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38
------------------------------------------------------------------------原始条件:墙身尺寸:桩总长: 16.000(m)嵌入深度: 6.000(m)截面形状: 方桩桩宽: 1.000(m)桩高: 1.500(m)桩间距: 4.000(m)嵌入段土层数: 1桩底支承条件: 铰接计算方法: M法土层序号土层厚(m) 重度(kN/m3) M(MN/m4)1 50.000 18.000 10.000初始弹性系数A: 0.000(MN/m3)初始弹性系数A1: 0.000(MN/m3)桩前滑动土层厚: 8.000(m)锚索参数:锚索道数: 0锚索竖向间距水平刚度道号 (m) (MN/m)物理参数:桩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桩纵筋合力点到外皮距离: 35(mm)桩纵筋级别: HRB335桩箍筋级别: HPB235桩箍筋间距: 200(mm)挡土墙类型: 一般挡土墙墙后填土内摩擦角: 35.000(度)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 17.500(度)墙后填土容重: 19.000(kN/m3)坡线与滑坡推力:坡面线段数: 2折线序号水平投影长(m) 竖向投影长(m)1 3.000 2.0002 5.000 0.000地面横坡角度: 20.000(度)墙顶标高: 0.000(m)参数名称参数值推力分布类型矩形桩后剩余下滑力水平分力 500.000(kN/m)桩后剩余抗滑力水平分力 0.000(kN/m)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注意:内力计算时,滑坡推力、库仑土压力分项(安全)系数 = 1.200============================================================= ========第 1 种情况: 滑坡推力作用情况[桩身所受推力计算]假定荷载矩形分布:桩后: 上部=200.000(kN/m) 下部=200.000(kN/m)桩前: 上部=0.000(kN/m) 下部=0.000(kN/m)桩前分布长度=8.000(m)(一) 桩身内力计算计算方法: m 法背侧——为挡土侧;面侧——为非挡土侧。
1 抗滑桩推力及桩身内力计算书3.1、已知资料3.1.1抗滑桩设于滑坡前缘的抗滑部分:如图8—12所示。
设桩处的滑坡推力E 1=418。
13kN/m,滑体厚度h 1=6.5m ; 桩前土体厚度h 2=4m,剩余抗滑力Ep=200kN/m 。
E 1和E p 均按矩形分布.该处滑面近水平,故不考虑滑坡推力的垂直分力。
由于桩前土体较薄,故仍按悬臂桩计算。
3。
1。
2滑体特征滑体表层为黄土覆盖,下为风化严重类似砂土状的砂砾岩夹页岩。
滑床为风化严重的砂砾岩夹页岩,当作比较好的土层考虑。
各层指标如下: 滑体:容重γ1=19。
2kN/m 3, 内摩擦角φ1=35°,c=5。
4kPa ;滑床:容重γ2=20。
5kN/m 3,内摩擦角φ2= 53°,c=100kPa.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选用m=125000kN/m 4。
3。
1.3抗滑桩采用200级钢筋混凝土 断面为矩形: d= 2。
0m, B=1.8m2max h2 桩间距:L= 5m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w =2。
7×107kN/m 2; 混凝土的容重: γw = 25kN/m 3; 桩截面积:F=d ·B= 2×1.8=3。
6m 2; 桩截面模量: 223111.82 1.266WBd m ==⨯⨯= 桩截面惯性矩: 33411 1.82 1.21212I Bd m ==⨯⨯=相对刚度系数: EI=0.8E w I=0。
8×2.7×107×1.2=2.592×107kN ·m 2 桩的计算宽度:B p = B+1=1.8+1=2。
8m 3.1.4桩的变形系数α115()0.2667H P m B m E Iα-⋅===⋅ (4.9) 设桩埋入滑面以下的长度 h= 6m ,则αh = 0. 2667×6=1.60<2.5 应按刚性桩计算3。
2、桩侧应力(土抗力)和桩身内力计算 3。
抗滑桩计算书(最新版)目录1.引言2.抗滑桩的概念与原理3.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方法4.抗滑桩的工程应用5.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抗滑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结构,在桥梁、隧道、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抗滑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滑桩的计算书进行探讨,以期为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
2.抗滑桩的概念与原理抗滑桩,又称抗拔桩,是一种用于防止土体滑动、倾覆的基础工程结构。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和桩底土体的支撑力,使桩身具有足够的抗拔能力,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3.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抗滑桩的类型和尺寸: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滑桩类型(如预制混凝土抗滑桩、钢管抗滑桩等),并确定其尺寸。
(2) 计算抗滑桩的轴向荷载:根据工程结构的荷载特性,计算抗滑桩所承受的轴向荷载。
(3) 计算抗滑桩的摩擦力和桩底支撑力:根据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计算抗滑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桩底土体的支撑力。
(4) 计算抗滑桩的抗拔能力:综合考虑轴向荷载、摩擦力和桩底支撑力,计算抗滑桩的抗拔能力。
(5) 校核抗滑桩的安全性:将抗滑桩的抗拔能力与实际工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荷载进行对比,以确保抗滑桩的安全性。
4.抗滑桩的工程应用抗滑桩在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跨海大桥、山体隧道、港口码头等。
通过合理的抗滑桩设计与计算,可以有效保障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结论抗滑桩计算书是确保抗滑桩安全、稳定和经济性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抗滑桩的概念、原理、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了参考。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目录1 工程概况2 计算依据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计算工况计算剖面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稳定性评价4 抗滑结构计算5 工程量计算一、工程概况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名 称 地层 代号 状 态承载力值σο(MPa ) 桩周土极限摩阻力(MPa ) 基底摩擦系数(μ)含碎石粉质粘土 Q 4dl+el 稍密强风化泥岩 T 2b 破碎 / 弱风化泥岩T 2b完整/3.1.3 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1.15st F =计算工况选取公路填筑后自然状态、饱和状态两种工况对滑斜坡进行计算。
目录1 工程概况2 计算依据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2 计算工况3.3 计算剖面3.4 计算方法3.5 计算结果3.6 稳定性评价4 抗滑结构计算5 工程量计算一、工程概况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 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20.7kN/m3,φ1=18.6°,C1=36kPa饱和工况:γ2=21.3kN/m3,φ2=15.5°,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目录1 工程概况2 计算依据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2 计算工况3.3 计算剖面3.4 计算方法3.5 计算结果3.6 稳定性评价4 抗滑结构计算5 工程量计算一、工程概况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20.7kN/m3.φ1=18.6°.C1=36kPa饱和工况:γ2=21.3kN/m3.φ2=15.5°.C2=29kPa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抗滑桩计算书摘要:1.引言2.抗滑桩的概念和分类3.抗滑桩的计算方法和公式4.抗滑桩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5.抗滑桩的应用实例6.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抗滑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结构,在桥梁、隧道、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抗滑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抗滑桩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点,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抗滑桩的概念和分类抗滑桩,又称抗拔桩,是一种用于防止地基土体滑动、沉降的加固措施。
根据桩的材料和形式,抗滑桩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桩的材料分类:有钢管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等;(2)按照桩的形式分类:有预制桩、灌注桩、沉管桩、挖孔桩等。
3.抗滑桩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抗滑桩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滑桩的轴向抗压承载力:根据桩的材料、截面尺寸、桩身长度等因素,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2)抗滑桩的抗拔承载力:主要考虑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桩身与桩底土体之间的嵌固力等,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3)抗滑桩的弯矩和挠度:根据桩的材料、截面尺寸、桩身长度等因素,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
4.抗滑桩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材料: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2)确定合理的桩长和截面尺寸:桩长要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截面尺寸要满足抗压、抗拔、抗弯等强度要求;(3)合理布置桩位和桩距:桩位要满足承载力均匀分布,桩距要满足桩身间的土体稳定要求;(4)确保桩身与桩底的嵌固:桩底处理要平整、密实,桩身与桩底土体之间的嵌固力要满足设计要求;(5)考虑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要结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对桩的抗滑稳定性影响较大。
5.抗滑桩的应用实例抗滑桩在我国桥梁、隧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某跨海大桥工程中,采用钢管桩作为抗滑桩,成功解决了软土地基的抗滑稳定性问题,保证了桥梁的安全稳定。
目录1 工程概况2 计算依据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2 计算工况3.3 计算剖面3.4 计算方法3.5 计算结果3.6 稳定性评价4 抗滑结构计算5 工程量计算一、工程概况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 计算参数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20.7kN/m3.φ1=18.6°.C1=36kPa饱和工况:γ2=21.3kN/m3.φ2=15.5°.C2=29kPa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胥河大桥抗滑桩设计计算说明书1 工程概况胥河大桥于2009年12月进行了大桥病害的调查工作。
大桥基桩抽检结果表明4#桥墩基桩出现严重隙裂,据此推测其他桥墩基桩亦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对桥梁本身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正常运营产生重大隐患。
经专家会议鉴定该桥为危桥(Ⅴ类)。
结合目前航道的整治工程需要,拟对胥河大桥进行拆除重建工作。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我院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改扩建要求提出了三种新的桥型设计方案。
针对三种不同的桥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岸坡防治方案。
2 设计方案及说明受南京公路管理处委托,我院有关专业设计人员首先进行了现场调查、勘察,进一步确定了边坡破坏范围、滑体厚度等技术参数和土层的分布,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参数反算,并采用此反算结果进行边坡稳定分析及抗滑桩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如下:2.1采用大直径圆形桩作为抗滑桩南岸:布置4道共8排圆形桩。
冠梁顶面位于相应位置处的设计坡面标高以下0.50m。
抗滑桩纵向配筋采用对称截面配筋。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旧桥拆除时应保留承台以下部分,以资利用。
各道抗滑桩均设2排,设于各新设计桥墩的南面,距离新桥墩1.5m,为增强抗滑桩总体刚度,减小岸坡不利变形对桥桩的不利影响,采用∏形排架结构。
桩径1.50m,中心距3.0m,必须嵌岩,拟嵌岩5.0m,有效桩长为35.62,每排9根,共2排。
排中心距3.5m。
冠梁厚度0.80m,宽度约等直径,采用格构式连接。
北岸:布置2道共4排圆形桩。
冠梁顶面位于相应位置处的设计坡面标高以下0.50m。
抗滑桩纵向配筋采用对称截面配筋。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旧桥拆除时应保留承台以下部分,以资利用。
各道抗滑桩均设2排,设于各新设计1#、2#桥墩的北面,距离新桥墩1.5m,为增强抗滑桩总体刚度,减小岸坡不利变形对桥桩的不利影响,采用∏形排架结构。
桩径1.50m,中心距3.0m,必须嵌岩,拟嵌岩5.0m,有效桩长为35.62,每排9根,共2排。
抗滑桩计算书一、引言抗滑桩是指为了增加桩基与土壤之间的摩擦阻力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它在土壤较松散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桩基的抗滑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滑桩的计算方法。
二、抗滑桩计算方法1. 确定土壤参数在进行抗滑桩计算之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土壤参数。
包括土壤的内摩擦角、容重、黏聚力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现场勘探或室内试验获得。
2. 计算桩基侧阻力桩基侧阻力是抗滑桩的关键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R = (α × β × c + σ × tanφ) × Ap其中,R为桩基侧阻力,α为侧阻力系数,β为土壤侧阻力分担系数,c为土壤黏聚力,σ为土壤有效应力,φ为土壤内摩擦角,Ap 为桩身周边面积。
3. 计算桩基端阻力桩基端阻力主要由桩尖端的摩擦力和端面摩擦力组成。
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Qb = (α × β × c + σ × tanφ) × Ap其中,Qb为桩基端阻力。
4. 计算抗滑桩的抗滑安全系数抗滑安全系数是评价抗滑桩抗滑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FS = (Qs + Qb) / R其中,FS为抗滑安全系数,Qs为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摩阻力。
5. 判断抗滑桩的安全性当抗滑安全系数FS大于等于1时,表示抗滑桩的抗滑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可以继续进行;当FS小于1时,表示抗滑桩的抗滑性能不足,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措施。
三、抗滑桩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抗滑桩的计算方法,下面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某工程的土壤参数如下:内摩擦角φ = 30°土壤容重γ = 18 kN/m³土壤黏聚力c = 20 kPa桩身周边面积Ap = 0.5 m²桩基水平荷载Qs = 100 kN根据给定的土壤参数,可以计算出桩基侧阻力和桩基端阻力:R = (α × β × c + σ × tanφ) × ApQb = (α × β × c + σ × tanφ) × Ap然后,计算抗滑安全系数:FS = (Qs + Qb) / R判断抗滑桩的安全性:如果FS大于等于1,则抗滑桩的抗滑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如果FS 小于1,则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措施。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设计资料:物理力学指标: 滑体:γ1=19 kN/m 3,φ1=40°,C 1=0 kPa滑床:γ2=20.6 kN/m 3,φ2=42.3°,C 2=0 kPa根据岩性及地层情况,滑面处的地基系数采用A =300000 kN/m 3,滑床土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采用m =80000 kN/m 4,桩附近的滑体厚度为6m ,该处的滑坡推力E =410.00835 kN/m ,桩前剩余抗滑力E'=0 kN/m 。
抗滑桩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 h =28e6 kPa ,桩断面为b×a =1m×1.5m 的矩形,截面S =1.5m 2,截面模量216W ba ==.375m 3,截面对桩中心惯性矩3112I ba ==.28125m 4,相对刚度系数EI =0.85E h ·I =6693750m 2,桩的中心距l =5m ,桩的计算宽度B p =b +1=2m ,桩的埋深h =4m 。
一、采用m 法计算桩身的内力 (1)计算桩的刚度 桩的变形系数5p m B EIα==0.473903699380272m -1桩的换算深度α·h =1.89561479752109<2.5,故按刚性桩计算。
(2)计算外力每根桩承受的水平推力T =410.00835×5=2050.04175kN 每根桩前的剩余抗滑力P =0×5=0kN 桩前被动土压力21111tan 4522p E h ϕγ⎛⎫=︒+= ⎪⎝⎭733.421329758784kN/m 桩前被动土压力大于桩前剩余抗滑力,故桩前抗力按剩余抗滑力控制。
滑坡推力按三角形分布;桩前抗力按三角形分布,如图1。
滑面处的剪力Q 0=2050.04175-0=2050.04175 kN ,滑面处弯矩M 0=2050.04175×2-0×2=4100.0835 kN ·m 。
抗滑动桩验算计算项目:抗滑桩 1------------------------------------------------------------------------原始条件:墙身尺寸:桩总长: 6.000(m)嵌入深度: 3.000(m)截面形状: 方桩桩宽: 1.200(m)桩高: 1.500(m)桩间距: 5.000(m)嵌入段土层数: 1桩底支承条件: 铰接计算方法: M法土层序号土层厚(m) 重度(kN/m3) 内摩擦角(度) 土摩阻力(kPa) M(MN/m4) 被动土压力调整系数1 6.000 21.000 20.00 135.00 15.000 1.000初始弹性系数A: 15.000(MN/m3)初始弹性系数A1: 15.000(MN/m3)桩前滑动土层厚: 5.000(m)锚杆(索)参数:锚杆道数: 0锚杆号锚杆类型竖向间距水平刚度入射角锚固体水平预加筋浆强度( m ) ( MN/m ) ( 度 ) 直径(mm) 力(kN) fb(kPa)物理参数:桩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桩纵筋合力点到外皮距离: 60(mm)桩纵筋级别: HRB400桩箍筋级别: HRB400桩箍筋间距: 150(mm)挡土墙类型: 一般挡土墙墙后填土内摩擦角: 18.000(度)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 12.000(度)墙后填土容重: 19.000(kN/m3)横坡角以上填土的土摩阻力(kPa): 18.00横坡角以下填土的土摩阻力(kPa): 20.00坡线与滑坡推力:坡面线段数: 2折线序号水平投影长(m) 竖向投影长(m)1 1.000 0.0002 2.000 0.500地面横坡角度: 32.000(度)墙顶标高: 0.000(m)参数名称参数值推力分布类型梯形梯形荷载(q1/q2) 0.500桩后剩余下滑力水平分力 210.000(kN/m)桩后剩余抗滑力水平分力 109.000(kN/m)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注意:内力计算时,滑坡推力、库仑土压力分项(安全)系数 = 1.200===================================================================== 第 1 种情况: 滑坡推力作用情况[桩身所受推力计算]假定荷载梯形分布桩后: 上部=233.333(kN/m) 下部=466.667(kN/m)桩前: 上部=121.111(kN/m) 下部=242.222(kN/m)桩前分布长度=3.000(m)(一) 桩身内力计算计算方法: m 法背侧——为挡土侧;面侧——为非挡土侧。
抗滑桩本科毕业设计计算书(K 法)抗滑桩本科毕业设计计算书1、滑坡推力的计算 (1)1.1 计算原理 (1)1.2 推力的计算 (3)1.3 剩余抗滑力的计算 (5)2、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 (6)2.1 治理方案的拟定 (6)2.2 1-1剖面计算 (6)2.2.1 桩的参数选取 (6)2.2.2 受荷段内力计算 (7)2.2.3 锚固段内力计算 (8)2.2.4 桩身内力图 (10)2.2.5 桩侧应力验算 (12)2.3 2-2剖面计算 (14)2.3.1 桩的参数选取 (14)2.3.2 受荷段内力计算 (15)2.3.3 锚固段内力计算 (16)2.3.4 桩身内力图 (18)2.3.5 桩侧应力验算 (19)2.4抗滑桩的配筋计算 (21)2.4.1 正截面受弯计算 (21)2.4.2 斜截面受剪计算 (22)2.5 排水工程设计 (23)附录抗滑桩设计理正验算书 (24)1-1剖面滑坡剩余下滑力理正计算 (24)2-2剖面滑坡剩余下滑力理正计算 (28)1-1剖面抗滑桩配筋理正计算 (34)2-2剖面抗滑桩配筋理正计算 (42)1、滑坡推力的计算1.1 计算原理作用于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与滑坡的厚度、滑坡的性质、桩的位置、间距以及滑动面的形状等条件有关。
一般先运用工程地质法的各种方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将滑坡范围内滑动方向和滑动速度大体一致的一部分滑体,看作一个计算单元,并在其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顺滑坡主轴方向的地质纵断面为代表,再按滑动面坡度和地层性质的不同,把整个断面上的滑体适当划分成若干竖直条块,由后向前,依次计算各块截面上的剩余下滑力。
目前,由于还没有完全弄清桩间土拱对滑坡推力的影响,通常是假定每根桩所承受的滑坡推力,等于桩距范围之内的滑坡推力。
关于滑坡推力的计算,本文采用的是传递系数法,又称不平衡力传递法。
传递系数法是一种平面分析法,其计算过程有如下假定:(1)危险滑动面的形状、位置已知,不可压缩并做整体滑动,不考虑条块之间的挤压变形,并且其滑动面是组倾角已知的线段构成的一条折线。
抗滑桩计算书摘要:一、抗滑桩的概念与作用二、抗滑桩计算书的编制要求三、抗滑桩计算的主要内容四、抗滑桩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五、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正文:一、抗滑桩的概念与作用抗滑桩是一种用于防治滑坡、稳定边坡的工程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锚固在滑动面以下的桩身,将滑动力传递到较稳定的地层,从而提高滑动面的抗滑稳定性。
抗滑桩在公路、铁路、隧道、土石坝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抗滑桩计算书的编制要求抗滑桩计算书是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合理和经济而编制的。
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桩的设计参数、桩的受力分析、抗滑桩的稳定性验算、施工及验收要求等。
三、抗滑桩计算的主要内容抗滑桩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滑动面的确定: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分析滑动面的位置、倾角、厚度等。
2.桩身参数的选取: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应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合理选取。
3.桩身受力分析:分析桩身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包括轴力、剪力、弯矩等。
4.稳定性验算:根据抗滑桩的设计参数和受力分析结果,进行稳定性验算,包括滑动面抗剪强度、桩身承载力、桩身锚固长度等。
四、抗滑桩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包括地质勘察报告、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标准等。
2.确定计算模型:根据工程条件和地质特征,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
3.选取设计参数:根据计算模型,选取桩身参数、滑动面参数等。
4.受力分析: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桩身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状态。
5.稳定性验算: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稳定性验算。
6.调整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优化,使抗滑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
五、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某高速公路标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的滑坡风险。
通过地质勘察,确定滑动面位置和特性,选取合适的抗滑桩参数。
进行抗滑桩受力分析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抗滑桩设计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对桩身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抗滑桩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抗滑桩本科毕业设计计算书K法抗滑桩本科毕业设计计算书1、滑坡推力的计算 (1)1.1 计算原理 (1)1.2 推力的计算 (4)1.3 剩余抗滑力的计算 (6)2、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 (8)2.1 治理方案的拟定 (8)2.2 1-1剖面计算 (8)2.2.1 桩的参数选取 (8)2.2.2 受荷段内力计算 (9)2.2.3 锚固段内力计算 (11)2.2.4 桩身内力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桩侧应力验算 (15)2.3 2-2剖面计算 (18)2.3.1 桩的参数选取 (18)2.3.2 受荷段内力计算 (19)2.3.3 锚固段内力计算 (21)2.3.4 桩身内力图 (24)2.3.5 桩侧应力验算 (25)2.4抗滑桩的配筋计算 (28)2.4.1 正截面受弯计算 (28)2.4.2 斜截面受剪计算 (29)2.5 排水工程设计 (30)附录抗滑桩设计理正验算书 (31)1-1剖面滑坡剩余下滑力理正计算 (31)2-2剖面滑坡剩余下滑力理正计算 (45)1-1剖面抗滑桩配筋理正计算 (60)2-2剖面抗滑桩配筋理正计算 (84)1、滑坡推力的计算1.1 计算原理作用于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与滑坡的厚度、滑坡的性质、桩的位置、间距以及滑动面的形状等条件有关。
一般先运用工程地质法的各种方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将滑坡范围内滑动方向和滑动速度大致一致的一部分滑体,看作一个计算单元,并在其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顺滑坡主轴方向的地质纵断面为代表,再按滑动面坡度和地层性质的不同,把整个断面上的滑体适当划分成若干竖直条块,由后向前,依次计算各块截面上的剩余下滑力。
当前,由于还没有完全弄清桩间土拱对滑坡推力的影响,一般是假定每根桩所承受的滑坡推力,等于桩距范围之内的滑坡推力。
关于滑坡推力的计算,本文采用的是传递系数法,又称不平衡力传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