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要求新体验

  • 格式:pdf
  • 大小:147.4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新要求新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内容提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的深入,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的整合,两者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学习兴趣课堂容量优化教学有效结合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 因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东)。原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曾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并参加了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优秀课评选,聆听了数位专家的指导,收获颇丰。实践表明,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些精辟的论述就明确指出:“乐知”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是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什么是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的。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使他们自觉、活泼的探求知识成为“乐知者”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寓教于乐,以趣激学。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兴趣得以激活。

在语文教学中,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从而使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古代的东西拉到现代,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也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就努力尝试着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尽量多地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如在教学《真正的英雄》时,我就播放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地一些录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选择了美籍华人费翔的名曲《故乡的云》导入,激起学生强烈的思乡之情,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教学《孔乙己》时,我播放了《孔乙己》的电影片段,学生被那凄凉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与逼真的表演所征服,深深地陶醉在故事情节之中。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地孔乙己形象也深深地印入了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学生每次都是提前来到教室,上课专心致志,下课还依依不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极佳。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真正实现“大

语文”教学。

所谓大语文教学观,就是指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看来,语文学习不能只是一本薄薄的教材,而是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大语文”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能有效地扩大课堂的容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网络,又

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时,我就利用网络搜集了大量的名人资料,充实了文本,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还利用了媒体上曾广泛报道的“杨丽娟事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正确的去追星”,把语文教学延伸到了生活中,努力营造“大语文”的教学氛围。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学生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者,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造成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正确地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时,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黄河的生态危机,并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结果,学生查阅了大量的与黄河有关的资料,了解了与黄河相关的知识,并针对黄河的生态危机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超额”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此外,我还给学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