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WPS版
- 格式:doc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6
内燃机原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一、“理想循环”假定?答:理想循环讨论中所采取的简化假定是:1.工质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体,在整个循环中保持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变;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漏气损失,工质数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3.把汽缸内工质的压缩和膨胀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4.用假想的定容放热和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替实际的换气和燃烧过程。
二、内燃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答:1、工质不同;2、气体流动阻力;3、传热损失;4、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5、漏气损失。
三、压缩过程的作用?1、压缩过程扩大了工作循环的温度范围;2、压缩过程使循环的工质得到更大的膨胀比,对活塞做更多的功;3、压缩过程提高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冷机启动及着火燃烧创造了条件。
四、四冲程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下行汽缸内产生低压,重进气门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柴油机中吸入的是新鲜空气。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压缩汽缸内的气体,在柴油机中,把空气压缩到燃料自然温度以上。
3、做功行程:当活塞快到上止点时,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使之燃烧,在柴油机中,此时燃料以雾化状态喷射到汽缸内,和高温空气接触而自行着火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把活塞往下推而做功。
4、排气行程:当活塞到下止点稍前一些时,排气门开启,排气溢出,汽缸内压力下降,活塞上行把膨胀完了的燃气排除汽缸外。
五、示功图:把内燃机在1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表示为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即压力与活塞行程的关系的图形。
六、标定转速: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相应的曲轴转速。
七、油耗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所具有的有效油耗率。
八、升功率N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九、活塞功率N :单位活塞总面积上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十、指示效率:是评价内燃机工作循环的一个经济性参数,也是衡量气缸内燃料燃烧所应释放出的热能有效转换成指示功的程度的一个尺度。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电子版
1.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力学系统、态函数、过程、平衡等基本概念。
2.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平衡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平衡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以及热平衡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定律)。
3.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状态方程、卡诺循环、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熵等性质,以及理想气体的不可逆过程等。
4.热功学:包括热力学势、热力学基本方程、热力学关系、开放系统
的热力学分析等。
5.蒸汽循环与汽轮机:包括蒸汽循环的基本原理、热力学效率、汽轮
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分析等。
6.冷热交换过程:包括传热方式、传热定律、传热设备的热力学设计等。
7.蒸发和冷凝:包括蒸发和冷凝的热力学原理、热传导、传质机制等。
8.混合物与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理想混合物的热力学分析、溶解度、等温吸收和等温蒸馏等。
9.平衡态的热力学:包括平衡态判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平衡常数等。
10.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包括非平衡态的基本概念、非平衡态热力学
平衡准则等。
11.热力学循环与工作系统:包括往复式热机循环(如柴油循环、克
氏循环等)、蒸汽循环的分析、制冷循环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知识点,具体内容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和应用,如热力学分析软件的应用、能源转化系统的分析等。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与循环分析§1.1 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及示功图四.工质对活塞作功1.正功,负功在发动机工作循环的每一个冲程中,由于活塞总在运动,活塞顶面缸内工质和活塞背面缸外介质都要对活塞作功。
工质压力与活塞运动方向相同时,作正功,反之作负功。
2.冲程功,循环功每一冲程所作之功叫冲程功;每一循环所作之功叫循环功,图1各冲程压力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围的环积分面积表示。
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1.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1)活塞背面压力p0在四个冲程中对活塞作功为零,因而循环功可由单缸内工质对活塞作功来计算;2)循环动力过程功:压缩与燃烧膨胀冲程所作之正功称为循环动力过程功,即:W1+W3进、排气冲程泵气功:进、排气过程中,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是排气负功与进气正功之和,即:W2+W3循环过程净功(指示功):Wi=(W1+W3)-(W2+W3)= W1-W22.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示功图由于增压时缸内平均进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力p0,一般也大于缸内平均排气压力,所以示功图上的泵气功为正功,净指示功为W i=W1+W2六.泵气过程功1.实际泵气功:W2面积2.理论泵气功:(p b-p k)V s,自然吸气机型为零。
3.泵气损失功:自然吸气机型为W2。
§1.2 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一. 两类指标 1)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简称指示指标。
直接反映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
包括指示功、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2)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
用于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能力的优劣。
二. 指示性能指标1. 循环指示功与平均指示压力1) 循环指示功:在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工质对活塞所作的有用功。
用W i 表示。
W i=W 1+W 2(增压)Wi =(W1+W 3)-(W 2+W 3) = W 1-W 2 (自然吸气)2)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指示功。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教学大纲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课程代号:学分:4 总学时:64 H课程类别:限选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车辆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内燃机基本原理,能对内燃机的性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具备一定的热力学过程和内燃机主要参数的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机械方面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内燃机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各种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能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结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计算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了解提高热效率的正确途径和措施。
了解内燃机排污、噪声、振动的知识,掌握内燃机台架试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机械原理”、“汽车构造”等课程。
只有在学好上述课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本课程。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工程热力学部分绪论(一)热能及其利用(二)热力学发展简史(三)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热能在热机中转变成机械能的过程(二)热力系统(三)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四)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五)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六)过程功和热量(七)热力循环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二)热力学能和总能(三)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四)焓(五)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六)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七)能量方程式的应用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一)理想气体的概念(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三)理想气体比热容(四)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五)理想气体混合物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一)研究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二)定容过程(三)定压过程(四)定温过程(五)绝热过程(六)多变过程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二)可逆循环分析及其热效率(三)卡诺定理(四)熵参数、热过程方向的判据(五)熵增原理(六)熵方程第六章气体的流动(一)稳定流动基本方程(二)促进速度变化的条件(三)喷管的计算(四)定熵滞止参数第七章压气机的热力过程(一)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二)余隙容积的影响(三)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四)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第八章气体动力循环(一)活塞式内燃机动力循环(二)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三)斯特林循环(四)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五)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六)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第二部分内燃机原理部分第一章绪论(一)20世纪的内燃机(二)内燃机面临能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三)内燃机当前的发展水平(四)面向21世纪的内燃机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一)内燃机理想循环(二)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三)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四)内燃机实际循环(五)内燃机工作循环举例第三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与性能分析(一)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二)内燃机的指示参数(三)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及机械效率(四)内燃机的有效参数(五)内燃机的强化指标与强化分析(六)内燃机的热平衡(七)内燃机的热计算第四章内燃机的燃烧(一)内燃机燃烧热化学(二)内燃机缸内的空气运动(三)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四)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五)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六)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第五章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一)内燃机燃料(二)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三)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四)汽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六)气体燃料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第六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一)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二)提高充气系数的措施(三)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及其品质评定(四)内燃机的换气可用能与缸盖气道稳流试验第七章内燃机增压(一)增压技术和增压方式(二)涡轮增压系统(三)高压比、超高压比涡轮增压系统(四)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配合(五)车用发动机增压(六)特殊工况下发动机的涡轮增压第八章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一)内燃机排放与环境污染(二)内燃机中的有害气相排放物(三)内燃机的颗粒物排放(四)光化学反应(五)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第九章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一)内燃机的工质及热力系统的划分(二)内燃机气缸内的热力过程(三)内燃机进排气系统内的热力过程(四)内燃机缸内过程计算的边界条件(五)内燃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计算第十章内燃机的运行特性(一)内燃机的运行工况和调节(二)内燃机的基本运行特性(三)内燃机的实用运行特性(四)内燃机功率及燃油消耗率的修正五、本课程重点、难点1、工程热力学部分: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气体动力循环、气体的流动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的流动。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一、基本概念:工质、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功、热量、热力循环等概念。
工质:用以实现热工转换的工作物质。
压力:p流体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的垂直作用力。
是描述流体物质组成的热力系统内部力学状况的参数。
绝对压力p(流体真实压力)大气压力p b温度T: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是描述系统热状况的参数。
热力学温标的基本温度是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
摄氏温度t=T-273.15K比容:比热容:1kg物质温度升高1K(或1度)所需的热量。
内能(热力学能):U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包括内动能(是温度的函数)和内位能(是压力或比体积的函数)。
焓:焓的物理意义是:焓是随工质流动跨越边界而转移的能量。
熵:熵的增量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交换的热量除以传热时的绝对温度所得的商。
功:是物体间通过规则的微观运动或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容积变化功的定义:直接由系统容积变化与外界间发生作用而传递的功称为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热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热力循环:使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重新回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可以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换为热能,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热能向机械能转换时过程的方向性、条件以及限度问题。
三、评定理想循环的两个指标:定义式、各参数含义。
1、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作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式中:W—m kg工质的循环净功[J]ηt=W-Q1=(Q1-Q2)/Q1Q1、Q2—m kg工质在循环中吸收、放出的热量[J]ηt用来评定循环中的经济性。
2、循环平均压力p t: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p t=W/V s式中:W—循环所做的功(J)V s—气缸工作容积[L]p t用来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四、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第10章气体动力循环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了解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燃气轮机循环的分析方法。
知识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重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循环分析;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分析方法,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实际循环简化成理想循环的方法;提高内燃机和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设计:提问+启发+讨论问:你知道汽车为什么会走?问:你以前知道内燃机吗?有哪些装置组成?又是怎么工作的?问:你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吗?问:你知道燃汽轮机发电是怎么回事吗?学时分配:4学时二、基本知识第一节动力循环分析的目的与一般方法一、分析的目的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二、分析方法与步骤1. 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2. 将简化好的理想可逆循环表示在p-v、T-s图上3. 对理想循环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循环中有关状态点(如最高压力点、最高温度点)的参数,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以及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
动力循环的热效率:-W net _ 1q2q i q i4、定性分析各主要参数对理想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及净功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循环热 效率(或工作系数)的影响,提出提高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主要措施。
平均温度分析法:—5、 对理想循环的计算结果引入必要的修正6、 对实际循环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熵分析 火用分析第二节 内燃机动力循环的分类一、分类按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叶轮式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汽油机 点燃式内燃机煤气机I 压燃式内烘机一岂油机二,汽油机1模型简化实际彳盾环的简化、理想化① 空气与燃气理想化为定比热客的理想气体; ② 开式循环理想化为闭式循环:③ 燃烧、排气过殺理想化为工质的吸、放热过程; ④ 压缩与膨胀过程理想彳匕为可逆绝热过程G2、汽油机理论循环一定容加热循环(奥托循环)活塞式内燃机:^JX?Ju n rs.u.吸建鼻9产3爲一⑪放热量6 = 4'石-兀1S环净功珂二如一心AS环删率SWtvT4=1飞3二g则T3T4 -TT3 J "唔"川2tv定窖加驷环的计算v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
名词解释
1.指示功:一个实际工作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指示功Wi。
其值的大小即是P-V示功图中闭合曲线所占用的面积的大小。
(P35)
2.速度特性:内燃机在循环供油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主要性能参数(转矩Me、测量各转速下的功率Ne、有效油耗量ge、排气温度Tr以及烟度、噪声级等)随转速n而变化的规律被称为内燃机的速度特性。
(p315)
3.泵气功:是指缸内气体对活塞在强制排气行程和吸气行程所做的功。
对于自然吸气内燃机:泵气功就是泵气损失。
对于增压内燃机:泵气功为换气
过程中活塞所做的正功,不是损失。
(P33)
4.残余燃气系数:进气结束时,气缸内的残余燃气质量与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之比。
(P176)
5.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
(P50) 6.气缸工作容积:气缸工作容积(气缸排量):活塞在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上止点和下止点)间运动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
7.燃烧室扫气:在气门重叠期间,进气管与排气管之间的压力差使新鲜冲量进入气缸把缸内的燃气驱除出去,这一阶段称为燃烧室扫气。
(P174)
8.调速特性:指柴油机的循环供油量在调速器的控制下发生急剧变化时,其主要性能参数随转速不同而变化的规律。
(P320)
9.扫气系数:定义为每循环流经气缸总的空气质量与进气过程结束时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之比。
(P177)
10.有效功率:全称“发动机有效功率”,简称“轴功率”。
发动机机轴上所2_ 的功率。
是发动机扣除本身机械摩擦损失和带动其他辅机的外部损耗后
向外有效输出的功率。
二、简答题
1、理想循环的三种方式;汽油机定容、低速柴油机定压为什么?NP21-22
答: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有三种形式: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为了简化内燃机实际热力循环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能够清楚地比较说明影响内燃机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从而在理想循环中采取简化假设:汽油机定容、低速柴油机等压。
2、柴油机异常喷射及原因?NP147
答:①二次喷油:针阀腔的压力由于压力波的反射和叠加再次升高,当油压超过针阀开启压力时,针阀二次开启,燃油在正常喷射后将又一次喷入燃烧室。
②断续喷油:针阀不能稳定地处于其机械止点位置,在不稳定的悬浮状态上下振动,喷油、雾化失去常态。
③间隙喷油:低速低负荷时因供油量很小,喷油泵一次供入的油量不足以使喷油系统的压力稳定升高。
④穴蚀:喷油系统的燃油压力波动,气泡附着在金属表面,金属产生局部塑性变形和疲劳破坏,出现麻点、空洞。
3、增压技术及优点NP205-206
答:①内燃机增压技术就是:增加进入内燃机气缸之前的空气压力,即增加进气密度,以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
②优点:a.提高内燃机整机功率;b.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的重量、尺寸将会相应减小;c.肉燃机单位功率的造价降低;d.排气的噪音有所降低,对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也有所裨益;e.采用涡轮增压时,内燃机的热效率较高,经济性将会得到改善。
4、内燃机排气净化的三种形式NP263-264
答:内燃机排气的净化方式,分为机前处理、机内净化、机后处理三种形式。
5、内燃机有害排放物(区别汽、柴油机)NP247、258
答: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S02、颗粒物PM和醛类。
汽油机的颗粒排放物有:铅化物、有机物颗粒和硫酸盐。
柴油机的排烟(颗粒物):白烟、蓝烟和黑烟。
6、柴油机电控系统喷射优点NP268
答: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优点:
(1)可实现高压喷射,喷射压力可比一般直列系统高处1倍,最高可达
200MPa。
(2)喷射压力独立于柴油机转速,可以改善柴油机低速,低负荷时的性能。
(3)可以实现预喷射,调节喷油速率形状,实现理想喷油规律。
(4)喷射定时和喷油量可自由选定。
(5)具有良好的喷射特性,可优化燃烧的过程,使柴油机油耗,烟度,噪
音和排放等综合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并有利于改进柴油机扭矩特性。
(6)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以在所有新旧柴油机上应用。
三、论述
爆燃的后果,解决措施;早燃与爆燃的区别,解决措施NP101-102
答:(1)爆燃后果:
①长期爆燃会使机件产生裂纹,造成零件损坏。
②会导致汽油机过热,运动件磨损加剧。
③造成排气冒黑烟,因而热效率下降。
(2)爆燃的解决措施:
①根据汽油机的压缩比选用合适牌号的汽油。
②调整点火提前角至最佳值。
③根据负荷情况改变混合气成分。
④提高汽油机转速和减小符合。
(3)早燃和爆燃的区别:早燃发生于火花点之前,且无压力波产生。
爆燃
是在电火花点火以后,有压力波。
(4)早燃的解决措施:降低燃烧室温度、压力和防止积碳等炽热点形成的
因素和条件。
四、判断
1、喷管GP245
2、余隙容积GP271:
3、压气机的工作原理GP267:气体引入气缸、气体在气缸内进行压缩、气体流
出气缸,输向储气筒。
4、热力过程GP277:压力机进行的实际压缩过程中有热量的传出,气体温度也
有所升高。
不可能是绝热过程(极快压缩)或定温压缩过程(缓慢压缩)。
5、卡诺定理一、二GP150、152
卡诺定理一:在相同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
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可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哪一种工质也无
关。
卡诺定理二:在同为温度T1的热源和同为温度T2的冷源间工作的一切不可
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热效率。
五、填空
1、气体常数GP62(有、无):只与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气体所处状态无关的物
理量。
2、热力学能GP7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其焓值与压力无关。
对于理想气体,任何一个过程的热力学能变化量都和温度变化相同的定容过程的热力学能变化量相等;
任何一个过程的焓变化量都和温度变化相同的定压过程的变化量相等
3、工质GP9:人们把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4、平衡状态GP17:在没有外界作用下实现参数保持不变。
对于简单的压缩系而
言,只要两个独立状态参数对应相同,则可判定两个状态相同。
5.-个热力系统与外界如果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称为闭口系统,只有既有
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称为开口系统。
(6-13可能为单项选择题)
6.表压力与真空度: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P=Pb+P。
:当绝对压力小于大气
压力时,P=Pb-P。
7.热力学第一定律:
8.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9.理想气体的定值摩尔热容中,双原子气体是5R/2。
10.定压过程的技术功:
11.定值比热容计算:
12.状态方程:
13.质量分数:混合气体的质量分数是组分气体质合气体总质量之比,第i 中气体的质量分数用wi表示:wi=m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