业发生重大转变。
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也逐渐引入电力企业的工作中,新一代智能电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角,其中在智能化技术支持下人工智能调度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今年国网公司两会正式提出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它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的“大云物移智”等信息通信新技术,与新一代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和相互渗透,实现电力生产与消费各环节实时在线连接,全面承载并贯通电网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外客户服务等业务,也是支撑我国能源互联网高效、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因此作为电网的大脑神经中枢电力调度中心必将在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才能将一张富有生命力的智能电网指挥得更流畅、更安全、更稳定。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化电力调度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电源接入数量快速增加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电网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对如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对电网职能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结合泛在物联技术将现有电力系统建设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未来电力能源体系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当前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智能化电力调度必将作为其中有机串联核心节点,人工智能化调度也将逐步取代人工自动化调度,这将是我国电力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一、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定义1.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定义。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信息开放共享、系统融合创新特征的智慧电力生产、生活服务系统。
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的运用尝试王志强发表时间:2019-11-08T09:09:42.0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作者:王志强[导读] 摘要: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的运用就是要积极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运用“大、云、物、移、智”等先进技术助力城市供电配网智能化、精细化提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的运用就是要积极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运用“大、云、物、移、智”等先进技术助力城市供电配网智能化、精细化提升。
关键字:泛在电力物联网;城市供电配网;运用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的互相连接,建造一个以电网为枢纽,数据实时共享的平台。
1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运用概述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运用是坚持“应用导向、物以致用、信息共享、迭代创新”的原则,充分运用“大云物移智”等先进技术,构建泛在物联深度感知体系,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区,打造能源互联新形态和能源服务新业态。
2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供电配网的运用 2.1提前知晓故障信息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测配变发生故障停电,通过自动数据抽取发现受影响客户数量。
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立即派发主动抢修工单,在工单中将掌握的信息告知抢修队伍。
抢修队伍接单后立即出发,在故障发生按规定时间后到达现场,迅速勘查,修复设备。
连接设备、客户,贯通业务,挖掘数据价值,形成跨专业数据共享共用的生态,提高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业态创新能力,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提升方向。
而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打破营配调壁垒,在常态化开展配网设备全景监测的基础上,依托准确的“站-线-变-户”数据,全面开展配网故障研判,让设备“开口说话”,做到了先于客户报修的主动抢修和运维。
基于大数据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优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开始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电网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和安全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的作用愈发凸显。
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优化目标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优化研究,其根本目标是将电网的各个子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互动的整体。
这要求我们对电网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和优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泛在电力物联网可实现以下优化目标:1. 更加精确的需求预测精确的负荷预测是电力供应的基础,而大数据的处理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为预测提供更全面、更精细、更准确的数据,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电力需求。
2. 更加高效的电力调度电力系统的调度需要对电网中所有的设备、线路和变电站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电网的“动态调度”,根据实时负荷情况和线路开关状态进行实时调度,以确保整个电网的运转效率。
3. 更加准确的异常检测电网系统故障的快速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而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异常、预测故障发生,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基于大数据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优化模型为了实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优化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优化模型。
基于大数据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优化模型如下:1. 数据采集层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用于收集电网各个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包括负荷、电压、电流和线路状态等。
同时,还需要利用全网智能化集成器将各个数据集中到一起并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
2. 数据存储与处理层泛在电力物联网需要面对海量的实时数据,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成为必要。
在这一层,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高可靠、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还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依靠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优化。
3. 数据应用和控制层在这层,需要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电网进行动态调度、发掘和管理。
浅析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 引言1.1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将各种电力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电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调度,还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协同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传感技术用于实现对电力设备、线路和电能的监测,通信技术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1. 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部件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资源优化与调度: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调度,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成本。
3. 故障预测与维护:通过分析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预测和及时维护,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物联网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如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和社会效益。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为系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的结合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现代化电力系统,其核心是数据交互和智能化控制。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研发的智能配电系统
本文引自:
研制背景
配电房为建筑物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是变配电工程的核心枢纽。
配电房的综合监控系统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线损分析、能耗监测、安全用电、形成大数据等具有重大意义。
无论是企业、医院、政府机构、住宅还是学校,一旦配电房出现故障和事故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都会造成重大影响和无法估量的损失。
系统概述
配电自动化改变了配电房的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一个平台、一张互联网、无数配电房的新模式。
实现对配电运行状态、设备状态、环境状态的7*24小时全面监管,形成配电大数据。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各设备当前的使用状态,并对其损耗程度进行预判,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并作出告警。
同时人工智能基于配电大数据不断深度学习数据的内在规律,提高自身对故障信息的预判能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帮助企业减少管理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运维质量使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系统结构
系统功能
1.综合监测
对配电房变压器的和回路电压、电流等电力数据以及变压器铁芯温度和环境温度、地下电缆沟水浸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2.智能诊断
数据异常及时告警通知,第一时间发现电力隐患,解决信息延迟问题。
3.预判告警
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对即将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即时告警。
4.安全运维
专人24小时值守,实时监控用电安全,远程指挥及时处理,进行派单回访从而形成一个运维闭环,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5.统计报表
对日、月、年的数据进行统计生成报表。
6.深度学习
学习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不断优化的告警条件,提高自身对危险情况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