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进行空间的协调与配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
在施工现场,不同的工种之间需要进行配合与协调,以确保工作的顺
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下面是一些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
1.建立施工组织沟通机制:在施工前,要建立施工组织沟通机制,明
确各个工种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
2.确定施工顺序: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确定施工的顺序,避免工种之间的冲突和交叉施工。
3.联合施工会议:定期召开联合施工会议,各个工种的负责人和班组
长参加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和解决问题。
4.建立施工配合小组:每个施工工地都设立一个施工配合小组,负责
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问题。
5.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明确各个工种的工作内容和施工方法。
6.分清工作区域: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工作内容,划定清晰的工作区域,避免相互干扰和交叉施工。
7.定期协调会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个工种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参加,交流工作进展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8.加强沟通与协作:施工现场的负责人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沟通
工作进展和解决问题,确保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
9.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为各个工种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避免同时
进行相同工作,减少施工现场的混乱。
10.交流信息和经验:各个工种的施工人员应进行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工种的施工方法和经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
要手段。
通过建立沟通机制、制定施工方案、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种之间的配合问题,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探析高层建筑空间构造及其施工协调内容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简述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和对其的施工。
仅工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空间构造施工技协调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
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
然而,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
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
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1、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演化1.1 内核的形成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简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1.2 核的分散与分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
1.3 中庭空间的出现受高层旅馆的影响,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求气派和空间变化,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实际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中庭空间的介入,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协调与配合探讨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突发猛进、经济腾飞,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建筑造型也是不断的变化,这样高工业、高技术难度的工程,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单一工种就能完成的,必须由多个施工种类、多样的施工系统在统一的施工设计下相互结合、协调工作才能完成高层建筑的复杂施工。
在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层的转换,深基坑的作业、工程材料的采购、防水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现场的测量放线等等难题的纠结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配合中。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协调配合abstract: our country modernization booming, sudden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 building model is constantly changing, such high technical difficult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no longer single work can be done, it must by several construction types, a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system in the uniform construction design of combination, coordination of work can be completed high-rise building complex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pouring, structure layer conversion, deep foundation pit work, engineering materials procurement, waterpro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and site measurement on line and so on.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ordination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施工要求我国在2005年将建筑类型中超过10层的住宅型建筑和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规定称为高层建筑。
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在任何一个施工项目中,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措施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它不仅涉及到各方面的合作与沟通,还必须在技术、人员和资源等方面做出精确的安排。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施工现场配合协调的措施,并简要描述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是施工工地确保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会议应该包括所有相关方,如业主、工程师、设计师和承包商等,并由一位主持人带领。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进展情况、解决问题和协调下一步行动。
通过这种方式,各方能够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并解决潜在的冲突。
2. 使用协作软件和工具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施工现场的配合协调更加便捷。
使用协作软件和工具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
例如,可以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来跟踪进度、资源分配和问题解决。
另外,通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现场工人可以随时向其他团队成员报告问题或请求支持。
这样的协作工具能够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
3. 确定明确的责任和角色解决施工现场的协调问题需要每个参与方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这涉及到明确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分配。
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责任划分应该明确,工程师和设计师在监督和审查方面的职责也应该明确。
只有当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时,才能确保施工工地的顺利进行。
4. 提前规划好物资供应和人力资源施工工地的协调顺利进行需要充足的物资供应和人力资源。
管理团队应提前规划并确保所需物资按时到位。
此外,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合格人员来执行工地上的各项任务。
通过提前规划和协调供应链,可以避免因为物资短缺或人力不足而导致的延误。
5. 引入临时协调员和现场监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引入临时协调员和现场监控是确保施工工地协调的有效手段。
临时协调员可以负责解决现场上的冲突和问题,并确保各方的合作畅通无阻。
现场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巡视现场,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些额外的角色可以提供快速反应和解决方案,并减轻其他人员负担。
墨是璺凰浅谈高层施工项目进度协调管理吴功字(广东深圳518000)£|裔要]对于目前的高层建筑而言,要建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产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方面之阀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客忽视肭,这之间协调的好坏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本文主要是探讨了才包工项目进受协调管理,介绍了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同行有些许帮助。
口蝴】施工项目;协调管理;措施现代高层建筑无论是民用住宅,办公大楼,还是其它建筑物的建设,都有一个专业协调的问题,要建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产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因此我们讨论高层施工项目进度协调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一般认为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国内外的专家普遍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措施的时候就应该更加注重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以使我们的管理措施更加有效。
1.1工程进度人为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不仅受工程施工本身影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单位,如监理单位、承包商、业主,因各自需要提出新的意见,都会使工程项目工作有所调整,从而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影响工程进度的人为因素来源于开发商、设计单位图纸设计、承包商(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业主、政府主管部门等因素。
12资金因素的影响资金是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工程预付款不及时,拖欠工程款不仅影响到承包单位资金的周转,严重的还会影响工程进度。
,13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工程施工现场协作单位多,随时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若承包单位采取的施工方案不当,工程进度计划不周全,工程进度管理不善,相关施工建设制度不全,不及时解决问题等,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建筑知识: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利用空间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利用空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一些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技巧,就可以为建筑带来更多的功能和美观,也可以节省成本和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多层利用对于高层建筑,我们可以利用多层空间,使得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比如,大厦底部可以设置商铺、办公室和公共空间,中层可以设置住宅和娱乐场所,顶层可以设置办公室、餐厅和会议室。
这样就可以使整栋建筑物的功能最大化,达到空间多元化的目的。
另外,利用空中花园、平台和望远台等设施可以为建筑增加更多的自然美感,也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
2.合理布局建筑的布局决定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
如果我们能够对建筑的每一个空间做到精密的规划和分配,就可以使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比如,厨房和卫生间应该尽可能靠近水源和排水管道,办公室和会议室应该尽可能靠近电源和网络设施。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的建筑需求,如医院、机场、学校等,应该采用不同的布局方案,以最佳的效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3.利用门门不仅是房间隔断的一道界限,也是独特的空间利用方式。
通过合理利用门的位置、大小、数量和材质,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通过折叠门或滑动门可以节省空间和加强视觉效果;通过玻璃门可以增加采光效果和空间感;通过半透明门可以增加隐私和美感;通过镜门可以扩大视野和增加深度效果等等。
4.利用储物空间储物空间也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利用储物空间,我们可以达到收纳整齐、节约空间、方便取用的效果。
比如,利用墙面搭建书柜、橱柜等,可以节省空间和增加实用性;利用底座储物柜、储物箱等,可以收纳小件物品和杂物;利用夹层、阁楼等,可以增加储物空间和利用高度。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创造出更加整洁美观的环境。
5.合理采光和通风采光和通风对于建筑物的空间利用非常重要。
如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进行空间的协调与配合
作者:汪丽梅单士波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09期
摘要: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
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空间的协调与配合。
关键词:高层空间构成施工协调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
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
然而,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
一、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演化
1、内核的形成。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简,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2、核的分散与分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
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
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
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3、中庭空间的出现。
受高层旅馆的影响,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求气派和空间变化,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实际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中庭空间的介入,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
新一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组织更为灵活多样,由于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已由追求经济效率向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转变,所以许多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以“景观空间”的概念,将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相结合,把核分散向四周,垂直交通采用玻璃电梯,直接采光,给人们以开敞明亮、将动线视觉化的空间感受。
空间构成模式也由封闭的“积层式”,变为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
4、底部空间的变化。
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座电梯至各楼层,这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
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尽管许多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是由于空间组织方面的缺陷,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二、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1、内部协调与配合。
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技术方面。
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
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
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
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
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1)技术方面。
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
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1)砼结构施工;2)砌体建筑施工;
3)初级装修施工;4)二次装修施工。
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进度方面。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棚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
3、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
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
有共性必有个性。
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
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
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