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 格式:docx
- 大小:334.12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摘要:一、北方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二、南方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三、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四、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五、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六、华东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七、华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正文:一、北方地区1.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黄河以北,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4.人文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南方地区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南部,长江以南,包括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多样,有丘陵、盆地、高原等,长江、珠江、闽江等河流流经。
3.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4.人文特点:江南水乡文化、岭南文化等,注重饮食、民俗等传统。
3.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高原为主,有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干旱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
4.人文特点:多元文化交融,草原文化、丝路文化等,民族风情浓郁。
4.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高原为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高寒气候,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4.人文特点:藏传佛教文化,民族风情浓厚。
5.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平坦,有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山脉。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的特征中国北方地区是指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它们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以下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1.自然环境多样化: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多样化,包括草原、沙漠、山脉、平原和大江河流域。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北地区则被山脉和森林所覆盖,西北地区则有广袤的草原和沙漠。
2.干旱气候:北方地区的干旱气候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戈壁沙漠和柴达木盆地,这些地区降水量非常有限。
北方地区的内陆地域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则非常干燥。
3.滨海地区:北方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滨海城市,包括天津、大连和青岛。
这些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
此外,北方地区还拥有绵延的海岸线,包括渤海湾和黄海海岸,是重要的渔业和旅游资源。
4.耕地和农业: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大片的耕地。
华北平原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
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则以极高的肥力而闻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6.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北方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北京的故宫、长城和天坛,沈阳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都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7.重工业和现代化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先行区域。
同时,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也吸引着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
总之,中国北方地区拥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煤炭能源资源,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
这些特征使得北方地区在中国的经济、文化和地理分布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距海远近C. 洋流D. 植被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
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
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B. 华南地区C. 黄河中下游地区D. 川渝地区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B. 霜冻期C. 光照D. 热量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
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 荒漠化B. 洪涝灾害C. 水土流失D. 赤潮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B. 夏季风势力强C. 受沿岸洋流影响D. 地形平坦开阔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B. 豫剧C. 秦腔D. 川剧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A. 1~2月B. 3~6月C. 7~9月D. 11月~次年1月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避免客土下滑B. 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融合C. 提高草种的发芽率D. 利于地表水下渗13.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①耐旱植物②耐盐碱植物③耐贫瘠植物④高大乔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015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五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4.关于a,b,c,d四处马铃薯优势产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B. 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C. 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D. 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15.根据材料,判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②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③多为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栗钙土,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吉林雾凇的形成,关键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江水”。
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关于雾凇的分析,错误的是A. 低温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前提B. 阴天比晴天更容易形成雾凇C. 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D. 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17.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年较差小B.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 夏季多雨D.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
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19.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着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图示地区A.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B. 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 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D. 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21.图示聚落在A. 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B. 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D. 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 ①②B. ①③⑤C. ③④⑤D. ②③④23.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 水稻、油菜、茶叶B. 春小麦、亚麻、甜菜C. 棉花、玉米、甘蔗D. 冬小麦、棉花、花生24.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青藏地区B. 西北地区C. 华北地区D. 东北地区26.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 地势高峻,气候高寒,雪峰连绵B. 西高东低,三角洲平原海拔很低C. 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坦开阔平原D. 地形复杂,山地、盆地交错分布“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描写的即是下图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特点。
结合其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风俗习惯B. 地表形态C. 土壤性质D. 地质构造28.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小麦B. 小麦、谷子C. 谷子、青稞D. 青稞、玉米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29.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 西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华南地区30.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 受冷锋影响频繁B. 受东南季风影响C. 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 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31.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 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 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 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32.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 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 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 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 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33.(右下图)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热量条件B. 土壤条件C. 降水条件D. 光照条件3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 天然林B. 水源林C. 湿地D. 草地3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试说出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3)甲图中N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________。
(2分)(4)说明乙图所示省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 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6分)高二地理限训答题纸姓名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36.(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试说出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3)甲图中N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________。
(2分)(4)说明乙图所示省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