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对象关系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个月)
分离—个体化阶段
(6-36个月)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孵化阶段(Hatching)
(6-10个月)
实践阶段(Practicing)
(6-16个月)
复合阶段(Rapprochement)
(16-24个月)
建立对象恒久性
( 24-36个月+)
(Developing Object Constancy)
青少年阶段——心理第二次诞生 少年早期:孵化期 少年中期:实践期 少年晚期和青年初期:巩固期
10
二、自我对象关系及其作用
自我对象(self object):被赋予情感的客体 自我对象关系作用能够逐步内化形成个体
自我调节机能 自我对象分别在强化和分化两方面起作用
11
镜像性自我对象
分享反应:肯定强化成功感 持抱和制止:安抚、约束 内化为自我强化、自我抚慰和自我约束能力 缺失者不会自我强化、依赖别人的关注、赞美、
新精神分析
对象关系学说
1
对象关系观点的精神分析研究
美国自我(self)心理学, 代表人物:科赫特(Kohut)
英国对象关系学派 代表人物:克莱恩(Klein), 科恩伯格(kernberg)
2
一、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
(一)自我状态与健康和问题 健康状态:
自我整合(coherence内聚)——人 际分化(独立) 问题状态: 自我分裂——不能与人分化
8
“分离——个体化”四个阶段
孵化阶段 察觉独立个体 实践阶段 陶醉于自主操作的游戏,感情充
电 复合阶段 父母的困难期 ,需要共情或者同
感,分离-回返反复移动、觉察受限、明显 冲突感
巩固阶段 母亲形象稳定,分离时工作,高 度矛盾感孩子困难
9
一生螺旋式发展 格塞尔观察:2.5 5.5 11岁平衡打破
安抚和约束
12
理想性自我对象
价值依附
生活导航,能够有现实的努力目标
问题:父母倒依附——难以把握现 实的理想
13
理想性自我对象
缺失者无力、易受挫、理想失落
边缘人格: “好妈妈”“坏妈妈”分裂,(情感 是粘合剂) 攻击本能未得教化
14
问题认识与干预
关注和强化,改变被拒绝的预感 建立亲近信任关系,提供现实理想 帮助认识分裂状态
15
密友性自我对象
科赫特晚年发现 病人、婴儿和成人都存在的情形: 需要有人相伴、与人相似
直观表达三种对象关系: “我很好!” “你很好,我是你的一部分!” “我们……”
16
伙伴关系是成长的动力
为同学欢迎而努力
伙伴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变能够帮助问题学生转 变
在同学中寻找镜像性、理想性自我 对象作用的问题学生难以获得同学 帮助
妈妈,我
5
(三)个体化的过程
人类新生代——早产儿 一生中逐步在一定层次依赖中获得独立, 又进入新的依赖。
6
独立个体化的过程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玛勒跟踪研究, 提出了幼儿 个体化过程的阶段。
被誉为揭示了心理诞生过程规律, 是人生缩影。
7
幼儿个体化阶段
自闭阶段(Autism)
(0—2个月)
共生阶段(Symbiosis)
3
(二)人格意象及其整合和分裂
沙利文提出 人格意象: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意象 自我意象三方面: 好的我(good-me):好的自我意象 坏的我 (bad-me):坏的自我意象 非我(not-me):自我中感到害怕的方面,
将之与自我体系割裂,排除在意识之外
4
由妈妈形成我 好妈妈——好的我 坏妈妈——坏的我 人格意象整合:
17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