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备组记录本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23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研处组织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题的集备组教研课题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形式,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集备组教师共同参与,共计30余人。
五、活动流程1. 课题介绍与讨论- 由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各学科集备组教师针对课题进行初步讨论,提出各自的教学困惑和改进思路。
2. 集体备课- 各学科集备组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选择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
-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3. 课堂观摩与研讨- 由备课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进行观摩。
- 观摩结束后,各学科集备组进行研讨,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专家点评与总结- 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指出活动的亮点和不足。
- 教研处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六、活动内容1. 课题介绍与讨论教研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随后,各学科集备组教师针对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各学科集备组教师围绕所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教师们共同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方法。
例如,语文组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数学组针对概念教学,提出了“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3. 课堂观摩与研讨在课堂观摩环节,备课教师们展示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
观摩结束后,各学科集备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通用11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篇1活动日期: 20xx年x月x日参加人员:缺勤: 无集体备课内容:本次备课包括部分内容: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这些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数与代数、建立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1)xxx第一章有理数(2)xxx第二章: 正式的加减(3)xxx: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3.2);xxx: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3-3.4)(4)xxx: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备课要求:(1)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基地的要求, 认真研读《课标》, 通读教材, 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 完成备课和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 讲究实用性, 其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导学案的个案务于7月14日前完成, 以供14日全体教师研究讨论, 形成共案。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篇2一、主题引导是核心集体备课不是漫无边际的讨论, 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 而是以团队研讨为主体, 以教学设计为重点, 着眼于解决问题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研究的过程。
它的核心是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
每次集体备课, 都要事先确立一个研究的主题, 来揭示这次集体备课的目标、重点和方向。
这个主题就是整个集体备课的灵魂, 犹如“航标灯”, 指引着整个研究的方向。
如这次备课以“怎样有效提问?”为研讨主题, 下次备课以“如何优化小组合作?”为研究专题等。
这样, 每次集体备课都能解决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形成一套有操作价值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平台, 更富有科研的含量和蓬勃的生机。
二、独立思考是前提备课组的教师围绕确定的主题, 对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
李开复说过: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教师只有先认真解读, 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构建自己的思路和模式, 才能为接下来的集体交流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10日组织开展了教研活动集备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合力。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下午2:00-4:30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1. 全体语文教师2. 学校教务处主任3. 学校教研组长五、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
2. 教研组长介绍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和内容。
3. 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4. 各备课组汇报备课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5. 教务处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点评。
6. 活动结束,全体教师合影留念。
1. 教材分析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各备课组教师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教师们认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本优秀的教材。
2. 教学目标各备课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字词、短语、句式等基础知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3. 教学重难点各备课组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4:30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以《初中数学“函数”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函数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四、参与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包括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和新教师。
五、活动流程1. 备课组长介绍单元教学设计思路2. 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3. 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4. 总结发言,形成共识5. 布置后续工作六、活动内容(一)备课组长介绍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本次教研活动由备课组长张老师主持。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函数》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进度安排。
她提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图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加强函数性质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注重应用,提高实践能力: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接着,骨干教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李老师认为,在函数单元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函数图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函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设计趣味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随后,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函数概念?2. 如何提高学生对函数性质的分析能力?3. 如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集备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4.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三、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教师们对教材的体系结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课题研讨针对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3. 教学设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们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课堂实践为了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教研组安排了部分教师进行课堂实践。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努力将教学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5.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们对课堂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
同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 活动效果本次教研集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 优点与不足优点:本次教研集备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教师参与度高。
在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不足: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改进措施针对本次教研集备活动的不足,教研组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3)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13年7月 8日参加人:车力:张华向阳:杜春波五中:杨春燕杨晓辉二龙:张红媛赵佳音安定:吴爱东黄国明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本次备课包括部分内容: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这些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数与代数、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1)安定吴爱东黄国明:第一章有理数(2)车力张华:第二章:正式的加减(3)二龙张红媛赵佳音: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3.2)五中杨春燕杨晓辉: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3-3.4)(4)向阳杜春波: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备课要求:(1)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基地的要求,认真研读《课标》,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完成备课和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讲究实用性,其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导学案的个案务于7月14日前完成,以供14日全体教师研究讨论,形成共案。
五中基地初一数学集体备课组记录人:黄国明 2013年7月 8日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13年7月15日参加人:车力:张华向阳:杜春波五中:杨春燕杨晓辉二龙:张红媛赵佳音安定:吴爱东黄国明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主备人对各自的备课稿进行“说课”,主要说设计意图,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2.全体人员对备课稿进行研讨,各抒己见,形成集体的智慧,达成共识,形成共案。
发言内容:张华: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杜春波: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初步形成数学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春燕杨晓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张红媛赵佳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数学,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数学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概要
本次备课活动由学校备课组组织,旨在提升教师备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日期与时间
活动日期:[填写日期]
活动时间:[填写时间]
参与人员
- 主持人:[填写主持人姓名]
- 参与备课的教师:[填写教师姓名]
活动内容
1. 主题讨论:围绕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讨论并分享了备课经验、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方面的意见。
2. 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教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3. 课堂设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课堂
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互相交流、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4. 资源分享: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收集的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
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5. 总结与安排:活动结束前,备课组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
总结,并安排了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活动收获
- 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师资互助和共同发展。
- 教师们从相互交流中汲取了备课经验,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教
学质量。
- 教师们通过分享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
下一步计划
- 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 参与备课的教师需要准备的内容和资料。
备注
[可添加必要的备注信息]。