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5年全国新课标II卷评析
- 格式:ppt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58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 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不太适应全国高考试题,顿感茫然,各种评论都有,有毁有誉,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历史高考祸国殃民”等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论的人越多,说明人们对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寄予的期望值越高,希望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改变一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如果以此理念出发,我到想为那些诋毁者“点赞”,毕竟又让大家有了一次思考历史高考试题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机会。
笔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鉴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对试题妄加评判,只想根据自己的肤浅认识对全国课标卷(Ⅱ)的历史试题谈谈看法,愿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仰望星空---全面解读全国课标卷(Ⅱ)高考历史试题2015年使用全国课标卷(Ⅱ)的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等12个省区,范围较前显著扩大。
从总体上看,历史试题较好地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坚持并贯彻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遵循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持续稳妥地推进了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下面对试题进行列表分析:选修一: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
苏联制定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表二: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必修二〃单元四〃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器研制计划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立足于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的考查,试题符合政治性、规范性、探究性和公平性的规定,总体难度、区分度平稳,控制得当。
根据表一和表二分析,试题有以下特点:(1)试题命制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把握正确的综合测试导向。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详解两种(附官方版参考答案)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II卷)语文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2015.9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年的高考已经进入了新课标教材的第六个年头.每逢高考结束便是各高中教师分析高考试题,总结复习经验,并为新一届高三学生复习提出建议的时候.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人对本年度数学(新课标全国卷Ⅱ)的理解.一、试卷整体评价1.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三角12分,数列10分,函数与导数2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2分,统计与概率17分,集合、复数、算法、向量、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各5分,与2013和2014两年相比,局部略有调整,总体知识主干不变,重点突出.2.整体难度较2013、2014两年有所下降选择题12个,填空题4个,解答题6个(其中一个为三选一的选修题).选择填空部分难度低于2013年,与2014年基本持平.解答题部分比2013、2014两年均略简单.二、试卷题目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贴近教材今年高考试卷的第1~8,13,14题,这10个题目均为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与课后习题A 组类似,是教学中知识点的直接考查,而且题目背景极其贴近教材内容.例如:8.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A.0B.2C.4D.14本题即为必修三教材第36页的算法案例,其作用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整理题型,重视基本方法试卷第9,11,12,15,16,17,20(1),21题,这8个题目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对经典题型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例如: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A.36πB.64πC.144πD.256π该题是立体几何中关于多面体外接球的经典补形题型之一.对于墙角类型具有三垂直的三棱锥的补形动作为以三垂直的顶点为顶点,三条互相垂直的棱分别为长宽高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此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为其外接球直径.例如:16.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S n =.该题考查a n 与S n 之间的关系a n =S 1,n =1S n -S n -1,n ≥2{.解决此类题型一般有两个方法:方法一,保留S n .S 1=-1,S n+1-S n =S n S n+1S n +1-1S n=-1,则1S n{}为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S n=-n ,故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卷Ⅱ)试卷解读◎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戴鑫开始输入a ,b a ≠ba >b输入a结束a =a-bb =b-a43. All Rights Reserved.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S n =-1n.方法二,保留a n ,一般适用于求a n 的问题.例如:20.已知椭圆C :9x 2+y 2=m 2(m >0),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1)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该题值得一提的是:点差法.设A (x 1,y 1),B (x 2,y 2),则9x 12+y 12=m 29x 22+y 22=m 2{,9(x 2-x 1)(x 2+x 1)+(y 2-y 1)(y 2+y 1)=0,所以k OM·k 1=y 2+y 1x 2+x 1·y 2-y 1x 2-x 1=y m x m ·y 2-y 1x 2-x 1=-9.甚至连今年的压轴题21题导数,都是对典型题型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例如:21.设函数f (x )=e mx +x 2-mx .(1)证明:f (x )在(-∞,0)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2)若对于任意x 1,x 2∈[-1,1],都有|f (x 1)-f (x 2)|≤e -1,求m 的取值范围.(1)是平日练习中利用导数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的条件即是f (x )在[-1,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等于e -1.结合(1)的结论很快就可以解决(2).这些题目所考查的手法都应该是老师带领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反复练习的重点,可见高考题目对经典题型和基本方法多么重视.3.重视数学能力培养(1)空间想象能力自从在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来,立体几何从特别注意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方向转变成了计算题,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重视计算,空间想象力越来越弱.但今年的选择题9和解答题19(1)改变了我们以上看法.与球有关的问题大多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手绘直观图,并在大脑中产生球的图形,再加上点C 在球面上运动的最值问题,使得选择题9更具特色.例如:19.如右上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16,BC =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 =D 1F =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该题打破了以往高考试题中立体几何解答题第一问证明的模式,要求学生绘制直观图中的截面,这是新课标高考的首次尝试.两个题目的难度虽不大,但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达到了,也改变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立体几何的常规,最重要的是将立体几何学科的特点凸显出来.(2)数据处理能力例如: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显减少趋势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18.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A 地区:6273819295857464537678869566977888827689270026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90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D 1FC 1A 1DABCB 1E44. All Rights Reserved.2015.9黑龙江教育·中学B 地区:7383625191465373648293486581745654766579(Ⅰ)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数据处理能力体现在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2014年的第19题也考查了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预测的内容.连续两年出现统计类的问题提示我们应该将统计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和基本操作方法整理到复习的方案中.4.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试卷中第3,10,18,19,20(2)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题目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推理、论证、计算,它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它富于探索,富于挑战,富于创新,使得数学具有了神秘的色彩,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无数的天才前赴后继,为攀登数学的高峰不懈地努力着.5.选修试题稳中求变每年的三选一试题都是10分,是六个解答题中分值最低的一个,这也决定了它的难度应该是最低的一个,难度适中学生才不会在考场上发生心理突变.22题平面几何选讲变化不大,但23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24题不等式选讲确有很多新意.例如:2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x=tcosα,y=tsinα,{(t 为参数,t ≠0),其中0≤α<π.在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中,曲线C 2:ρ=2sin ,C 3:ρ=23√cos .(Ⅱ)若C 1与C 2相交于点A ,C 1与C 3相交于点B ,求|AB |的最大值.该题最突出的部分便是其第(2)问,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往往都选择转化成直角坐标系的定式思维,表面上感觉易于上手操作,但今年的题目在极坐标系下更为简单.可见出题人的用意是需要学生在适当的状况下选择适当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在同一坐标系下再选取适当的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或参数方程).例如:24.不等式选讲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b=c+d ,证明:(Ⅱ)a √+b √>c √+d √是|a-b |<|c -b |的充要条件.该题的亮点也是在第(2)问,考查了充要条件的双向性(充分性和必要性).学生在证明的时候必须体现以上两个方面,是以往试题只考查单向证明的一个创新.三、准高三教学建议1.回归教材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每年的题目都会出现与教材中例题、课后习题、课文背景相同的试题.这些试题构成高考试题的基础部分,是高中知识的直接考查,是每个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部分,是每个考生临场答卷心理的保障.建议新高三生在一轮复习时多翻教材,紧扣教材中的知识和方法,这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2.重视通式通法在一轮复习时,老师要带领学生整理题型,体现多题一解,典型题型运用典型方法,使得学生在操作时易于上手,确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二轮复习时,多体现通式通法的迁移,一题多解,让学生能够随机应变.本年度的高考试题对很多经典题型、典型方法进行了考查,所以平时学习踏实认真的学生会比较容易取得高分.3.关注学生落实学生的落实情况是教师教学成效的直接反馈.很多学生平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中动手能力差,一写就晕,一算就错.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日里多加练习,注重笔头,在老师的帮助下多行动.教师也要及时批改作业、试卷,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E-mail:***************编辑/张烨45.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卷(II)评析总体评价“稳定中求发展”,继续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和试卷难度基本稳定,词汇量要求稍有提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
选篇体裁和题材丰富,能力考查稳中求新。
特点:(1)试题难易泾渭分明;(2)题型多样全面,活而不难;(3)充分体现测试功能和教育功能;(4)全卷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体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流”的命题导向;(5)试题的命制彰显“四化”特征,即:试题生活化、生活情境化、情境应用化、应用有效化;(6)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考查思维能力;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题型分析】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由4篇短小精悍,不同题材与体裁的文章组成,其篇幅对考生有亲近感,消除了各种模拟试题强加给考生的恐惧感。
命题形式延用传统的“四选一”。
文章选材多样,密切联系当代人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社会意义。
1. 本篇短文改错介绍一位名叫Tony的小男孩在商店和父母走失,在一位热心女士的劝说下,耐心等候找到父母的经过。
小孩子走失找到父母,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容易理解,难度有所下降。
2. 改错形式的比率与往年没有太多变化,仍为常见的12类语法改错形式,坚持时态一致,人称一致,性别一致,单复数一致,主谓一致的改错原则。
其考点分别为:谓语动词二题,为时态改错题,均为非谓语动词改为一般过去时,非谓语动词一题,由第三人称动词一般现在时改为动名词形式;介词一个,考查玩具和橱窗的空间位置关系;冠词一个(考查定冠词用于特指);名词一个,(考查单数变复数);代词一个(特指的his漏掉);形容词及副词二个,1)程度副词多余;2)考查形容词改为副词;连词一个,考查连接代词与连接副词引导宾语从句的区别。
点评人:著名特级教师尧秋元2015年6月7日的17:00,2015年数学高考的考试已经正式结束,对于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情况,以及与往年相比有哪些特点和变化,今后的命题有何趋势,天星教育数字教育研究中心第一时间邀请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尧秋元老师,为各位师生和家长做精彩点评。
尧老师谈到,今年全国Ⅱ卷有如下特点:一、试卷难度适中,凸显对能力的考查2015高考数学新课标卷Ⅱ(理科)试题紧扣2015年《考试大纲》,全卷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覆盖面广、适度求新,既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突出考查数学思想与综合能力。
与2014年全国新课标II卷试题相比,整体难度类似,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与选拔性。
与2014年全国新课标II卷相同,全卷的突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几乎每个题目都需要一定的运算才能解答,尤其是第18题,虽然不要求计算出具体数值,但是对画出茎叶图后的估算能力要求较高,这是继2014年高考卷后又一次在理科卷中对统计知识的重点考查。
当然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能算”,具有认真、细致和及时检验的运算习惯,还要求学生“会算”,即在运算中讲究一定的策略、方法与技巧。
这就需要在平常的复习和备考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训练,掌握通性通法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常用方法、技巧。
二、考点分布合理,稳中有变与2014年全国新课标II卷,考点上最突出的变化是第18题,对统计中的茎叶图、均值、方差的知识做了考查,而且题目不要求计算出具体数值,体现高考避免对考生大数值运算的考查。
通过这两年高考,启示我们在复习中对统计中的相关关系、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等知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是第17题,题目考查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体现了高考的多变性,而不是还像去年一样考查数列。
三、题目考查合理,体现创新性,亮点较多题目整体上考查合理,稳中求新,具体来看今年的试卷,比如第3、6、10、18都体现了一定的新意,是难得的好题。
数学(文)>>>不偏不怪入手容易计算量适中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文科数学集备组组长林珍芳今年数学文科卷结构稳定,层次分明,突出双基,重视能力,难易有度,较好地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而且绝大多数的解答计算过程不繁杂,计算量适中。
名师解析2015年新课标ⅱ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2015年中国高考是在全国面前、焦点瞩目下,在7月7日正式启动的,可以说,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具关注度的一届考试。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新题有针对性,以及新课标卷中高考作文题,具体内容和题型十分新颖,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受到了很大的考验。
第一部分: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的内容及特点2015新课标卷的高考作文题内容与以往有所不同,有三大核心构成:1.强调全民健康,促进全民素质提高:康营养,均衡锻炼,更新知识,实践能力,科学学习,自律行为,品行优秀,社会实践,良好心态。
2.关注社会变化及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绿色环保,全球互联,社会文明,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旅游文化,艺术欣赏,文学讲座,国际友谊。
3.探究宇宙奥秘:宇宙探索,开拓未来,宇宙幽默,微观新发现,宇宙超越,宇宙万物,宇宙构成,宇宙情感,宇宙节奏,宇宙搜索。
从题材上看,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较以往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既体现了新课标课程方针,又与时俱进,展示出一个多元和谐、富有创造力的社会。
从题型上看,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要求较以往主观性更强,有展示思维能力,有阐明观点,有拓展想象,有加强语言表达的要求,有体现文学常识的要求,有兼顾文体类型的要求,有体现“情、智、意、美”的要求,有体现创新的要求等等。
因此,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更加深入、细致地把握自身的能力,使文章表现出考生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等。
第二部分:《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是我们在面对2015新课标卷中的高考作文题的参考文献,里面涵盖了高考真题,以及一些优秀的作文点评。
从《2015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中,可以看出优秀作文要求考生在文章结构上做出妥善安排,要求文中思路清晰,要求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语言准确细致,要求对文章细节进行富有新意的拓展,要求在文章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学气氛,要求文章中有较强的文体新颖性和语言灵活性等等,可见优秀的高考作文的要求着实不低。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象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象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象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