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教学内容:
1. 运动合成: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
2. 运动分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运用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2. 实验演示
3. 讨论交流
4. 解题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
1.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一辆汽车同时做直线行驶和曲线行驶的合成运动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合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合成原理
第二节运动的分解
1. 引入:通过一个足球运动员在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引出运动的分解问题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分解原理
第三节综合应用
1. 练习:布置一些合成和分解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
2. 拓展:讨论如何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或运动问题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部分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⑵结合图3-2,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⑶结合图3-3,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⑶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想从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来谈一下教法。
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
二、教法设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实验为依托,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准备采用“翻转课堂”新课改教学模式,录制微视频、编写相应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归纳整理相关问题。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课时烷烃)【情景导入】奥运会上熊熊燃烧的火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火炬燃烧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火炬风吹不灭,雨淋不熄?【板书】二、烷烃【板书】活动一、烷烃的结构特点【思考】根据教材P62页“学与问”,观察图示,回答烷烃的定义,并归纳烷烃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投影】乙烷丙烷丁烷【板书】(1)定义: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
【板书】(2)特点:【交流1】①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交流2】②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交流3】③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n≥1且n为整数)。
【交流4】④烷烃的空间结构中,碳原子(大于等于3时)不在一条直线上,直链烷烃中的碳原子空间构型是折线形或锯齿状。
【交流5】⑤C—C、C—H键可以旋转【讨论】阅读教材P63页第一自然段,结合表3-1思考什么是结构简式?请举例说明。
【交流】将结构式中的部分或全部化学键(C—H键或C—C键)省略,把同一碳上的H合并所得到的式子就是结构简式。
如乙烷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3,丙烷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CH3。
又如结构式为:,结构简为为:(CH3)2CHCH2CH2CH3或等。
【问题探究1】(1)根据上述操作所得符合通式C n H2n+2的系列化合物有什么异、同点?【交流1】①不同点表现在组成上:①分子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②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基团。
【交流2】②相同点表现在结构上:a.单键(只有2种键型,C—C、C—H); b.链状(锯齿形,即链状而非直线);c.“饱和”—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d.通式:C n H2n+2(n≥1)。
【问题探究2】(2)什么叫键线式结构?根据键线式确定阅分子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强调】键线式:把结构式中的C、(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H元素符号省略,把C─H键也省略,得到的式子叫做键线式。
鲁科版必修2同步检测(3-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一)1.甲烷的物理性质:2.在自然界中的存在:3.甲烷的化学性质:【观察•思考】课本59页实验1: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什么用途?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实验2、通过将甲烷气体通人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实验3、实验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是否属于置换反应?如不属于,它应该属于哪种反应类型?这两种反应类型之间有什么区别?课本第60页最后一段及身边的化学部分,填写下表:第一课时练习1.各地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点燃甲烷不必像点燃氢气那样事先验纯B.甲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C.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D.如果隔绝空气将甲烷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3.对二氟二氯甲烷(CCl2F2)认识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结构 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属烃类物质 D.正四面体结构4.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CCl4,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②③的混合物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5.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
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A.①②③B.只有①C.①②D.只有③6.1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为()。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认识其对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3.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课前预习案【新课预习】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常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还是瞬时速率?是正值还是负值?在化学反应中,可用哪些物质表示反应速率?2.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是否相同?3.你有几种方法测定Zn和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分析实验的可行性。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课堂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常见表示方式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有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有的慢。
你了解下列变化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和我们有什么关系?①炸药爆炸②金属锈蚀③食物腐败④离子反应⑤塑料老化⑥溶洞形成⑦石油的形成⑧钠、镁、铝和水反应⑨氧气和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化合⑩氢气和卤素单质的化合总结:1.化学反应的快慢本质上由决定。
反应物化学性质越,反应越快,越,反应越慢;如键的强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等。
2.化学反应速率常见的定性表示可以用反应的现象来描叙。
如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快慢、沉淀反应的浑浊程度、固体反应物的减少、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体系的温度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等。
二、【合作探究2】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1.在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开始容器中SO2(g)和O2都是2mol,无SO3。
5s后,测得SO3为0.8mol,填表:物质SO2O2SO3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再过5s后,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填“>”、“=”或“<”)0.4 mol,为什么?此时容器中c(SO2) + c(SO3) = 。
2.对于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我们可以用哪些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程度的物理量。
本章教学时间6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3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
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
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
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
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最后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
(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4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
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
(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
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
(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
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