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示例一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酒的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扩散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难点之一。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直径约为10-10m,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一个学生打开香水,学生慢慢闻到香味,引导学生回答。
)【生】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师】你们有没有闻到教室里有一股香味,哪些同学闻到了?(此时有些同学还未闻到香味,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到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这时那个打开香水的学生出来示意是他打开了香水瓶)【师】为什么他打开香水,我们会闻到香味呢?【生】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跑出来,运动到我们周围,所以我们会闻到香味。
【师】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做运动。
(二)、开始新课板书:“16.1、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师】(举例让学生更深刻认识扩散现象)1915年,中国带着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去参加万国博览会,可外国人对中国酒根本不屑一顾,一位中国官员情急之下,摔碎瓦罐,顿时酒香四溢。
而茅台酒也一举拿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酒香扑鼻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三、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问题:分子的运动规律?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实验:冷水+品红热水+品红扩散现象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新知识探究:一、扩散现象1.观察图1,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呢?。
观察图2,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把玻璃板抽调后,发现了。
说明了。
图3、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静放几天后,发现了。
那么固体分子是否也能运动?总结:(1)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
分子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研究它,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
我们把一切物质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例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______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例3. 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猜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影响扩散是主要因素是。
物体的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例4.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例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分子热运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有三: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行为;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节课中,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分子在热运动中的行为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分子是微观粒子,孩子们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需要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四、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分子模型。
我会向孩子们展示分子模型,让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分子的形状和结构。
活动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
我会利用热源,让分子模型发生热运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行为。
活动三:显微镜观察分子热运动。
我会利用显微镜,让孩子们直接观察到分子在热运动中的行为。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一和活动二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分子是微观粒子,孩子们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需要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教学活动的效果,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这是孩子们首次接触微观粒子的运动,他们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扩散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解释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的原因。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释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热运动的其他现象,如布朗运动,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分子热运动”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小朋友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 使小朋友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小朋友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小朋友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红墨水、滴管、玻璃杯、实验盘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故事,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分子在故事中的作用。
2. 实验一:观察分子热运动(1)准备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向两杯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
(3)让小朋友们观察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速度,并记录下来。
3. 实验二:模拟分子碰撞(1)将实验盘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放入冷水,一部分放入热水。
(2)让小朋友们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放入彩纸片,观察彩纸片的运动情况。
(3)讨论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速度和方式的差异。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小朋友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对分子热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他们基本掌握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但在实验操作和思考方面,部分小朋友还缺乏经验和技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班)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小实验和互动游戏,让幼儿们能够体验到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两个杯子、一些小玩具、计时器。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热水杯和一个冷水杯,然后问幼儿们:“你们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热一些?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实验一:我会将一些小玩具放入热水杯和冷水杯中,让幼儿们观察小玩具在两个杯子中的行为是否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让幼儿们发现小玩具在热水杯中 move more 的事实,从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3. 实验二:我会将热水和冷水混合,然后让幼儿们用手感受混合后的水温。
通过感受,让幼儿们发现混合后的水温比单独的冷热水都要热,从而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4. 游戏:我会组织一个“分子热运动接力赛”的游戏,将幼儿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成员依次完成任务:用计时器测出从热水杯跑到冷水杯的时间,然后记录在纸上;再用计时器测出从冷水杯跑到热水杯的时间,然后记录在纸上。
各组成员将两次的时间相加,得出最终的时间。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们观察到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子热运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子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教案1: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分子间的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扩散现象,并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两块铅块、酒精、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的水滴、扩散的香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两块铅块紧密接触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蒸发、扩散等现象的原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7. 板书设计:板书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8.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作业,如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分子热运动是指_________的宏观表现。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2〕通过学习,领略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体会物理科学认识世界的奇妙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1、教学重点: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法和学法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分析的方法组织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活泼课堂气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意引入新课创设情景,进行新课我们生活的的自然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古人的猜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质的内部世界:请看书思考而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对分子有哪些了解?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3、什么是扩散?生活中的扩散有哪些?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4、用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5、分析物质三态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二〕、教师点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板书〕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巨大,体积有非常小,目前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间接观察分子的活动,这也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分子热运动教案范文教案: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3)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讨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呈现一个生动的故事:“玛丽抱怨说在隆冬的天气里洗了个澡,怎么还是冷呢?小明告诉玛丽:‘这是因为水的分子热运动比较激烈,就不觉得热了。
’”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通过引导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温度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决定了物体的感觉温度。
2.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在空间内不断地变化位置、方向和运动速度的现象。
(2)让学生自主探索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并将其总结归纳。
(3)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即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高低与温度高低有关。
3.实验活动(4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设计一组实验,验证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完成实验后,小组内进行结果讨论,并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4)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
4.知识归纳与拓展(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课堂讲解,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并将其写入笔记中。
(2)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适当拓展,深化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5.练习与评价(15分钟)(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简单地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学生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提出问题和进行推理分析。
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分析,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观点。
2. 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并且对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分子、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推理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用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手里拿着冰淇淋。
请问,如果把一块冰淇淋不断地融化,最后会得到什么?这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他们可能会提到冰淇淋由水构成,融化后会变成液体状态的水。
3.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概念。
教师解释说,冰淇淋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融化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形成液体状态的水。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分子的热运动这一课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展示我设计的这节分子热运动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意图分子热运动是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我采用了以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学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茶水的温度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同时配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我让学生通过实验,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比如为什么热水上面的泡沫会比冷水上面的泡沫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分子热运动的教学方案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教案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本质,掌握分子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子热运动的规律,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掌握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教学重点是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分子热运动模型、显微镜、温度计等教具,以及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实验器材。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热水壶中的水加热后,水分子会更加活跃,产生蒸汽,使水壶盖子跳动。
然后,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他们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
接着,我会用显微镜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们亲眼看到分子的运动。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分子的运动情况,从而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我会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们看到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运动更加剧烈。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巩固他们的知识。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如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分子热运动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会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们看到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运动更加剧烈。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让他们深入理解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