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 李克东

  • 格式:docx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510631 E-mail:likd@)

摘要:本文讨论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标,并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探讨了实现整合的几种策略和在多媒体课堂环境、校园网络环境、因特网环境和网站开发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这是指学与教的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这里包括三层意思: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围墙界限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表2描述:

表 2

“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适用环境:校园网络(或与外部因特网相连)

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调查,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

●利用因特网检索作为社会调查其中一种方式;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和确定学

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

目标、小组分工、计划进度);

●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工具,写出主题学习计划;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合作活动

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

计、问题解决、评价; ●学习小组各成员交换电子邮件地址和网上通讯代码;

●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浏览器浏

览相关网页和资源;

●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进

行去伪存真、选优除劣的分析;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去伪存真、选优除劣; ●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

(如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

扮演等); ●借助NetMeeting 、Internet Phone 、ICQ 、Email 、Chat Room 、BBS 等

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

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

●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电子文稿、网页等),并向全体同学展示; ●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利

用“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

具、电子文稿制作或网页开发等信息“集

成”工具创作作品,并向全体同学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形成

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并正式发布完

成的作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2)"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不同地区的多间学校,各自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同一主题,建立小组网页,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其学习方式可用图3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