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现代汉语知识点梳理
- 格式:pdf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94
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de)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de)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de)、运用语言(de)能力.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de).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de)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de)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de)词.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de)词.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de)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de)词.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de)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de)量(de)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2、动量词:A、专用(de):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B、借用(de):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七、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de)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八、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de)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de)词.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de)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九、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de)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de)等.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5、表示目(de):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十、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de)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十一、助词1、结构助词:(de)、地、得、所、似(de)2、动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de)、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十三、拟声词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第二节、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de)词构成.短语按词(de)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de)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de)’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de)短语.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de)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短语按中心词(de)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de)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第三节、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de)句子叫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de)单句构成(de)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2、复句根据分句间(de)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C、感叹句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de),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de)部分).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A、主语:句子中(de)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de)是谁”(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de)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de)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de)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de)他是啥样儿”(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de)对象.它可以用“‘打’(de)状态或程度怎样”(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de)成分.它可以用“‘打’(de)结果或后果怎样”(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de)作用.如:你看,那是流星.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de)中心成分.它是句子(de)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de))(首要)任务.G、句子(de)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de))古文.H、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第四节、复句1、并列复句:句中各成分(de)内容是独立(de)是并列(de).并列复句(de)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de)动作,或接连发生(de)几件事.它(de)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de)意思比前一分句(de)更进一层.它(de)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de)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de)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6、因果复句.它(de)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de)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de)某种结果.它(de)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de)结果.它(de)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补充与回顾1.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我们主要经常接触的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分为人称代词(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如:“来、去、说、想、重视、注重、是、有”(判断动词:是、为、乃……)·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指出下列词的词性:非常( )这里()小()哪里()终于( )已经()赋予( )轰隆()大()忽然()很多()勇敢()思想()啊()或许()只好()二万()迅速()进来()仅仅()立刻()热爱( )喜欢()大约()次()哗啦()下去()斟酌()怎样()起来()晚上( )亩()前面( )对于()是()三百( )美丽( )叮当( )夏天()鲁迅()我们( )批评( )平坦( )有()变化()十分( )自己()聪明()专家()扩大()缓慢( )按照( )回来()喂()马上()消失( )飞机()许多()2.短语的结构类型:·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 示例:学生和家长,桌子和椅子·动宾短语:前面的词表示动作,后面的词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词与词之间表示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编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 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2. 汉字是音节文字。
3.词: 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所谓能独立运用, 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不必与另一些特定的语言成分结合)进入句子。
4. 短语: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就成为短语, 也叫词组。
短语是造句的单位。
5. 语素一般是比词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比词大的语言单位。
由于汉语的词大多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 又由于书面语中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汉语成分, 所以一个语言单位究竟是语素还是词, 是词还是短语, 有时难以确定。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很多难于从理论上解决的语言成分, 只能分析各方面的因素, 然后加以规定。
语素、词、短语的划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6. 句子: 指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停顿、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7. 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 可以构成语段、篇章。
8. 我们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兼顾其词汇意义。
9. 根据语法功能, 可以把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充任句子成分, 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包括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
虚词一般不能充任句子成分, 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
虚词下又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象声词四类。
此外还有叹词。
10.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是“体词”, 在句中主要不作谓语;动词、形容词是“谓词”, 在句中主要作谓语。
11.词的兼类现象较多, 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12.句法结构关系:词与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短语, 词与短语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短语。
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 这种关系叫句法结构。
13.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述宾)关系、补充(述补)关系、主谓关系。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语法常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比较分析:人咬狗。
狗咬人。
狗咬狗。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语法对语言五级单位都有所涉及,但重心在词法和句法。
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练习1、形旁声旁结构方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领、翻、切、政、剩;B 肤、诬、航、根、谋C想、恭、腐、背、合;D攻、究、园、闻、忠2、挑出形声字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袤(2)辜(3)飘(4)膏(5)肓(6)渺(7)紊(8)撇A 1257、B 2457、C 368、D 1573、下列各组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拦恐芳根歪斧、 B 贡园氛骑休雌C 枝洞钢警据呜、D 衷硝扉故爸闻4、选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翅、本、草、病、弓、明、颅、叹、己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 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一般话2,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明:广义的说明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运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般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一般话二,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 吴(苏州话), 湘(长沙话), 赣(南昌话), 客家(广东梅县话), 闽(福州话), 粤(广州话)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 乐音较多,加上声调凹凸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详细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分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 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 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 句法)结构具有一样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 语境的制约(5)量词, 语气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微小差别第二章语音一, 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1, 音高就是声音的凹凸,确定于声波的频率。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凹凸能区分意义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确定于声波的振幅。
一般话里的轻声及音强有关。
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确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长在重音, 轻声和语调中有确定作用。
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相互区分的最基本的特征,它确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二, 语音单位:音素, 音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音位1, 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 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 i 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两大类,12小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方位词: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中考高考常用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常用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知识精讲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语文复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概说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
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主要是成语)、近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方面。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
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了解即可。
二、词语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
实词都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实词1.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汉语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和多重复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名词可以表示人或具体/抽象事物、时间、处所和方位。
动词可以表示动作、存现、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也可以是使令动词。
形容词可以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和状态。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以及分数、概数和倍数。
量词可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强调等作用。
副词是一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汇。
它们可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肯定否定等。
例如,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词。
介词是一类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汇。
例如,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等都是表示时间、方向、处所的介词。
连词是一类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的词汇。
例如,和、跟、与、同、或、既等是连接词和短语的连词,而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是连接句子的连词。
助词是一类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汇,一般读轻声。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等都是常见的助词。
其中,的用在定语后边,地用在状语后边,得用在补语前边,着表示正在进行,了表示动作完成,过表示早已完成。
语气助词在中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如“呢”、“吧”、“啊”、“吗”、“嘛”、“罢”、“么”、“了”、“哇”、“啦”、“哪”、“呀”、“哩”。
其中,“啊”常常要同前面的词连读,所以最好将“啊”写成“哇”、“呀”或“哪”。
叹词和拟声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可以表达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