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单则材料型
- 格式:ppt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21
【教师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短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人们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戏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戏曲所传达的情感。
从青少年角度看,沉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威胁身体健康。
一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甚至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请以“短视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由材料加话题组成。
话题是“短视频”,而围绕“短视频”给出两段材料,第一段介绍短视频的优点,侧重短视频的正面意义;第二段从青少年角度介绍短视频对于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危害,侧重谈短视频的负面影响。
一正一反,体现思辨色彩。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现象导入,如当下短视频的火爆情况,接着分析“短视频”火爆的意义,结合相关事例指出其正面价值,然后列举反面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同时指出面对“短视频”的火爆,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立意:1.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走不长远。
2.“短视频”也可以承担文化传播任务。
3.“短视频”也可以高大上。
4.“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5. “短视频”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20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多轮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各地纷纷捐献物资,前往疫情地区支援。
与此同时,几乎每一轮重大的疫情都会产生“地域黑”。
某地被指把病毒传遍全国,某地的人被指“就知道吃喝玩乐”,某地被讽“每轮疫情都不缺席,就是不长记性”等。
“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歧视和偏见,某种意义上堪称一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人们共同抵御和清除。
针对这种现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
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
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
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
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学案72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明确类型,抓住核心复习任务掌握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重点掌握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知识图要审题立意原则应试写作取胜首在审题,通俗地说,必须先明白命题有什么要求,即知道“要我写什么”;其次则在立意,通俗地说,就是要知道应表达什么意思,即确定“我要写什么”。
审题是立意的起点与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与落脚,只有审题仔细,辨析清楚,才能立意切题,立论明确。
审题与立意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审题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筛选性原则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提炼出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2.立意四原则准准确、鲜明。
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
稳理性、稳妥。
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深深刻、集中。
“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
“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新新颖、独到。
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
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活动一单则与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之法新材料作文由三部分组成:①所给材料(或单则,或多则);②写作导引;③写作要求(“三自”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四不”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题【模拟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方式,甚至时间,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走向你的目的地,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给出了一个情境“穿越沙漠”,并在对比中分别展现了穿越沙漠这一任务过程的自由与不自由性。
众所周知,沙漠渺茫无际、鲜有人烟、环境恶劣、不宜生存,而在沙漠中行走,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单调、无聊、乏味,这就像我们人生中有时候会经历的某一阶段困境,或者日复一日的沉闷和无趣。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穿越的生命历程。
所以材料中“穿越沙漠”的深层隐喻,就是走过人生或发展的困境,如人生中碰到的坎坷、苦难、挫折等等;或突破人生的局限性,如现代人碰到的各种冲突,必须要面对的矛盾和无奈等等。
这些困境与局限性必须突破,就像人困于沙漠中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材料才说我们是不自由的。
但是,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心态穿越沙漠,走出困境,却是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或改变的。
比如可以徒步走或借助骆驼走,可以孤身一人走或结伴而行,可以边走边欣赏、边走边思考、边走边感悟,也可以诗意地有情趣地行走或者坚定地带有信仰地行走……所以,材料前半句指出对于选择穿越的道路和方式(做事的路径、方式和工具,行走的姿态、心态等),每个人都具有选择的权利。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分析出材料的整体逻辑关系:因为“必须穿越”——很多事是必须要去做的,不可缺少,需要直面,无法逃避,不具有选择性,所以我们“不自由”——受限制、受束缚,是一种枷锁,受到控制和摆布,带有强制性,表现为绝对服从。
但是,在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中,可以自由选择穿越的姿态(不受拘束,不存在限制和阻碍;完全由自己掌握,不受他人摆布;可以自我支配,凭借独立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姿态和方式,当然,由此达成的人生境界是完全不同的。
材料审题立意的训练(优秀15篇)中考材料作文:因为和谐所以快乐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欧文与”新和谐公社”“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
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
欧文9岁时就当了学徒,后来他管理工厂时,聚攒了一大笔钱.1824年,为了理想,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创办“新和谐公社”。
欧文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和谐相处.这个“崭新的社会”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毕竟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对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拨]建设平等社会需要巨大的决心,恒心和理想,欧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能在永远追求一种美好、超越的生活。
[适用话题]素材可运用“理想”“精神的力量”之类的话题。
中考材料作文:因为和谐所以快乐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据近期权威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各项教育投资为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
城市高中、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281.55倍和323倍。
在某些著名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其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少。
而唯一让人略感欣慰的是经过扩招,一些普通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还是占有一半以上。
再者,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造成了许多城市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被拒之门外,公平竞争的升学制度遭到破坏。
由此可见,在受教育的程度上,农村学生的前景堪忧。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点拨]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造成社会阶层之间巨大的心理隔阂,相互理解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