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16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创造学与创新实践》课程是专门开发大学生创造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的,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其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创造学的发展动态、掌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概念;通过创新技法的具体操作实践,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
课程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实验室,在综合创新中支持学生题目自拟、方案自选、随时预约的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制作项目,学生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实验室里开展创新活动,结合动手制作实现创造的梦想,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以适应今后科技及经济领域竞争需要。
课程的基本要求:①了解创造力的概念,基本掌握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和方法;②了解创造与创新的联系与区别;③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习惯;④重点掌握创造技法的分析技术及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创造技法解决日常及专业所遇及的问题;⑤初步学会运用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⑥初步掌握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和论文的撰写要领,进行创新成果的表达。
⑦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自拟题目,进行综合创新,完成一件创新作品(创新设计方案、论文、专利、报告、图纸或实物、模型作品)。
总体要求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掌握创造学的基本体系,而且能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日常所遇及专业中的有关问题。
5※<教学内容>创造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第一章绪论创造与国际竞争,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创造学的涵义;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创造的几种形式;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创造学的学科性质与框架;创造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力的涵义,创造力与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分类;创造力的普遍性及可开发性;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