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 格式:docx
- 大小:12.70 KB
- 文档页数: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甲醛含量
标准范围:乘用车内甲醛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来说不得超过0.1mg/m³。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或气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影响因素:车内装饰材料、座椅材料、粘合剂等可能会释放甲醛。
控制措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内饰材料,减少使用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粘合剂,定期开窗通风等。
二、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
标准范围:乘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来说不得超过0.6mg/m³。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影响因素:车内的塑料、橡胶、涂料等可能会释放挥发性有机物。
控制措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内饰材料,减少使用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等,定期开窗通风等。
《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是一项直观反映其品质优劣的技术参数,气味评价是指试验人员通过嗅觉器官感知感受的主观性评价,气味评价属于一种感官分析(也称感官评价)。
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基本上是没有检验依据,同时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为此,制定关于汽车零部件或零部件材料的气味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其适用范围和试验方法能够基本覆盖汽车上所有零部件及材料,保证我们汽车零部件、零部件材料的气味检验有据可依,规范化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有利于促进汽车零部件及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逐步完善标准内容的同时,通过实验的验证进一步优化标准中实验的条件、参数等,使得本方法更科学更完善。
本项目是根据2019年第一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机联标(2019)65号文),项目编号20190111,项目名称“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进行标准修订工作,主要起草单位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计划完成时间是2020年4月。
2 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本标准于2019年初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等召开标准修订筹备会议,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确认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担任组长单位,负责主要修订起草工作。
该会议同时确定了标准的内容、范围、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等。
起草工作组在工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更多的是结合测试应用经验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标准草案初稿。
并于2019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讨论了标准的总体架构,表述方式,对各项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据提出内容要求。
根据工作组及相关专家研讨后的要求,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汽车内饰⽓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汽车内饰⽓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在上篇⽂章中我们讲到汽车内饰的检测⽅法及改善⽅案,下⾯我们将总结⾏业内⽓味的测试标准:
1.⼤众-PV3900:2000 汽车内部的部件_⽓味检验
2.通⽤-GMW3205:2000 汽车材料⽓味评定
3.丰⽥:TSM0505G ⾮⾦属材料的⽓味标准
4.福特-BO 内饰⽓味测试
5.沃尔沃-VCS 汽车装饰材料⽓味
6.戴姆勒-VDA270汽车内饰件材料的⽓味性质
7.奇瑞-Q/ 散发性能检验-⽓味性试验
8.上汽-SMC30156-2007汽车内饰材料⽓味实验的标准
9.吉利:Q/JLYJ711061-2009车内⾮⾦属材料⽓味性试验⽅法
10.现代:MS300-34内饰材料的⽓味实验⽅法
11.长城:Q/CCJT001-2009汽车内饰材料⽓味散发性试验⽅法和限值
⼆。
汽车内尔⽓味等级评定
1级⽆⽓味 NOT PERCEPTIBLE。
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1)4 试样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试验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有限公司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样准备、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试验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在一定温度、气候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VDA 270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1)4 试样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试验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有限公司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样准备、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试验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在一定温度、气候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VDA 270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测试程序GMW3205汽车内饰气味传播检测1 范围注:本说明不可取代法律法规注: 如果在此标准中本国语言与英语之间有冲突以英语解释为准1.1 目的:这个标准是用于确定当经受高温和高湿度的时候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1.2 前言编写此测试方法是为了同化欧洲标准GME60276 SEA J 1352 GMNA ISC-C-93 -001)气味检测标准17 (五十铃)1.3 适用性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2参考注只有最近版本的标准是适用的,除非另有指定。
2.1注外部标准/说明无2.2 GM标准/说明3 来源3.1 设施3.1.1 空气循环炉能够保留要求的温度差±2℃3.2 设备3.2.1 每个编号的试容器需要,并且附加一个控制容器测试的容器的盖和支架不能释放和吸收挥发性气味。
不要用塑料容器和盖子。
只有金属和玻璃容器是可以使用的。
推荐的金属容器(喷漆罐)≈1 每次测试的时候,盖子用压力密封。
如果是全玻璃容器,盖子应该用一个平连接的接头。
密封油和密封圈不能用。
建议使用胶带以保证干燥器的盖子在炉子暴露的时候不滑落。
任何的需要的支撑例如架子支架都应该用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确保在使用陶瓷的时候盘子全部被釉覆盖,所以气味不能传播。
测试的容器包括盖子和内部必须是在测试前仔细清理没有自身的气味。
3.2.2 合适的切割工具来取样3.2.3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3.3 测试汽车/测试片测试样的尺寸应该被车用的原料的数量来支配,而且应该根据表 1 的样件和测试容器大约的来选择(例如纺织品塑料卷皮毛等)对于可以称重的部分(例如扬声盘,仪表盘门板等用表2的公式。
对于那些超过一个单独的部分的零件(例如门板)等等要分别实行测验。
典型的复合材料应该按照复合材料评价图标 1. 2 省略具体编码应该显示在各自的工程表和原料说明中,编码系统在第八段中定义。
汽车气味等级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无异味:表示汽车内部没有任何异味,空气清新,没有任何不良气味。
2. 轻微异味:表示汽车内部存在轻微的异味,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例如新车的塑料味道或淡淡的汽油味道。
3. 中度异味:表示汽车内部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烟味、霉味或化学清洁剂的味道。
4. 重度异味:表示汽车内部存在非常浓重的异味,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例如污水味、霉菌味或者是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气味。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气味的等级分类可能因人而异,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感觉到的异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汽车气味还可能受到车内环境、车辆保养等因素的影响。
VOC和气味的客户标准VOC—挥发性有机化合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
气味性在经过一定温度和气候时效处理后,可散发出带有可辨别气味的挥发性成分的材料趋势。
上海大众标准VW50180中规定了车辆内舱构件散发特性,1.G≤2mg真皮适用的偏差G≤5mg2有机连接件的散发规定:一,总散发值小于等于50ugC/g真皮适用的偏差小于等于100 ugC/g二,单独材料(德国研究协会在致癌症工作物质中所列举的所有材料)散发值。
既单独材料散发值为零,不包含上述物质。
3.气味的检验:气味的检验按照大众的PV3900标准,气味评分小于等于三。
4.甲醛排放的测试:甲醛排放按照大众的PV3925,甲醛的释放值≤10mg/Kg同时参考资料有VW01155(一般汽车供货零件,首次供货和更改的标准),VW91101(汽车,汽车零件,材料,燃油环境标准;避免有害物质),PV3015(内饰非金属材料;可冷凝的组成部分的规定),PV3341(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有机连接件的散发规定),PV3900(汽车内舱构件;气味实验),PV3925(聚酯材料;甲醛排放的规定)。
在SMC30156-2007中,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实验的标准。
在试样分类并经时效处理后,上汽汽车给出了评判标准如下:1.不易感觉到2.可感觉到,但不刺鼻3.可明显感受到,但不刺鼻4.刺鼻5.非常刺鼻6.不可忍受另丰田公司根据气味的强度以及愉快感觉将级别划分为如下:强度级别:0.无气味1.比标准气味弱(几乎不能识别的气味)2.比标准气味稍弱些(较难识别的气味)3.与标准气味相同(容易识别的气味)4.此标准气味稍强烈些(浓烈气味)5.此标准气味强烈些(强烈气味)愉快/不愉快级别:3 非常愉快2 愉快1 稍有愉快之感0 既无愉快也没有不愉快之感-1 稍不愉快-2 不愉快-3 非常不愉快还规定了材料的气味感觉性质:酸的感觉,甜的气味,烧焦气味,尘灰气味,刺激气味,芳香气味,鱼腥气味以及腐败气味。
小鹏气味评价标准
小鹏汽车对车内气味有严格的评价标准。
为了确保车内空气质量,小鹏汽车委托国内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并参考了国家发布的标准如GB/T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及HJ/T 400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小鹏汽车对于气味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整车环境舱:温度范围20\~80°C,静止状态下,舱内温度均匀度保持±1°C;环境湿度:50%RH±10%RH。
带有空气循环功能,舱本底无异味。
2. 受检车辆:新下线28±5天的车辆,在此期间车辆的门、窗应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符合车辆出厂要求,应去除内部构件的表面覆盖物(如座椅和地毯表面的塑料薄膜)。
3. 将受检车辆放入符合上述规定的环境舱中。
在乘员舱内前后排座椅头枕处分别布置温度传感器。
设置环境舱温度为25°C,将受检车辆的门窗全部打开,静置6h。
随后关闭受检车辆所有门窗,环境舱仍需满足上述规定,静置16h后进行气味评价。
对于气味等级的评价,小鹏P7的车内空气质量VOC指标中苯类物质各含量均优于国家法规推荐限值97%,甲醛含量优于国家法规推荐限值80%;气味等级为,优于行业均值。
不过,完全无气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P7的车内空气质量情况,用大家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有味道,可接受”,这个水平在业内算是前列的。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小鹏汽车气味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建议前往小鹏官网或咨询门店工作人员。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标准是指在车内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障乘客的健康和舒适。
目前,国内对于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主要是通过《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品限制有害物质技术要求》(GB/T 27630-201X)来规定的。
根据该标准,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乘用车车内,甲醛主要来自于汽车内饰材料、地毯、座椅等部位。
为了保障乘客的健康,国家规定乘用车车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
2. 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不得超过1.5mg/m3VOC是指那些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这些化合物在乘用车车内主要来自于汽车内饰材料、油漆、胶水等部位。
高浓度的VOC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规定乘用车车内空气中VOC含量不得超过1.5mg/m3。
3. PM2.5含量不得超过75μg/m3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在乘用车车内,PM2.5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道路灰尘等。
为了保障乘客的健康,国家规定乘用车车内空气中PM2.5含量不得超过75μg/m3。
4. 甲苯含量不得超过0.05mg/m3甲苯是一种有毒有害化学品,主要用于制造溶剂、染料、塑料等。
在乘用车车内,甲苯主要来自于汽车内饰材料、油漆、胶水等部位。
高浓度的甲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规定乘用车车内空气中甲苯含量不得超过0.05mg/m3。
总体来说,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是针对甲醛、VOC、PM2.5和甲苯等有害物质进行限制。
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浓度。
为了保障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建议大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并且定期进行空气净化和换气操作,以保持车内空气质量的良好状态。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所有乘用车内饰材料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温度、和湿度)对气味进行定性的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气味(Odor)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材料所散发出可察觉的味道,影响嗅觉。
3.2气味评价人员(Odor Evaluator)对材料进行主观气味评价的人员。
4一般要求4.1气味评价人员4.1.1气味评价人员应无嗅觉缺陷,并且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
4.1.2吸烟爱好者、喜欢使用换妆品、香水者、习惯嚼口香糖者不适合成为气味评价人员。
4.1.3在气味评价半小时之内,气味评价人员不得使用有明显刺激性气味的产品,如香水、护手霜等,也不要进食能引入异味的食物。
4.2恒温箱空气循环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波动度不大于±2 ℃。
4.3气味瓶4.3.1气味中性,带有密封垫和密闭盖子的1 L玻璃容器。
4.3.2测试器皿(包括密封垫和盖子)在每次试验前必须清洗干净,先用热水冲洗,用适量的实验室清洁剂进行清洗,再用冷水冲洗、干燥,直到气味中性为止。
4.4试验环境4.4.1应在气味自由散发的环境中操作,室内无气味。
4.4.2每个气味评价人员都有相对独立的评价空间。
4.5样品4.5.1汽车内饰材料应再生产后15天内在实验室完成评价。
气味试验前,样件需用铝箔或聚乙烯(PE)袋包装,常温避光保存样品。
4.5.2不允许进行任何正式生产工艺之外的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如烘烤等)。
5测试程序5.1取样实验制备要求按表1。
表1试样制备要求方案试样分类使用举例试样数量A小型零件卡口、夹子、套管等(10±1)g B中等零件扶手、烟灰缸、方向盘、遮阳板等(20±2)gC大型零件(零件厚度小于3mm)顶棚、地毯、隔音材料、皮革、泡沫材料、立柱护板等以及其他会在车内露出边角的材料。
汽车气味检测标准及方法引言:汽车气味是指由汽车内部或外部产生的各种气味。
对于新车主来说,一辆新车通常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而对于二手车主来说,可能会面临各种气味问题。
汽车气味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驾驶者的舒适感,还可能对驾驶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
因此,对汽车气味进行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汽车气味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一、汽车气味的评估标准1. 国家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T 27630-201X 汽车内饰材料及其气味评价方法》,汽车气味评估分为四个等级:A级(无明显异味)、B级(轻微异味)、C级(有异味)和D级(异味严重)。
该标准主要通过嗅闻测试和气味评分来评估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
2. 行业标准:汽车生产厂商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制定了一些行业标准来评估汽车气味。
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定的《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评价标准》(JT/T 1094-2018),该标准着重测定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并根据排放量的不同等级来评估气味。
二、汽车气味检测方法1. 嗅闻测试:嗅闻测试是最直观、常用的汽车气味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专业测试员对汽车内部或外部的气味进行嗅闻,根据主观感受评估气味的强度和质量。
测试员应具备良好的嗅觉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气味评分:气味评分是一种客观评估汽车气味的方法。
通过使用气味评分仪器,对汽车内部或外部的气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分。
常用的气味评分仪器包括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定气味的强度、气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等信息,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气味评估结果。
3. 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汽车气味的主要成分之一。
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可以对汽车内饰材料中的VOCs进行定量测定。
该方法可以提供具体的VOCs种类和含量信息,有助于判断汽车气味的来源和程度。
4. 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可以综合评估汽车内部空气的质量,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
长安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气味特性评价规范The evaluate regulation of the odour characteristics innertrims in Vehicle3 术语3.1 气味特性:指车辆在特定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具有可察觉气味的特性。
4 样品取样原则4.1 样品生产到取样最长时间不超过5天,实验室在收到样件7天之内必须进行检测;4.2 同种零部件/材料取样时要在同一批产品中选择三个平行样;4.3 样品规格表1 目标零部件/材料及规格如果均质材料厚度大于20mm,则试样应准确剪至20mm的厚度。
若是夹层结构件,则应全副粘合情况下测试。
若是小部件,就要使用较多的零件,以达到要求的试体数量。
5 试验部分5.1 试验设备1)有空气循环的加热室,精度等级(±2℃);2)测试容器1L容量且带有磨沙玻璃密封盖的玻璃容器。
5.2 试验方法5.2.1 测试条件表2 测试条件选择5.2.2 试验步骤a)条件1和条件2在试验容器中注入50ml去离子水。
条件3在试验容器中不加水。
b)放置在试验容器中的样品避免与水接触。
c)试样容器应旋紧放在已预热的温箱中。
d)条件1和条件2实在试验容器从温箱中取出后直接测试。
e)条件3是试验容器从温箱中取出后先冷却到60±5℃,再进行测试。
多次评价后应把容器再次放至(80±2)℃的温箱中30min,然后再进行测试。
f)评价工作至少有三位气味评价人员。
如果各个评价人员评价结果差距在2个点以上,则至少要由五位评价人员进行重复测试。
6 评判等级气味性评判标准分为1至6级,同时也后出现介于两种评判等级之间的情况:表3气味性评判标准。
车内气体检测标准
车内气体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害气体,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车内一氧化碳浓度的标准通常根据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来确定,一般要求车内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定值。
2. 甲醛浓度:甲醛是一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车内甲醛浓度的标准通常也是根据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来确定,要求车内甲醛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定值。
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VOCs是一种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车内VOCs浓度的标准通常也是根据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来确定,要求车内VOCs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定值。
4.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车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尘埃、烟雾等,高浓度的颗粒物会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车内颗粒物浓度的标准通常也是根据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来确定,要求车内颗粒物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定值。
这些标准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区、车型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某些地区,政府可能制定了特定的车内气体检测标准,车主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和达标。
此外,一些汽车生产厂商也会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针对这些气体进行检测,并确保车辆符合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