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5.66 KB
- 文档页数:5
科目一:安全工程概论一、考试目标与要求《安全工程概论》科目旨在考核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致因理论,了解事故类型,掌握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交通行业安全,职业健康系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并且通过案例分析,考核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加工安装、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以及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能够运用系统安全、人机工程学等原理和安全技术、方法、安全管理等知识。
参照教材《安全工程概论》(王凯全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第1版),确定该科目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安全工程概论是以系统安全工程为理论基础,以各种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致因为分析主线,概括性地阐述了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从化工、建筑、机械、电气以及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介绍了预防事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通过测试,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的基本知识,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熟悉各行各业的伤亡事故分类与统计,事故致因与预防对策等,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具备正确运用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1.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安全与危险、安全工程、能量、危险源与事故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能量、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掌握安全、危险、安全工程、事故的基本概念;理解能量、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了解安全工程及其范畴等。
2.系统安全工程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了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了HSE管理体系。
考核知识点:掌握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HSE管理体系等。
3.化工安全工程本模块简要介绍了火灾、爆炸和毒害品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火灾、爆炸和毒害品的特点及危害,阐述了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原因。
一、名词解释:1、安全: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
2、安全指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3、本质安全化:表明某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以达到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4、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5、安全工程:安全工程是以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6、事故: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7、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8、冗余系统:通过采用附加冗余元素增加系统可靠性的系统9、表决系统:构成系统的n个元素中有k个不发生故障,系统就能正常运行的系统。
10、备用系统:备用系统的冗余元素平时处于备用状态,当原有元素故障时才投入运行。
11、危险因素的感度: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易程度。
12、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纵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13、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14、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15、混合危险物质:某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接触时反应激烈,甚至发火或产生危险性气体时,这些物质称为~16、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工作零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这种方式称为保护接零。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3200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afety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7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安全。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新生开设的第一门有关专业的课程,也是对安全工程专业所要学习内容的一个整体概括,使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以后各个学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安全工程学科方向及毕业以后的去向;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的基本知识,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3.熟悉各行各业的伤亡事故分类与统计,事故致因与预防对策等;4.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作。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各个行业的事故类型及其次数统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安全工程的研究对象,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交通行业安全,职业健康系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3.基本技能:了解事故类型,掌握化工、火炸药、矿山、机械等行业存在的基本事故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石。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1.基本概念:安全生产、三同时、伤亡事故类型、装置的可靠性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归纳为以下九个类型。
(1)工厂选址;(2)工厂布局;(3)结构;(4)对加工物质危险性认识不足;(5)化工工艺;(6)物料输送;(7)误操作;(8)设备缺陷;(9)防灾计划不充分。
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三同时”是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等级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4)重大死亡事故(5)特大死亡事故(6)特别重大事故2.化工装置紧急状态有那些(五级)?(1)运转失灵指运转发生紊乱,只要更换备用设施,就可在故障或事故之前恢复正常运转。
(2)故障是指设备需要停车检修,但又未发生其他损坏的状态。
(3)异常是指对工艺过程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否则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4)事故是指设备损坏、生产中止或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人员伤亡。
对此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事故状态没有扩展。
(5)灾害指不但发生了事故,而且事故状态扩展,对外界造成威胁。
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并求得外部支援。
3.常用的安全工程评价方法有哪些?(1)安全检查方法(2)安全检查表方法(3)危险指数方法(4)预先危险分析方法(5)故障假设分析方法(6)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8)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9)故障树分析(10)事件树分析(11)人员可靠性分析(1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3)定量风险评价法4.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有哪几方面?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迅速发展。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2022年1月第2 期Jan. 2022No.2“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王翠霞,刘纪坤,王 凯(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 “安全工程概论”作为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道德和家国情怀。
通过深入分析该课程及本校消防工程专业的特点,依托“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优势,探究和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与课程资源,进一步设计了课程思政流程。
以我国安全生产十二字方针为教学案例,给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对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高等教育;党建工作[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思政厅函〔2018〕33号);2021年度陕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消防救援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陕教工组办〔2020〕7号)[作者简介] 王翠霞(1985—),女,山东淄博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瓦斯灾害防治方面研究;刘纪坤(1982—),男,河南濮阳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安全管理与应急方面研究;王 凯(1987—),男,山东乳山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全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火科学防控方向教学科研与党建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26-04 [收稿日期] 2021-04-20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3、用图片和文字说明地震灾害的避险措施和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事故名称:5·12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震中心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其次为北川,都江堰市西21km,崇州市西北48km,大邑县西北48km,成都市西北75km震中经纬度:北纬30.986°,东经 103.364°震源深度:10km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震中烈度:最大11度伤亡人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地震类型:构造地震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
安全工程概论
安全工程是一门研究人类对各类工程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的学科。
它致力于通过系统性地分析、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从而确保工程系统在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安全工程的核心任务包括风险评估、安全设计、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等。
其中,风险评估是通过对系统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系统在遭受外部威胁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和可用性。
安全设计则是在工程系统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理措施。
而安全管理则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事故调查则是对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类工程系统,如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化工工程、能源工程等。
它的研究方法包括概率论、统计学、系统分析、风险管理等,同时也与其他领域如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机工程等有密切的关联。
总之,安全工程是一个涵盖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旨在保护人类和各类工程系统的安全,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知识点一、课程概论(1)本课程重要性:专业必修课、从事相关工作上岗必考、工作必用、生活不可缺少。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3)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4)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系统工程中认为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
二、安全生产方针(1)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是指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时,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
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
(3)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原则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加强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安全:是指系统处于免遭不可接受危险伤害的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事件发生的条件。
安全指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以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单元(或设施)成为重大危险源。
安全评价: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性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005年的12字方针)“安全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科学管理,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把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综合治理”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是重要手段。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
要做到安全第一,首先要搞好预防措施。
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第一,这是经实践证明的重要经验。
“1.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2.“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厂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3.“五项规定”:1963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事故预防工作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五个方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 :《安全工程概论》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简要回答以下问题:(共 20 分)1、什么是职业病?造成职业病的危害要素有哪些?(10 分)职业病是指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任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要素而惹起的疾病。
一般来说,凡是切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诊疗,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受权的,拥有必定特意条件的单位进行。
最常有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1 .物理要素对人体产生生物物理作用;也可因机械压迫和血管内空气栓塞而惹起组织病理变化,如减压病。
2 .化学要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等,凡少许即对人有毒性的,都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气或气体的形态分布于车间空气中,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其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挥发性,溶解性和固态物的颗粒大小等要素有关。
毒物污染皮肤后,按其理化特征和毒性,有的起腐化或刺激作用,有的起过敏性反响,有些脂溶性毒物对局部皮肤虽无显然伤害,但可经皮肤汲取,惹起浑身中毒。
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惹起中毒者较为少见,常因为毒物污染食品或抽烟等所致。
从车间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中的毒物,虽不直接使工人患职业病,但能伤害居民健康,影响生态,危害也大。
3 .生物要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吸入霉草粉尘所致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丛林脑炎病毒等。
在某一环境中,可能存在几种不一样的有害要素,对人起着综合作用,加剧危害程度,别的,同一种疾病也可由不一样性质的有害要素惹起,如稻田皮炎可因为物理,化学和机械刺激惹起,接触有损于呼吸道健康的环境要素如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加上抽烟,可加剧呼吸道的病损。
2、试述电梯安全运转时的注意事项和发惹祸故时的应急举措。
(15分)电梯安全运转时的注意事项1 .操作者在电梯运转时间内,不得走开操作岗位,防备非操作者误操作。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32002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afety Engineering
上机:00:24实验课程总学时:24:讲课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7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安全。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新生开设的第一
门有关专业的课程,也是对安全工程专业所要学习内容的一个整体概括,使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以后各个学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安全工程学科方向及毕业以后的去向;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的基本知识,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
3.熟悉各行各业的伤亡事故分类与统计,事故致因与预防对策等;
4.掌握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
科学研究和工作。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各个行业的事故类型及其次数统计,预防事故发生
的基本措施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安全工程的研究对象,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建
筑施工单位安全,交通行业安全,职业健康系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3.基本技能:了解事故类型,掌握化工、火炸药、矿山、机械等行业存在的基本事故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石。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
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
导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
可以结合相关事故案例,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的要求课先修对(四).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1.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通过课堂讲评后,在课堂上或课后安排一定量的习题课,从而使学生
消化和巩固重点知识,能够举一反三,并解决实际问题。
2.针对本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点,通过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能够更加
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随课程学习进度,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重点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的锻炼。
3.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安全工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
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①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20%;②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安全工程概论》,王福成等,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安全原理》,陈宝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安全工程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
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加工安装、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以及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能
够运用系统安全、人机工程学等原理和安全技术、方法、安全管理等知识。
培养综合性、高责质人
才,以适应新世纪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学时讲课实验上机
动态安全科学发展414发展历程安全科学的21.1
对策势我国安全生产形及其1.22
安全法律法规442
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2.12
典型安全法律法规2 2.2
石油化工安全223
山安全矿444安全特点及其事故煤矿24.1
安全特点及其事故非煤矿24.2
机械安全445
机械通用安全要求25.1制造工生汽车产及其安全艺 5.22交通安全262危害及其防护职业272
安全文化822
计合2424.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安全科学发展动态
上机:0:0讲课:4总学时(单位:学时):4实验第1.1部分安全科学定义、性质与分类(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安全科学定义;
(2)安全特学性质及分类。
第 1.2部分我国安全形势(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我国安全形势特点;
(2)我国安全形势发展状况。
重点:
安全特学性质及分类、我国安全形势特点
难点:
安全科学定义
习题:
安全科学定义、分类
第2部分法律法法规
讲课:4实验:0):4上机:0总学时(单位:学时第2.1部分法律法规概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安全法律法规性质及其作用;
(2)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第 2.2部分典型安全法律法规(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安全生产法;
(2)消防法等。
重点:
安全法律法规性质、作用、安全生产法、消防法
难点:
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习题:
安全法律法规性质及其作用、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等
第3部分石油化工安全
上机:0:0):2讲课:2实验位:学学总时(单时具体内容:
(1)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特点;
(2)案例分析。
重点: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特点
难点:
防措施预事故业石油化工行
习题: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特点等
第4部分矿山安全
讲课:4实验:0上机:0总学时(单位:学时):4第4.1部分煤矿安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煤矿安全特点;
(2)煤矿事故防护。
第 4.2部分非煤矿山安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非煤矿安全特点;
(2)非煤矿事故防护。
重点:
煤矿安全特点、非煤矿安全特点
难点:
煤矿事故防护、非煤矿事故防护
习题:
煤矿安全特点、煤矿事故防护等
第5部分机械安全
讲课:4实验:0):4上机:0(总学时单位:学时第5.1部分机械通用安全要求(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机械伤害特点及其类型;
(2)机械伤害事故。
第 5.2部分汽车生产制造工艺及其安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汽车生产制造工艺;
(2)汽车生产制造安全对策。
重点:
机械伤害特点及其类型、机械伤害事故
难点:
汽车生产制造工艺
习题:
汽车生产制造工艺
第6部分交通安全
实验:0上机讲课:2:0单总学时(位:学时):2具体内容:
(1)交通安全特点;
(2)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重点:
交通安全特点
难点:
防措施预交通事故.
第7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讲课:2实验:0上机:0单总学时(位:学时):2
具体内容:
职业病特点及其现状、职业病防护
重点:
职业病特点及其现状
难点:
职业病防护
习题:
职业病特点及其现状、职业病防护等
第8部分安全文化
讲课:2实验:0上机:0时总学(单位:学时):2
具体内容:产生的背景;(1)我国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2:点重生的背景我国安全文化产:难点象安全文化的研究对题:习
对象安全文化的研究
顺编写人:李德敏革张李喆核人:崔岳峰审平赵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